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米高郵界首太平街:老街煙火氣最撫鄉土心

2021-01-08 中國江蘇網

歲月靜好

界首香乾

編者按

首批107個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發布,揚州共7個村落上榜。

傳統村落,承載著傳統文明,同時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支點。讓傳統村落保護真正「活」起來,鄉愁就不再是一張窄窄的船票,而是看得見、留得住的鄉土味道。

本報今起推出「古村『解』鄉愁」系列報導,一一走進這七處揚州傳統村落,與「揚州發布」線上線下多元呈現風土魅力,深層探訪對話,解讀古村落留住鄉愁的「密碼」。

檔 案

傳統村落:高郵界首鎮太平街

長度:156米

戶籍人口:9689人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村落

主要民族:漢

走在太平街上,沒有喧囂,一切仿佛回歸寧靜。生活在這裡的人,總是不疾不徐。春天看萬物生長,夏天輕搖蒲扇,秋天觀萬物飄零,冬天望雪花飄落……這裡的人們與這裡的水土,如此「熨帖」。

——記者印象

運河流,留下一個個煙火鄉村。高郵界首,這座始建於南宋,伴著運河的水聲入眠的小鎮古樸依然。太平街,「烙印」著小鎮的傳統、肌理。

百米老街

眾多老店、舊宅保存較好風格依舊

從東側的運河大堤拾級而下,經過南北向的北大街,便進入太平街了。與運河大堤上的車來車往,運河中船隻川流不息形成鮮明的對比,全長不過156米的太平街仿佛按下了「慢放鍵」。

老街兩側多為作坊及居民住宅,院落多為狹長的「回」字形兩進或三進院。通常,居民主房、客房多進深三五米,兩層樓閣風格獨特。商戶住房布局結構嚴謹,宅面狹長,小窗、鋪闥門、小庭院、四面樓房,人在院內如同置身井中,只能見到一片狹小的天空,形成富有特色的「天井院」。院子小,周圍樓、門、窗都不出廈簷。其住宅分頭院、中院和後院,地勢一級比一級低。

院內沙石板鋪地,石板下有「T」形通水道,經前門排入窨井。雖歷經風雨滄桑,太平街保存著完整的形態和昔日的風貌,街區中眾多老店、舊宅保存較好,風格依舊。較真實、完整地反映出明清至近代界首傳統商貿、居住狀況和市井風情。

行走在太平街上,仿南方園林式建築,整體磚木結構,青磚小瓦。

「國家地理」香乾

講究!一塊香乾濃縮32道工序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美食。

在光陰的沉澱中,界首人陳錦堂於乾隆十年(1745)創辦豆腐作坊。為便於保存,主人另闢蹊徑,在豆腐中添加作料、藥材等成分,製作成五香茶幹。

時間滋養出美味,歷經磨漿、濾漿、燒漿、點滷、灌包壓制、添加輔料等32道工序,一方圓形的小豆腐乾最終呈現出褐色,散發出淡淡香氣。

歷史遠去,而今茶幹已成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一方茶幹如何製作?在太平街的中心地帶,界首歷史陳列館分為界首茶幹製作技藝和界首歷史記憶兩大部分。

走進技藝傳承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組雕像,情景再現了民國時期一家三代人吃茶幹的場景,也吸引參觀者深入了解界首茶幹的前世今生。界首茶幹因清乾隆帝御賜「茶幹」而蜚聲海內,在展廳裡,就有場景再現乾隆皇帝南巡品嘗界首茶幹的一幕。

太平街最東頭,高郵華中雪楓大學舊址經重新修繕開放。華中雪楓大學曾是解放戰爭時期一所軍事化的高等學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兼任校長。

一鎮一品

向歷史尋求發展資源,擴大鄉村振興的效應

一條老街凝聚了在這裡出生、長大、終老的人的鄉愁。年輕人沿著石板路走出老街,外出打拼,身在異鄉,會時常回來看看。似乎老街是一根長長的絲線牽著在外的遊子。身在外,心有牽絆。

沿著太平街,走進裡仁巷,或轉入竹唱街……歷史在每一塊磚,每一塊石板間凝結。屬於老街的故事在口口相傳。

傳承與保護,需要一代代人接力。院落鋪設青磚黛瓦、修復小青瓦屋面……在界首,關於老街保護和發展規劃,一條條清晰羅列。從老街到古鎮,打造留得住的鄉愁,讓走出去的人願意回鄉。界首鎮黨委書記張中斌告訴記者,界首,從太平街到南、北大街,再到整座古鎮,形成一鎮一品。「向歷史尋求發展資源,做大做強古鎮文化,帶動旅遊業的發展,擴大鄉村振興的效應,才能推動經濟上揚。」

夕陽西下,火紅的光芒漂浮在運河水上,一艘艘舢板船行於運河。運河見證了光陰的流逝,也聆聽著時代的號角。

【聽鄉音】

這裡的煙火氣

城裡沒有

七旬老人曹德存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界首人。「我們這兒,很多人家在這一住就是一輩子。太平街臨近運河和大堤,夜晚能聽到運河裡的鳴笛聲。我們住在這裡,感受到的是歲月靜好。」

曹德存的兒子一家常年生活在揚州,每逢節假日都會回到老街。「逢年過節,老街上還能感受到真切的煙火氣,這些是城裡所沒有的。」

新聞附件

揚州首批省傳統村落名單

寶應縣:

射陽湖鎮臧陳社區官南

高郵市:

界首鎮甓湖社區太平街、三垛鎮東風社區東二街、臨澤鎮臨澤社區中街、菱塘回族鄉清真村清真

儀徵市:

經濟開發區蒲薪村東風

生態科技新城:

杭集鎮雙隆村船村

通訊員 毛群英記者 張旭 李彬彬 文/圖

相關焦點

  • 原來,它才是老長沙人心中的正牌老街,卻不如太平街和坡子街出名
    原來,它才是老長沙人心中的正牌老街,卻不如太平街和坡子街出名 2020-11-09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熟悉的長沙老街——太平老街
    太平街北口位於五一廣場南口連上解放西路千百年來這裡車馬人流絡繹不絕巨大的石牌門拔地而起金色的太平老街四個字背後的往事吸引著人們走入其中感受濃鬱的湘楚風情凹凸不平的麻石路在漫長的時光裡學會了謙卑保留最完整的一條老街清末時期太平街是長沙米市的極盛之地太平糧倉則是當時最著名的一家八米的風火牆上灰泥斑紋隱約可見的幾抹紅色油漆殘跡現在太平糧倉被改建為餐館這種改變倒也符合歷史背景太平街與西牌樓街交匯處有一處古戲臺朱紅色的木構配以精美的雕花在茶葉的清香中在一旦一醜的演唱中
  • 古城青春志 | 太平老街:繁華星城裡的一幅鮮活「清明上河圖」
    一條老街,長380米,寬不過7米,火了兩千多年。在長沙,太平老街是一張厚重的歷史名片,也是一個時尚的城市地標。▲小青瓦、坡屋頂,滿街清末建築,太平街是長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老街。「實現了太平街與支巷的12處新增聯通,節點沿線地面、建築、水電氣管網等都進行了規範和改造。」 太平歷史文化街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全春梅介紹,改造涉及太平街東、西兩廂8個節點,在保留老街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疏通街區 「毛細血管」,將主街業態與人流引入支巷,使整個太平老街片區都「活」起來。
  • 很多長沙人都不知道的一條老街,就在太平街旁邊,地圖上也找不到
    太平街是長沙市內少有的仿古建築和古街道,如今慢慢發展成了一個擁擠的小吃街,裡面排列著各種很小的店面,臭豆腐,奶茶等各種小吃飲料店面一家挨著一家,但是如今很多本地人都不願意去那遊玩,主要原因是那邊太擁擠,沒有了那種遊玩的感覺。
  • 「窗口」看小康㊹丨一條老街通小康 衢江杜澤老街的煙火傳承與創新
    「窗口」看小康㊹丨一條老街通小康 衢江杜澤老街的煙火傳承與創新 2020年11月06日 11:34:39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動視頻新聞行動,11月6日在學習強國浙江平臺、浙江新聞客戶端、天目新聞客戶端、小時新聞客戶端以及有關縣級融媒體平臺推出第44期報導《一條老街通小康》——  巽峰塔下,銅山溪畔
  • 漫遊太平老街
    太平街是一條名街。以太平街為軸線,西側的街巷有金線街、孚嘉巷、馬家巷等;東側的街巷有太傅裡、江寧裡和西牌樓等。太平街一帶自古為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區。清代地方政府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一太平門,太平街由此得名。千百年未變一條老街,是「古城長沙」的一個縮影,是長沙第一條歷史文化街區,也是原有街巷格局保留最完整的街區。
  • 每條老街,都藏著城市的煙火
    物道君語:老街,才是城市最有煙火氣的地方。有人問我:「城市最有煙火的地方在哪?」我的答案,是老街。老街裡的煙火,比菜市場要豐富得多。你的生命裡,是不是也有一條這樣的煙火老街?連結著他人與生活。或許這條街已在記憶中泛黃,但仍無比珍貴。只有走入某條邂逅的老街。才會找到這個城市最美的煙火。
  • 被一碗陽春麵喚醒的高郵,氤氳著「小確幸」
    盂城驛是中國郵驛「活化石」,是明代遺留下來的一處驛傳建築,為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 與盂城驛緊鄰的是高郵城南歷史文化街區,曾是明清時期高郵城最繁華歷史街區。
  • 湖南長沙最低調的老街,美食眾多,古色古香,但知道的遊客卻不多
    說起湖南長沙的老街,很多人應該首先就會想到熱熱鬧鬧、人滿為患的太平街。但如果你想在長沙體驗地道的老街,但又不喜歡跟遊客們都擠在一起,那麼,「都正街」將是你一個不錯的選擇哦!
  • 太原最熱鬧的老街,華北最大夜市極具煙火氣,當地人:最初的太原
    在小編的眼中,一直有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最能夠反映一個城市真實現象的不是建築,而是這個城市中的老街。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處,在太原境內十分火爆的老街,或許現在就會有人在猜想,是義井小吃街?還是茂業那條繁華的街道?其實都不是,是一個將購物還有吃喝玩樂結合在一起的老街,那就是柳巷。
  • 久違了,成都的煙火氣!
    如今,「市井味」與「煙火氣」又回歸到了成都,戴上口罩,走出家門,陽光撒在臉上,春風拂面,終於能和春天來一場約會啦! 圖:央視新聞 煙火氣回來了,居民的心就更容易安定下來了。
  • 七寶老街重現老味道:小吃攤聚煙火氣,美味直送上海人家餐桌
    南京西路、大學路、田子坊、七寶老街……用創意轉化危機、靠互助走過寒冬,沒有比在小馬路上拼搏著的店家更期待春天的。自上海宣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等級下降以來,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了這些網紅路上的熱門店,見證了煙火氣漸漸回歸日常。3月28日,是上海七寶老街恢復開街後的第一個周末。
  • 和我在龍泉驛的街頭走走,你心中最具煙火氣的街道在哪兒?
    和我在龍泉驛的街頭走走,你心中最具煙火氣的街道在哪兒?,最撫凡人心步入2020下半年伴隨著氣溫的上升擺攤文化也在一夜之間火熱起來大家紛紛直呼,城市的煙火氣回來了!
  • 尋味高郵,「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他寫過很多不同地域的食物,在我印象裡,兩處地方寫得最多,也最系統。一處是昆明(他在西南聯大的求學之地),還一處就是他的家鄉高郵。高郵本是魚米之鄉,但是長期以來,外屆對這裡的印象只有鹹鴨蛋。對此,汪曾祺幾十年前就曾抱怨過了,「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 貢嘎雪山下的最美人間煙火!海螺溝黃金周「地攤經濟」火熱有序
    是街巷市井的嘈雜喧鬧……煙火氣,人間最綿長的滋味。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是最詩意的生活而人間最美的煙火氣是萬年冰川下的重逢與沸騰……這個十一黃金周磨西鎮老街社區村民:"我就說我們呢,賣點水果,擺個地攤來增加下收益,只要說給他們把這(街邊)形象弄好環境衛生弄乾淨,擺在這點不影響它們的這就是不影響佔道就可以了"磨西鎮牛坪村村民:"政策還是好,政策放得寬,政府出板板搭棚棚,我們只是來賣,這幾天賣了兩三百元錢"煙火氣背後是人氣,地攤經濟對衝破疫情帶來的市場沉寂和交易靜止
  • 長沙最好吃的美食街,太平街只是遊客去的,本地人都喜歡這條老街
    很多遊客來長沙吃美食,首選的就是太平街,超級文和友,火宮殿,也因此這些三個地方,如今已經成了網紅打卡點。然而本地人其實基本不去這些地方吃,長沙正宗的小吃都是在一些小巷子裡,而口味正宗,並且知名度高的餐飲則基本聚集在三王街,這才是長沙最好吃的美食街。
  • 「156聯武壇亞軍賽」堅決不被忽視,西柵老街排名前三
    156蓮霧壇比賽正式開始!在這個榮耀試驗中,哪個團隊可以笑傲頂上武神?讓青梅帶你去看156聯合武館亞軍賽西柵老街VS牡丹亭!觀察側:牡丹亭成員:普陀山+女兒村+盤絲洞+天機城龍宮編隊:蛇蟠對手:西柵老街成員:女兒村+天機城+芳村山+普陀山+女墓編隊:鷹吼陣克制:鷹吼陣克制蛇蟠陣法5%在第十二回合,西柵老街魔鬼蛇發動了可怕的攻擊,將牡丹亭盤絲洞帶走,女墓穴在牡丹亭場上造成兩單位殘血。。牡丹亭的情況處於危險之中。
  • 《遠方的家》來到高郵 汪曾祺筆下的蒲包肉原來這麼好吃
    從空中俯瞰高郵湖,高郵湖堤、運河西堤和東堤,三條堤壩將不同時期的運河分隔開來,形成了「一湖二河三堤」特殊景觀格局,這是運河沿線獨一無二的景觀,它是怎麼形成的呢?高郵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楊德彪介紹,明代以前,淮揚之間漕運一直由大小湖泊相連,稱為「湖漕」。
  • 閱不完的重慶煙火,尋不盡的下浩老街
    如果把重慶比作是一本針對生活百態、人間煙火的博物志,那下浩老街絕對能夠成為它的封面寫照。曾經的這裡作為重慶的最繁華的地方之一,現在已經是人跡罕至。在樓梯正對面的牆上寫著「老街記憶」四個大字,牆上的油彩描繪著住在下浩裡居民的日常生活,老嬢嬢扒在窗臺邊向外張望,小孩子坐在家門口三心二意的啃著筆頭,既生動又形象的展示出屬於這裡的人間煙火
  • 央視聚焦了高郵這一美食,汪曾祺也曾點讚過又上央視了!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賦詩:「海水照壁傾不圮,高郵城西鎮國寺,至今留得方磚塔,塔影河心流不去。」河心、塔影成為古老高郵的象徵,刻在每個高郵人的心中。 「秦始皇嬴政乘船沿著古邗溝巡遊,到了這裡,看到處於運河要道上,因此在這裡築高臺,置郵亭,所以高郵別稱『秦郵』。」倪文才介紹,從秦始皇置郵亭開始,郵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發展,西漢時期,因高郵兼具行政和郵傳雙重職能而設縣,高郵因郵而興;唐代時,增置水驛,水馬並行;明代時,在此開設盂城驛,高郵因此而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