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圖「以武拒統」,臺海軍戰力難成氣候

2020-12-21 騰訊網

繼臺灣當局「海巡署」舉行安平巡防艦首艘交船儀式之後,臺灣海軍「沱江級」巡防艦15日在宜蘭舉行量產型命名下水典禮,蔡英文出席。

近一段時間以來,蔡英文頻頻主持自產艦艇成果的各項典禮,華語智庫研究員袁周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臺灣海軍裝備不斷老化,步入更新階段,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出於「以武拒統」的需要,希望加強對制海權的爭奪。

據臺軍方官員透露,臺海軍現役的沱江軍艦為600噸級構型的原型艦,艦上雖然配有雄二及雄三反艦飛彈,但欠缺防空火力,因此在沱江級巡防艦的後續量產型,構型放大為700噸級。臺軍方預計在2026年以前籌獲3艘量產型沱江級軍艦。

袁周表示,最近這段時間,臺灣海上作戰的艦艇亮相確實比較多,蔡英文也是頻頻出席相關的儀式。其中包括今天在宜蘭龍德造船廠的所謂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的首艦命名下水及「快速」布雷艇的首艦交艇,還有前段時間的自產潛艇的開工,安平巡防艦的下水等。所以說,臺灣軍方在規劃海軍未來建軍計劃的時候,貌似有點「下餃子」的意味。

除此之外,臺軍還打算把配備了艦載相控陣雷達的新型軍艦,也就是所謂的「小神盾」列入計劃,代號叫做「鎮海計劃」;臺船公司近來已經發布了最新的數據,所謂的「小神盾」將配備3組飛彈垂直發射系統,還有4套斜射的發射箱,可以發射雄二雄三反艦飛彈,這顯示臺灣的所謂的「小神盾」未來還可能具備比較強大的防空和反艦火力。

另據三立新聞臺報導,臺灣海軍甚至還打算建造具有水平甲板、俗稱臺版小型航空母艦的兩棲攻擊艦,一旦大陸在南海東沙採取行動,臺軍就可以出動小型航空母艦進行所謂的「衛疆奪島作戰」。

那麼臺灣當局大量製造和列裝軍艦究竟為何?袁周認為,一方面是因為臺灣海軍的裝備已經步入了一個更新換代的階段,比如說它的「康定級」「基德級」「海龍」「海虎」潛艇都是三四十年以前的老裝備;但更重要的是民進黨當局出於「以武拒統」的需要,希望加強爭奪制海權。

不過袁周強調,臺灣海軍無論是從數量、噸位、性能等各方面都沒法和人民解放軍海軍來抗衡,所以說他們希望利用海島的天然優勢以及主場作戰的優勢,通過部署小型機動、精準量多不對稱的海上力量,來提升它的戰場存活率。同時在一個薄弱環節,就是在瀕海地區利用它的地理優勢和實際優勢配合空中和岸上的火力,要對解放軍實施聯合火力打擊。未來如果由於民進黨當局在「臺獨」的路上走太遠導致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解放軍要實施渡海登島作戰時,除了要精確打擊臺軍的重點軍事設施之外,還要重視對付像沱江艦「快速」布雷艇、潛艇等這些致命的小型艦船。

袁周指出,正如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曾正告「臺獨」分裂分子的,搞對抗沒有出路,以武謀「獨」更是死路一條。中國人民解放軍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挫敗任何形式「臺獨」分裂勢力的能力始終都在,意志堅定不移。

編輯:夏蕾 編審:楊濤

相關焦點

  • ...臺海軍戰力難成氣候|中國人民解放軍|臺灣海軍|海軍|巡防艦|臺灣
    近一段時間以來,蔡英文頻頻主持自產艦艇成果的各項典禮,華語智庫研究員袁周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臺灣海軍裝備不斷老化,步入更新階段,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出於「以武拒統」的需要,希望加強對制海權的爭奪。據臺軍方官員透露,臺海軍現役的沱江軍艦為600噸級構型的原型艦,艦上雖然配有雄二及雄三反艦飛彈,但欠缺防空火力,因此在沱江級巡防艦的後續量產型,構型放大為700噸級。臺軍方預計在2026年以前籌獲3艘量產型沱江級軍艦。袁周表示,最近這段時間,臺灣海上作戰的艦艇亮相確實比較多,蔡英文也是頻頻出席相關的儀式。
  • 軍艦自造「以武拒統」臺當局哪來的「自信」?
    鼓吹「不對稱戰力」「塔江」艦是臺海軍現役飛彈巡邏艦「沱江」艦的後續艦首艦,據臺海軍鼓吹,「塔江」比「沱江」原型艦構型放大了100噸級,達到700噸級,採用雙體船隱身設計,最大航速30節。臺海軍因此對「塔江」寄予厚望,稱其為「航母殺手」。一同下水的還有臺海軍首艘自製快速布雷艇,現場視頻稱其搭載了T-74排用機槍、T-75-20機炮,並擁有所謂「全球首創」的自動化布雷系統。
  • 軍艦自造就能「以武拒統」 臺當局哪來的「自信」?
    鼓吹「不對稱戰力」「塔江」艦是臺海軍現役飛彈巡邏艦「沱江」艦的後續艦首艦,據臺海軍鼓吹,「塔江」比「沱江」原型艦構型放大了100噸級,達到700噸級,採用雙體船隱身設計,最大航速30節。臺海軍因此對「塔江」寄予厚望,稱其為「航母殺手」。一同下水的還有臺海軍首艘自製快速布雷艇,現場視頻稱其搭載了T-74排用機槍、T-75-20機炮,並擁有所謂「全球首創」的自動化布雷系統。
  • 蔡英文提「三個堅定」以武拒統?島內:堅定靠美國?
    蔡英文(圖源:臺媒)原標題:蔡英文提「三個堅定」以武拒統? 島內諷:堅定靠美國?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隨著農曆新年的臨近,15日中午,蔡英文前往臺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戰車營視察。期間,蔡英文提出所謂「三個堅定」,堅定守護臺灣「主權」、生活方式和「壯大臺灣」的前進方向。蔡英文稱,這段時間兩岸關係確實有一些波動。她叫囂要持續提高臺軍的戰力,不只每一年都提升軍事預算,更要持續在「國防自主」及「對外軍購」上。蔡英文還聲稱,自己就是臺軍不變的「靠山」。
  • 陸基中程飛彈:對岸「以武拒統」的新利器?那是死得更快的催命符
    文/行走斯圖卡解放軍的火箭軍部隊裝備有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陸基中程飛彈家族,包括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一直是美軍,以及對岸分裂勢力的心頭大患;最近幾年,對岸分裂勢力一直妄圖「以武拒統」,除了想方設法購買美式武器之外,還抱著「對等威懾」的想法發展陸基中程飛彈
  • 臺當局「以武拒統」收到警告 專家:最後死得會很慘
    民進黨當局執政近5年來,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竭力推行「去中國化」,還大搞「以武拒統」。特別是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不斷進行政治操弄,加緊勾連外部勢力,煽動兩岸對立,並多次舉行以大陸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練。
  • 國防部有言在先,「以武拒統,死路一條」
    妄圖挑戰這鐵一般的事實,只能碰得頭破血流,落得身敗名裂。我們警告民進黨當局領導人,不要自我膨脹,誤判形勢,進一步製造臺海緊張動蕩,把臺灣帶向危險的境地。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如磐石,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 臺軍後備步兵旅要擴編七成?大陸曾公開警告:以武拒統死路一條
    作者:政委工作室 小吳同學 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為應對大陸軍事威脅,加強防衛,臺防務部門正推動"提升後備戰力"案,以強化後備部隊規模與召訓能力。臺防務部門24日宣稱,臺軍除現有7個後備步兵旅,另規劃編成5個後備旅,明年元旦起,臺灣北部、南部各編成1個旅,另外3個旅則將於2023年底前編成。
  • 蔡英文企圖以武獲「獨」?國臺辦:一句話,以武拒統,死路一條!
    國臺辦:以武拒統 死路一條日前,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頻繁出入臺軍,並鼓吹所謂「大陸威脅論」,企圖以武獲「獨」、以武拒統。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3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重申,推動所謂「臺獨」,只會把臺灣推向更危險的深淵。國臺辦發言人 馬曉光:一句話,以武拒統,死路一條。
  • 以武拒統?美國航母癱瘓後,臺灣瘋狂加戲
    ▲ 維吉尼亞州的美軍士兵為斯坦尼斯號手工製作口罩(圖源:央廣軍事)四艘航母陸續「封艦」,美軍在整個西太的戰略部署都被嚴重打亂,這可能是2016年中美海軍南海對峙以來,美國海軍受到的最大挫折。可就是如此,美軍也仍未暫緩在中國周邊區域搞事。
  • 和統無望、武統太傷 網紅司馬南:對臺要用「逼統」
    [新聞頁-臺海網]網紅司馬南發表視頻稱,解決臺灣問題只有一條可行之路:「逼統」,也能稱「冷武統」,即在武力逼迫下實現的和平統一。(圖/微博@司馬南)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 外媒近期分析國臺辦主任劉結一的元旦談話時指出,北京有意為大陸輿論界熱議的「武統臺灣」降溫,大陸知名網紅司馬南在微博上發表評論稱,解決臺灣問題只有一條可行之路:「逼統」,也能稱「冷武統」,即在武力逼迫下實現的和平統一。他認為這是目前唯一可行之路,而且大陸可以用這種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窗口並不長。
  • 為圖「以武拒統」,臺灣軍事創造了「四個前所未有」……
    一年來民進黨當局利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形勢,以「聯美、抗陸、保臺」為主軸,極力渲染大陸「軍事威脅」,大肆採購、研製、生產、部署先進武器裝備,加快整軍備戰步伐,大力提高臺軍不對稱作戰能力,創造了「四個前所未有」。
  • 臺媒曝臺海軍陸戰隊移訓東沙島 防大陸軍演奪島
    圖為臺「海巡署」駐東沙島官兵進行例行戰備訓練。(圖片取自臺媒)外媒此前報導傳出,大陸可能在8月實施以奪取東沙島為假想目標的軍事演習,引發島內高度關注。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稱,由於臺灣在東沙只有海巡兵力駐守,力量過於單薄,臺軍方已增強東沙島戰備,並以移地訓練的名義,派出臺海軍陸戰隊兵力進駐東沙島,以防大陸軍演奪島。
  • 解放軍何時武統?
    在古典海軍時期,通常將艦艇編隊部署在敵方基地、港口附近實施封鎖,二戰由於航空兵的發展,封鎖方被迫將主要兵力配置在對方航空兵作戰半徑以外,擴大了海上封鎖線與封鎖目標之間的距離。  掌握主動權與軍事優勢者經常海空封鎖,但容易受到國際法、海戰法規條款制約、以及第三方(例如美日)的利益。
  • 「武統」臺灣話題很熱,會發生嗎?
    只要大陸一旦啟動「武統」程序,美國、日本對臺支持將集中體現在情報信息和武器裝備上,不會為了臺灣對中國宣戰,因為他們會顧慮戰爭成本和後果。這是多年來最明確的一個判斷,屆時我們解決臺灣問題就像俄羅斯拿回克裡米亞,氣勢如虹、勢如破竹。  也許是被楊承軍的文章震撼到了,4月16日,臺灣《旺報》發表社評,認為臺海逼近美國棄臺「臨界點」。
  • 蔡英文棄彈以示「以武拒統」不可行性? 學者:非癥結所在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此舉雖表明蔡當局已體認到「以武拒統」的不可行性,但對大陸而言,兩岸關係要改善的癥結仍在「九二共識」。但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此舉雖表明蔡當局已體認到「以武拒統」的不可行性,但對大陸而言,兩岸關係要改善的癥結仍在「九二共識」。因此,與其說是蔡英文對大陸釋善意,還不如說是美方不希望兩岸關係在蔡當局執政下「越來越壞」。自1996年臺海危機後,臺灣就發展中程飛彈的決定是個公開秘密。
  • 臺潛艇「嚇跑」解放軍?大陸回應!
    顯然臺灣地區與大陸在軍事實力上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近日,針對臺灣地區「自造潛艇」開工儀式,國臺辦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民進黨當局妄圖搞武力對抗,以武謀「獨」註定是要失敗的,越是搞事情,越是離自我滅亡不遠。
  • 和統可能性有多大?臺教授列出8大障礙,「以武逼和」可能性提高
    除修改歷史課綱推動「去中國化」、利用恐嚇手段阻撓臺灣同胞參加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活動外,民進黨當局還加緊與美國方面的勾結,妄圖挾洋自重。民進黨當局的這些惡劣行徑,加劇了臺海的緊張局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環球時報日前舉辦的年會上,兩岸關係被列為一大討論議題,學者們在討論時,「和統」與「武統」成為爭論的焦點。
  • 預演「武統」,為什麼從東沙群島開始?
    石江月原創東沙群島,這兩天這個地方幾乎成了中文媒體報導最多的「熱詞」。就因為有日媒披露,在今年8月解放軍可能會在海南島附近的南海海域舉行一場演習,而演習的目的「很可能是奪佔東沙群島」。那麼,有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搞明白,為什麼選擇東沙群島?其實,在今天,一場軍事演習已經開始,而且會持續到7月底。
  • 臺媒:今年將是大陸對臺政策決定「和統」或「武統」的關鍵年
    大陸涉臺人士直言,今年將是大陸對臺政策決定「和統」或「武統」的關鍵年。展望未來兩岸關係,大陸涉臺人士指出,在經歷去年「反送中」及今年疫情的兩岸角力後,大陸對於兩岸官方溝通、兩岸政黨(民共、國共)互動乃至民進黨「執政」下的兩岸民間交流,已不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