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圓圓滾滾大寶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唐孫過庭的《書譜》認為書法的理想境界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元鄭構《衍極》中說:「或問《衍極》?」日:」極者,中之至也。」曷中國古代有陰陽五行之說,視宇宙為陰陽對立又和諧統一的整體。「樂」求「和"是受宇宙自然之「和」的啟示和暗示,是宇宙之「和」的規律在「樂」上的體現。所以《周語》中說,最美的「樂"在於「物得其常」。有陰陽的協調,乃有萬物的自然生長。這就是說,在孔子以前的先哲就認為: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從其本性說,是多樣的,又是和諧的。這種思想為孔子所繼承,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形成比較系統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和代表者,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一個「仁」字。在《論語》裡,這仁字有很多解釋,如「仁者愛人」,「克己復禮之為仁」,「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者乎?我未見力不足者」。但究其本源,其集中點,是講調和人際關係。「仁」是個會意字,由「人」、「二」兩字組成。所謂「仁」,首先是處理好兩人之間的關係。什麼是最基本的兩個人的關係?夫妻、男女。缺了一方,就沒有人類的生存發展。但二人在一起,一男一女是相互矛盾的,須承認矛盾,處理好矛盾,才有和諧統一 ,才能美滿地發展。《周易》中關於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那許多話,承認人的一切思想觀點都是客觀(正確或不正確)的反映,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但是這裡有關鍵的一點未能得到表述,即人不是像鏡子一樣反映客觀,人首先是以自己為根據,觀照、理解客觀世界。
人首先從自身賴以生存發展的本能、基礎,看到陰陽男女的對立統一 ,而後才把天地、日月、晨昏、君臣。父子、兄弟、嫁娶等作為陰陽。矛盾統一的存在來觀照。正由於此,先秦從音樂實踐中獲得的「樂從和」的思想,到了孔子都化為「仁」的內容。孔子宣揚「仁」,從其本義說,並非專門為了研究人際關係,更非為了認識宇宙普遍規律。而是為了維護已處於「禮崩樂壞」的奴隸制度的舊秩序。他認為在奴隸制社會的早期,奴隸主還不像後來那樣殘暴和窮奢極欲,使奴隸尚能忍受其壓榨剝削,因而矛盾得到統一。 事實證明,一切指望歷史倒退的「理想」都不切實際。但是這種從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用調和的方法平衡矛盾,使矛盾得到統一的思想, 雖然從其提出直到如今,在人類社會中沒有真正實現過,但它終究成為一種行為規範、道德理想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觀念。「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泛愛眾而親仁……「不正是這些思想,塑造了歷代封建社會的仁人志士?
不僅如此,它還深深影響民族的文化,即這種從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從政治理想出發的政治思想,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由「仁」的本義派生出來的美學精神,也就是前面已經提到的「和」、「平」之為美的美學思想。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恰是這樣體現的。在藝術中,比如最早在音樂中,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繼承這一思想,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話本意是對「君子」的修養而言的,但其中包含了孔子美學思想。「文」從本意講,是文飾,指可見之於表的華茂的形式。在這裡,孔子所說的「文」,與司馬光所闡釋的「乃詩書禮樂之文,升降進退之容,弦歌雅領之聲」的意思相近似。
孔子所稱的「質」,則是指人固有的倫理品質,如他所說「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國,就是這一意思,孔子認為一個高尚完美的人「君子」,僅有倫理品質還是不夠,還必須有「文」,即文化教養,否則仍是一個粗野的人。但從另一方面說,文雖重要,如果文勝於質,則又成為華而不實,或多飾少實的了。(「 史」引申而有浮華不實的意思)。孔子指出了文、質不統一 的片面性,正面提出了「文質」統一觀。這裡可以看出,孔子把人的先天本質和後天教養看得同等重要。這一觀點,也被化作書法的藝術理想。孫過庭在《書譜》中論辯書法的古今之變時,提出書法藝術的追求,責在「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玉輅於椎輪者乎?」直到今天,「文質彬彬」仍然是評價書法,要求形式內涵統一的代義詞。
人如果不行仁道,不守仁,不注意搞好人際關係,其「樂"(讀「月")就沒有意義。也就是說:「樂」只有表現「仁」,服從「仁」,才有美的意義與價值。以「仁」為核心的《周易》是反映儒家哲學美學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所表達的哲學美學思想,對中國的藝術,對書法的影響也是很深遠的。《周易》認為:天與人是一致的 ,相通的。人所有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為,都是自然的運動變化規律的啟示,人是按照自然的規律而有所作為的。《周易》處處將人與自然相比,認定人與自然本質上是同一的。
從而明確地提出了「天人合一」 的思想。這種思想反映在書法上,就有了按自然之規律作書,以自然之和諧觀照書法的關於書理的認識。這種將天地世界看作永無止息的運動變化的觀點,對中國藝術,特別是對書法,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周易》所闡述的陰陽運動變化的宇宙觀,正是書法美的追求的堅實哲學思想基礎。《周易》還包含有豐富而樸素的辯證思想,對書法藝術構成,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參考資料《中國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