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降噪/控制(ANC)耳機,耳塞中的襯墊和外套可製造出無源聲音衰減。這就是ANC降噪的機制,但長時間佩戴可能會感到不舒服,甚至造成傷害。
雪梨科技大學音頻、聲學和振動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虛擬噪聲消除系統。該系統將ANC組件從個人音頻設備移到椅子的頭枕中。
主動降噪技術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當時在美國獲得了第一項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是,發出波形完全互補的聲音,抵消掉噪聲。1989年,為航空業打造出了首個ANC原型耳機。1991年,日本車企開發出了可用於封閉空間中的噪音控制系統。
「但是,與ANC耳機相比,ANC頭枕系統在過去幾年中進展甚微。」本研究的作者之一Tong Xiao介紹說。
現有的ANC頭枕使用布置在用戶頭部周圍關鍵位置的麥克風拾音。最適合處理高達1 kHz的低頻噪聲。但是,耳機提供的無源噪聲控制,可更有效地抵消高頻噪聲,包括人類語音,控制範圍大約是4至6 kHz。
因此,雪梨團隊嘗試研發出可同時在高頻和低頻下工作的ANC系統。他們圍繞雷射都卜勒振動計(LDV)構建遠程聲學傳感系統,可測量大範圍的非接觸式振動。在實驗裡,他們在耳朵上放了一個耳環大小的微逆反射膜,作為LDV的拾音器。
測試大獲成功,有效消除了1至6 kHz的背景噪聲,衰減10至20 dB。
比起之前的頭枕式降噪設計,雪梨團隊的設計最簡化,最接近通常的耳機。唯一的問題,「但局限性是……成本,因為該系統使用的LDV是精密的科學儀器,價格昂貴。但是,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技進步可使該系統更具成本效益。」
https://spectrum.ieee.org/tech-talk/consumer-electronics/audiovideo/active-noise-cancellation-using-ldvs
摸魚是不可能摸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