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殲-11D又復活?國產三代半重型制空戰鬥機,有沒有必要量產

2020-12-20 騰訊網

近日,有一名網友發布了航空工業沈飛殲-11D重型戰鬥機的新照片,由於沒有參考資料,無法確認這是一張最近試飛的照片還是老圖。但是在網上引起了中國軍迷陣陣熱議。近幾年關於殲-11D的消息很少,有網友看到新圖後,好奇沈飛殲-11D是不是又復活了?

下面說說個人對於這款戰機的觀點。從圖片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架殲-11D黃皮機,應該是在某地試飛時被網友所拍。圖片中戰機的編號被水印擋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架殲-11D沒有機首空速管,戰機的雷達呈傾斜布置。這一點與國產殲-10B/C戰鬥機的雷達布置方式幾乎一致,主要是為了便於安裝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傾斜布置機載雷達有多個好處,首先在相同的機體尺寸下,通過傾斜布置雷達,可以保證雷達天線更大的直徑。其次雷達天線的角度,非常適合戰機超低空突防時對空警戒。殲-11D雷達天線的布置方式是我們已知蘇-27戰機和殲-11戰機改進型號中,唯一一個傾斜布置雷達天線的機型。理論上殲-11D如果裝備殲-16戰機相同技術的雷達,那麼得益於更大尺寸的雷達天線,其遠程作戰能力將更強大。

關於傾斜的雷達罩,這裡大家有一個誤區,很多人覺得殲-11D戰機的機首位置由於雷達天線布置方式不同有所修形,其實殲-11D戰機的機首外觀尺寸與殲-11B戰機相比並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在原有外形尺寸基礎上,通過修改內部結構,換裝全新的雷達罩和雷達,前機身相應位置與雷達罩連接處的開口角度有所變化,但是整體外觀尺寸並沒有什麼改變。畢竟一款戰機的氣動布局都是經過數年的試驗和試飛定下來的。修改戰機的原始設計要慎之又慎。

殲-11D戰機與殲-16戰機相比,雖然一個是單座,一個是雙座,但是機體結構強度應該非常相似,畢竟是同一時代的產品,在航電系統方面,殲-11D戰機除了配裝功率更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其他例如:IRST裝置,收放式空中加油系統,玻璃化座艙,全新電傳操縱系統,國產渦扇10發動機改進版……與殲-16相比應該差別很小。理論上,殲-11D戰機由於少一個飛行員,在使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其推重要比殲-16略高,機動性也會更好。在使用同樣的PL-10近距空空飛彈和PL-15遠距空空飛彈的前提下,理論上殲-11D戰機的制空性能也要更好。可以說殲-11D戰機是國產三代半單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的王者。

然而與我國空軍前幾年裝備的蘇-35戰機相比,國內外媒體普遍認為,在機體強度上,殲-11D戰機還沒有達到蘇-35戰機的水平。由於缺乏推力矢量發動機,低空低速環境下,殲-11D戰機的機動性也要略弱。由於蘇-35戰機採用全新的機體結構 ,其內部航油達到12噸,殲-11D戰機的最大作戰半徑也要低於蘇-35。與之相比殲-11D戰機的整體平臺性能並沒有什麼優勢。然而在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方面,殲-11D戰機應該優於蘇-35戰機。

至於大家議論殲-11D戰機是否會量產,說說個人觀點:在殲-16多用途戰鬥機大批量服役的今天,雖然殲-11D戰機有某些性能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殲-11D戰機能執行的任務,殲-16戰機也能勝任。在制空性能上,殲-16戰機得益於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其性能也不差。在遠程對地攻擊時,殲-16戰機憑藉雙飛行員的配置,其整體作戰效能更高。航空工業沈飛殲-16戰機已經成為近幾年,國產軍用飛機中需求最大的機型之一。據說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訂單,可以讓航空工業沈飛忙上好幾年。在這樣特殊的情況下,殲-11D戰機雖然號稱是國產制空性能最優的三代半戰鬥機,但是用戶已經選擇了殲-16,此時採購殲-11D戰機又有什麼意義。

如今,我國空軍制空戰鬥機更依賴航空工業成飛殲-20隱形戰鬥機,單憑一個隱形,殲-20戰機就比殲-11D戰機有一代的優勢。殲-20戰機綜合的航空電子系統也不是殲-11D戰機能比的。其戰場感知能力,體系作戰能力,殲-20戰機有獨到的優勢。面對周邊眾多的F-35閃電II隱形戰鬥機,靠殲-11D是靠不住的,還不如依然先進的殲-20隱形戰鬥機制空,殲-16戰機重點對地/對海作戰。同時也兼顧制空任務。

綜上所述,沈飛殲-11D戰機雖然有新照片流出,但是這樣一款國產三代半戰機中制空的王者,在殲-20和殲-16戰機批量裝備的今天,殲-11D已經沒有大批量生產的必要。筆者個人認為首圖應該是殲-11D戰機幾年前的舊圖。如今量產裝備這種不具備隱身能力和綜合戰場感知系統的戰鬥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把經費投入到新型隱形戰鬥機的生產。

但是利用研製殲-11D戰機獲得的技術,改進我軍數百架殲-11B戰鬥機還是很有必要的。圖片中為網友截圖,可以看到一架經過現代化升級的白頭殲-11B戰鬥機。目前從殲-11B升級到殲-11B改到底有哪些改進,由於公開資料太少,我們還不得而知。理論上殲-11B改也算是殲-11D戰機又一次重生。未來我軍制空的主力,還得殲-20和某研製中的隱形戰鬥機。殲-11D作為一款遲到的王者,將在中國軍用航空工業史上留下有意義的一頁。由於原始設計的原因,殲-11D即便使用大量的複合材料,對於戰機自身的隱形性能也沒有根本的提高。

航空工業沈飛殲-16戰機和殲-11系列,未來的發展應該會參考美國空軍最新F-15EX多用途戰機。也就是說,殲-16戰機和殲-11系列的外形未來不會有太多的變化。但是新的改進型號,採用的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必將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國產戰機的機體結構也會有所加強;還有一點最關鍵,由於殲-16和殲-11戰機機體龐大,可以安裝更多的戰場感知裝置和電子戰系統。從而可以花最少的錢,提高更大的性能。

本文部分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

相關焦點

  • 沈飛殲11D流出新照片,單座國產三代半制空戰鬥機,遲到的王者
    近日,有一名網友發布了航空工業沈飛殲-11D重型戰鬥機的新照片,由於沒有參考資料,無法確認這是一張最近試飛的照片還是老圖。但是在網上引起了中國軍迷陣陣熱議。近幾年關於殲-11D的消息很少,有網友看到新圖後,好奇沈飛殲-11D是不是又復活了?
  • 沈飛為何堅持改進殲11?或缺少空優戰機,殲10太小殲20太少
    對於沈飛來說,也有人調侃其為沈霍伊,畢竟藉由側衛機型,沈飛不斷改進自研出了殲11、殲16和殲15等多種機型,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機型大部分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了三代機的主力,就這點來說其作用並不遜色於殲10和殲20。
  • 殲11D終極國產「側衛」,然雙座布局才是王道,或為殲16讓路
    殲-11D戰機是沈飛在引進國產蘇-27戰機後,基於原版設計二次開發的魔改型號。2015年該機照片剛傳到網際網路時就被網友一致封為最強國產"側衛",實際上憑藉殲-11D的性能也完全對得起最強國產"側衛"這個頭銜。
  • 殲16戰鬥機的戰鬥能力可否與蘇30戰鬥機一決高下,具體分析
    【早期量產的殲16戰機,殲16的定位是一款多用途戰鬥機】殲16戰鬥機是新中國至今獨立研發製造的一款最先進的三代戰鬥機,是解放軍空軍、甚至海軍航空兵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戰機。殲16整體思路更接近俄羅斯蘇30SM系列戰機,但是還有些不同。
  • J-11D戰鬥機雖然前途未卜,但支撐了殲11B和殲15的改進
    殲11D在軍迷中人氣頗高,這款由沈飛方面研製的雙發重型三代半戰機算是殲11系列的終極改進型,很多軍迷盼望它能夠正式裝備。殲11D號稱「中國蘇35」,在殲11B的研製成果基礎上,通過換裝以AESA雷達為核心的國產航電系統以及推力更大、性能更先進的太行系列發動機,成為一款以制空作戰為主、兼具多用途能力的三代半戰機,其制空作戰性能超過殲16、蘇35、殲10C,僅次於殲20。
  • 殲-15艦載戰鬥機:具備制空反艦能力,性能超越F/A-18C/D中期型
    軍迷從央視在軍事節目中,對舷號17山東艦航母的報導中能看到,全艦飛行甲板上搭載了7架殲-15單座重型艦載戰鬥機。這些殲-15採用了不同的武器外掛模式,本文作者注意到,其作戰功能基本上涵蓋了制空、反艦、對陸攻擊,以及反輻射等多個作戰領域,體現出艦載戰鬥機多任務執行能力,擁有比陸基戰鬥機更為強悍的作戰水平。
  • 殲16數量超百架?沈飛公告引發熱議,網友大呼不解!
    沈飛去年發布的一份公告顯示,截止去年,殲-16已經生產了60多架,估計按照生產線的開動速度,今年就該生產到100架了。大批量的生產第四代半重型戰鬥機,而不是把資金和精力全部用在第五代戰鬥機的生產上,讓很多人大呼不解,畢竟殲-20和殲-16的任務差不多,甚至價錢上看也差不多。
  • 沈飛目前只剩殲15和殲16還在生產,能夠轉產殲20以提高速度?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有兩大航空企業在負責空軍和海航的戰機生產,分別是成飛和沈飛。目前這兩家航空企業一個生產重型三代戰鬥機,另一個負責生產中型的殲10系列和隱身的殲20,各司其職,雙方生產的都是空軍和海航的主力機型。
  • 海軍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我們為什麼選殲15,而不選殲10呢?
    殲10這款單發戰鬥機類似於美國的F16、俄羅斯的米格29,都是與重型戰鬥機高低搭配的多用途中型戰鬥機,巧合的是,米格29在和蘇33競爭蘇聯艦載機項目時失敗、F-16在和F-18競爭美國艦載機時失敗,我們的殲10不敵殲15似乎也是合乎邏輯的。
  • 中國的殲系列戰鬥機處於世界什麼水平?看看專家怎麼說
    殲字號是我國戰鬥機的代名詞。我國戰鬥機兩大巨頭,有中國沈霍伊之稱的沈飛,和中國洛馬之稱的成飛。客觀的來說,無論是沈飛還是成飛,在戰鬥機發展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就當前水平基本接近或者局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殲10/15/16/20,型號太多分不清?一文幫你梳理中國戰鬥機
    它曾經是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當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從1964年到1968年,殲6戰機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 殲-7
  • 如果當年殲10不幸下馬,沈飛這一魔改殲8已計劃好備胎上位
    圖片:殲-10的研製攻克了不少難題在90年代初,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當時很先進的第三代重型戰鬥機蘇-27,並且逐步以許可證方式在沈飛生產。因此,殲-10一旦下馬,殲-11或許將成為我軍唯一能夠裝備的三代機,考慮到沈飛吃透殲-11的技術也需要時間,國產化的殲-11也在1998年才實現首飛,2000年後我軍大批普及殲-11和殲-10這對三代機「搭檔」的構想,或許將落空。
  • 國產戰鬥機複合材料
    現在說說複合材料在中國航空的應用,中國飛機在複合材料應用上,幾十年以來一直是比較落後的,二代機時代,殲7和殲-8基本沒有啥複合材料,假如有的話,那都很容易數出來,飛機雷達罩,垂尾玻璃鋼天線罩,還有平尾和方向舵的玻璃鋼蜂窩。
  • 殲16升級指標曝光!三方面改進,低視塗裝成亮點,或造300架
    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當前,我國空軍戰鬥力量主要由四種殲擊機組成,即殲10、殲11、殲16、殲20,其中殲10是我國空軍最基礎的一種,這一種戰機更多地將其用於有限空戰、與敵方重機槍配合作戰或執行對敵打擊任務。
  • 殲20「威龍」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 開啟中國空軍5.0模式
    殲-20,代號: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在現如今全世界的軍事發展力量都得到了迅速提升之後,我們國家也在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研究力度去研發新的機型。
  • 中國空軍主力,載彈量7噸,殲10C算不算是頂尖的三代半戰鬥機?
    殲10C作為中國空軍的主力裝備,其性能可謂先進,甚至有人稱它是頂尖的三代半戰鬥機。那麼殲10C的性能到底如何,它在國際上又處於什麼水平呢?
  • 十一號工程意義重大,蘇-27SK已退居二線,殲-11A依然有先進之處
    但是對於軍迷而言,十號工程很多人應該很熟悉,十號工程就是航空工業當年的殲-10戰鬥機工程,在很多一段時間裡, 官方報導殲-10戰鬥機不直接說型號,而是說國家重型型號工程。同樣十一號工程就是我國航空工業沈飛的殲-11戰鬥機。今天與大家聊聊殲-11戰鬥機和蘇-27SK戰鬥機。國內的蘇-27戰鬥機主要分為兩個型號,一個是蘇-27SK單座戰鬥機,一個是蘇-27UBK雙座戰鬥機。
  • 為何與殲20胞弟,沈飛「雪鴞」相似
    成飛最早製造單發殲-7戰鬥機時,沈飛製造雙發殲-8戰鬥機,兩架同樣發動機型號的戰機,成飛在90年代開始製造殲-10戰鬥機時,沈飛製造的殲-11戰鬥機,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發動機型號一樣,一個是單發,一個是雙發,進入新世紀,誰都想不到,形勢徹底改觀,成飛研製出雙發重型戰鬥機殲-20,沈飛卻走了偏門,搞了一款推力適中的FC-31突擊機
  • 擠進世界第二空軍之列,第三代戰鬥機上千架,四代戰鬥機穩步增長
    這1000多架三代機包括300餘架蘇-27和殲-11戰鬥機、500餘架殲-10系列戰鬥機、100餘架殲-16系列戰鬥機、70餘架蘇30戰鬥機和24架蘇-35戰鬥機。按照當前的數據來看,第三代戰機已經成為了我國空軍的主力。並且當前我國的空軍實力已經超越了俄羅斯,達到了全球第二的水平。
  • 殲10C如何打動巴空軍動心?制空能力一點不差,價格僅有陣風六分之一
    此前,巴空軍面對的主要對手就是隔壁的數百架蘇30MKI,蘇30MKI雖然是一款重型多功能戰鬥機,但畢竟屬於早期三代機,雷達航電武器系統均不算先進,巴空軍依靠幾十架F16和上百架梟龍尚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