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臺積電曾在股東常會表示,不希望失去華為的訂單,但現在這一幕還是發生了。當被記者問到,美方禁令生效後,臺積電能否彌補華為的訂單缺口,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到,我們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但同時他也說了完善的解決方案。
劉德音還表示,如果確實失去了華為的訂單問題也不大,因為能夠迅速完成替代。此後多家媒體陸續報導,包括蘋果、高通、AMD等在內的美企,都紛紛向臺積電大幅追加第四季度的7nm訂單,這得以讓臺積電因華為的損失而得到衝抵。
按照外界爆料,除了蘋果和AMD這些老客戶的訂單以外,臺積電還會接收到谷歌、英偉達、英特爾等公司的追加訂單,加深和臺積電的聯繫。毫無疑問有這些美企的支持,即便臺積電缺少了華為的訂單,也依然能夠穩固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的位置。
現在的臺積電一點也不擔心訂單問題,因為接到的大量新訂單衝抵了失去華為的收入缺口,在收入方面還是會遠高於三星電子。但對於華為而言,一切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海思晶片被迫停產,高通、聯發科接連斷供,現在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快閃記憶體存儲廠商也斷供了。
如今華為正面臨著無晶片可用的遭遇,唯一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的庫存,因為國內的供應鏈還沒有成熟,實在是沒辦法!報導表示在臺積電斷供之前,已經為華為生產了1000萬左右的麒麟9000晶片,這些庫存差不多可以供華為使用半年時間。
按照計劃,新一代華為Mate 40系列新機還是會如期亮相,餘承東曾公開表示,新一代Mate旗艦再等一等,一切都會如期而至。不知道這代產品的實際表現究竟怎麼樣,華為還能否堅持走下去,這一切都是個謎,但華為最暗時刻才剛開始!
不過我們依然有理由堅信,華為能夠突破技術封鎖的困擾,因為我們歷史上已經創造了非常多的不可能,從原子彈到飛機製造,從衛星升空到北鬥建成,每一項成就都是在技術封鎖之下取得的突破,都是咱們中國科技攻破的海外技術壁壘。
所以我相信憑藉中國的科技實力,未來十年二十年一定能夠在光刻機和晶片領域取得突破,歐美只能封鎖一時,華為也許只是面臨短期的困難,相信一定能夠衝出眼前的陰霾,只要這塊招牌還在,華為就有可能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