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眼中的醫藥股
醫藥行業,本身屬於泛消費,需求是穩定且持續的,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需求更大,很多醫藥公司具有研發能力,形成了強大的技術壁壘,並可以進行專利授權獲得規模收益,藥品的高利潤也是公認的,只要藥品效果好,形成品牌,持續性的廣告和營銷費用遞減後就是持續不斷的印鈔機。
另外,對比美國輝瑞和強生兩大醫藥公司,我國現在還沒有大市值的醫藥公司,在健康需求越來越大的未來,中國醫藥行業肯定會出現國際性巨頭公司,因此我認為下一個10倍龍頭股會產生在醫藥領域,具有研發實力的醫藥公司在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未來哪個版塊會走出10倍的大牛股?
恆瑞20年漲了40倍,但在2010-2014年曾長期橫盤,而這幾年正是科技股最牛的時候,因為以前,消費屬性才是醫藥行業投資的大邏輯。
之前分析過,消費股投資的核心是品牌和渠道,所以那時最牛的醫藥股是東阿阿膠、片仔癀一類的品牌藥,或者是把研發費用省下來給渠道回扣的中成藥,所以很多投資者至今仍然有一種把醫藥股歸於消費股的舊印象,而「老齡化帶來的醫藥行業的機會」的偽趨勢,也正是這個大邏輯下產生的。
事實上,醫保能夠把藥費壓下來,除了大買家的實力,同時也證偽了一件事:醫藥品牌。
假設有人做出跟茅臺味道一模一樣的酒,只要50塊一瓶,你會放棄茅臺喝它嗎?當然不會,你喝得就是牌子。
但假如有人做出跟片仔癀功效完全相同的東西,價格只有十分之一,而且絕對可信,你會用它嗎?當然會,藥品消費的是功能,而不是品牌。
醫藥股有三個科技股不具備的邏輯:
第一、消費屬性
雖然前面我已經證偽了醫藥品牌帶來的消費屬性,但實際上,醫藥產品仍然有很強的消費性,只不過,它不是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而是醫生的使用習慣。
醫生的工作不但要治病,更重要的是控制治病過程中的風險,病人病死了,醫生沒責任,但用藥出了問題,醫生就有責任了。所以一種藥如果效果比較穩定,他是不會輕易換藥的。
所以醫生的使用習慣也是一種消費忠誠度,使得市場後來的進入者如果功能相同,就算降價也難以拿到市場份額,想要進入這一市場,就必須解決前藥的某些問題,這加大了開發難度,降低了競爭程度。
第二,大企業的橫向併購
總體上而言,醫藥股是一個產品為王的發展模式,這一點會導致公司的發展缺乏連續性,一旦企業的新藥沒有跟上,或巨資打造的新藥失敗,業績就會直線下降。
所以,醫藥企業的規模也成了競爭壁壘,大企業通過收購新藥研發進入後期的小企業,來獲得持續增長的動力。
醫藥股具備了科技股與消費股的雙重屬性,如果做得好,就是既有彈性,又有持久性的長牛股發源地,但如果對其大趨勢缺乏判斷,常常會兩邊打臉。
所以,對普通個人投資者而言,醫藥股的投資方法跟消費股類似——抓創新抓龍頭,長線持股。但如果想要把握中線波段性個股機會,那就要像科技股那樣,你必須在相關的醫藥領域有專業的積累。
醫藥板塊向來是穿越牛熊的重要標的,也是牛股集中營,精選低估值的優質醫藥股是重中之重。那麼從醫藥板塊中選擇中長線績優股,成功概率就大很多。那具體哪些股值得我們進行長期跟蹤呢?
最具龍頭的10隻醫藥股
老唐的崴 #杏!+:syh01244!註明下企鵝。
一、恆瑞醫藥(600276),國內創新藥第一股。
二、愛爾眼科(300015),國內眼科連鎖醫院第一股。
三、邁瑞醫療(300760),國內醫療器械第一股。
四、長春高新(000661),國內生物製藥第一股。
五、藥明康德(603259),國內醫療研發服務第一股。
六、泰格醫藥(300347),國內領先的臨床合同研究組織(CRO)龍頭。
七、我武生物(300357),國內脫敏診療第一股。
八、通策醫療(600763),國內口腔連鎖第一股。
九、安圖生物(603658),國內IVD龍頭股。
十、華蘭生物(002007),國內血液製品龍頭股。
跌不下去就漲,漲不上去就跌
跌不下去就漲,漲不上去就跌,此話聽起來簡單,運用好卻不容易。
跌不下去就漲
股價在上漲過程中總是有回檔的,不會直接拉升,否則散戶都不肯下車,到高位一起倒給莊家豈不麻煩?所以莊家在拉升股價的過程中總是會製造各種的不穩定局面,使散戶買進賣出,抬高散戶的持倉成本。
所有在上漲過程中出現的回檔,都可以叫做鞏固形態,比如 「空中加油」 、「旗形整理」、「楔形整理」、「箱體」、「收斂三角形」 等等鞏固形態,這些形態的構築就是為了讓散戶疲於奔命的,有洗盤的效果,不堅定的散戶看到盤中下跌,就會嚇出來,從而達到洗盤目的,為將來的繼續上漲掃除障礙。
一般情況下,只要暖氣帶是向上的,則股價容易得到暖氣帶的支撐而最終向上突破,這就是 「跌不下去就漲」。
漲不上去就跌
几上幾下的走勢,確實令人暈頭轉向,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來認識這種震蕩行情呢?
「跌不下去就漲,漲不上去就跌,關鍵在於通氣不通氣」,這是最簡單、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在5分鐘K線圖上,設五條平均線,參數分別是:5、10、20、60和120。其中,60平均線和120平均線組成暖氣帶和冷氣帶,它們的通氣與否,是判斷漲跌的重要依據 。
A點是切斷暖氣帶,B點是回到五線之上,此時暖氣帶通氣,B點必須做多;L點是切斷暖氣帶,D點是回不到五線之上,此時暖氣帶不通氣,D點必須做空;
K點是切斷暖氣帶,G點是回不到五線之上,此時暖氣帶不通氣,F點必須做空;H點是切斷暖氣帶,I點是回到五線之上,此時暖氣帶通氣,I點必須做多。
股價的波動有時候很頻繁,如果你沒有一個操作標準來衡量的話,恐怕會失去方向的,我們可以在5分鐘K線圖上,運用均線2+3系統來進行信號的監控。
看透主力資金抄底逃頂通達信公式
如果你入市多年,仍想選股技術精進一步,不妨試試「計算主力籌碼選股器」,尋找入場位置,如何高拋低吸,如何尋找頂點及時離場。公式代碼複製過來難免造成部分格式錯誤,如果不能成功導入,關注越聲情報免費領取源碼。
選成長股牢記這三點:
第一,行業前景夠不夠大公司行業前景夠大,公司才能不斷做大市場份額。如果行業非常小眾,就算是市場份額達到了90%以上,也很難再做大,那麼這些上市公司業績無法繼續增長。
第二,公司有沒有競爭力任何行業都會遵循叢林法則,優秀劣汰是常態,我們投資上市公司,實際上就是去尋求擇優的結果。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越來越差,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業績不斷虧損,價值就會不斷下降,就很難有投資回報。
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在行業中將其他公司甩開,也就是價值投資經常說到的「護城河」,比如說有技術專利、獨家配方,或者有先進的組織架構和創新機制等等,能夠為公司在行業中競爭形成壁壘,鞏固龍頭地位,提升市場佔有率,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持續創造新增價值,帶給投資者回報。
第三,是否有合理的價格投資一家公司,能不能有回報,不但取決於公司能否成長,有沒有競爭力,還取決於我們購買的價格,也就是投資的成本。比如說一家公司當前市值為500億,而淨利潤只有2千萬,市值與利潤比即市盈率達到2500倍,如果按照這個業績水平保持不變,需要2500年才能回本。
假設公司在未來五年高速增長,淨利潤增加9倍至2億,對應的市盈率依然高達250倍,依然是很高的估值水平。那麼很可能在現在買入,5年後業績大幅增長,很可能市值還不足500億,無法帶來回報,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原因就是買入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提前透支了業績,即便是上市公司業績持續五年增長,也無法追上估值的泡沫。
這三個方面,需要相互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尋找到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
3、穿越趨勢線後,在趨勢線的另一方停留的時間越長,突破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