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橋區現代農業農展館 陳若天攝
人民網合肥11月12日電(趙越)在現代農業農展館裡可以參觀了解埇橋農業文明發展的歷史,在氣象科普館中能夠親身體驗與農業相關的氣象信息,智慧農業大數據處理中心指導農業生產經營……在宿州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各種農業元素隨處可見。
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主體坐落於埇橋區灰古鎮,2017年9月獲批創建,2019年12月,該產業園被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進入現代農業農展館,大廳牆壁上鐫刻著發生在埇橋大地上的名人名事。展館共設置5個展廳,分別為序廳、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未來農業展廳及臨展體驗區。
農展館內展示埇橋農耕文明發展史 陳若天攝
序廳以時間為紐帶,把埇橋區的人文歷史進行串聯展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通過聲光電藝術場景再現,小山口和古臺寺文化文化遺址的復原,向人們展示埇橋區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現代農業展廳展示了埇橋區人民在現代農業方面進行的探索及取得改革成果;未來農業展廳則對太空育種、海洋農業、沙漠農業等未來農業形態進行立體展示。
「展覽館主要通過聲光電設備展示農業發展歷史、現代農業發展成就及未來農業發展方向,打造集科普、培訓、展示、觀光於一體的國家級現代農業展覽館。」園區管委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
毗鄰展覽館的是埇橋區氣象科普館,該館建築面積520平方米,總投資800萬元,是安徽省綜合性和專業化程度最高的氣象科普展館。在這裡,遊客可以通過神奇的科技體驗,從中學到氣象知識。
在氣象萬千廳,可以體驗人工增雨遊戲、電子翻書、龍捲風、趣味搶答、風感自行車、氣象觸摸大屏、雷電體驗通道、輝光球等新技術;而在氣象與未來廳,也可以通過氣象儀器、氣象站點投影沙盤、VR體驗、星空夢工廠、5D地震影院等進行互動。
農展館內場景 陳若天攝
據了解,該展廳綜合了聲、光、電、圖文和虛擬實境等多種展示手段,形象生動揭示了氣候變化特徵,普及了氣象觀測和人工影響天氣知識,展示了埇橋區氣象為農服務和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概況,是集知識性、科普性、趣味性、互動性為一體的氣象科普展館。
埇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農業大數據處理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該系統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整合園區物聯網傳感數據、氣象數據等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發布預警信息,指導農業生產經營,精準決策,使園區智慧農業系統成為農業生產的「定位儀」、農業市場的「導航燈」、績效評估的「計量表」、農業管理的「指揮棒」。
埇橋數字園區管理平臺 陳若天攝
農業興則百業興。
2019年9月,埇橋區在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基礎上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園涉及灰古鎮、順河鄉等11個行政村,覆蓋總戶數和人口總數分別為1.06萬戶,4.44萬人。
通過「三縱三橫」路網、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項目的建設,產業園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業展覽館、氣象體驗館、協鑫農業觀光園等項目的建設,農旅文明進一步融合;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皖北試驗站、智慧農業服務平臺的投入使用,科技支撐進一步強化。
「下一步,現代農業產業園將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強化產業支撐,本著質量興園、綠色興園,集聚各類要素,依託埇橋大豆產業園、特色小鎮、冷鏈物流園等建設產業融合、產村融合、園村一體、宜居宜業的田園鄉村,打造鄉村產業發展的新高地,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實現現代化。」園區管委會負責人說。
(責編:關飛、常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