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費類音頻 2019 使用現狀調研報告》指出「截至目前,聽音樂佔據了無線耳機使用的77%」。此外,耳機還經常被用來觀看視頻、通話和背景降噪。而隨著AirPods Pro的悄然發布,主動降噪將會越來越成為大眾關注的耳機功能之一。
雖然大多數人更追求音質,但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有著相對安靜的空間去欣賞音樂的機會已經逐漸被縮減。我們更多地只能在交通工具中或者通勤路上去享受音樂,而降噪耳機便以其最大的可能性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相對安靜的、不需要一次次提高音量的聽音環境。
什麼是主動降噪耳機?主動降噪簡介
當前的降噪技術主要分為主動降噪與被動降噪兩大類別,看似一字之差實則兩者有著天壤之別。實際上,這兩項降噪技術主要應用在耳機技術領域,通過降噪技術為大家帶來更優化的聲音效果。而應用了降噪技術的耳機,通常被業內稱之為「降噪耳機」。
簡單來說,耳機的主動降噪功能就是通過耳機自帶的降噪系統產生與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從而實現降噪的效果。
而被動降噪的耳機主要通過包圍耳朵形成封閉空間,或者採用矽膠耳塞等隔音材料來達到降噪的效果。你可以理解為用兩隻手捂住雙耳達到的降噪效果。
雖然降噪耳機的降噪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但常規意義上的降噪耳機指的就是主動降噪,即需要電源參與工作的。而那種被動降噪耳機,也就是入耳式耳塞,一般不叫做降噪耳機。
什麼是主動降噪耳機?降噪耳機的工作原理
由上得知,降噪耳機主要分為主動降噪耳機與被動降噪耳機。那麼談到降噪耳機的工作原理,就需要分開兩部分來講。
主動降噪主動降噪耳機相比普通的耳機要更為複雜,需要在耳機中內置一個降噪模塊,它包含一個麥克風,用來接受外界的噪音,再經過內部電路的計算,在耳機播放音樂的同時加入和外界噪音「反相」的聲波,從而將外界噪音抵消。

2.被動降噪
而被動式降噪耳機主要通過包圍耳朵形成封閉空間,或者採用矽膠耳塞等隔音材料來阻擋外界噪聲。最常見的有入耳式耳塞和大耳罩設計的耳機,都可以劃分為被動式降噪耳機。
不過被動降噪的缺點就在於其屏蔽的聲音大多為較高頻率的聲音,所以在一些規則的降噪場景中較為適用。但是對於一些低頻率的噪音就沒有那麼好的隔絕效果了,所以在車內或者機艙等環境中,我們會發現被動降噪的效果會被大大降低。相反,較中頻以及低頻的噪音卻可以通過主動降噪耳機來達到較好的隔絕效果。
什麼是主動降噪耳機?主動降噪耳機的降噪分類
目前來看,主動降噪分為前饋式降噪、反饋式降噪以及前饋式和反饋式結合的雙饋式三種降噪類型。前饋式降噪就是把麥克風設計在遠離揚聲器的耳機外側,而反饋式降噪則是把麥克風設計在揚聲器附近。相比於反饋式降噪前饋式降噪更容易實現,而反饋式降噪則能採集到噪音信息並反饋,使聲音和人耳聽到的更接近,但麥克風可能會被揚聲器的聲音影響,對算法的要求更高。

什麼是主動降噪耳機?主動降噪損傷聽力嗎?
通常,我們把聽到的聲音劃分為高頻、中頻、低頻幾個頻段。20~200Hz屬於低頻,200~4000Hz屬於中頻,4000~20000Hz屬於高頻。

日常的噪聲裡面,大多是中低頻階段的聲音,比如地鐵、高鐵以及飛機上的噪聲等。生活中高頻的噪聲是比較少的,但一些警示聲,如車喇叭有部分高頻的成分,則對於人耳有著不可逆的損傷。在一個比較吵的環境裡面,比如噪聲環境是70分貝,那至少要將音樂放到75分貝或者80分貝時,才能壓過噪聲。如果周圍環境的噪音只有30分貝,那麼45分貝的音樂就可以聽得很清楚。
正因如此,當周圍很吵,我們不自覺就會把音樂聲音調得更大,不然就會有很多細節聽不到。周圍環境越吵,聲音調得越大,對耳朵的損傷就會越重。特別是有的手機為了保證音樂裡低音的效果,還會用一些補償的手段讓低音更大。而主動降噪耳機則可以通過主動降噪技術中和掉這一部分噪聲從而達到保護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