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起搏器的功能分類,這裡解釋得很詳細

2020-12-19 珊藍書語

不少朋友都應該聽說過起搏器,但不了解起搏器到底分哪些種類?不同點的功能又是如何工作的?

其實起搏器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IED)。

通過脈衝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衝,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於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

除了普通起搏器以外,CIED家族中還有幾個其他成員: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起搏器、植入型心電記錄儀以及植入型心血管監測器等。

由於植入型心電記錄儀和植入型心血管監測器在國內的臨床應用極少,我們就主要來說一說起搏器、ICD以及CRT是如何工作並解決心臟問題的。

永久植入型起搏器,讓「跳得太慢」的心臟維持正常律動:

有時候心臟跳得太快是一種疾病,而心臟跳得太慢也可以對健康造成威脅

最常見的,心率過慢可以導致心臟排血量不足,而像大腦這樣的重要器官就會因為供血不足而發生一系列的症狀,比如頭暈、黑矇甚至暈厥等

長期的心動過緩還能引起全身表現,如疲乏、運動耐力下降甚至慢性心力衰竭

起搏器可以幫助心臟恢復正常的心律起搏器可以通過導線直接向心臟發出溫和的電脈衝,這種電脈衝不會讓人體感受到,但可以讓心臟保持正常的跳動。

大多數起搏器的植入是在心內科導管室裡操作的,被認為是一種「小手術」

通常,只需要在鎖骨下方的胸壁皮下進行局部麻醉,在這裡作一個小切口,將導線通過上腔靜脈穿入心臟中去並固定於心內膜下,之後再將導線連接到起搏器,為起搏器設定好程序並放入胸部皮下的囊腔中,最後縫合切口。

手術後如無異常,僅僅會在起搏器放置處的皮膚下看到一個小突起

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自動電擊猝死的心臟:

事實上,ICD可以理解為一種「升級版」的起搏器其安裝過程與起搏器的植入過程相似,也是在鎖骨下的胸壁處進行局部麻醉,作小切口後將導線通過上腔靜脈穿入心腔中並固定於心內膜下。脈衝發生器與導線進行連接後,被植入胸壁下的皮囊內。

ICD除了與起搏器一樣,能夠維持心動過緩的心臟正常跳動以外,還具有讓心動過速的心臟恢復正常心律的功能

其中,最厲害的就是,當心臟出現可能誘發猝死的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心室顫動時,ICD可以向心臟傳送高能量的電擊,讓心臟恢復正常律動

ICD通過實時監測、自動化、高能電擊,挽救生命

也就是說,當危險發生時,ICD就是安裝在心臟內部的一個智能的微型搶救器,不需要任何人為的操作就可以實現影視作品中急診室裡發生的心臟除顫!

當然,這種被ICD「放電」的滋味可不好受,經歷過的朋友形容這就好像是無意間被電插座擊中了,或是胸口被踢了一腳的感覺……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緩解心力衰竭、改善生活質量:

CRT其實是通過一種特殊類型的起搏器來實現的。普通的起搏器一般有兩根電極,分別通過調節右心房和右心室來維持正常的心律;而CRT需要增加第三根電極,這根電極被安置在左心室內,從而實現雙心室起搏

CRT 雙心室起搏,第三根電極需要進入左心室內

正常的心臟在供血時,左心室與右心室是同步泵血的,這有利於左心室將足夠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組織和器官中去。

而有一部分心力衰竭的患者,之所以服藥治療的效果不佳,正是因為心力衰竭發生後左心室和右心室無法同步泵血,因而導致左心室每次泵血不能將足夠的血液輸送到全身。

CRT則是幫助心力衰竭的心臟,實現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同步化泵血,就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並提高生活質量

對於難治性心衰患者,安裝CRT起搏器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左、右心室不能同步跳動,往往加重心力衰竭的惡化。

相關焦點

  • 【起搏器系列之一】心臟起搏器基礎知識
    ,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於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起搏系統除了上述起搏功能外,尚具有將心臟自身心電活動回傳至脈衝發生器的感知功能。起搏器主要由電源(亦即電池,現在主要使用鋰-碘電池)和電子線路過程,能產生和輸出電脈衝。電極導線是外有絕緣層包裹的導電金屬線,其功能是將起搏器的電脈衝傳遞到心臟,並將心臟的腔內心電圖傳輸到起搏器的感知線路。
  • 不用電池的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科學家已經成功地在豬的身上測試了一種自驅動心臟起搏器。豬的心臟與人類的心臟大小相似,這也意味著為開發人用設備邁出了重要一步。傳統起搏器的電池壽命只有7到10年,更換一次需要付出高昂的手術費。這種新型的「共生起搏器」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附著在心臟上的貼片發電機,一個儲存能量的電容,以及心臟起搏器本身。貼片發動機只有郵票大小,能將心臟跳動時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心臟起搏器則用收集到的電能刺激和調節心肌。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研究所的科學家李周和王中林合作,在兩頭健康的雄性成年豬上做了測試。
  • 我院心病科完成首次國產心臟起搏器手術
    近日,我院心病科順利為兩名心動過緩的患者植入了新型國產心臟起搏器,這預示著我院開啟了起搏植入的新徵程---國產起搏器植入
  • 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
    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圖片來源於網絡)傳統心臟起搏器由脈衝發生器和電極導線組成。脈衝發生器呈扁圓形,大小如火柴盒,通常埋植在上胸部皮下。電極導線一端與脈衝發生器相連,另一端通過靜脈血管到達並固定在心臟內。
  • 介入耗材前景無限——迷你、智能,心臟起搏器的未來
    基本分類心臟的跳動是依靠位於右心房上部的竇房結(SA)自動且有節律的產生電信號並傳導至心臟其他部位來維持的。如果這個過程出現問題,心臟活動就會出現異常。心律失常就是指心臟搏動發生異常,不再按照原有節律和頻率工作。(圖片來源:doctorlib.info)傳統的心臟病起搏器是由脈衝發生器和電極導線共同組成的能夠植入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這樣,心房和心室都有電極,我們就可以通過電極感受到心臟自己有沒有跳動,並且根據需要發出衝動來刺激心臟,引起收縮。第三步,連接電脈衝發生器。這兩根電極本身是不帶電的,但把兩根電極和電脈衝發生器連接起來之後,電極就可以發出電脈衝。然後在胸大肌表面做一個皮膚囊袋,這可是真的真皮口袋!
  • 河北省完成首例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術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楊玫 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近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內二科醫護人員為一名七旬患者成功植入了一枚Micra起搏膠囊——無導線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患者術後12小時下地活動,三天後平安出院。據悉,此次植入Micra起搏器在河北省尚屬首例。
  • 百歲老人「宅家」四個月,心臟起搏器「年檢」到期,醫生決定:上門!
    百歲老人「宅家」四個月,心臟起搏器「年檢」到期,醫生決定:上門!這是一種由竇房結及其鄰近組織病變引起竇房結起搏功能和(或)竇房傳導功能障礙,從而產生多種心律失常和臨床症狀的一組症候群。要解決老人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心臟起搏器植入術。雖然當時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的操作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但由於老人89歲高齡,手術風險較大。然而不做手術,隨著病情的進展,老人隨時可能心臟驟停,危及生命。
  • 完成粵東首例高難度心臟起搏器更換手術
    起搏器相關上腔靜脈症候群(PSVCS)是由於上腔靜脈內血栓形成和(或)纖維性狹窄導致。近年來,隨著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的廣泛應用,PSVCS病例不斷增加,發生率達1/1000至1/40000。
  • 「科普」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ASK專家
    心臟起搏器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種方法。那麼,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呢?()傳統心臟起搏器由脈衝發生器和電極導線組成。脈衝發生器呈扁圓形,大小如火柴盒,通常埋植在上胸部皮下。電極導線一端與脈衝發生器相連,另一端通過靜脈血管到達並固定在心臟內。手術過程通常只需局部麻醉。脈衝發生器發出電脈衝,引起心肌收縮、產生心跳來維持循環功能。常規心臟起搏器可分為單腔起搏器和雙腔起搏器兩種類型,還有針對部分心衰患者的三腔起搏器,即CRT/D。
  • 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心臟起搏器植入術
    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心臟起搏器植入術興山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本網訊(通訊員 胡晶)近日,興山縣人民醫院開展了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成功救治一名嚴重心律失常:III°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
  • 心臟起搏器超期服役「虧了電」,老人心臟險停跳
    長江日報-長江網6月8日訊 一位老人在家常感頭暈乏力,近日到醫院檢查才發現,12年前置入的心臟起搏器已經電力耗盡。接受更換手術後,老人已恢復正常順利出院。醫生提醒,心臟起搏器有其設計壽命,患者必須注意隨訪,及時更換。
  • 如果起搏器是個手機,你希望它有什麼功能?
    電話、簡訊、上網、拍照、某寶、抖某...就像手機電話簡訊是基礎功能,APP們屬於特殊功能。和手機一樣,起搏器也有基礎功能和特殊功能。起搏器的基礎功能常規的起搏器能幹「一件最基礎的事兒」——那就是監測心跳,萬一超過一定時間沒有跳動,它就發出電脈衝,讓跳不起來的心臟恢復有節律的跳動。
  • 陳根:如何延長心臟起搏器供電周期?
    文/陳根 1932年,美國心臟病專家海曼研製出了第一臺有效的心臟起搏器。他把這個重7.2千克的儀器稱為「人工心臟起搏器」。這一發明拯救了後來無數多人的生命。
  • iPad Smart Cover保護殼或幹擾心臟起搏器
    來自國外科技網站macrumors的消息,近日,一名來自中國香港的14歲學生錢蓮儀(Gianna Chien)發現iPad Smart Cover保護殼的磁鐵可能會干擾心臟起搏器的運作,危害患者生命。美國第62屆加州科學工程大賽上月展開,有近千名學生參加,包括來自香港、在洛杉磯林肯中學就讀的14歲九年級學生錢蓮儀。
  • 進博會日曆牌|在太空性能如常,這款心臟起搏器只有硬幣大小
    進博會日曆牌|在太空性能如常,這款心臟起搏器只有硬幣大小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實習生 吳婭 2018-10-31 08:52 來源:澎湃新聞
  • 院長「解」心:讓核磁共振對心臟起搏器說「OK」
    治療此病,安裝心臟起搏器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一聽說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周先生直搖頭:「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我今後就不能做核磁共振類檢查了,那怎麼行。」    果真如此?    隨後,經過進一步溝通,周先生了解到,在省胸科醫院內,有一款長壽命抗核磁起搏器,這款起搏器對核磁檢查沒有任何禁忌。
  • 4歲女童植入長壽命心臟起搏器
    今天,記者從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心臟中心李小梅教授團隊日前成功為一名4歲女童萌萌(化名)植入了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使用周期可達17至19年。這也是該款起搏器全國首例兒童植入病例。
  • 福建開啟心臟起搏器「雲隨訪」新模式
    福州新聞網3月12日訊(福州晚報見習記者 林雅 記者 陳丹通訊員 寧宇 文/攝)3月9日,福建省首臺心臟起搏器自助隨訪系統落戶省立醫院。福建省開啟了心臟起搏器「雲隨訪」的新模式,患者可隨到隨訪,還可接受遠程會診。89歲的依伯陳青(化名)成為第一個體驗心臟起搏器「雲隨訪」的患者。
  • 全球最小的心臟起搏器,你見過嗎?
    日前,Micra AV無導線雙腔起搏器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樂城先行區」)內的博鰲超級醫院順利完成國內首次臨床應用,當天,今年21歲、來自福建的李超(化名)是國內首個使用該起搏器的患者。手術時間僅30分鐘,術後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