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11日訊 11日0時02分,隨著「嘀——」的一聲列印響動,位於東西湖區的蘇寧物流基地小件倉中心第一筆訂單產生。29分鐘,這單數據線包裹裝車出發,連夜送到葛店分撥中心,上午8時17分,包裹到達江夏藏龍島快遞站。
時下的快遞速度,網友有一個貼切的比方:收快遞好比收外賣。
(圖為湖北圓通速遞公司武漢轉運中心。 記者許魏巍 攝)
今年「雙11」的快遞為什麼這麼快?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連日探訪發現,網上訂單、打包寄遞、中轉分發、物流運輸、末端派送……快遞件提速的背後,體現的是快遞企業的創新和改變。
前置倉模式設到快遞點,「分鐘達」居民家
11日0時,記者在蘇寧物流基地小件倉中心看到,琳琅滿目的貨物整齊擺放在倉庫裡,200多名工作人員穿梭其中。
蘇寧武漢物流公司倉儲管理部運營經理肖敏介紹,為了迎接「雙11」,該倉庫提前儲備150萬件貨物,涵蓋手機、相機、數據線等900多個品類數碼產品,這些貨物發往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等華中四省,「讓倉庫提前布局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目的是讓包裹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消費者手中。」
(圖為湖北圓通武漢轉運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作業。 記者許魏巍 攝)
據悉,這種前置倉模式,京東物流、菜鳥網絡也在武漢提前布局,將消費者下單的預售商品前置到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或者快遞站點,在尾款支付成功後,為消費者提供「分鐘可達」的上門服務。
位於新洲陽邏新技術開發區京東「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倉群,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30臺堆垛機負責最吃力的搬運工作,其分揀速度比原來提升1.8倍,從客戶下單到配送出庫,最快5分鐘即可完成。
分撥中心搭上「黑科技」,1分鐘實現「車對車」運送
11日15時30分,位於黃陂區橫店街湖北圓通速遞公司武漢轉運中心機器轟鳴,從全國各地發往湖北的快遞包裹在這裡通過智能分揀系統分撥到全省各地。
記者在現場看到,貨物從貨車卸貨到出庫上貨,包裹就如同進入一條高速公路,投遞到武漢各區的包裹全程都在智能分揀系統上實現,最快1分鐘實現「車對車」運送。
(圖為湖北圓通武漢轉運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作業。 記者許魏巍 攝)
圓通武漢轉運管理部部長李博介紹,這套智能分揀系統今年8月份投入運行。26條分揀線的前端,都安裝了一個「五面掃」DWS設備,藉助智能相機讀碼系統,攬收量達到3萬件/小時,比原來的「單面掃」提高效率三成以上。
中通快遞預計,武漢市的高峰派件量達160萬票/天、攬件200萬票/天。今年8月,中通新建了一個鄂州轉運中心。據該中心經理程志勇介紹,今年「雙11」第一階段,鄂州中心分擔了武漢中心1/3的出港件量、2/5的進港件量;在接下來的「雙11」大戰中,鄂州中心將與武漢中心形成互補,根據兩邊派件量的飽和程度,隨時可以對快件進行靈活調配,進一步提高快件中轉時效。
(圖為湖北圓通武漢轉運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作業。 記者許魏巍 攝)
另外,圓通還自行研發圓通管理者駕駛艙。從全國各地發往武漢的貨車,共有多少輛分別在哪個位置,每輛車的實時裝卸量、裝卸效率是什麼樣的狀況,每輛車裝載的快件有多少,管理人員都可以實時把控,並據此調配人員、車輛、設備等資源,極大提升了快件的流轉速度。
首推開放式驛站,引入無人取件機
11月10日9時52分,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的鄭同學,在校內的櫻花郵局裡,通過菜鳥裹裹寄件機,自助完成了退貨包裹的寄遞。「複雜問題簡單化」,櫻花郵局經理熊亮告訴記者,菜鳥的這項式「黑科技」,可為師生提供24小時寄件服務。自11月5日設立菜鳥裹裹寄件機以來,不少師生前來「嘗鮮」。網點前臺的工作壓力,得到了有效緩解。
(圖為湖北圓通武漢轉運中心。 記者許魏巍 攝)
菜鳥網絡武漢城市經理張慧子介紹,為了方便用戶收寄快遞,提高服務體驗,菜鳥在行業內首推開放式驛站,目前,武漢2000多家菜鳥驛站內有各種IoT智能設備,包括有雲監控、無人取件機以及刷臉寄件機等,實現包裹自助取件。大幅提高出入庫的工作效率。經改造後的開放式驛站,平均人效可以達到 800單/天/人,空間利用率提升12%,效率提升近50%,保障「雙11」大促期間快遞洪峰平穩度過。
(圖為湖北圓通武漢轉運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作業。 記者許魏巍 攝)
11日15時許,在順豐光明速運營業點,記者看到傳輸帶上正在卸「雙11」的貨。據該站站長李鵬介紹,平時一個快遞員負責一個區域,為了應對「雙11」,今年安排了4名機動人員協助區域送件。站點增加了汽車接駁車,大大提高了送件效率。
據悉,順豐在武漢投入160臺車輛用於快件幹線、支線、接駁等方面的運輸。搭建783個臨時接駁點,儲備369家便利店和社區管家資源,引流更多的社會資源提高收派服務能力。(記者金文兵 陳永權 陳晨 通訊員周唯 程雲 方婧婧)
【編輯:鄧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