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 | 傳感器融合–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_易車網

2020-12-25 易車網

傳感器融合

為了使車輛能夠自動駕駛,必須藉助傳感器來感知周圍環境:攝像頭、雷達、超聲波和LiDAR傳感器等。

傳感器如何實現自動駕駛

大眾甲殼蟲看上去很美,但它並不能識別周圍的環境。對於汽車實現自動駕駛來說,感知環境就像人類利用感官一樣至關重要。因此,現代車輛配備了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可以幫助他們檢測周圍環境,從而為駕駛員提供支持。

感知環境最重要的車輛傳感器是攝像頭,雷達,超聲波和LiDAR傳感器。除攝像頭外,它們均基於飛行時間原理。

所有這些感知技術有何不同?它們的優缺點是什麼?哪種距離傳感器最適合自動駕駛?雷射雷達與雷達?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會藉助單一傳感器,還是會依賴傳感器融合技術?

飛行時間原理簡述:

飛行時間基於信號撞擊物體並反射回來所花費的時間間接測量距離和速度。該原理可以在動物界找到,也稱為回聲定位,海豚和蝙蝠應用這種原理來定向。

藉助攝像頭感知彩色視覺

攝像頭已經是新生產車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讓駕駛員操縱行駛和停車變得更加容易。此外,諸如自適應巡航控制或車道偏離警告之類的系統都離不開攝像頭。除了安裝在車外,攝像機還將在不久的將來用於車內。他們將檢測駕駛員是否分心,不系安全帶或疲倦狀態檢測。這對於自動駕駛的下一階段開發尤其重要。

攝像機採集的圖像生動地感知了周圍環境。除了顏色之外,它們還可以提供紋理和對比度數據。能夠可靠地識別道路標記或交通標誌,精確檢測、識別靜止物體和運動物體。由於攝像頭只有周圍環境亮度足夠的情況下才能檢測到物體,因此,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如雪或霧)以及在黑暗中,照相機的可靠性受到限制。此外,相機不提供距離信息(如果不加入算法)。為了獲得3D圖像,至少需要兩個攝像頭,就像立體相機或圖像識別軟體一樣,這需要很高的計算性能。


深入探討:普通攝像頭和立體攝像頭

兩種不同的攝像頭,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普通攝像頭(一隻「眼睛」)具有一個相機鏡頭和一個圖像傳感器,提供2D圖像。這些圖像是行車助手、識別交通標誌的基礎。但是,無法進行距離測量。距離只能使用複雜的,學習算法來計算。

立體攝像頭(兩隻「眼睛」)更昂貴,體積更大。它主要由兩個攝像頭和兩個圖像傳感器組成。立體攝像頭同時從不同角度拍攝兩個圖像。通過標定它們來創建3D圖像,可以計算距離和速度。立體攝像頭已經在某些量產車中使用,為駕駛員輔助系統提供信息,例如自適應巡航控制和緊急制動輔助系統

雷達——內置距離傳感器

得益於所謂的「雷達陷阱」,雷達傳感器(無線電測距)獲得了廣泛的聲譽。近幾十年來,它們也已安裝在車輛中以測量距離,或應用於緊急制動輔助等系統以提供可靠數據,而不受天氣條件的影響。

雷達傳感器如何測量距離?雷達技術基於飛行時間原理。傳感器以電磁波(無線電波)的形式發出短脈衝,這些短脈衝幾乎以光速傳播。波浪撞擊物體後,它們就會被反射並反射回傳感器。發送和接收之間的時間間隔越短,對象越近。

因此,基于波的傳播速度,可以計算到物體的距離,從而可以高精度地確定距離。通過將幾個測量結果串聯在一起,車輛傳感器還可以確定速度。該技術可以使用駕駛員輔助系統,例如自適應巡航控制和自動剎車輔助系統等。

雷達傳感器堅固耐用,價格便宜,即使在不利的天氣條件下,通常也能提供可靠的數據。但是,距離傳感器在識別和區分物體方面有更大的困難。其原因是雷達數據的解析度低,這意味著可以檢測到物體但不能對其進行分類。

深入探討: 近距離雷達與遠距離雷達

如今,大多數使用兩種不同的雷達系統來覆蓋近距離和遠距離。

近距離雷達:近程(最多30米)由近距離雷達檢測,通常基於24 GHz頻譜中的一個頻段。它結構緊湊,幹擾問題少,價格較便宜。近距離雷達有助於停車操作,監視盲點並警告駕駛員碰撞。

遠距離雷達:遠距離雷達用於檢測距離不超過250米的物體和車輛,並測量其速度。該技術使用76 GHz至77 GHz之間的頻率,具有更高的性能。但是,由於解析度低,距離較遠的物體不能總是可靠地被選中。由於遠程雷達能夠實現緊急制動輔助和自適應巡航控制(即使在高速行駛時),因此在實現下一步自動駕駛方面(例如高速公路駕駛)起著重要作用。

超聲波——近距離專家

如今,大多數的車輛都配備停車輔助裝置。例如,如果車輛駛近停車柱,則在車載計算機上顯示彩條並發出警告音。給我們提供有關柱子在受監視區域中的確切位置以及車輛附近的信息。該輔助系統可以通過幾個超聲波傳感器實現,這些傳感器通常安裝在車輛周圍的保險槓中。

超聲波也是基於飛行時間原理,發射人耳聽不到的20,000 Hz頻率聲波,檢測車輛附近障礙物距離。除了停車輔助,超聲波傳感器還用於監視盲區和緊急制動輔助系統等。

超聲波傳感器堅固耐用,可在夜間和霧天中提供可靠的距離數據。不管物體材料或顏色如何,都能夠檢測出來。但是,這些車輛傳感器的探測範圍小於10米,這意味著該技術只能在近距離使用。

深入探討:聲納

聲納一詞通常與超聲結合使用,即超聲波在海事領域的應用。

聲納(聲音導航與測距):聲納是一種使用聲波(通常是超聲波)進行定位的測量技術。它主要用於水下,因為聲音的傳播(尤其是在高頻下)的損耗要比空氣中的損耗小得多。可以根據水下聲速和物體反射時間計算距離。

LiDAR——掃描3D點雲數據

與超聲波傳感器相比,LiDAR(光檢測和測距)傳感器適用於短距離和遠距離使用。雖然雷射雷達已經存在很多年,但直到本世紀初才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汽車上,雷射雷達被認為是實現更高自主性駕駛的關鍵部分。

關鍵技術LiDAR:避免碰撞是實現下一級別自動駕駛的重要前提。這項技術需要可靠的高解析度3D數據。只有LiDAR才能在汽車高速行駛的情況下為我們提供長距離範圍的環境信息。

雷射雷達傳感器也基於飛行時間原理。但是,它們發射的並不是無線電波或超聲波,而是發射雷射脈衝,物體反射後被光電探測器接收。雷射雷達每秒發射高達100萬個雷射脈衝,捕獲高解析度3D點雲數據。

這些所謂的點雲非常詳細,不僅可以識別對象,還可以對其進行分類。例如,可以將行人與騎自行車的人區分開。LiDAR傳感器具有遠距離,堅固耐用的特點,因此可以提供可靠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幾乎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從而使車輛能夠做出正確的駕駛決策。然而,在過去雷射雷達傳感器非常昂貴,這主要是由於機械旋轉裝置的複雜設計。但是,由於它們的固態設計日益普及,因此高解析度3D傳感器的成本已大大降低。

深入探究:機械式雷射雷達與固態式雷射雷達

最受歡迎的兩種雷射雷達是機械式雷射雷達和固態式雷射雷達。
機械式雷射雷達:通過電動機和齒輪旋轉雷射二極體,從而將雷射脈衝引導到整個環境中,旋轉實現高達360°的視場。但是,手動設置很複雜且成本很高。因此,即使是大量生產,單價對於批量生產的車輛來說也過於昂貴。

固態式雷射雷達:該設計基於半導體技術,沒有任何機械運動部件。因此,系統更簡單,更緊湊且無需維護。它們也更便宜,並且可以更好地批量生產。它們可用於所有級別的批量生產車輛中,在未來自動駕駛研究中,將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通過傳感器融合發揮優勢

安全是自動駕駛的重中之重,因此車輛必須始終精確感知其周圍環境。為了實現這一點,攝像頭,雷達,超聲波和LiDAR傳感器可以作為輔助技術相互協助。主要目的是利用各種車輛傳感器的優勢來彌補其他傳感器的劣勢,最終通過傳感器融合實現安全的自動駕駛。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傳感器LIDAR詳解
    雷射雷達技術 雷射雷達技術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就在雷射問世不久。在1971年阿波羅15號任務期間,太空人就用它測量繪製了月球表面,讓人們第一次看到雷射雷達能做什麼。 在雷射雷達應用於汽車和自動駕駛使用之前,雷射雷達通常應用於考古學。並且雷射雷達在繪製地面版圖中有著極大的幫助,在考古學和農業中佔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
  • 傳感器融合才是自動駕駛的正道之光
    10月以來,連續兩波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將人們對自動駕駛的熱情推向了一個高潮。而且今年對自動駕駛來說其實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年份,因為如果從2010年穀歌自動駕駛項目上線開始算,今年剛好就是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的第十年。十年走來,作為人工智慧最接近生活的應用場景,自動駕駛一直被人們寄予厚望。
  • 自動駕駛傳感器融合:多與全絕非出路
    為了駕駛安全,怎麼做才能讓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相信你會說:多用幾個傳感器;你還會說:多用幾種傳感器,將車武裝到牙齒唄;別人可能告訴你:搞個傳感器融合,問題都解決了!
  • 5G-V2X: 影響自動駕駛普及的關鍵技術
    Mobileye是ADAS計算機視覺技術開發領域的知名品牌。Mobileye已經與多家車企建立了L4及L5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戰略合作關係。自動駕駛的6個等級目前多數車企所實現的自動駕駛,都是基於汽車本地端的傳感器、數據融合來實現決策的。
  • 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論壇
    感知模塊作為自動駕駛流程的信息接收者,是自動駕駛車輛的「眼睛」,負責根據從相機、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接收的周圍環境原始數據識別出障礙物、紅綠燈、指示牌等的類別、位置或指示信息,傳遞給下遊作為分析材料,可以說,感知算法的優劣直接決定了自動駕駛系統是否準確可信。
  • 5G/C-V2X技術與自動駕駛車的關係
    從應用角度講,LTE-V2X 的設計目標主要是支持輔助駕駛,提升道路安全及提高效率和舒適性;NR-V2X 通過將通信技術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結合,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動駕駛及其他新功能。自動駕駛車(無人駕駛車,自駕駛車,機器人車)是能自動感應周圍環境並且無需人幹預而自動導航的載具。與對於駕駛輔助的定義類似,無人駕駛車概念的關鍵支持在於無需人類幹涉。也就是說機器會自動感知,自動做出決策並且自動駕駛。所以這樣來說,自動駕駛究竟是什麼的定義問題就變得格外簡單了。
  • 自動駕駛應用加速 模擬仿真技術是關鍵之一
    利好政策接連發布,自動駕駛受熱議。但在實際運用中,自動駕駛的落地依舊面臨著許多問題,測試驗證難是其中一大痛點。而模擬仿真技術被業界當做這一難題的解決辦法,應用日漸廣泛。騰訊作為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頭部玩家之一,從2017年開始研發模擬仿真平臺的三維場景及傳感器仿真、數據驅動交通流模擬豐富的測試場景、場景型雲仿真及虛擬城市型雲仿真並行等核心能力,使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處於國內領先地位。近日,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負責人孫馳天分享了其對市場痛點及應用趨勢的分析。
  • 採埃孚/Aeva攜手研發新自動駕駛傳感器
    日前,我們從外媒獲悉,採埃孚(ZF)和美國矽谷初創公司Aeva將共同研發全新的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LiDAR),其採用調頻連續波(FMCW)技術,可以探測到遠處物體的運動速度,並區分靜止(如樹木)和移動物體(如自行車)。據悉,該傳感器有望在2024年前量產。
  • ...mobileye|德爾福|自動駕駛系統|nutonomy|自動駕駛|aptiv
    Aptiv Satellite 自動駕駛系統Aptiv是業界為數不多可提供全套自動駕駛方案的Tier1。Aptiv的自動駕駛衛星計算平臺(Automated Driving Satellite Compute Platform)將處理和電子器件從單個傳感器移到了中央平臺,從而使傳感器更小、更經濟、更輕、更容易封裝於車輛中。
  • 計算技術:高等級自動駕駛的核心驅動力
    在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除了數據洪流催生的計算性能提升的通用需求外,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強算力消耗性應用更是對計算資源和性能的提升具有極大訴求。計算技術和自動駕駛兩個領域彼此依賴,自動駕駛對算力的需求驅動計算技術升級迭代,計算技術的升級創新推動自動駕駛等級不斷提升。
  • 計算技術「點亮」高等級自動駕駛未來
    自動駕駛驅動計算技術升級在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除了數據洪流催生了對計算性能提升的通用需求外,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強算力消耗性應用更是對計算資源和性能的提升有著強烈訴求。計算技術和自動駕駛二者相互依賴:自動駕駛對算力的需求驅動計算技術升級迭代,計算技術的升級創新推動自動駕駛等級不斷提升。自動駕駛技術是指讓車輛的自身系統以擬人化的方式完成駕駛任務。
  • 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4D成像雷達
    這些是我們多年來關注雷射雷達(LiDAR)和攝影測量,以及用戶針對緩慢移動的大型項目,在時間尺度上將這些技術應用於靜態物體所造成的偏見。時間來到2018年,當自動駕駛汽車細分市場已經成長為達到甚至超過這個市場規模時,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3D。對自動駕駛汽車不可思議的需求推動了多種傳感器的發展,因為,我們不能隨便將從某個應用中獲取的傳感技術,毫不改動地投入其它應用。
  • L4自動駕駛新晉入局者,元戎啟行自研一體化傳感器融合車頂盒
    目前元戎啟行已經與國內頭部整車廠和出行企業展開了自動駕駛車隊運營、全棧解決方案供應等方面的合作。此外,元戎啟行的自動駕駛系統還可用於貨運物流中,在幫助物流公司減少人力支出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車輛編隊技術來降低物流所需油耗。在資本寒冬下,今年9月份元戎啟行完成了近5000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
  • 詳解Mobileye自動駕駛進階之路|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汽車|amnon...
    我們可以看到,ADAS 的發展勢頭喜人,輔助駕駛的技術發展並沒有止步不前,它在不斷進化,它在汽車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這張 PPT 非常重要,它展示了我們的總體戰略。我們的戰略總體來說分為兩類: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一方面,輔助駕駛是可以促進自動駕駛的。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也能促進輔助駕駛技術的發展。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其次,車路協同能夠減少車上傳感器應用,降低成本。目前,應用在車上的傳感器都有局部的缺陷,需要多傳感器的融合。而眾多傳感器不僅會增加能耗,還會增加單車成本。通過車路協同的方式,能把車上的傳感器轉移到路上,從而減輕車輛單車壓力。最重要的是,中國的5G發展優勢能進一步賦能自動駕駛。
  • 人工智慧在自動駕駛應用中的5大關鍵技術分析
    自動駕駛汽車依靠人工智慧、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讓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自動駕駛技術將成為未來汽車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 本文將主要介紹人工智慧技術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領域,並對自動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 人工智慧是一門起步晚卻發展快速的科學。
  • 5G網絡切片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5G網絡切片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胡薇 發表於 2018-08-31 09:37:46 基於5G近實時的高清視頻傳輸,5G網絡切片技術,邊緣計算,都將在未來自動駕駛領域發揮關鍵的作用。
  • 中國自動駕駛技術處於什麼水平?在自動駕駛新賽道上勝算幾何
    第二,汽車從人類駕駛向著自動駕駛轉換。有意思的是從自動駕駛的技術成熟度、量產落地能力和市場規模來看,這次汽車工業變局中種子選手依然是中美兩個國家。那麼中國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處於什麼水平?在自動駕駛新賽道上中國有沒有勝算呢?
  • 更加準確 採埃孚與Aeva攜手研發全新自動駕駛傳感器
    日前我們從外媒獲悉,採埃孚(ZF)和美國矽谷初創公司Aeva將共同研發全新的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LiDAR),其採用調頻連續波(FMCW)技術,可以探測到遠處物體的運動速度,並區分靜止(如樹木)和移動物體(如自行車)。據悉,該傳感器有望在2024年前量產。
  • 淺談自動駕駛車輛編隊行駛技術的發展與影響
    自動駕駛車輛編隊問題的研究來源於多智能體系統(Muti-Agent System,MAS)任務規劃及協作問題的研究,作為車路協同系統中的一個重要技術熱點和前沿課題,它主要是針對多自動駕駛車輛在複雜多變的交通環境下,通過調節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