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漸至尾聲,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依然籠罩全球。當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沒有停滯,反而逆勢上揚,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重啟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在7年時光裡,「一帶一路」建設以令人驚嘆的執行力和高效率書寫了國際合作發展史上的奇蹟。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2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令人振奮的發展成果,再次折射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本色。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這一國際公共產品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國際影響力和合作吸引力,助推世界經濟復甦。
守望相助,攜手前行。「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各方守望相助,在共同抗疫中,「一帶一路」朋友圈更加團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經過疫情的考驗,共建「一帶一路」的基礎更加牢固,動力更加充沛,前景更加廣闊。
打造健康之路,「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復甦營造安全環境。健康絲綢之路是拓展「一帶一路」衛生合作空間、推動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有效路徑。中國提出健康絲綢之路,通過對全球衛生治理系統的完善,為世界經濟復甦營造良好的基本環境。疫情發生以來,通過推進「一帶一路」衛生合作,與共建國家分享抗擊疫情經驗、加強信息交流、組織醫護人員培訓等,為築牢全球抗疫防線貢獻力量。同時疫情暴露了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體制的協調問題,在應對傳染性較強的突發性疫情時,國際社會缺乏足夠的聯防聯控機制,區域性應急突發機制和醫療衛生建設的能力。中國以健康絲綢之路為依託,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帶動沿線國家加強衛生合作。通過派遣醫療隊、援建醫院、捐贈物資等方式,提升沿線國家的醫療衛生水平。在後疫情時期,通過健康絲綢之路,擴展「一帶一路」的衛生合作空間,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推動完善全球衛生治理作出重要的中國貢獻。
打造暢通之路,「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復甦營造穩定環境。交通運輸作為一帶一路的基礎保障,古有絲綢之路,連接東西,交流互鑑;今有「鋼鐵駝隊」,橫貫亞歐,互通有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經濟深陷負增長,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內外循環的連接點為世界經濟的復甦貢獻中國力量,通過中歐班列、絲路海運暢通以及疫情間的線上工作方案,保證全球供應鏈暢通。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在海運和空運嚴重受阻的情況下,加緊同相關國家對接,安全、高效運轉,源源不斷將防疫物資、生產原料運到相關國家。伴隨著中歐班列聲聲嘹亮的鳴笛,中歐班列成為了連接親情、合作、機遇的重要紐帶,串聯起中歐各國乃至世界共同抗疫。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成為各國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成為暢通國際防疫物資運輸、保障貿易往來的重要物流通道,為各國復工復產、提振經濟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打造開放之路,「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復甦營造合作環境。防疫措施增加,人員、設備、材料進場難,生產經營成本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持續蔓延,也給正在建設中的「一帶一路」項目帶來很多現實挑戰。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暫時的物理隔閡,但「一帶一路」倡議恰恰要衝破阻隔,推動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非常時期,中國堅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奏響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發展的新樂章,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力。高樓拔地而起,電站點火併網……臨近歲末,中東地區的「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用新地標、新科技點靚中東地區。環顧現實,疫情下的眾多「一帶一路」項目不僅沒有停工,反而加速推進,為全球抗疫注入發展動力,為各國提供發展機遇,也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了一抹亮色。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疫情再次體現了各國相互依存、人類命運與共的現實,也讓各方進一步看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必要性和空間。走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7年,「一帶一路」合作一步一個腳印,從總體布局的「大寫意」,步入精謹細膩的「工筆畫」階段,也一次次從不同維度證明:這是一條舉世矚目的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甦之路、增長之路。放眼未來,「一帶一路」建設必將引領國際合作不斷走向深入,繼續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任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