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漢濟渭進入最後階段:長江黃河於此握手,難度堪稱世界第一

2020-12-27 澎湃新聞

引漢濟渭進入最後階段:長江黃河於此握手,難度堪稱世界第一

李志勇/經濟參考報

2020-12-16 08:19

橫穿秦嶺打通一條近百公裡的隧洞,將長江支流的漢江水引入黃河最大支流渭河,讓長江、黃河在這裡實現真正的「握手」。這項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竣工後,將可基本滿足西安、寶雞等5個大中城市、11個縣級城市,4個工業園區的用水需要,惠及數千萬群眾,同時可增加渭河生態水量,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

引漢濟渭工程是全球從底部洞穿高大山脈的首次嘗試,打穿秦嶺的輸水隧道長達98.3公裡,最大埋深達到2012米,隧道長度、埋深等都居世界首位,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同時,由於秦嶺的地質情況十分複雜,在施工過程中,時常出現巖爆、湧水、高溫溼、高磨蝕硬巖和軟巖大變形等情況,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

據了解,秦嶺隧洞自開工以來,各類工程難題頻繁出現。近一年來,巖爆災害發生700餘次,掘金設備平均每掘進兩米就遭遇一次巖爆,工程複雜性及施工難度極為罕見。但在我國高技術加持下,秦嶺輸水隧洞施工未發生過一般及以上等級安全質量事故,掘進設備利用率長期穩定維持在40%以上,超過35%的世界平均水平。

「現在室外溫度已經到了零下,但隧道內平均溫度超過40攝氏度,相對溼度超過90%,如同一個巨大的桑拿房,」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石亞龍介紹,由於巖層堅硬,有的時候一天只能掘進10米。幾年來,工人師傅們輪班24小時不間斷作業,目前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

引漢濟渭工程採取了大量的高科技技術。針對複雜的地質情況,建立了變形監測自動化系統,可接受北鬥、GPS、格洛納斯、伽利略四種全球定位系統的衛星數據,實現對工程高頻次、穩定、準確的觀測。同時,工程聯合清華大學研發了無人駕駛碾壓混凝土智能築壩技術,實現了混凝土碾壓工程智能控制,開創了碾壓施工過程控制從被動轉入主動的飛躍。另外,大壩變形自動監控管理系統將變形監測精度提高到0.02毫米,能夠有效捕捉大壩的微小變形。大壩施工跟蹤反演分析系統、混凝土加漿振搗系統、灌漿質量監控管理系統等也都在保障這項世界級工程順利推進。

據石亞龍介紹,工程總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18萬千瓦。工程竣工後,將歸還原被大量擠佔的300萬至500萬畝耕地的農用水,並且可有效改變關中超採地下水、擠佔生態水的狀況,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防止城市環境地質災害。

(原標題:世界級水利工程: 長江黃河在這裡握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報料:4009-20-4009

Content [contId='10414766', name='引漢濟渭進入最後階段:長江黃河於此握手,難度堪稱世界第一', status='0', createTime='Wed Dec 16 08:17:29 CST 2020', updateTime='Wed Dec 16 08:19:35 CST 2020', publishTime='Wed Dec 16 08:19:34 CST 2020', ]

相關焦點

  • 世界級水利工程: 長江黃河在這裡握手
    原標題:世界級水利工程: 長江黃河在這裡握手橫穿秦嶺打通一條近百公裡的隧洞,將長江支流的漢江水引入黃河最大支流渭河,讓長江、黃河在這裡實現真正的「握手」。這項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竣工後,將可基本滿足西安、寶雞等5個大中城市、11個縣級城市,4個工業園區的用水需要,惠及數千萬群眾,同時可增加渭河生態水量,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引漢濟渭工程是全球從底部洞穿高大山脈的首次嘗試,打穿秦嶺的輸水隧道長達98.3公裡,最大埋深達到2012米,隧道長度、埋深等都居世界首位,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
  • 世界級水利工程:長江黃河在這裡握手
    橫穿秦嶺打通一條近百公裡的隧洞,將長江支流的漢江水引入黃河最大支流渭河,讓長江、黃河在這裡實現真正的「握手」。這項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竣工後,將可基本滿足西安、寶雞等5個大中城市、11個縣級城市,4個工業園區的用水需要,惠及數千萬群眾,同時可增加渭河生態水量,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
  • 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成功截流
    11月12日,將漢江水引入渭河的國家重點水利工程「引漢濟渭」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大壩實現截流,標誌著黃金峽水利樞紐進入左右岸全面施工的新階段。引漢濟渭工程跨越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橫穿秦嶺,分為調水和輸配水兩大部分。其中,位於陝西洋縣漢江幹流的黃金峽水利樞紐屬於調水工程的龍頭節點。
  • 陝西日報:碧水浩蕩潤三秦——寫在引漢濟渭黃金峽水利樞紐截流之際
    長期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引漢濟渭工程建設。一江清泉進關中是三秦父老翹首企盼的大事。作為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重要水源地的黃金峽水利樞紐,經過前期工程建設後。11月12日成功實現截流,自此,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黃金峽水利樞紐在構建國家水網體系中地位重要,是引漢濟渭工程的龍頭、主水源地,擁有國內在建第一高揚程大流量泵站。
  • 引漢濟渭工程有序推進
    工程在秦嶺南,建設黃金峽水利樞紐和三河口水利樞紐,然後鑿穿秦嶺建隧道,將漢水輸送至秦嶺以北,通過配水工程,把漢水輸送到關中缺水區域,實現漢水與渭水、也是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一次「牽手」。漢水進了關中,再通過水權置換等方式,為陝北地區新增部分黃河用水指標。
  • 南水北調支段,引漢濟渭工程有多龐大?秦嶺山脈都被打穿了
    然而,在南水北調工程段中,有一個工程段建造十分複雜,不僅需要高額的經費投入,而且施工人員的安全還存在極大的風險,這個支段項目就是「引漢濟渭」l工程。據悉,「引漢濟渭」實際上就是泛指將漢江的水源通過渠道引入渭河中,從而緩解陝西和陝北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 引漢濟渭 鐫刻在秦嶺深處的答卷
    這裡是引漢濟渭工程建設工地。工程自2014年2月正式開工,旨在解決陝西水資源短缺問題,調引漢江之水滋潤關中,同時「解渴」陝北、帶動陝南,被譽為「陝西版的南水北調」。11月18日至19日,陝西日報「全媒體行動」走進重大水利工程項目調研採訪組一行來到引漢濟渭工程現場,實地採訪項目一期節點性工程,感受其宏大與艱辛。
  • 陝西:引漢濟渭二期輸配水工程將於年內全面開工建設
    引漢濟渭二期輸配水工程相關負責人立下「軍令狀」。記者從8月7日上午舉行的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建設誓師動員大會上了解到,引漢濟渭二期輸配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工程將於年內全面開工建設。7月15日,國家發改委批覆了引漢濟渭二期輸配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標誌著引漢濟渭二期輸配水工程正式立項,進入實施階段。
  • 省情| 我省新增3處國家級溼地公園;2020年引漢濟渭工程完成投資超...
    省情 | 我省新增3處國家級溼地公園;2020年引漢濟渭工程完成投資超20億元 2021-01-07 0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泰伯公仲雍公從黃河來到長江,夫差公連接了長江與黃河
    在牧野大戰之前約一百年,泰伯公辭讓王位,與二弟仲雍公一起,從黃河支流渭河流域的周國岐邑,經過漢水(一說是經過黃河中遊北岸的中條山地區),來到了長江下遊南岸,並紋身斷髮,篳路藍縷
  • 古代四大河流之一,曾與長江、黃河齊名,為何後來卻消失不見了
    這四條河流古人分別稱為江、河、淮、濟,也就是今天的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瀆在這裡並非是泛濫的意思,他們的位置只是對應了天上的瀆星而已。《晉書·天文志》:「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瀆,江、河、淮、濟之精也。」
  • 世界第一隧道歷時17年,中國將用9年新建一隧道,長度是其兩倍
    交通一直是每個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只有擁有便捷的交通,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而因為各地地形不同,更有各種崇山峻岭橫亙其間,隧道就成了陸路交通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我國地大物博,山嶺眾多,自熱也擁有著許多隧道,其中現有最長的是終南山隧道,共18公裡,但是世界上最長的隧道是位於歐洲的聖哥達基線隧道
  •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
    比如說東部線路每年從長江之中抽調走的水也只不過30多億立方米。這對於長江來說本身就只是九牛一毛。事實上通過人工工程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非常好的利用黃河水,但是長江恐怕一時半會兒還做不到。我們知道,黃河的流量從上古至今實際上是很明顯的減少的。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科學的利用自然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