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艦載戰鬥機:具備制空反艦能力,性能超越F/A-18C/D中期型

2020-12-11 國平視野

軍迷從央視在軍事節目中,對舷號17山東艦航母的報導中能看到,全艦飛行甲板上搭載了7架殲-15單座重型艦載戰鬥機。

這些殲-15採用了不同的武器外掛模式,本文作者注意到,其作戰功能基本上涵蓋了制空、反艦、對陸攻擊,以及反輻射等多個作戰領域,體現出艦載戰鬥機多任務執行能力,擁有比陸基戰鬥機更為強悍的作戰水平。

殲-15艦載戰鬥機,裝備殲-11B的1494型脈衝都卜勒雷達的改進型號1494B,擁有10種以上的工作模式,探測、跟蹤距離視目標大小、高度、速度的不同在50-300公裡區間,對5平方米截面的空中目標探測距離超過120公裡,對於運輸機、轟炸機等大型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250公裡。

此外,殲-15在邊搜索邊跟蹤模式下,可以對60度探測範圍內不小於15個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實施跟蹤,空空飛彈的發射距離不小於100公裡,系統根據威脅大小對其中4個目標實施主動攻擊。

殲-15擁有特有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在不啟動機載雷達的前提下,對50公裡內的6個空中目標實施搜索、跟蹤,火控系統可以對其中2個威脅最大的目標的飛行數據進行處理,實施空空飛彈攻擊。

據此判斷殲-15在總體性能上已經超過了美海軍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裝備有改進的AN/APG-65機掃雷達的F/A-18C/D艦載戰鬥機,超越了F-14、F-15、F-16、幻影-2000、狂風ADF等第三代高性能非隱形戰鬥機。

山東艦航母艦艏兩個短起飛點上,停放了2架殲-15,其中1架採用對空掛載作戰模式,在其機身和機翼下總共外掛了6枚PL-12中距空空飛彈,以及4枚PL-8B近距空中格鬥飛彈,這種高密度的飛彈外掛,無論是我空軍還是海軍航空兵都是極其罕見的。

霹靂-12,彈長3.8米,彈徑0.2米,彈重185公斤,最大飛行速度4馬赫,最大過載38G,最大射程70公裡,雖然沒有採用推力矢量技術,但可同時打擊2個、4個、6個甚至更多目標,具備發射以後不管的能力,其作戰性能超過了俄制R-77,與美制AIM-120C基本相當。

在遂行對空作戰時,殲-15能外掛8枚PL-12中距空空飛彈,以及4枚PL8B近距空中格鬥飛彈,這在全球現役戰鬥機中,也是極為罕見的,在不使用複合掛架時, F/A-18C/D、陣風-M、米格-29K等現役艦載戰鬥機最多只能掛6枚中距空空飛彈。

霹靂-8B,是在引進怪蛇-3格鬥飛彈的基礎上仿製而來PL-8最新改進型號,彈長2.98米,彈徑0.16米,配有無線電近炸和機械觸發兩種引信,爆炸以後形成的數千塊殺傷碎片,對半徑10米內的目標達到毀傷效果,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殲-15最多能在機翼和翼尖出掛載6枚PL-8B,但一般只掛4枚,即可滿足作戰需求。PL-8B最大飛行速度不低於3.5馬赫,最大射程15公裡,最大使用過載40G,可攻擊最大過載超過12G的空中目標,具有第4代近距空空飛彈的標準性能,性能全面超越了俄制R-73和引進的怪蛇-3。

另外1架殲-15採用對海打擊模式,除了外掛4枚PL-12中距空空飛彈、4枚-PL-8B近距空中格鬥飛彈以外,在機翼內側和機腹進氣道上的4個掛架上,分別外掛了2枚鷹擊-83K反艦飛彈,以及2枚鷹擊-91反輻射飛彈。

鷹擊-83K,是我戰鬥機和攻擊機對海打擊的標配反艦飛彈,與美制魚叉、法制飛魚反艦飛彈相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抗幹擾能力強的特點,單發命中率達到了95%以上,整體反艦能力處於全球現役飛彈的前列。

發射高度5000米時,打擊距離超過250公裡;即便在300米的低空發射,其射程也不低於150公裡,具有很強的防區外對艦打擊能力。

殲-15外掛鷹擊-83K反艦飛彈,戰術性能與使用魚叉空艦飛彈的F/A-18C/D艦載戰鬥機、使用飛魚空艦飛彈的陣風-M艦載戰鬥機相當,遠超米格-29K艦載戰鬥機攜帶的射程130公裡的Kh-35反艦飛彈,達到了全球非隱形艦載戰鬥機的世界先進水平。

一支由6-8架殲-15所組成的小型對艦打擊編隊,可以攜帶24-32枚空艦飛彈,足以有效打擊一支由5艘防空驅逐艦組成的中型海上編隊。

鷹擊-91,是在引進俄制Kh-31P基礎上發展的一種中遠程反輻射飛彈,改用了更高精度的寬頻末段被動雷達及改進的控制系統。

飛彈戰鬥部重90公斤,具備超音速全程3倍馬赫飛行能力,高空射擊時,射程超過110公裡;中低空射擊時,射程不低於80公裡;超低空發射時,射程降至60公裡。

鷹擊-91,儘管是一款反輻射飛彈,但也是一種性能高效的視距內反艦飛彈。山東艦上殲-15對海打擊模式,外掛鷹擊-91可用來打擊對方水面艦艇的雷達系統,破壞艦艇的上層建築,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反艦飛彈。

總之,就殲-15的整體性能來看,具備了很強的制空、對海打擊,以及編隊伴隨電磁壓制反輻射能力,其外掛的機載空空飛彈、空艦飛彈和反輻射飛彈,基本上能滿足我航母編隊所擔負的有限作戰需求。

當然,由於遼寧艦、山東艦都是滑躍起飛航母,限制了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作戰能力的發揮,畢竟不能實現滿油滿彈起飛作戰,影響了作戰半徑和機載武器的最大外掛,期待國產電磁彈射技術航母的橫空出世,讓殲-15B彈射型艦載戰鬥機發揮出色的制空、對海打擊和反輻射作戰能力。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一款殲15"飛鯊"艦載機的性能
    殲15主要承擔艦隊防空,奪取戰區制空權,以及對地對海攻擊和近距空中支援等任務。殲15的總體性能與美國的F-18E/F和法國的陣風等世界先進艦載機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上,但要遜色於以F35為代表的隱身艦載戰鬥機。
  • 殲-15開啟暴力模式掛載:一次掛10枚飛彈,具備遠程攻擊能力
    眾所周知,山東艦相比較遼寧艦,航空母艦的本身有了較大的改進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並且山東艦搭載36架全新的殲-15艦載戰鬥機,戰力有很大的提升。殲-15作為山東艦重要的打擊力量,該型戰機可以承擔反艦、防空、對地攻擊、偵察等多重任務。經過一年的訓練,殲-15戰機與山東艦已經能夠完美配合作戰。
  • 殲20、FC31全落選?「NGCA艦載機」首次曝光,具備4種創新型能力
    根據此前對航空學專家王亞南前採訪時說,先進的艦載戰鬥機可執行防空、反艦、對地攻擊和偵查等多項任務,航母戰鬥力與艦載戰鬥機性能密切相關,艦載戰鬥機性能越好,航母在理論上就越有戰鬥力。 而現階段,提前艦載機,就不得不提及殲15。這種具有三代/三代戰鬥機性能的國產艦載機,已經成為我國海軍的主力,成為我國海軍的骨幹力量。
  • 現役航母:未設置反艦飛彈發射架,裝有近防炮和近防飛彈
    冷戰時期,原蘇聯海軍為了增強航母的作戰能力,將龐大的艦載垂直反艦巡航飛彈、中程區域防空飛彈、反潛火箭深彈等大型武器裝備,都設置到了航母上,讓航母本身除了艦載戰鬥機以外,具備強大的防空對海對潛打擊能力。當然,蘇聯紅海軍的航母上,仍然配備有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雅克-38艦載戰鬥機,此類航母被蘇聯紅海軍命名為「重型載機巡洋艦」。「重型載機巡洋艦」,具備巡洋艦強大的反艦、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同時雅克-38艦載戰鬥機具備制空和對海打擊能力。
  • 沈飛殲-11D又復活?國產三代半重型制空戰鬥機,有沒有必要量產
    理論上,殲-11D戰機由於少一個飛行員,在使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其推重要比殲-16略高,機動性也會更好。在使用同樣的PL-10近距空空飛彈和PL-15遠距空空飛彈的前提下,理論上殲-11D戰機的制空性能也要更好。可以說殲-11D戰機是國產三代半單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的王者。
  • 殲15、F35來了!組建王牌空軍,經典飛機模型華麗登場!
    展翅長空傲視蒼穹,國產驕傲殲-15殲-15是中國以從烏克蘭獲得的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為參考,再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它是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即第四代半戰鬥機。
  • 殲16戰鬥機的戰鬥能力可否與蘇30戰鬥機一決高下,具體分析
    和美國的F35隱身戰機思路倒是有很大類似,殲16是一款標準的高性能,多用途戰鬥機。中國對該機的定位,突出的制空作戰能力,非凡的對地打擊能力,以及不錯的對海攻擊能力。殲16的定位,非常獨特。【最新批次的改進版殲16戰鬥機,中國希望殲16的制空/對地/對海打擊性能越高越好】首先,制空作戰能力超過殲11/蘇27系列,和蘇35相當甚至超越現代戰爭制空權的爭奪已經非常關鍵,擁有制空權的一方,在戰爭中取勝的機率也往往最大。
  • 秦安:解放軍軍機維護國家統一、遏制「臺獨」需具備的十大能力
    鑑於臺海軍事的嚴峻性,特此梳理解放軍軍機對臺作戰需具備的十大能力。第一,偵察監視能力。「運8」反潛機、「運8」偵察機。還包括無人偵察機系列,比如無偵-5(又稱長虹-1,事實上是是我軍多次擊落的美國BQM-34「火蜂」無人偵察機的翻版)。運-8潛具備與美制P-3C反潛巡邏機相近的性能。
  • J-11D戰鬥機雖然前途未卜,但支撐了殲11B和殲15的改進
    殲11D號稱「中國蘇35」,在殲11B的研製成果基礎上,通過換裝以AESA雷達為核心的國產航電系統以及推力更大、性能更先進的太行系列發動機,成為一款以制空作戰為主、兼具多用途能力的三代半戰機,其制空作戰性能超過殲16、蘇35、殲10C,僅次於殲20。
  • 蘇35和殲16是同一類型的戰鬥機嗎?
    蘇35側重製空,機動性比較強悍,不過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也不弱;殲16側重多用途,對空作戰能力也比較強。也就是說,蘇35和殲16都是具備相當的對空,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只不過側重點不一樣,但在兩國空軍中的定位是一樣的。殲16戰鬥機注重多用途能力。
  • 殲15彈亮相,但我國已擁有海五代機研發能力,殲15T有何意義
    是一款第四代的不能隱身的重型艦載戰鬥機,與J-15滑躍型相比,彈射起飛的J-15T能夠輕鬆實現最大起飛重量起飛,實現重型艦載戰鬥機單機作戰效能的最大化。為了防止003型航母海試之後出現有艦無機的窘境,J-15必須要有一款彈射起飛型!在海五代形成戰鬥力之前作為003甚至004的主力艦載機!海五代服役之後,航母的打擊能力擔當隱身戰鬥機是什麼?
  • 中國殲15戰機生產數量終於曝光!白宮一席話令人徹底振奮了
    圖為中國殲15艦載戰機【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382期】近日,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發表文章稱,中國海軍裝備的殲15艦載機數量已經超過了20架,而且已經具備了初始作戰能力,有白宮官員表示,中國殲15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已經超出了外界的預期,整體上來說,殲15是一款十分成功的艦載機。
  • 沈飛殲11D流出新照片,單座國產三代半制空戰鬥機,遲到的王者
    理論上,殲-11D戰機由於少一個飛行員,在使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其推重要比殲-16略高,機動性也會更好。在使用同樣的PL-10近距空空飛彈和PL-15遠距空空飛彈的前提下,理論上殲-11D戰機的制空性能也要更好。可以說殲-11D戰機是國產三代半單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的王者。
  • 因為遼寧號防空反艦能力不佳
    庫茲涅佐夫級機庫很難向後延伸 我國航母艦載機是J-15艦載戰鬥機,而J-15戰鬥機是我國根據烏克蘭的T-10K-3號原型機為基礎,綜合我國對
  • 殲16戰力強勁,空戰能力僅次於殲20,服役已超150架
    殲20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隱身戰鬥機,機長20.3米,機高4.45米,作戰半徑超過2000公裡,最大速度2.5馬赫,最大航程6000公裡,採用DSI進氣道技術,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與高機動性等特點,可有效躲避對方電子系統的探測,將擔負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其是中國國防能力高速發展的一個象徵,也標誌著我國空軍達到了更高一級的發展水平。
  • 印度陣風逐漸到貨,制空比不上殲10C,對地贏不了殲16,無需畏懼
    殲10C和陣風是東西方最著名的兩種中型戰鬥機,二者都採用了類似的鴨翼布局,並且都是冷戰以後誕生的新式四代半戰鬥機。那麼作為中國和法國航空工業的頂尖作品,它們的戰鬥力到底誰強誰弱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二者其實從設計之初的理念就不一樣,因此造成了他們性能的千差萬別。
  • 東瀛反艦長矛能否攻破中華神盾?網友:沒有體系支撐就是痴人說夢
    而ASM-3高超音速反艦飛彈作為日本正在研發且頗具成果的反艦武器之一,其項目進度和性能設計亦一直飽受各界關注。 但是,日本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性能提升後,首先受到挑戰的肯定是我國海軍的中華神盾以及海軍綜合艦對空防禦體系。
  • F-15QA型「先進鷹」與蘇35,殲16,哪個更強悍?
    F-15QA、蘇35、殲16分別是美、俄、中三大航空強國打造的雙發、重型四代半戰機(我國標準三代半)。這三種戰機各有優缺,但是綜合起來看,其性能排名是F-15QA、殲16、蘇35。
  • 殲10C如何打動巴空軍動心?制空能力一點不差,價格僅有陣風六分之一
    二,殲10CE制空能力一點不比陣風差擁有進攻能力的戰機機群只有實力足夠強的空軍才能玩得起,像巴空軍這樣的中小型空軍引進一款戰鬥機不會與陣風比多功能作戰能力,而是以奪取制空權為重點,殲10CE在多功能作戰方面相比陣風要低一些,但制空能力一點也不差,甚至由殲10C發展而來的殲10CE依靠功率尺寸更大的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空空飛彈,在超視距空戰方面要強於陣風。
  • 中國「殲-20」是一架高機動性隱身戰鬥機嗎?
    如此一來,「殲-20」具有足夠的機動性是順理成章的。不過仍有許多人認為,鑑於中國空軍未來賦予殲-20的基本作戰任務是截擊和對地對艦攻擊,所以「殲-20」不會重視空戰性能。這一觀點其實隱含著這樣的前提:中國的航空工業尚無能力生產第五代空優戰鬥機,不得不設計和製造一架技術含量和風險相對較低的截擊機或攻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