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去醫院看病,跟醫生說:「我的雙手麻木一個月了,是不是得了頸椎病?」
醫生說:「很有可能,不過確診之前請詳細描述一下麻木的情況。」
他說:「我的手早上起來大約會麻20分鐘,之後漸漸緩解,白天不麻,睡覺前不麻,雙手都是小指和無名指麻木,沒有脖子痛和肩膀痛,上臂也不痛。」
醫生詳細詢問了他的情況後,做了仔細的分析,認為他的雙手麻木不是頸椎病引起的,而是局部壓迫引起的。
手麻意味著什麼?
隨著年齡的增加,手麻的症狀會出現在很多人的身上。但是,引起手麻的原因卻不是單一的。
像上述情況,就是局部壓迫導致的麻木感,如果壓迫消失了,麻木感也就不存在了。而頸椎病引起的手麻,情況則並不相同。
大腦一直向下便是人的脊髓,脊髓從頸椎、胸椎一直延伸到腰椎的部位,脊髓裡面布滿了神經根,而這些神經系統支配了全身的運動和感知能力。
而頸椎病發生後,關節增速或者椎間盤突出,壓迫到了神經根的根部,那麼人體就會感受到疼痛和麻木了,由於神經支配的部位不同,因此表現出疼痛和麻木的部位也不一樣。
如果神經根支配的正好是手指,那麼人體便會感到疼痛或者麻木了。
經常手麻可不光是手引起的,還有5種疾病暗示
事實上,頸椎病引起的手麻也只是其中的一種,身體出現其他病變的話,也可能會導致手麻情況的出現。
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炎。長期的糖尿病,會損害末梢神經血管,進而末梢神經供養不足而出現損害,此時雙手或者雙腳就會出現麻木的症狀。而且麻木的範圍是全手和全腳。
神經根炎症。外部的損傷、局部的壓迫比如腫瘤的壓迫以及其他原因,都會導致身體某根神經發炎,而如果這跟神經恰好是支配手腳的話,那麼便可能會出現麻木的感覺。
腦血管疾病。中老年如果出現一側手臂麻木,而且伴隨著面部麻木的話,那很有可能是腦血管疾病。通常,短暫性腦缺血的發作,會損害大腦和感覺神經傳導束,進而會引發肢體麻木或者偏癱。
往往這樣的症狀會持續幾分鐘或者幾小時後恢復正常。不過,短暫性腦缺血往往是腦出血的病變前奏,因此一旦出現這種症狀,就得趕緊就醫。
慢性酒精中毒。經常酗酒的人如果出現手足發麻的情況,那就意味著慢性酒精中毒了。此時如果不加幹預的話,人體的各項功能可能都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雷諾病。是肢端小血管痙攣性或者功能性閉塞導致的局部缺血,這種病好發於青年的女性,會出現間歇性的手足麻木,而且往往還伴隨疼痛。受涼以及在情緒激動的時候,麻木感會加重。
所以綜合來說,導致手麻的情況很複雜,原因也很多。
中老年人常手麻,該如何緩解?
不過相對來說,老年人手麻的情況,往往是以下三種情形導致的。
動脈硬化。老年人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群體,很多人有腦動脈硬化的症狀。這種情況下,神經的傳導速度會受到影響。
如果腦中樞部位出現供血和供氧障礙的話,就會引起肢體部位的麻木。這種手足麻木有一側性和陣發性的特點。血管狀態如果出現改善,麻木症狀會有好轉或者消失。但是如果症狀不能緩解的話,可能會演變成肢體偏癱。
藥物副作用。老年人往往伴隨著多種疾病,有時候會混合吃很多藥,而一些抗菌類的藥物以及抗結核類藥物,在長時間服用的情況下,會誘發神經末梢炎,而神經末梢炎則會引起肢體的麻木。
所以老年人服藥除了要嚴格控制劑量外,還得聽從醫生的安排建議。
營養不良。老年人由於代謝基礎差,吃的少,會導致機體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如果B族維生素長時間缺乏的話,會導致營養與代謝功能障礙,進而神經的傳導速度會受限,進一步會導致神經末梢出現炎症以及神經根部的病變,進一步又會導致手腳麻木。
所以,老年人應該攝入充足的營養,既要保證營養均衡,也要做到易於消化吸收。
「老年人要長壽,頭涼腳熱八分飽」。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因此許多中醫師也建議經常手腳麻的老人們多泡泡腳,舒筋活血,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除了患靜脈曲張和糖尿病足,還有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要額外注意不能泡腳以外,平常老人睡前可以多泡腳來緩解手麻腳麻症狀。
老年人泡腳最好選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桶,這樣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且水可以一直浸泡到小腿。以下這款【泡腳浴足桶】能夠很好地幫助老人們舒服泡腳,還能自動按摩老人的腳部,緩解疲勞。點擊下方即可獲取↓↓↓
手麻的症狀,是外在的病變表現,引起手麻的原因是內在的。因此,如果長時間出現症狀的話,自己不能胡亂猜測,需要及時就醫,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
參考資料:[1] 《經常手麻未必是得了頸椎病》 北京青年報 2020年5月19日[2] 《手麻別大意 小心5種病來襲》 新華網 2015年11月3日[3] 《營養不良 老人手麻》 中國經濟網 2012年7月25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