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點號科普直播課堂,聚焦科學、傳統文化,為壹點號作者打造全新的線上下的直播欄目,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打造個人IP。
11月12日起,壹點號「品讀漢字」作者、文化學者齊頌走進壹點號科普直播課堂,推出了《趣味漢字課》的主題直播。
一個月的時間,共推出了7期漢字課直播,從傳統文化到書法,解構了「草」、「芒」、「瓜」、「果」、「德」、「文」、「採」等字,每期直播總點擊超過50萬,互動上千。
12月10日,最新一期《趣味漢字課》從直播間裡走出來,來到了山師附小四年級七班,主講嘉賓齊頌與孩子們面對面,上了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課。
點擊連結可觀看直播:壹點號直播|趣味漢字課來到山師附小:「採」字的來歷和文化延伸
本期直播在齊魯壹點客戶端、新浪新聞、百度百家號、今日頭條等平臺有超過30萬的觀看量。
漢字課直播現場,山師附小四年級七班的同學們積極踴躍參與互動,表現出了良好的語文知識儲備和傳統文化素養。
在直播開始的判斷對錯中,一位同學全部選對!
「採」與「彩」是最容易混淆的,認識了兩者的造字結構,就不會出錯了!
同學對「採」字的造字來源,信手拈來。「採」字上面是手,下面是木,用手採摘植物的果實。
「採」除了有採摘的動詞意義,還有精神「神採」的意思。
「彩」多指顏色,有部首彡,多指修飾裝飾。「五彩」「掛彩」,都是這個意思。
同學們爭相上臺,寫下帶部首為彡的字。
在書法環節,同學們紛紛寫下自己最得意的「採」。
齊頌老師為同學講解。
短短40分鐘,齊頌老師以「採」字的構字來源為基礎,講解了「採」與「彩」的區別,兩字的延伸意義,還講解了書法的寫作要領。
山師附小是甲骨文特色學校,在漢字文化上,同學們有著深厚的興趣和充足的知識儲備。四年級七班的語文老師王靜說,非常歡迎齊頌老師這樣的專家走進課堂,帶給孩子不一樣的上課體驗。
《趣味漢字課》以中小學生和家長老師為目標受眾,以推廣漢字識讀技巧、提升學生書寫能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
齊頌先生長期致力於漢字源流、書法藝術及傳播學研究,出版相關著作30餘部,發表論文60餘篇,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6項,30餘部作品獲國家級省級獎勵。 兼任山東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曲阜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天津《藝術啟蒙》雜誌編委,山東《中學時代》雜誌「品讀漢字」專欄主筆,《現代視聽》雜誌特約編輯等。
《趣味漢字課》將於每周四晚7點在齊魯壹點客戶端、新浪、百度、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平臺同步直播。敬請關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曹竹青 杜鴻浩 王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