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殲10不幸下馬,沈飛這一魔改殲8已計劃好備胎上位

2021-01-05 尤裡今天不復仇

20年前的1998年,中國第一種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實現了首飛,並在2003年進入空軍領先試用。但在上世紀80-90年代,殲-10的發展十分不易,幾次因為技術和資金原因差點下馬,幸好得到高層領導人力挺,才能夠續寫今天的輝煌,而在殲-10差點下馬的那個階段,航空工業瀋陽所曾認真考慮用一種殲-8家族中最現代化的改進型作為「備胎」,但萬幸的是,殲-10歷經坎坷終成正途。

圖片:殲-10C

在1986年,殲-10項目正式上馬後,它在技術和資金的雙重限制下步履蹣跚。使用了超過60%的新技術,被國內很多航空工業人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成都所把鴨式氣動布局、主動控制技術和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先進的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和數位化綜合航電等「攔路虎」一一攻克,在項目最為危急的90年代初,宋文驄和團隊甚至造出了一架殲-10全金屬樣機,讓劉華清率領軍隊高層領導現場參觀,增加了部隊的信心。

圖片:殲-10的研製攻克了不少難題

在90年代初,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當時很先進的第三代重型戰鬥機蘇-27,並且逐步以許可證方式在沈飛生產。因此,殲-10一旦下馬,殲-11或許將成為我軍唯一能夠裝備的三代機,考慮到沈飛吃透殲-11的技術也需要時間,國產化的殲-11也在1998年才實現首飛,2000年後我軍大批普及殲-11和殲-10這對三代機「搭檔」的構想,或許將落空。

圖片:蘇-27的引進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除了殲-11之外,當時唯一能用的就是殲-8II系列,但經歷了殲-8III項目的失敗後,具備中距攔射能力的殲-8H和更先進的殲-8F,其實也都是在2000年後才服役的,而在1996年,殲-8家族中改動最大的一個型號——殲-8IIACT主動控制技術驗證機在沈飛首飛,這機型被瀋陽所認為可以作為殲-10的「備胎」。

利用主動控制技術放寬靜穩定度,使用電傳飛控系統是三代機的典型特徵,殲-8IIACT就是繼不太成功的殲-8ACT之外,沈飛第二種使用國產數字電傳飛控系統的驗證機,它採用非常獨特的三翼面氣動布局,大幅改善了殲-8II的機動性能,這種氣動布局實際上成為後來瀋陽所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競標機型——雪鴞的由來,但因為超重等因素,三翼面的雪鴞後來被成都所的小展弦比鴨式布局方案擊敗。

圖片:飛行中的殲-8IIACT

加裝了數位化電傳飛控系統和鴨翼後,殲-8IIACT的機動性能應該會有大幅改善,配合天線直徑和殲-10相當的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它在中距空戰中和近距離格鬥中都已很接近三代機的水平,但它畢竟是二代機底子,中低空瞬盤、穩盤性能和鴨式氣動布局的殲-10相比還是有差距,這麼改不過是一種2.99代戰鬥機而已。

可以說,殲-8IIACT是瀋陽所獨立自主向三代機一次力度很大的衝刺,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我們也感到萬幸的是,殲-10沒有下馬,成都所的三代機研發團隊經受住了考驗,向四代機發起了衝擊,才有了的今天殲-20橫空出世,鷹擊長空。

『有趣有料的軍情秘聞,盡在烏龍防務直通車,喜歡我的觀點,就關注並隨我上車吧!任何未經授權轉載,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沈飛這一拳終於打出來了:殲-11D黃皮機開始試飛,戰力或超蘇35
    成飛的殲20戰鬥機被「轉正」,沈飛未能在五代機比拼上笑到最後,其研製的五代機殲-31目前依然在持續改進升級,以尋求機會能夠為國效力。從成飛、沈飛兩架五代機的研製來看,成飛固然是一機成名,讓全世界都記住了它的名字。相對來講,沈飛多少顯得有點落寞。
  • 沈飛為何堅持改進殲11?或缺少空優戰機,殲10太小殲20太少
    對於沈飛來說,也有人調侃其為沈霍伊,畢竟藉由側衛機型,沈飛不斷改進自研出了殲11、殲16和殲15等多種機型,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機型大部分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了三代機的主力,就這點來說其作用並不遜色於殲10和殲20。
  • 殲-11D新試飛被曝光:沈飛破「下架」傳言,殲-11D或能轉正
    殲-11D新試飛被曝光:沈飛破「下架」傳言,殲-11D或能轉正今年註定不平凡,對於很多人和企業來說今年都是個不平凡的一年。也許有人是因為疫情的緣故,也許是因為私事,也許有些企業是因為自身的戰績深覺不凡,比如沈飛。
  • 沈飛目前只剩殲15和殲16還在生產,能夠轉產殲20以提高速度?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有兩大航空企業在負責空軍和海航的戰機生產,分別是成飛和沈飛。目前這兩家航空企業一個生產重型三代戰鬥機,另一個負責生產中型的殲10系列和隱身的殲20,各司其職,雙方生產的都是空軍和海航的主力機型。
  • 海軍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我們為什麼選殲15,而不選殲10呢?
    殲10的體積非常小,如果入選艦載機肯定能大幅增加航母的載機量,看看下圖殲10和蘇30的對比吧,蘇30與殲15差不多,殲10不是一般的小。
  • 這款沈飛五代機夭折,機動性趕超F22,卻最終敗給殲20
    很多人都認為FC31的失敗是因為設計單位「沈飛飛機工業集團」缺乏五代機的設計經驗,技術儲備不如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然而實際上FC31「鶻鷹」並不是沈飛設計的第一款五代機,在FC31之前沈飛曾研製過一款重型五代機,優異的亞音速機動性要遠遠超過殲20,然而這款五代機卻最終在競標中敗給了殲20,早早夭折。
  • 被譽為中國版蘇57,曾是沈飛集大成之作,殲14雪鴞為何惜敗殲20?
    我國目前一共有兩款公開露面的五代機,分別是成飛已經正式服役的殲20和沈飛試飛成功的FC31,但鮮為人知的是沈飛當年實際上還有一款胎死腹中的殲14雪鴞(xiao)。殲14是沈飛當年在競標五代機時所給出的方案,從整體上來看,它就像一架安裝了鴨翼的蘇57,但實際性能比飽受詬病的蘇57更差。
  • 殲8II戰機 中國空軍曾經的絕對主力
    最終,殲8Ⅱ戰機在1984年6月12日首飛成功,為了驗證各型性能數據,殲8Ⅱ原型機製造了4架,經過多次試飛驗證後,殲8Ⅱ的主要性能指標都達到了設計要求,最終,在1988年10月,殲8Ⅱ戰機獲得設計定型,開始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
  • 沈飛重啟殲18「紅鷹」工程,航程超兩千...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就爆出沈飛設計的一款垂直起降艦載機,曾經的官方名稱為殲-18「紅鷹」。但在此前,好消息傳來,讓大家日盼月盼的沈飛終於有動靜了,這也證實消息的可靠性。假如現在看來,該方案缺乏前期論證,也沒有相關的技術基礎,也沒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很快就下馬了。 但沈飛以此為契機,在垂直起降原理、垂直杆飛、懸停機與正常飛行之間如何過渡、操縱方法如何實現、相關飛行品質等方面做了嘗試與探索,積累了相關經驗。而在此前,好消息傳來,早前被媒體大力爆料的「殲-18」在現階段再次被提上風頭。
  • 沈飛的殲31跟殲20同為第五代隱身戰機,為何命運大不同?
    沈飛的殲31跟殲20同為第五代隱身戰機,為何命運大不同?很簡單,親兒子與私生子的關係! ▲2007年10月底,經過空軍航空裝備研究所與29基地的氣動評審,總裝備部正式確定成飛「威龍」方案獲勝,獲得軍用番號「殲20」,而殲31是沈飛「雪鴞」方案競標失敗後,有孫總院士主抓
  • 殲11BG、殲11D、殲15T,中國側衛家族知多少?殲16還有隱身版
    根據當時的合同,沈飛計劃組裝200架殲11/殲11A,但幾年後,我國發現殲11和殲11A的性能並不能滿足空軍的需求,特別是它們的R-27飛彈性能落後,幾乎不具備中距空戰能力,因此我國決定停止組裝和生產這一機型。
  • 為何與殲20胞弟,沈飛「雪鴞」相似
    成飛最早製造單發殲-7戰鬥機時,沈飛製造雙發殲-8戰鬥機,兩架同樣發動機型號的戰機,成飛在90年代開始製造殲-10戰鬥機時,沈飛製造的殲-11戰鬥機,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發動機型號一樣,一個是單發,一個是雙發,進入新世紀,誰都想不到,形勢徹底改觀,成飛研製出雙發重型戰鬥機殲-20,沈飛卻走了偏門,搞了一款推力適中的FC-31突擊機
  • 下一代艦載機用殲20還是殲31,時間起決定作用,沈飛更佔優勢
    因為我們當前只有兩款隱身戰機,一款重型殲-20戰機和一款中型的殲-31戰機,所以,我們如果想要發展出來下一代艦載機,從殲-20戰機進行改型或者從殲-31戰機進行改型,才是最為現實的選擇,單研製下一代艦載機的話耗費時間和金錢都很多,根據目前已有的型號才最經濟便捷。
  • 殲11D終極國產「側衛」,然雙座布局才是王道,或為殲16讓路
    殲-11D戰機是沈飛在引進國產蘇-27戰機後,基於原版設計二次開發的魔改型號。2015年該機照片剛傳到網際網路時就被網友一致封為最強國產"側衛",實際上憑藉殲-11D的性能也完全對得起最強國產"側衛"這個頭銜。
  • 高性價比造成三大缺陷,殲10成功上位
    梟龍可以稱之為高配魔改殲7,也可以稱其為低配殲10,正是因為它尷尬的定位,所以註定了與追求卓越的大國空軍無緣。實際上梟龍從研製之初就是為巴鐵量身打造,由於巴鐵經濟實力較差,所以價格成為了這款戰鬥機在研製之初最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 殲20與殲31上艦激烈角逐,沈飛這一次獨佔優勢
    在現役的殲15飛鯊戰鬥機之後,下一款在備受矚目中上艦登場的戰鬥機,普遍被認為會是第五代隱身戰鬥機,而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國產新一代隱身艦載戰鬥機之爭,無非是在殲20和殲31之間展開角逐。而作為殲31也就是FC31隱身戰鬥機的「娘家」,我國的沈飛這一次可謂是獨佔優勢。
  • 殲10/15/16/20,型號太多分不清?一文幫你梳理中國戰鬥機
    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空軍戰鬥機裝備系統中一直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殲-7已於2006年停產。 殲-8
  • 沈飛殲-11D又復活?國產三代半重型制空戰鬥機,有沒有必要量產
    這一點與國產殲-10B/C戰鬥機的雷達布置方式幾乎一致,主要是為了便於安裝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殲-11D雷達天線的布置方式是我們已知蘇-27戰機和殲-11戰機改進型號中,唯一一個傾斜布置雷達天線的機型。理論上殲-11D如果裝備殲-16戰機相同技術的雷達,那麼得益於更大尺寸的雷達天線,其遠程作戰能力將更強大。
  • 沈飛殲11D流出新照片,單座國產三代半制空戰鬥機,遲到的王者
    近日,有一名網友發布了航空工業沈飛殲-11D重型戰鬥機的新照片,由於沒有參考資料,無法確認這是一張最近試飛的照片還是老圖。但是在網上引起了中國軍迷陣陣熱議。近幾年關於殲-11D的消息很少,有網友看到新圖後,好奇沈飛殲-11D是不是又復活了?
  • 殲31低調多年後現身,換裝全新「心臟」,沈飛給解放軍送上大禮
    根據外國國防媒體《航空防務》的報導,14年曾經短暫出現過的殲31,在低調了6年以後再次現身,這一次和以往大不相同,已經換裝了全新的「心臟」,沈飛給解放軍送上了一份大禮。很多人懷疑,殲31會被用作成為艦載機,原因很簡單。中國航母數量越來越多,未來肯定是要有一款五代機登上航母的。跟殲20相比,殲31的可能性更大。目前這款殲31會不會成為艦載機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沈飛已經給它換上了全新的心臟,也就是我國最新研發的三代航空發動機,解決了我國戰機航發方面的短板。除了內在的部件,外形方面也和14年有了不小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