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自動駕駛新晉入局者,元戎啟行自研一體化傳感器融合車頂盒

2021-01-14 雷鋒網

儘管L4自動駕駛的規模落地時間一再被推遲,但這個賽道似乎從來都不缺少新晉入局者。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一家名為深圳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元戎啟行」)的企業是國內新起的L4級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覆蓋感知、高精度地圖及定位、規劃控制、硬體系統、基礎架構、模擬系統、數據平臺等自動駕駛全研發鏈條。

儘管公司成立時間不長,但元戎啟行已經在深圳、武漢、重慶等多地已經完成夜晚、隧道等複雜場景的路測。

目前元戎啟行已經與國內頭部整車廠和出行企業展開了自動駕駛車隊運營、全棧解決方案供應等方面的合作。此外,元戎啟行的自動駕駛系統還可用於貨運物流中,在幫助物流公司減少人力支出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車輛編隊技術來降低物流所需油耗。

在資本寒冬下,今年9月份元戎啟行完成了近5000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

作為一個今年剛起步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元戎啟行選擇入局L4自動駕駛的底氣是什麼?以及在L4的道路上,元戎啟行目前進展如何?未來有哪些規劃?

通過與元戎啟行的COO高爽與硬體技術總監劉念邱的深度訪談,可以一窺這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當下與未來。

 

一體化設計的傳感器融合方案

儘管沒有正式公布過L4級自動駕駛方案,但元戎啟行11月份時發布了其自研的傳感融合方案DeepRoute-Sense。元戎啟行表示,通過這一方案,可以解決傳感器融合方案的快速部署問題。

這個解決方案主要包括車頂盒和傳感器融合校準服務。車頂盒由8個車載攝像頭、3個雷射雷達、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等部件組成。其中主雷射雷達線數為64線,用於盲區檢測的雷達為16線雷射雷達。

元戎啟行的硬體技術總監劉念邱告訴新智駕,車頂盒集成了元戎啟行自行研發的ADS控制器,能夠實現雷射雷達、攝像頭、GNSS系統基於全原始數據級別的空間和時間信息同步。

另一方面,這個方案提供了基於GNSS、IMU(慣性測量單元,擁有更高的更新頻率且不受信號影響,可以與GNSS形成互補)、視覺以及雷射雷達等各種信息的組合導航。即便在複雜的地形環境下,如高架橋下、隧道、地下車庫等,都能夠提供釐米級的可靠定位能力。

從近日元戎啟行公布的其自動駕駛感知效果視頻來看,其DeepRoute-Sense方案能精確地感知到周圍140米範圍內的物體。「它保留了視覺與雷射雷達空間信息之間的相關性,能實現更好的感知效果。」劉念邱說。

140米遠距離感知

而在檢測目標上,該傳感器融合方案可檢測車輛周圍的交通參與者,完成靜態(所在環境位置的感知,屬於定位的一種)和動態的感知(如運動軌跡)。

據劉念邱介紹,元戎啟行的感知算法主要採用端到端(End- to- End)全深度學習模型,在每個時刻可處理多幀連續信息,實現對車輛周圍物體的檢測、跟蹤,以及對動態物體將採取的行為進行精準預測,形成對周圍環境的感知。

此外,該算法還可以適應複雜的天氣和環境,即使在暴雨、黑夜,人流密集的道路中,也能準確地感知周圍的交通參與者。

各種路況感知效果

「暴雨的天氣,對雷射雷達會產生比較大的挑戰。天空中不斷落下的雨滴,以及雨滴打到車上、地面所濺起的水,都會形成雷射雷達點雲數據的噪聲點,影響感知系統的數據採集和判斷。但我們通過算法克服了這些障礙,即使在深圳的暴雨天氣下,也能夠很好地識別車輛周圍的物體,保證自動駕駛的安全行駛。」元戎啟行深度學習技術總監Tony Cho介紹說。

今年10月份,在全球權威機器視覺算法KITTI排行榜上,元戎啟行的ZoomNet算法在對自行車和汽車這兩類目標檢測的排行中,獲得了全球第一和第六的成績。 

Tips:KITTI排行榜是各參賽算法在KITTI數據集上的運行表現排名。KITTI數據集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適用於自動駕駛的計算機視覺算法評測數據集之一。

 

後裝到前裝的演進之路

與目前主流的傳感器布局不太一樣的是,元戎啟行的傳感器方案並沒有安裝在車身四周,而是將所有的傳感器都集中在車頂盒,並精簡了車頂箱的機械結構,整個車頂盒的高度為31釐米。

這樣帶來的好處是,重量輕、體積小的車頂盒能夠摒棄以往的碩大、簡陋的車頂傳感器裝置架,不僅外觀線條更加流暢,其抗衝擊性也更強。

更重要的是,一體化的車頂盒裝置可以比較靈活地適配到不同自動駕駛車型的車頂上,方便不同的主機廠使用。劉念邱表示,只要自動駕駛車輛供標準的線控接口,他們可以很快速地完成對車輛的基本硬體改裝。

10月23日,元戎啟行與東風汽車共同研發的Robotaxi已經投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進行試運營。

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竺延風還曾乘坐這款Robotaxi上路行駛。車輛順利穿過了武漢周一的交通早高峰,途徑高架橋、涵洞、貨車密集路段,並成功完成避障、換道、上下高架橋等操作,自動避開了兩個突發車禍現場,通過一次臨時交通管制,最終安全地行駛近15公裡的複雜公開道路。

目前元戎啟行的傳感器融合方案車頂盒還屬於後裝產品。但劉念邱告訴新智駕,車頂盒的整體思路就是往前裝方向來設計的,不需要過多地改變傳感器布局就能投入前裝設計中。

比起以往的零散分布的傳感器布局方案,一體化的車頂盒設計可以在前裝量產上節省更多的設計工作。

但前裝量產設計往往要與主機廠協同進行,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流程。而且作為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元戎啟行自身的一體化設計車頂盒也需要應對過車規的考驗。

劉念邱認為,過車規是整個行業都要應對的問題。目前硬體方面,各種傳感器、計算平臺等上遊供應商已經開始進行產品的車規級認證。未來兩三年,大部分產品可以達到車規的要求。

另一方面,算法軟體還涉及到深度學習,行業的功能安全規範也在不斷推進。「兩者是一個同步的過程。當然,這需要到整個行業的努力。」

 

與出行公司合作,擴大規模運營

在進行robotaxi試運營的同時,元戎啟行也在著手與出行公司合作打造Robotaxi規模車隊。

目前國內致力於Robotaxi車隊規模運營的玩家主要有:百度Apollo、AutoX、文遠知行、元戎啟行等。除了百度Apollo之外,大多數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自身並不具備規模車隊運營的能力,因此跟出行公司合作是最優方案。

元戎啟行的COO高爽也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科技公司最大的優勢在於發展速度快,輕資產。但如果以後希望獲得較高的利潤,就需要跟規模比較大的重資產公司來合作。「利用自身優勢跟別人的優勢進行強強聯合,這時候出行公司就變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此外,車隊規模擴大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夠在真實的出行場景中積累數據,形成數據閉環,儘可能解決自動駕駛面臨的長尾場景難題。

在算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元戎啟行已經建立了一套數據閉環系統。通過自研的數據分析系統,分析測試中所採集的數據,進而對算法進行完善,經過模擬器驗證後,再投入真實測試。如此循環,從而確保算法的安全和可靠。

「新興事物其實很難,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數據的積累和形成閉環是一個非常必要的環節。我們會著重跟出行公司合作,選定有一定商業價值的路線,在這個場景下進行測試,然後解決這種場景下的長尾問題。」劉念邱說。

目前元戎啟行已經獲得了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的許可,搭載著車頂盒的Robotaxi每天在公司附近區域進行路測。元戎啟行COO高爽向新智駕表示,明年在中部地區限定區域,他們將會鋪開大規模Robotaxi試運營。


總結:

近日,行業頭部玩家Waymo 的自動駕駛打車軟體 Waymo One(IOS版)正式上線,並且表示將擴大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運營規模。這對國內玩家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

儘管距離Robotaxi真正的商用落地還有一大段距離,但隨著國內玩家車隊的逐步規模試運營,robotaxi會被越來越多人認識、了解與接受,未來的出行方式也將被深刻改變。(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元戎啟行推理引擎亮相CES 2021:如何讓自動駕駛系統運行100公裡只...
    在2021年CES上,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元戎啟行在線上展示其針對L4級自動駕駛深度學習模型研發的推理引擎DeepRoute-Engine。將該推理引擎實現了比開源深度學習框架平均高6倍的推理速度。大幅提升了自動駕駛的計算效率,有望令自動駕駛擺脫對高算力計算平臺的依賴。受國外疫情影響,本屆CES成為了創辦50餘年以來的第一屆全數位化展會,廠商均在線參展。
  • 自動駕駛 2020丨今天,給中國「Robotaxi」一個總結
    不過,想要完全實現安全可靠,自動駕駛系統至少需要經過 110 億英裡的「訓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Robotaxi 玩家都還處於初期階段。更加敏銳的眼睛(傳感器)在真實世界數據與車載計算平臺之間,Robotaxi 玩家需要架起車載傳感器的橋梁——傳感器會將自己「看到」的客觀信息映射至「大腦」,幫助自動駕車輛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這些數據。
  • 佟顯喬:專攻開放式L4無人駕駛 2020成本低至5萬元
    Roadstar.ai專注於自動駕駛Level 4技術研發及應用。本屆CES Asia上,Roadstar.ai展出了全球首款純國產雷射雷達Level4自動駕駛解決方案Aries·銳。Roadstar.ai研究的L4解決方案一開始就瞄準了開放式場景。 對原始數據進行前融合 打造差異化 自動駕駛領域目前競爭非常激烈,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經湧現出了超過240多家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初創企業。佟顯喬並不為此擔心,他認為這200多家初創企業的研究是「分場景、分賽道」的,有的做封閉場景、有的做L3等等,大家擁有不同的商業模式。
  • 自動駕駛 | 傳感器融合–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_易車網
    傳感器融合為了使車輛能夠自動駕駛,必須藉助傳感器來感知周圍環境:攝像頭、雷達、超聲波和LiDAR傳感器等。傳感器如何實現自動駕駛大眾甲殼蟲看上去很美,但它並不能識別周圍的環境。對於汽車實現自動駕駛來說,感知環境就像人類利用感官一樣至關重要。
  • 元戎啟行攜手日本電子零件領軍企業Macnica亮相AUTOMOTIVE WORLD
    在AUTOMOTIVE WORLD上,元戎啟行攜手日本半導體、電子零件、網絡設備代理商Macnica,展出自主研發的L4級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並與參會者們分享了多項行業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元戎啟行與Macnica的展臺引來多方人士駐足關注,現場有來賓稱讚:「It’s a great success.」
  • 自動駕駛傳感器融合:多與全絕非出路
    為了駕駛安全,怎麼做才能讓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相信你會說:多用幾個傳感器;你還會說:多用幾種傳感器,將車武裝到牙齒唄;別人可能告訴你:搞個傳感器融合,問題都解決了!
  • 傳感器融合才是自動駕駛的正道之光
    這個神奇的數字可能是六個,因為每個汽車製造商都會以六個基本考慮因素來決定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實現,這將導致每個人創建自己的獨特方法來將傳感器集成到未來的車輛中。國內外部分綜合實力較強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上進行多產品布局,可以為下遊客戶提供綜合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形成較強的競爭力。
  • 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為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自動駕駛這樣的前沿技術研發,理想、小鵬和蔚來三家新造車品牌甚至還於2020年底先後宣布增發ADS,規模分別為4700萬ADS、4000萬ADS、6000萬ADS。據了解,一旦達到預期增發效果,三家公司有望分別融資18.4億美元、22.3億美元和26.5億美元,作新一代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之用。
  • 摩託車、汽車、飛機統統開啟自動駕駛,這屆CES太可了!
    在今年的CES大會上,具有科技感的自動駕駛依然是重頭戲,大批的汽車製造商、供應商和與自動駕駛相關初創企業閃亮登場,其中不乏中國企業的身影。 此次自動駕駛展區的呈現,無論是新產品還是新技術都讓人們耳目一新。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屆CES都有哪些自動駕駛的「黑科技」?
  • 別再吹特斯拉了,最快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是它
    了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近日,威馬汽車通過線上的形式發布了ldea L4全新科技戰略目標,目的在於實現「人-車-環境」相互融合的智能科技生態圈。
  • L4級自動駕駛初體驗,而「車路協同」才是未來
    然而,根據各國不同的路況,像L4、L5這樣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如要在中國落地,則必須建立適應中國路況的算法和資料庫。面對如今無人自動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阿里、百度、騰訊、上汽、廣汽等國內眾多知名企業都開始紛紛布局。
  • 智能網聯汽車周報(8月第二周) | 英國明年或允許自動駕駛車上高速公路,大眾出行與AutoX合作自動駕駛商業化
    落地滄州● 元戎啟行與曹操出行合作自動駕駛網約車● 銀基安全發布新一代諾基數字鑰匙●英國明年或允許自動駕駛車上高速公路一汽智能網聯開發院將啟動基於華山二號A1000的智能駕駛平臺的開發,該平臺支持多傳感器融合、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多種功能,滿足後續量產車型需求。雙方將共同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汽車工業領域的應用,加速國產智能駕駛晶片的產業化落地。
  • 走向全面自研:Waymo自動駕駛傳感器10年演進史
    Waymo 的自動駕駛技術做到全球領先,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在硬體自研上的持續投入。與市面上大多數自動駕駛企業相比,Waymo 不但擁有自己的自動駕駛車輛生產線,而且在關鍵傳感器(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方面也能自力更生、自給自足。
  • 自動駕駛盤點——「起步失速」的蔚來「正在加碼」自動駕駛研發...
    最後4顆魚眼攝像頭融合12顆超聲波雷達可實現360°環視攝像頭和自動泊車等功能。 區別於不少傳統車企採用博世、大陸等軟硬一體的打包方案,蔚來EC6 L2級自動輔助駕駛選擇了軟體算法上自研,方便後續FOTA升級。 目前,EC6可以給用戶開放的功能為:1.高速自動輔助駕駛,2.擁堵自動輔助駕駛,3.道路自動保持,4.轉向燈控制編導,5.道路標識識別等。
  • 智車大事件|蔚來自研晶片欲做「中國特斯拉」,京東入局自動駕駛
    此外,8月份蔚來在美股融資17億美元用於自動駕駛研發,同時引進前Momenta研發總監、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大佬任少卿,這些事都可以看做是蔚來在為自研晶片做前期準備。03致盲的自動駕駛汽車,再次引發擔憂上周六,GeekPwn2020新基建安全大賽在上海成功舉辦,其中就有關於自動駕駛的項目。
  • 威馬與百度合作開發 L4 級別自動駕駛電動車,計劃 2021 年發售
    新車由威馬汽車深度聯手百度 Apollo 平臺開發打造,採用全新電氣電子架構,將率先搭載全球首個 「雲端智能無人泊車系統」(Cloud AVP),在特定場景下具備 L4 級別自動駕駛能力。新車計劃於 2021 年發售。
  • 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論壇
    感知模塊作為自動駕駛流程的信息接收者,是自動駕駛車輛的「眼睛」,負責根據從相機、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接收的周圍環境原始數據識別出障礙物、紅綠燈、指示牌等的類別、位置或指示信息,傳遞給下遊作為分析材料,可以說,感知算法的優劣直接決定了自動駕駛系統是否準確可信。
  • 中國自動駕駛新勢力,Nullmax專注L3/L4級技術落地
    正在大力推進L3/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落地,預計2020年左右將會應用到量產車型上。除了自主研發ISP算法處理複雜的光線,Nullmax還將深度學習應用到了障礙物感知上,進一步提升圖像檢測的技術,並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確保感知的精準性。
  • 【公司】Udacity和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傳感器課程
    【公司】Udacity和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傳感器課程 2019-05-24 05:18 來源: 搜狐 近日,美國在線教育公司Udacity宣布和汽車企業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北美研發中心合作開發了傳感器融合
  • 港口智能化「駛入」自動駕駛新藍田
    這就意味著司機不得不多班倒,也更容易產生疲勞駕駛的現象造成安全隱患。辰韜資本智駕基金合伙人蕭伊婷透露,中國吞吐量排名前30的港口,在2019年佔到了全球吞吐量的57.8%,規模非常之大,也意味著中國對港口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很強烈。港口,正在成為自動駕駛角逐的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