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發展趨勢還是競爭賽道上,焦點都愈發集中在了「智能電動汽車」上。
繼「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後,另外一份行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在雙十一對外發布了。兩份路線圖相互呼應,目的明確,指定發展方向,提供決策參考。
汽車人參考對新能源汽車路線圖做過解讀,這裡對智能網聯汽車路線圖2.0核心內容進行分享。
全球各國都在頂層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如美國通過自動駕駛汽車規劃(AV1.0-4.0)以及智能交通戰略,加快Robotaxis、物流配送等示範應用;歐洲主要通過部署協同式智能交通系統C-ITS,從而實現車聯網。
我國目前的頂層文件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已在今年2月份發布,以及剛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也有所涉及。
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明確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頂層設計方面,分為了發展期、推廣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通過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等健全,與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市場方面,L2、L3級別自動駕駛在2025年新車銷量佔比中達到50%,2030年佔比到70%。
而L4級別自動駕駛,2025年在「高速公路、專用車道、停車場、園區、港口、礦區」等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商業化應用,在2030年新車佔比20%,在高速公路廣泛應用,在城市道路實現規模化應用。
2035年以後,L5級無人駕駛乘用車開始應用。
技術能力方面,2025年要擁有世界排名前十供應商1-2家,2030年中國品牌實現大規模出口。
將整車分為乘用車、貨運車、客運車,在城市道路、城郊道路、高速公路和特定四種場景下進行研究,分別制定了階段發展目標和裡程碑。
針對於乘用車,2025年L3規模化應用,L4進入市場;到2030年,L4規模化應用,包括城郊道路、高速公路以及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2035年,L5開始應用。
針對於貨運車,2025年,高速場景L1、L2規模化應用,L3進入市場;2030年,城市道路L4商業化應用;2035年,L5開始應用。
針對於客運車,2025年L3的BRT和L4的接駁車商業化應用;2030年,L4的接駁車規模化應用,L4的BRT商業化應用,L4的城市公交車進入市場;2035年,L4的城市公交車規模化應用,L4高速公路客車商業化應用。
對智能和網聯分別進行了新的定義,與1.0版一致。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架構與關鍵技術形成了「三橫兩縱」格局。
三橫是指「車輛關鍵技術」、「信息交互關鍵技術」與「基礎支撐關鍵技術」,兩縱是指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車載平臺」和「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設施、通信網絡、大數據平臺、定位基站等,將逐步向數位化、智能化、網聯化和軟體化方向升級,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以上信息供讀者參考。
本文為「汽車人參考」原創,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請轉發此文,關注「汽車人參考」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