南寧市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覆蓋城鄉

2020-12-27 新華網廣西站

原標題:我市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覆蓋城鄉

  12月25日,記者從南寧市司法局召開的2020年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市已基本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備、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實現公共法律服務的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

  群眾遇到法律問題,可隨時隨地撥打「12348」法律服務熱線諮詢。同時,還可以撥打我市對外公布的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諮詢電話,獲取法律幫助。目前,我市建成1個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個縣(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5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808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席、崗),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人民調解、公證、法律諮詢、法律援助、仲裁、司法鑑定等各類法律服務。

  通過網絡平臺,市民可獲得法律服務網上解答和諮詢。市民通過廣西法律服務網、桂法通APP、南寧市司法局門戶網站、南寧普法在線、法信公證雲平臺、公證處微信公眾號、南寧仲裁委員會網站等多個平臺和載體,動動手指即可獲取法律資訊,享受法律服務。我市大力推廣運用遠程網絡等方式,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2020年,我市首批46套智能服務終端設備布設到市級和12個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青秀區同時增設6臺智慧機器人在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及工作站點,為群眾提供自助法律服務。

  我市通過整合律師、法律援助、公證、仲裁、司法鑑定、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等各類法律服務資源,為群眾提供精準化、多元化法律服務,成效顯著。其中,在人民調解工作中,我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市各縣(區)、開發區培育1家以上「楓橋式」司法所。建設信息員—村民小組—村委會—鄉鎮(街道)司法所四級矛盾預警網絡,健全矛盾糾紛調解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努力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

  全市成立171個警民聯調人民調解委員會、66個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南寧市電力行業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指導小組和南寧市電力行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深入開展矛盾糾紛精準排查精細化解工作,確保「服務不缺位」。(記者朱新韜 通訊員王瑜)

相關焦點

  • 五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覆蓋海南城鄉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3日消息(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陳弼)12月22日,海南省司法廳召開全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儋州現場會,通報全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並為儋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儋州市多元化解矛盾中心舉行揭牌儀式。
  • 改革惠民生|定西市「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覆蓋城鄉觸手可及
    改革惠民生|定西市「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覆蓋城鄉觸手可及 2020-11-25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張素 梁曉輝)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情況的報告23日提請審議。報告說,中國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 加快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近日,為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快推進天水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中共天水市委辦公室、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制定出臺《天水市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加快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出了安排部署
  • 張家口市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站式...
    近年來,在張家口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委政法委和相關各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市司法局聚焦全省系統爭創一流的工作標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立足「法律事務諮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的功能定位,加快推進以市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主導、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村居法律顧問為前沿的實體平臺,以「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為渠道的熱線平臺和以網站、客戶端為承載的網絡平臺「
  • 我國初步建成覆蓋城鄉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
    央視網消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今天(23日)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 ...服務平臺建設 著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絡三大平臺
    《意見》要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著眼於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實際需要,立足「法律事務諮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的平臺建設功能定位,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絡三大平臺,到2018年底前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到2020年總體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備、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實現公共法律服務的標準化
  • 墾利區堅持「四化並進」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苟金鈴 通訊員 劉菲 東營報導  近年來,墾利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立足「覆蓋城鄉、
  • 依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目前,河北省、市兩級28個公共文化機構已經進行了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執法檢查組結合走訪了解的情況,對照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規定,認為法律實施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目前,河北公共文化設施已基本實現全覆蓋,初步解決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硬體」問題,但實踐中存在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不高、效能發揮不充分問題。
  • 晉中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12月23日,在晉中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以來,新組建的晉中市司法局黨組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及時出臺了《關於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大力推進市、縣、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和熱線
  • 綿陽市遊仙區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綿陽市遊仙區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三個全覆蓋」助力鄉村振興趙銀熙王婧近日,綿陽市遊仙區司法局以《「三化」聯動固本強基法治助推鄉村振興》為題,在全省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上作書面經驗交流。該局積極爭取區財政落實公共法律服務專項建設資金和每年運行經費,全區12個司法所全部建成省級規範化司法所,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人員、業務「三個全覆蓋」,為遊仙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線上線下 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全覆蓋建成區鎮村三級實體平臺。
  • 山東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山東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建議》指出,要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平安山東、法治山東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和戰略性任務來抓,各項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今年9月,我省出臺了全國首部公共法律服務法規《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標誌著我省公共法律服務納入了法治化軌道。下一步,省司法廳將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銳意進取、乘勢而上,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 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山東打算這麼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林媛媛12月4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司法廳主要負責同志等介紹全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加強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加強熱線和網絡平臺的省級統籌,不斷規範服務流程、完善服務設施、拓展服務內容;加強「三大平臺」融合。以網絡平臺為統領,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實現「三大平臺」融合發展,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法律淘寶網」;深化服務資源整合。
  • 【中醫藥「十三五」成就巡禮】天津:實現城鄉中醫藥服務網絡全覆蓋
    「十三五」期間,天津將中醫藥工作作為深化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天津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進創新驅動戰略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鼓勵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壯大各層次中醫藥人才隊伍,中醫藥文化氛圍不斷凸顯。  「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大力發展中醫醫療服務。
  • 2020年我市公共文化設施將實現網絡全覆蓋
    2020年我市公共文化設施將實現網絡全覆蓋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16-03-28 07:45:20
  • 蘇州工業園區湖東多舉措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為推進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化法律服務需求,蘇州工業園區湖東社工委採取多種措施開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及時調整充實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力求讓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惠及全民。
  • 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
    歷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顯示,以「十一五」規劃綱要(2006—2010年)提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起點,「十二五」規劃綱要(2011—2015年)提出非基本公共服務改革方向。多年來,我國監管基本公共服務、非基本公共服務、非公共服務的法律法規逐步健全,尤其在教育領域,我國已走在多數發展中國家和部分發達國家前面。
  • 光纖網絡基本覆蓋 公共服務或可通辦 一部手機遊遍遼寧
    到2025年底全省基本實現光纖網絡覆蓋根據《規劃》,遼寧將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全面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5G)網絡建設,提升網絡覆蓋水平,適時布局第六代移動通信設施;提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服務能力,建設北鬥應用省級分中心。到2025年底,建設開通5G基站14萬個。全省5G網絡覆蓋和建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 民政部就《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的主要內容...
    城鄉社區是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10萬個城市社區,農村社區覆蓋範圍不斷擴大。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協調推進,城鄉社區在協助政府治理、增進居民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加強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和治理能力意義重大。
  • 公共法律服務增效提質!城陽區成立「社區法律服務聯盟」
    該聯盟的成立,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系列部署要求,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向基層延伸,提升社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近年來,隨著新市民比例的持續增長,城市社區由於人口結構相對複雜,居民數量較多,在法律需求方面呈現出多樣、高頻的特點,而目前的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站主要實行「一對一」的構建模式,即一家律所負責一個社區,導致在一些大規模社區提供法律服務的律所顯得力量「單薄」,特別是在一些專業性較強、較複雜的法律問題上,律所「單兵作戰」難免出現精力不足、「智庫」短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