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這裡走出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獲得者曾在此工作、學習,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哈佛同時也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其誕生於1636年,最早由麻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是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截止2014年,學校有本科生6700餘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14500餘人。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Cambridge)成立於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為躲避毆鬥而從牛津大學逃離出來的學者建立的。亨利三世國王在1231年授予劍橋教學壟斷權。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被合稱為「Oxbridge」。是世界十大學府之一,81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此校。劍橋大學還是英國的名校聯盟「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和歐洲的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Coimbra Group)的成員。現任校長是艾利森·理察。
哈佛大學的教學特色:
在2008年之後,所有本科生除了主修課程,還需完成八類的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它們分別是:美學與理解、文化與信仰、數學與簡化解釋、道德理解、生命科學、物理科學、世界與社會及美國與世界。 另一方面,哈佛的研究生課程則非常多元化,並與其本科生課程有很大的關聯。不過,有某一部分的學生及教育組織批評哈佛的本科生課程過於依賴助教,指這樣會影響教育質素。
哈佛採用半學年/兩學期制教學,每個學年從九月初開始直到五月中旬。 本科生在每個學期/半學年裡需完成四門指定科目,並須保持這個報讀率以維持作為全職本科生的資格。 每個主修科目均提供基礎課程及高級課程供學生選擇。 以排名首4—5%成績畢業的學生會獲賦予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學位,剩下的頭15%的學生獲「magna cum laude」的銜頭,其餘的30%則為「cum laude」。 大學不同學科部均有不同的獎學金及獎項頒發。惟哈佛及很多其他的美國大學被批評出現「等級上漲」的情況,很多獎學金及榮譽的要求不斷上升, 例如:哈佛學院獲得拉丁文學位榮譽的學生人數從2004年的90%,下降至2005年的60%。 不過,也有報告指出,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及拼搏精神卻因此得以提升。
劍橋大學辦學特色:
優美的環境與無窮非凡的科學魅力
英國著名學者阿什比曾經說過:「任何類型的大學都是遺傳與環境的產物。」2009年是劍橋大學800周年華誕,風雨幾百年屹立不倒,「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劍橋大學校長艾莉森理察說:「劍橋的悠久歷史和優美環境是吸引全世界學生和學者的魅力所在。因為歷史和環境,劍橋在眾多教學和研究實力雄厚
功能全面、自主性強的學院制
1284年,劍橋大學創建了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發展至今共有31個學院,雖然每個學院的歷史背景均有所不同,但都實行獨特的學院制,這是劍橋大學的最大特色,對學校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百年的歷史自然而然形成的。」有很多高校嘗試移植學院制,但均未成功。
導師制是學院制的核心,劍橋大學相對上課而言更加注重發揮導師的作用
英國人的紳士風度是世界上都很有名的,剛一接觸,會覺得他們彬彬有禮,言談舉止都非常有風度,很有貴族範,膜拜之情油然而生。但接觸久了,就會發現這種彬彬有禮的背後,多少隱藏著一些傲慢和保守。他們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禮儀和態度,很難做深入坦誠的交流,即使你在英國呆很長的時間,也很難融入他們的圈子。在英國,不同文化背景來的人們會更喜歡呆在自己國家的那個小圈子裡面,文化之間的交融並不密切。英國本土的學生,周末就湊到酒吧喝酒狂歡;俄羅斯的同學們會每個周末到東正教堂做禮拜;中國的學生則會每個周末聚餐打牌;法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都有自己的小圈
我喜歡劍橋勝於哈佛,原因是非常個人化的:我在生活上不太講究,雖然不喜歡清規戒律,但也並不害怕在英國過清心寡欲的生活。而在學習上比較討厭太多的考核標準,喜歡自己一個人專研思考。然後,喜歡安靜,獨自一人在古老的、靜謐的校園中漫步沉思,享受那種逃離俗世的純粹做學問的感覺,思考一些亂七八 糟的跟現實沒有那麼密切聯繫、沒有那麼多功利色彩的東西。要做這樣的事情,全世界沒有比劍橋更好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