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北京人習慣稱為「回天」地區)成為北京市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社會治理的重點地區。
昌平區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積極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帶動社區工作者、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回天地區人民群眾和社會力量,不斷豐富深化「回天有我」行動,統籌開展疫情防控、愛國衛生運動、生活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全面開展健康行動,引導廣大市民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回天地區人民的健康獲得感不斷提升。
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醫療服務
回天地區人口多,廣大居民對衛生醫療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北京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擴建工程項目是優化提升回天地區公共服務、滿足該地區群眾醫療需求的重點民生工程。為降低疫情對工程進度的影響,我區屬地街道和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做好服務保障,推動該項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實現全面復工,目前,各項工程正有序推進,周邊居民享受更好醫療服務的願望不久即將實現。
此外,為彌補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回天地區積極推進家庭醫生包片管理,全覆蓋下沉到社區(村),提供24小健康諮詢服務。並通過昌平健康雲APP和微信公眾號推送等方式下發《致籤約居民的一封信》和健康教育資料,精準對接籤約的老年人、孕婦等重點人群,開展就醫和用藥諮詢、心理疏導、健康宣教服務,不斷滿足回天地區廣大居民的多元化公共衛生服務需求。
垃圾分類、物業管理「打包」推進
面對疫情,回天地區各社區將「回天有我」社會服務活動與疫情防控工作緊密結合,紮實築牢社區防控防線,並一體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物業管理,做到「兩不誤、兩促進」。
龍澤園街道佰嘉城社區的在職黨員齊志偉是個「熱心腸」,平時就積極幫助社區開展工作。從大年初三開始,他每天都要到社區南門轉上幾圈,幫助維護秩序、登記車輛人員信息。身為醫生,他積極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教大家正確佩戴口罩,幫助居委會辦公室進行消毒。
像齊志偉一樣的黨員志願者們在回天地區還有很多,他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區的事人人參與、共建共享,他們用「無我」的日夜堅守,築牢健康平安幸福家園的社區防線。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回天地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也得到了有力推進。龍澤園街道推進形成政府主導、物業主體、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調動多方資源,通過在各小區設立大件垃圾、裝修垃圾暫存點、推廣智能回收裝置等,全面提高轄區垃圾分類工作水平。目前轄區設置了「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46個,涉及17個小區,覆蓋率47%;設置「小熊貓」等衣物回收箱125個,涉及28個小區,覆蓋率78%。
社會組織也積極助力社區垃圾分類。昌平區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聯合「回天地區」7個鎮街成立了「回天環保聯盟」,著力打通分類宣傳、分類教育、垃圾減量、家庭源頭分類、社區分類投放5個環節,做到居民應知、應會和垃圾減量。目前,聯盟已經聯合了20餘家垃圾分類上下遊企業,舉辦了15餘場線上線下活動,將成為社區、街道推進垃圾分類非常有益的補充。
文明健康習慣重細節、重養成
愛國衛生人人受益。近日,昌平區發布「文明有我健康行」活動倡議,回天地區各鎮(街)積極開展以「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為主題的愛國衛生月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日活動,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接和疫情防控,積極開展村容村貌環境治理工作,引導群眾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強化預防優先,營造健康環境,提升全區城鄉環境衛生面貌和市民文明衛生素質。
定期擦拭公交站臺的設施,清掃車站周邊的環境衛生;倡導乘客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參與社區背街小巷、健身廣場、過街天橋的衛生清理……回天地區245名公共文明員認真學習《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發揮文明引導員「柔性引導」的作用,助力社區倡導文明健康理念。
「回天有我」充分反映了廣大居民建設美好家園的共同願望。在今年的「回天有我」中融入健康理念,引導居民做健康人、做健康事、創健康社區,持續用力、闊步前行,共同奔向健康美麗家園。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城)
[ 責編:孔繁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