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是許多人一生中非常重視和充滿儀式感的日子,文明的推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期,但生日卻從未失去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屬相、星座、命理、八字等依託出生日期而創造的「學說」,雖不科學,但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著廣泛的熱衷者。
過陽生日曆的小夥伴,知道2月29號四年一次,過陰曆生日的小夥伴可能一年兩個生日,也可能十幾年一次生日。
那麼,你的年齡算錯了嗎?星座算錯了嗎?你真的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文末詳談,心急的小夥伴可以往下滑)
推算年、月、日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制訂時間順序的法則叫曆法,排列年、月、節氣等供人們查考的工具書叫曆書。
西漢以前,我國使用的曆法有六種,即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和魯歷。
傳說以黃帝時創造的曆法為最古老,所以人們就把曆法稱為「黃曆」。由於黃曆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唐朝以來,朝庭明確規定曆書須由皇帝審定後才能發布,並且只有官方才能印發,不準民間私印,所以人們又把黃曆稱為「皇曆」。
世界的曆法各種文化、各個時代都有不同,但從分類標準來說,只有三種曆法,陰曆和陽曆對應,另外再加上陰陽曆。
世界上通行的「公曆」(新曆)實際上是一種陽曆,而中國傳統曆法的「農曆」(舊曆)屬於陰陽曆。
印度歷、猶太歷也是陰陽合曆,一年有12或13個月;伊斯蘭曆是太陰曆,一年只有12個月。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
重點來說說公曆、陰曆和農曆。
公曆紀年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也就是公元元年。
公曆是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陽曆(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太陽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根據現代的精確計算約為365.2422天太陽日)。
曆法約定一平年為365天,因為有所偏差所以以閏年的形式進行補差,每四年一閏,閏年366天,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
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對於時間的計算,可以說是相當精確了。
此外,陽曆分為十二個月,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與中國傳統說的「月」的概念有所不同。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
先輩們把完全見不到月亮的一天稱「朔日」,當天的月相叫「新月」,定為陰曆的每月初一;
把月亮最圓的一天稱「望日」,當天這個看到的月亮叫「滿月」。
以從朔到下一次朔或從望到下一次望的時間間隔長度,平均為29.53059天,即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我們看到的月亮圓缺變化的一個周期,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周),稱為一個「朔望月」。
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按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
陰曆一年只有354.3672天,每33年比陽曆年少一年,這樣想,85後35歲的姐姐按陰曆計年只有34歲哦!
在發展衍變的過程中,以陰曆為基礎加入幹支歷「二十四節氣」,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陰曆年天數與回歸年相適應,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曆(漢歷)。
回正題……
開頭說了生日計算,我們以出生於公曆1990年8月7日的人為例,當天對應農曆為庚午年六月十七,昨天是公曆2020年8月6日,農曆則為庚子年六月十七,所以,如果這個人選擇以農曆曆法過生日則是昨天,如果選擇以公曆曆法過生日則是今天。
每年的公曆和農曆對應的日期都不是完全一樣,所以我們選擇以公曆為準的小夥伴比較方便,可以直接對應日曆本、掛曆、檯曆、軟體等等比較顯眼位置的阿拉伯數字(當然要保證當時登記在戶口本上你的生日是以公曆為準),如果是選擇以農曆為準過生日,則需要看一般在公曆日期下面的那個小漢字寫的日期,千萬不要受我們日常作息使用的公曆搞混。
順便說一下的是,星座看公曆,屬相、節氣看農曆,不然有一種梁山伯與朱麗葉的感覺(小編是個講科學的人,但拿農曆算星座,是實在看不下去嘍)。
在醫學還不是很發達的時代,生育對母親來說,是有著巨大風險的,所以古人過生日以孝敬母親為主,下次過生日,記得問候老媽哦!
今天以生日為切入點是由於今天老闆生日,作為一個非常有職業操守的員工,這波必須要祝他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財源滾滾,帶我們走向人生巔峰!
不過在日常工作生活的過程中,其實也有許多小夥伴不是很清楚曆法,所以從科普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大家多少還是懂那麼一點兒。能夠在使用公曆的同時,不遺忘中國的傳統文化。
Tips:
還有什麼本編沒說清楚的或大家想知道的曆法知識,咱們評論區見。
這波先預言一下評論區的問題,為什麼公曆農曆對應的日期每19年會重合一次?再自問自答強行科普農曆置閏的計算方法。
人類迷惑行為
陰曆中每月的平均天數是29.5306日,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一回歸年(陽曆年)是365.2422天,這樣1陰曆年的實際天數比1陽曆年少了10.875天,19年就少了206.625天。
也就是說,在19年中,陰曆年比陽曆年少了差不多7個月的時間。為使農曆和陽曆相差不太多,就必須把這7個月補上。
為了補上這7個月時間,人們採取在農曆設置閏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閏,即在農曆十九年中,設置12個平年,7個閏年(分別為第3、5、8、11、14、17、19年),每1閏年有13個月。這樣,19個陽曆年的日數和19個農曆年的日數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19或19倍歲數生日的時候,陽曆生日和陰曆生日就有機會在同一天出現了!
原標題:《我這麼多年,居然過了個「假」生日? 讓我們一次補全現代曆法應該知道的知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