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重新定義了世界格局、全球經濟、時代與創新。改變滲透到經濟、社會與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對啟明創投來講,2020年是有挑戰的一年;也是豐收的一年。2020年的前11個月內,啟明創投收穫了11個IPO(註:11月20日將有一家企業登陸香港市場)。前三季度內,在TMT 和醫療健康這兩大板塊裡,啟明創投一共完成了60起投資。已投企業有超過80家在2020年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
啟明創投今天宣布已經完全關閉第七期美元基金的募資。新基金的規模為12億美元,專注於醫療健康和TMT兩個領域的早期投資。這是截至目前公開可查的年內最大一筆主要關注中國市場的美元風險投資基金。
此外,啟明創投同時宣布第六期人民幣基金完成首次關閉。至此,啟明創投今年雙幣基金的募資總額已成為中國市場年內風險投資中最大之一。
啟明創投如何賦能企業家和創業團隊,什麼樣的創業者是啟明創投堅決要投和不投的?如何陪伴企業走過「至暗時刻」,支持企業家夢想?
11月18日,2020啟明創投第十二屆CEO雲端峰會周開啟,其中特設《真心話大冒險——CEO十問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環節,啟明創投三位主管合伙人鄺子平、梁頴宇、胡旭波首次聚首,接受CEO代表、 XSKY星辰天合創始人兼執行長胥昕提問。就啟明創投如何賦能企業家與創業團隊展開深入探討。
以下是《真心話大冒險——CEO十問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環節的現場實錄。由創業資本彙編輯,有刪減。
關於投與不投
胥昕:首先是關於投與不投的。第一個問題我想問鄺總,有沒有一種什麼樣的創業者是您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去投的?
鄺子平:我覺得,假如我能碰到一位創業者,他非常的有理想,希望做一番偉大的事業,這是投的第一個因素。第二個因素是非常有號召力,有領導力,有領袖人物的才華,第三點,在他要進入的領域裡面很有積累。如果有這麼三點的話,我就會想盡辦法都會投。
一般情況下,要碰到這麼理想的一位創業者、企業家確實不容易。所以我往往會再另外加一個條件,「如果是在一個我們啟明創投認可的、看好的領域裡面。」但如果剛剛那三點都達到,即便他現在做一個我覺得挺無釐頭的行當,我可能還是會相信他,我就決定投。也就是說,如果有前面三個因素,即便他做一個我不看好的行業,我可能也會投進去。
胥昕:謝謝鄺總的回答,也讓我們聽到了創業者最難能可貴的三個品質。第二個問題是想問梁總一個相反的問題,有沒有什麼樣的創業者是您無論如何都不會投的?
梁頴宇:可能有幾個吧。第一個就是,我們剛開始投醫療健康領域時,大概是2007年左右,我約了一位老總見面,我問他要在什麼地方見,他說我們去四季酒店吧,我常常在裡面。我說OK,但很快我就覺得可能這個人我不準備投了。
可能因為現在很多創始人都在四季酒店跟人見面談事情,但十年前四季酒店還是挺貴的。浪費的創始人,我可能不會投。
後來有兩位創始人大概也是那個時間段跟我約了見面,在四季酒店見面的,我都沒投。
第二個,如果他沒有熱情,覺得「其實做這個事情就是因為大家都在做嘛,所以我也去做」,我也不會投。
第三個,就是要賺快錢的。「趕快,我們融完這輪之後立刻要上市,上市之後,你們就可以退出了,我也可以退出了。」也是有不同的創始人跟我們這樣談過,聽完之後,我們也不會投。
最後一個,我們以前看過一些創始人,比如說答應過要聘請資深的團隊成員來,答應過卻沒有實現。我自己感覺也很難決定去投。
胥昕:第三個問題想問胡總,啟明創投如何賦能創業者和創業團隊,這是一個我們很關心的問題。
胡旭波: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經常自己問自己的,我們是這樣理解創業者和創始人,剛才鄺總也提到我們最喜歡投的創業者、創始人,很多時候他們都有一個夢想,想改變這個行業,給這個行業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
這裡「更好的定義」往往是很高標準的,不是一點點。我們也觀察到,大部分的好的公司(長成)都是需要時間的,有的時候需要5年,有的甚至需要10年來一步一步做出來。我們經常跟我們的創始人講,既然要做一件很難的事情,要做很有意思的事情,你可能會很孤獨。
我們能賦能,可以從啟明創投包括我們的合伙人,在國內目前投了超過370家企業講起。應該有70%以上都是A、B輪進的。所以換句話說,我們跟300多位企業家、創始人一起,從很小的一個想法開始,一步步去摸索怎麼樣做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把團隊建設得更好。所以我們有了300多個經驗,我們的經驗也在於怎麼樣把一個組織、一個公司,從一個小小的想法一步步做起來。在我們投的企業裡面,做得很大的銷售額應該能達到幾千億、幾萬億,市值做到1萬多億的也有,很多公司都是細分的領域裡面的第一名。所以我們經常跟企業家說,我們能賦能你、能幫到你的是我們既往幫助了很多企業成長、做起來,所積累下來的經驗。這個經驗很寶貴,換句話來說我們任何一個創始人,再厲害也不可能創業200次。所以啟明創投能夠很好地賦能給CEO、賦能給創業團隊,就是我們這麼多年幫助企業做大、成功的經驗。包括有一些我們叫踩過的「坑」,怎麼樣在關鍵時候避免掉這些坑,幫你少走彎路。
另外一個是在定位上,我們給了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是企業家背後的「參謀長」。做企業、帶團隊是你的事情,但我們會在關鍵的時候提提建議。
關於創始人的能力與合伙人
胥昕:第二個大的環節是一個新的篇章,回到我們創始人的能力和他的合伙人。這部分只有一個問題,還是想問胡總。創始人有哪些特徵或者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得來的?哪些是必須需要去找合伙人來彌補的?
胡旭波: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挑戰性的。我個人認為,對創始人來講,有三個能力非常重要,我把它歸納成洞察力、領導力和執行力。
洞察力是什麼?洞察力是說你能看到這個行業裡面現在在發生的、未來要發生的事情。能不能看到5年以後、10年以後,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洞察力。如果看不到這麼遠,很難想像你會把自己all in 進去,為一個未來很大的事情去奮鬥5年、10年。我們把這個叫做洞察力。
第二個是領導力。簡單來講就是說能不能把一幫兄弟姐妹們組織起來,為了一個想法去奮鬥、去拼命地幹活、不斷給自己提很高很苛刻的要求,這是領導力。
還有一個就是執行力。企業的整體進度、發展都會落實到很多細節上面,能不能把執行做好也是很重要的。
這三個力,我自己感覺洞察力很多時候需要創始人一開始就能看得到,這個很難通過後天去學習。領導力和執行力可以通過跟若干個合伙人在一起實現,因為有些合伙人可能在執行、營運方面很強,有些合伙人在人心上面會更強。你需要在不同時期邀請不同特點的合伙人跟你在一起,組成一個團隊。尤其是一些早期的創始人,很多時候是從服務開始的,在成長過程中要面對組織的擴大、人才的引進等變化,也是需要去後天去學習的。
胥昕:感謝胡總的解讀,我好像Get到了需要大家努力的地方。
關於冒險和至暗時刻
胥昕:第三個篇章的話題比較沉重一點,叫冒險和至暗時刻。第一個問題想問鄺總,如果一個創業者的成績很不錯,基金也能夠獲得比較好的回報,但是他想去冒一個更大的風險、做一個更大的事情,鄺總會怎麼選擇?是選擇讓他現在的收益就兌現,還是鼓勵創業者去做一個更大的事情、面對更大的冒險、但也許可能想像空間會更大的未來?
鄺子平:非常好的問題。其實在我做投資的20多年裡面,碰到這樣的實實在在的選擇也挺多。從個性上我其實是會支持這位企業家,去做他自己很有激情、也很希望去做的冒險,這是一個大的方向。
更細一點的話,就有這麼幾點要考慮。第一,總體上我會希望我們投資的這些企業都能夠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剛剛也提到了,我希望跟一位有夢想、有激情的企業家走很遠的路,這個是大的方向。假如他要做的這個大方向是我自己都很看好的,或者在幾次來回以後他也說服我了,我肯定會all in地支持,甚至我們會再追加投資。但如果那個方向他很看好,我也很尊重他,不過在這個事情上面我略有一些擔心猶豫的話,我可能會跟他探討,有沒有一個方式能夠在進取的過程當中採取一些其他措施。如果確實也沒有(其他措施),而這新的一步如果邁開了,對企業、對大家都是一個非常大和新的世界,我最後還是會支持他去冒險。
胥昕:謝謝鄺總,一方面我聽到鄺總和啟明創投都很支持企業家的夢想,另一方面我也聽出來,啟明創投在投資上還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這很讓我們敬佩。
第二個問題想問Nisa梁總,如果您投的項目碰到了所謂的「至暗時刻」,那您有多少的耐心去陪伴創業者?以及會陪伴多久?
梁頴宇:其實幾個月前我剛跟一個陪伴超過10年的老總說,我們一起經過了很多的「至暗時刻」,他說對,足夠寫一本書了。我覺得我們常常都會碰見這樣的事情。有幾個例子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深刻的。
一是2007年我們投資的一個項目,公司那邊的產品本來應該半年內出來,但是過了一年還沒出來,我們IC(投決會)裡還在談是不是應該算了。最終我們還是選擇了支持他們,給了他們一個過橋貸款。我們知道的是,整個團隊有五十幾個人,一分錢工資都不拿,等到產品出來了他們才拿,但可能需要4個月、半年、一年也不止。我們決定給他們一個過橋貸款。最終這個產品4個月後終於出來了。
另外一個例子是大概一年半前,我投的一個項目,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老總我跟他認識了10年,他出來創業的時候,我投了。但是投完之後兩年多他生病了,並且很快就去世了。我們在IC的層面上也談過,是不是應該勸公司賣掉,還是跟著管理團隊繼續往下走。幾周之後我們去杭州見團隊,團隊就說他們要完成創始人的夢想,而且他們非常有熱情。所以我說好,那我們會一直陪著你們走下去。到現在一年半過去了,公司發展得非常好,本來去年是中國排行第九,現在已經排到第四位了,並且其他三家都是上市公司。換句話來說,它是還沒上市的公司裡規模最大的。這中間我們也經歷了很多辛苦的過程,但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