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市共接報網絡電信詐騙案件12起,其中網絡貸款詐騙6起,其餘為網絡購物交易詐騙、網絡兼職刷單詐騙、網絡投資理財詐騙。今天,小編針對剛發生的一起典型網絡貸款詐騙,從詐騙套路、受騙人特徵、案件特點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希望廣大網民「對號入座」有針對性的提高自身防騙意識,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真實網絡貸款案例
案件一:5月23日,市民王女士網絡貸款被騙10萬餘元。
受騙人特徵:女性,80後,疫情期間收入不穩定故網上尋求網貸。
案件特點:受害人在近20天內持續被該詐騙集團以各種理由套路和誘騙,持續轉帳,蒙受大額經濟損失。
受騙經過:市民王女士急於周轉用錢,通過某微信群看到「無抵押、零擔保、快速大額放款」的網貸廣告(詐騙套路:詐騙集團潛伏在各個微信群內,通過群發網貸廣告,廣泛撒網,打著各種誘人貸款的幌子,坐等大魚上鉤)。隨即,添加該網貸客服微信,按要求掃二維碼下載AAP,填寫詳細個人信息,獲得了10萬放款額度。當王女士要提現時,該客服以公司活動提前註冊鑽石級會員,可享受6個月免息為理由,邀請王女士繳納999元會員費;王女士想著繳納會員費比6個月的利息合算,便向客服轉帳開通了會員(詐騙套路;以開通會員免息等為誘餌,詐取受害者第一筆小額資金)。在開通會員後,王女士仍無法提現,該客服以信息錯誤修改費、解凍金、保險費、加速金等各種理由,要求王女士提前支付各類費用,並稱在業務辦理成功後一併返還(詐騙套路:以信息填寫錯誤、信用不足、流水不夠等為理由,要求受害者提前繳納各種費用)。王女士在近20天的天時間裡,持續向該網貸公司通過各種轉帳方式,轉款10萬餘萬;當王女士要向朋友借錢繼續給該網貸公司轉帳時,其朋友懷疑王女士被騙,才予以報警求助(詐騙套路:抓住受害者前期已繳納多次費用,著急放款的心理,不斷設計圈套,持續對受害人洗腦或者是心理暗示,誘騙其不斷提前轉款)。
總結提示:1.正規貸款都需要徵信系統評估是否具有資格。2.提前要求支付保證金等費用的網貸均為詐騙。3.此案中,受害者被騙周期長,未能第一時間報警,導致止付金額不足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