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銳龍1代推出的時候,很多用戶都表示使用過程中多加一根內存後CPU的性能提升很大。
之後,AMD表示銳龍2代已經儘量修復這個問題。很多DIYer入手銳龍2代是看中它的性價比,那雙通道內存對遊戲體驗有多大提升,我們現在就來測試一下。
平臺搭建
這次採用的是主板是ASUS的TUF B450M-PLUS GAMING,TUF是ASUS最新子產品線,面向遊戲玩家而設。這也符合了我們這次的主題——AMD銳龍2代搭配單雙通道內存對遊戲體驗的影響。
內存用的是芝奇專用於AMD平臺的FLARE X系列,兩根內存的規格是C14 3200MHz 8G,我們將以單雙通道、不同頻率進行測試。
為了遊戲測試過程沒有瓶頸,我們選擇了公版的RTX 2080Ti顯卡進行測試。
最後是這次的處理器,我選擇的是AMD的Ryzen 5 2400g。大家先別吐槽為啥不用常規的Ryzen 5 2600等,其實也是為了後續可能出現的單雙通道對核顯的影響測試更方便而已。
常規CPU跑分測試
雖然說是遊戲體驗,但我們還是先測試一下內存對跑分的影響。
這裡選擇了三款比較常見的CPU跑分軟體,分別是:西洋棋、CPU-Z最新版本、以及R15。至於內存規格,我們分了單通道2400MHz,單通道3200MHz,雙通道2400MHz,雙通道3000MHz和雙通道3200MHz共5種。
西洋棋
在西洋棋的跑分測試中,我們看到單雙通道對分數影響並不大,而內存頻率對分數的影響較大。
在單通道下3200MHz對比2400MHz的提升約在1.74%,在雙通道下3200MHz對比2400MHz的提升約在2.23%。
CPU-Z
CPU-Z上的測試分數就甚至不隨內存通道和頻率出現什麼變化,雙通道2400MHz的多核跑分異常先不考慮。
R15
R15的測試跟西洋棋差不多,單雙通道對跑分結果並沒有什麼影響,內存頻率對跑分的影響更大。不過出來的分數差距都在個位數,差不多可以說是忽略不計了。
小結
單從常見的CPU性能測試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單雙通道內存對銳龍2代的CPU性能並沒有很大的影響,而內存的頻率倒是讓跑分有所提升,因此在選擇銳龍平臺的時候可以適當把預算加在內存上。
當然CPU性能測試並不能真正代表實際體驗效果,我們接下來將測試幾款遊戲。
遊戲體驗
對於DIYer來說,Ryzen 5確實是性價比無敵,熱門的Ryzen 5 2600一套U板也就1300起步。
對於稍微不太熟悉超頻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加錢買Ryzen 5 2600X來獲得很好的性能,雖然很多遊戲的體驗不如同級的Intel處理器,不過勝在線程多性價比高。
這次我們選擇4款遊戲進行體驗,2款較吃主頻和單核性能——《LOL》和《CS:GO》,另外2款單機大作——《古墓麗影11》和《極限競速》。
內存規格則是選擇單通道3200MHz、雙通道2400MHz和雙通道3200MHz。
LOL
在《LOL》的測試中,我們在訓練模式下與電腦進行1V1下路線對決,測試時間截至第一次單殺電腦AI角色。
在《LOL》這款遊戲中,內存頻率對幀數的影響相當大,甚至單通道3200MHz時的遊戲幀數比雙通道2400MHz更高。
雙通道3200MHz比雙通道2400MHz的平均幀數提升了6.46%,雙通道3200MHz比單通道3200MHz則提升了1.89%。
CS:GO
在《CS:GO》的測試中,我們在dust2地圖中選擇匪角走到A點安裝C4,然後打光兩個彈夾的子彈。
《CS:GO》的測試數據跟《CS:GO》差不多,幀數最高是雙通道3200MHz,單通道3200MHz次之,表現最差還是雙通道2400MHz。
雙通道3200MHz比雙通道2400MHz的平均幀數提升了4.75%,雙通道3200MHz比單通道3200MHz則提升了3.90%。
古墓麗影11
來到單機大作這一塊的數據就截然不同了,在《古墓麗影11》中雙通道3200MHz比單通道3200MHz的平均幀數提高了39.71%,比雙通道2400Mhz的平均幀數提高了10.47%。
Ryzen 5 2400g搭配高頻單通道內存進行遊戲時幀數比低頻雙通道表現差不少。
極限競速
同為單機大作的《極限競速》亦是如此,雙通道3200MHz比單通道3200MHz的平均幀數提高了22.34%,比雙通道2400Mhz的平均幀數提高了9.52%。
雖然雙通道的提升不如前面《古墓麗影11》巨大,但也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提升。
小結
從上面的四個遊戲來看,代表主流的網遊類的兩個遊戲對內存頻率的需求更高;而兩款單機大作的測試中,雙通道內存比單通道內存的表現更好。
當然本次測試的樣本數量並不多,無法很好的覆蓋到一些不是特別火熱的遊戲,但從《古墓麗影11》將近40%提升的數據中我們還是能看出銳龍2代在高端遊戲中對雙通道內存的需求相當高。
大家對AMD的處理器在遊戲表現上不佳也是習以為常,之前Core i5 8400還賣950塊的時候Ryzen 5 2600確實沒立足之地。
不過這段時間Intel全系列都漲了一大波,雖然目前價格有所回落但性價比大不如前了。於是乎Ryzen就成了這段時間的裝機新寵了。
Core i5-8400的散片都賣1250以上,而Ryzen 5 2600(U板)套裝最低也就1400左右。
很多DIYer的心態抱著「遊戲體驗差點無所謂,CPU綜合性能強就OK」的心態偏向入手Ryzen平臺。氣味大師的意見也是如此,只要不是給小白裝機,選擇Ryzen更有性價比。
言歸正傳,本文探討銳龍2代搭配單、雙通道以及高、低頻率內存對遊戲體驗的影響,得出的結論是:無論什麼遊戲,銳龍平臺得到高頻率的內存支撐會有更好的體驗(這是廢話)。
如果是偏向於單機大作類遊戲的用戶配置雙通道高頻內存很有必要,而日常網友上網看直播的朋友選擇單通道高頻率內存也不錯。
最近內存的價格也慢慢下降,普條最低300塊左右有交易,這個價格算是史低的1.5倍左右。
由於AMD銳龍系列在遊戲體驗上受雙通道、高頻率內存的影響比Intel酷睿系列更大,內存規格太差很影響Rzyen處理器的發揮。
內存降價導致消費者能用更低的預算買到高頻率內存或者是添置第二根內存,消費者再也不用因為預算問題糾結要不要為銳龍平臺配置更高的內存規格。
要是內存還是保持在五六百甚至八百的價位,氣味大師還是會選擇Intel平臺的。
最後,作為氣味大師的個人裝機建議:目前入手Rzyen系列 + B450主板搭配一條3000MHz以上的8G內存是很好的選擇。
AMD已經表示AM4主板沿用到2020年,也就是在CES 2019提到的銳龍3代也能適配B450,後續升級空間巨大。
而一根高頻率DDR4 8G內存也能輔助銳龍平臺獲得不錯的日常應用、網遊體驗,按照目前的降價趨勢,當日後需要玩單機大作再入手一根內存組雙通道也不費太多預算。當然,你如果不差錢的話還是一步到位Core i9-9900K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