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峽,位於漢江洋縣境內,是漢江上最大的峽谷。如今,這段峽谷,因為一項造福三秦百姓的工程,將永遠流淌在秦人治水的歷史長河中。
長期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引漢濟渭工程建設。一江清泉進關中是三秦父老翹首企盼的大事。作為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重要水源地的黃金峽水利樞紐,經過前期工程建設後。11月12日成功實現截流,自此,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黃金峽水利樞紐在構建國家水網體系中地位重要,是引漢濟渭工程的龍頭、主水源地,擁有國內在建第一高揚程大流量泵站。此次成功截流,標誌著引漢濟渭調水工程建設步入快車道,向著全面建成通水、實現長江黃河流水在秦嶺握手邁出堅實步伐。
高峽出平湖
黃金峽水利樞紐位於漢江幹流洋縣境內黃金峽鍋灘下遊2公裡處,是引漢濟渭的龍頭水源工程,也是漢江上遊梯級開發規劃的第一級,主要任務為調蓄幹流來水,向關中地區供水,兼顧發電。
11月12日,在漢江洋縣境內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截流現場,隨著一聲令下,一車車土石料倒入河中,黃金峽水庫大壩龍口漸漸合龍。漢江水被阻斷了去路,從導流洞流入下遊,主河槽成功截流後,水庫大壩也同步開工。
在施工現場,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長劉國平說:「黃金峽水利樞紐是國家規劃的漢江幹流梯級開發的第一級,是引漢濟渭的龍頭水源工程。工程建成後每年可向關中地區調水10億立方米。這次成功截流標誌著黃金峽水利樞紐進入全面建設新階段,我們將搶抓工程建設的黃金期,堅持左右兩岸同步建設,確保在明年汛期前將壩體澆築到安全度汛高度。」
引漢濟渭工程在2014年初正式拉開建設的帷幕,這一解決陝西水資源短缺的調水項目,將調引漢江之水潤澤關中,發展陝北,惠及陝南。漢江黃金峽因其河谷窄深、灘險流急的優勢,成為引漢濟渭工程的龍頭主水源。
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年供水能力10億立方米,壩址位於漢江幹流漢中市洋縣境內的黃金峽,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68米,總庫容2.3億立方米。2015年9月黃金峽水利樞紐前期工程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建成供水。
作為漢江梯級開發的第一級大型水利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在規劃設計中進行了深度優化,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化發揮。
規劃建設300噸級升船機,可實現漢江幹流通航無阻,為未來發展漢江航運事業奠定了技術基礎。
規劃建設1970米過壩魚道,暢通魚類過壩通道,確保洄遊產卵和基因交流。
規劃壩後建設13.5萬千瓦發電機組,年發電3.51億千瓦時,可實現抽水用電的費用平衡。
規劃庫容2.21億立方米,調節庫容0.98億立方米,可有效攔截漢江上遊洪水,與下遊水庫聯合調度,保障漢江安瀾。
水庫建成後,黃金峽將呈現碧波蕩漾,朱䴉起舞的美景。漢水北去潤關中之日,黃金峽水利樞紐也將建成高標準水利風景區。當地百姓在收穫詩畫美景的同時,也能依託水利風景區發展綠色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分享工程建設成果。
探索智能建造新路徑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省引漢濟渭公司依託院士工作站、清華大學等平臺,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推動工程建設信息化,不斷探索水利工程智能建造的新路徑。
2018年2月19日,無人駕駛碾壓混凝土築壩技術在引漢濟渭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啟應用。與此同時,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民團隊研發的無人攤鋪技術也在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中展開實驗。無人碾壓與無人攤鋪技術的聯合運用,提前預設參數程序,同步收集分析數據,有力保證了碾壓混凝土質量和築壩效率,有效控制了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質量和進度。
對此,張建明表示,智能建造是未來工程建設的必然選擇方向,黃金峽水利樞紐無人駕駛碾壓混凝土工程的智能建造在我們國家首開先河。
與此同時,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領銜的團隊正在圍繞黃金峽水利樞紐建設開展區塊鏈技術研究,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數據模型構架和數據信息採集參數等。
依託引漢濟渭院士工作站,省引漢濟渭公司先後將BIM技術、VR、AR、無人機等技術廣泛運用於工程建設中,有效提升了工程建設管理水平。
「在30多年前,我們這一代人上大學的時候,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還能參與引漢濟渭這麼一項超級工程的建設。硬巖掘進機當時只是作為一項新的施工技術來介紹,現在已經用在我們的工地上。如今我們的建設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省引漢濟渭公司黨委書記杜小洲感慨至深。
2019年12月12日,「以信息化為引領、推動水利工程現代化」為主題的全國水利工程建設信息化創新示範活動在引漢濟渭工地舉辦,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表示,以引漢濟渭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工程致力於信息化技術應用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水利建設管理領域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成功的、可借鑑的經驗。
打造生態水利工程典範
環保及水質高清全景攝像頭實現全工區覆蓋,24小時實時監控無死角;「朱䴉無人機中隊」高空拍照、現場取水分析,突擊巡查環保措施落實情況……引漢濟渭以打造綠色工程、生態工程為己任,在調水工程建設過程中,全面落實各項環保、水保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為保護漢江水生態,黃金峽水利樞紐修建了1970米的過壩魚道,減輕對漢江上遊魚類資源的影響,還建設了集生態養殖、科普教育、觀光遊覽為一體、有機結合水景觀與巴山建築風格的黃金峽魚類增殖站,可有效保護漢江長江流域水生物的多樣性,被譽為「亞洲最高標準的魚類增殖站」。目前,魚類增殖站裝修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年內有望投產生效。
針對水利水電工程高陡硬質邊坡生態修復「措施少、效果差、維護難」的特點,工程採取CBS植被砼生態恢復技術,對黃金峽大壩壩肩進行了生態恢復。將來黃金峽大壩將被鬱鬱蔥蔥的植被覆蓋,成為生態水利工程的典範。
省引漢濟渭公司在黃金峽水利樞紐建設中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建設生態引漢濟渭的初心。
為了保證一江清水永續北上,省引漢濟渭公司高標準建設施工排水處理站,水質處理達標後排放。在重要環境敏感點,安裝全方位視頻監控,管理人員可從手機、電腦等平臺隨時查看環保設施運行情況。省引漢濟渭公司還成立了「朱䴉無人機中隊」,不定時深入工區,通過無人機高空拍照、河道取水、光譜分析儀現場分析等方式,突擊巡查施工環保落實情況。
如今,三秦父老的美好願望即將成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