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兩類積分曲線

2021-01-08 別跡無涯

雖然你做對了一些曲線積分題目,卻仍對兩類曲線積分心存疑惑!

這股疑惑主要源於對兩類曲線積分之間的區別和聯繫認識不深。本文以2004年一道考研真題為例,來詳細闡述兩類曲線積分。

1.真題與其變形題

圖1顯示的是2004年的一道考研真題。

圖1.考研真題

對上述考研真題進行一點變形,如圖2所示。

圖2.真題的變形

相較於真題,變形題去掉了「正向」兩字,並且將真題中對坐標的微分改成了對弧長的微分。那麼兩道題目的答案是否還是一樣的呢?

1.第一類曲線積分

第一類曲線積分描述的是被積函數在一條無向曲線上的積分。

深入了解一個概念的最好方法是將此概念與現實中的事物聯繫起來,即將抽象的理論與實際聯繫起來。第一類曲線積分的概念源於現實中測量物體的重量。

假設對於一條長度為S的曲線棒L,其上任意一點的線密度均可知。那麼根據微分的思想可以得到整個曲線棒的質量M,如圖3所示。

圖3.第一類曲線積分

從圖3中可以看出,第一類曲線積分只與曲線長度有關,而與方向無關。

小編結合圖2中變形的真題來闡述第一類曲線積分的具體求解方法。首先要將曲線積分中的積分上限和下限,以及對應的曲線準確地描述出來,如圖4所示。

圖4.化第一類曲線積分為定積分示意圖

根據圖4,可以明顯看出在將第一類曲線積分轉換為定積分過程中,積分上下限和曲線微分各表示什麼含義!但是顯然此時還無法計算出圖4中的定積分。接下來要把弧微分與積分上下限通過一定的方式化成可計算的形式。具體化簡過程見圖5。

圖5.化簡成可計算的定積分過程

當然,有時在化簡成可計算定積分時,並不需要將曲線化為參數形式。關於弧微分的計算可參考小編寫的文章《如何計算曲線長度?》。

2.第二類曲線積分

第一類曲線積分只與積分曲線的長度有關,而與曲線的方向無關。

第二類曲線積分不僅與積分曲線的長度有關,也與曲線的方向有關。

不妨考慮變力做功問題。有一個位於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該物體受到的影響其水平運動的外力與物體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置存在如圖6所示的關係。

圖6.外力大小與物體位置關係

現在假設物體在變力的作用下,由A位置移動到B位置,如圖7所示。那麼變力所做的總功就是第二類曲線積分的現實意義。

圖7.物體受變力作用後的移動示意圖

同樣可以根據微分思想,將物體的移動路徑分割成無數個子路徑,然後考慮變力在各個子路徑上對物體所做的功。限於篇幅,具體推導過程從略。

圖8顯示的是第二類曲線積分的數學形式。

圖8.第二類曲線積分

下面結合真題來講解如何求解第二類曲線積分。圖9描述的是真題中的有向積分曲線。

圖9.有向積分曲線示意圖

在確定了有向積分曲線後,下一步就是要化為可計算的定積分。具體過程見圖10。

圖10.第二類曲線積分的求解過程

簡而言之,第一類曲線積分是對無向曲線的積分,反映在積分上是對弧長的積分;而第二類曲線積分是對有向曲線的積分,反映在積分上是對坐標的積分。

相關焦點

  • 2020考研數學高數考前梳理:曲線積分與曲面積分
    1.理解對坐標的曲線積分的概念,了解其性質,掌握對坐標的曲線積分的求法,了解兩類曲線積分的聯繫。   2.掌握對坐標的曲面積分的計算方法。   3.了解對弧長的曲線積分的概念,了解其性質。   4.掌握對弧長的曲線積分的計算方法。
  • 2011年考研數學高數預測:曲線、曲面積分(數一)
    核心提示:2011考研將至,網易教育將為廣大考生提供最準確的考前預測和最及時的真題解析
  • 考研數學複習指導之第一類曲線積分(對弧長的曲線積分)
    第一類曲線積分是考研數學一單獨考查的知識點,考研數學中主要以填空和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難度屬於簡單題的範疇。下面考研教學研究院數學老師將第一類曲線積分的計算方法幫大家總結分析,便於更好的掌握此知識點。   1、問題的產生—曲線段的質量
  • 2021考研數學弧長曲線積分的計算
    對一條曲線進行分割,把每一段的長度記為ds,密度函數為f(x,y),從而這一小段上的質量為f(x,y)*ds,從而整個曲線的質量為對f(x,y)*ds求和再取極限,極限過程就是每一小段的直徑趨於0的過程。
  • 線積分你了解多少?線積分就是求表面下沿特定曲線的面積
    線積分的重要性在於其應用,用線積分能計算變力沿空間路徑所作的功,和流體沿曲線和越過邊界流動的速率我們知道二重積分是計算給定表面下的體積現在呢我們可以用X,Y沿著某曲線C的路徑來計算其表面的積分,或者理解為:X,Y表示f(x,y)的寬度,f(x,y)表示為高度,這就表示為表面下的區域沿著特定的路徑的積分,也就是表面下沿曲線C的面積,可以想像下這與一元微積分求面積的有什麼區別?
  • APICloud 深度解析 · 混合開發技術成熟度曲線
    技術成熟度曲線模型「技術成熟度曲線模型」是業界公認的、用于衡量一項技術成熟度的標準模型。Gartner 作為全球最權威的 IT 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每年也是根據此模型來分析和推論各種技術的成熟度。根據「技術成熟度曲線模型」的定義,我們可以繪製一條描述混合開發技術的成熟度曲線,由此可見證今天的混合開發技術正處於第四個階段的後期,並即將從「穩步攀升的光明期」邁入「實質生產的高峰期」。
  • 形象的可視化解釋:第一類曲線積分的本質原理
    平面中繪製此圖形,在此鼓勵大家嘗試一些數學3D繪圖玩一玩我們回顧下微積分中的弧長概念,這是一個連續的可微函數讓我們在x,y方向上各邁出一步這樣得到三角形的斜邊s為了計算弧長,我們需要所有斜邊的總和,因此需要這樣做我們可以將其乘以時間t得到此總和最終得到微積分版本,這不是本篇的重點,只是作為鋪墊讓我們討論標量場上的線積分
  • 積分電路的原理解析和電路調試
    當不同的RC組合形成不同的時間τ時,其輸出的曲線就不同,τ越大,曲線越平坦。這些都是前面學過的關於RC充放電的知識。圖3當輸入高電平時,輸出為充電曲線,輸出端的波形是一個規律變化的指數曲線,得到上升的一段曲線,如圖4所示。
  • 電源伏安特性曲線的意義詳細解析
    打開APP 電源伏安特性曲線的意義詳細解析 發表於 2018-02-12 10:00:50 電源伏安特性是電源固有特性,是關於負載變動的情況下
  • 解析幾何專題——直線和曲線位置關係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 解析幾何專題——直線和曲線位置關係一、解題流程梳理(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2)設出直線與曲線的交點坐標①聯立直線和曲線方程代入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在方程有解的條件下利用韋達定理寫出根與係數的關係.②轉化幾何條件.2.設點問題解題流程:(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1)設點的坐標.
  • 班級積分管理日常記錄表的具體使用解析
    表一:解析:這是2019年9月開學第一周班級積分記錄表,表格看起來很簡單,縱向是班級學生編號和姓名,橫向除了「獎分」和「扣分」兩列外,還會靈活地根據當周情況設置積分項目,如「軍訓1」中的5分是全程參加學校軍訓並代表班級參加軍訓匯演的獎勵分數(當時積分標準規定的是班級拿到前三名,每位同學獎勵5分,拿不到前三名每位同學獎勵3
  • 從深度學習的特徵可加性再看SVM
    深度學習提取的圖像特徵具備可加性,已經有很多的例子來驗證了。例如圖像風格轉換,不戴眼鏡的照片被戴上眼鏡,空著手的美女照片被抱著一隻小貓,等等。加法和數乘都是線性運算,在特徵相加之後恢復出來的圖像,合理地帶著兩張圖的共同信息,說明經過深層神經網絡處理後的特徵是線性的。
  • 微分意義,積分意義,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微分的意思就是:無限的分割,可以將曲線無線的分割,就是直線;積分就是無限的求和,這就是積分;其中極限是重要的思想。極限是積分,微分的一大基礎。大學老師都不講,沒有整體的把握。你要懂這些,你的學習會很輕鬆加愉快。
  • PR教程第63課:RGB曲線調色解析,輕鬆搞定畫面黯淡
    1、展示RGB曲線點擊Lumetri範圍,或者在Lumetri顏色裡面找到RGB曲線。亦或者點擊視頻效果--過時--RGB曲線,並將RGB曲線拖拽至視頻軌道。此時,點擊效果控制項欄可以看到四條曲線,其與Lumetri顏色裡的曲線是一直對應的。
  • 第27講 典型例題與練習參考解答:變限積分與定積分的近似計算
    練習6:設函數 在 上連續,且 ,  證明: 在 上的描述的曲線為凹曲線.  練習7:設 在 上連續且 ,證明:  在 內為單調遞增函數.  練習8:設 在 上連續且遞減,證明:當 時,  練習9:設 在 上連續,在開區間 內可導,且 , .
  • PR教程第63課:RGB曲線調色解析,改善畫面暗淡太簡單了
    1、展示RGB曲線 點擊Lumetri範圍展現布局圖,或者在Lumetri顏色裡面找到RGB曲線。亦或者點擊視頻效果--過時--RGB曲線,並將RGB曲線拖拽至視頻軌道。
  • 反常積分是定積分嗎?
    反常積分與定積分都表示一個數值,那麼反常積分是定積分嗎?很多同學認為反常積分是定積分,造成這種錯誤理解的原因可能有三個:1)對定積分和反常積分的定義並不很了解;2)從記憶的角度看,定積分和反常積分都描述曲線與坐標軸所圍成封閉區域的面積,因此想當然認為兩者是等價的。但事實上,反常積分和定積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1.
  • 線積分擴展:線積分下的梯度和向量場
    上一期文章我們已經詳細討論了線積分的基本原理,但在數學上它們的應用和複雜性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對於更複雜的情況,是將曲線拆分為單獨的部分曲線段所以,您可以將每個部分視為獨立的曲線,整條線積分可以表示為每條線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