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外資,打破壁壘,中企為什麼要挑戰「逆全球化」,堅持走出去

2020-12-03 騰訊網

當今世界全球化顯然是一種趨勢和潮流,積極參與世界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也是大多數國家的一項基本政策。然而,自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全球經濟開始處於一種半停滯狀態。

此時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在一些西方國家內,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也開始抬頭,逆全球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那麼逆全球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全球化使發達國家喪失經濟絕對優勢

一、全球化讓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中產階級和底層勞動者在全球化競爭中越來越處於劣勢地位,與資本擁有者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使他們對全球化的態度開始由保守逐步轉變為激進反對。相關數據顯示,在美國1980年,前1%最富有人群的收入佔比為10.7%,而到了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20.2%。

同期,後50%低收入人群收入佔比從19.5%下降到了12.5%。從財富佔有率來看,37.2%的社會財富掌握在1%最富有的人群手中,而50%低收入群體的財富卻持有0.1%的淨負債。與此同時,呈現相同變化趨勢的還有全球收入增長數據。

從1980年到2016年,在歐美國家,前1%的富人群體掌握的財富增長了2倍,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勞動者收入增長了1倍,但是歐美的中產階級和底層勞動人民手中增長的財富僅增長了50%。

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於,在經濟全球化影響背景下,資本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把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了人力成本相對低廉很多的發展中國家境內,客觀上瓜分發達國家底層勞動者的工作機會,從而導致他們收入降低。

所以,在發達國家內,普通勞動者對全球化的態度由保守轉變為反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逆全球化。

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的崛起改變了世界格局

全球化不僅讓發達國家資本收益頗豐,同時也讓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享受到了其中的福利。自從加入WTO後,中國的貿易總額一直持續增長,並在前幾年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同時,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也吸引大量外資,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與中國情況相似的國家還有印度,越南,泰國等。新興國家的崛起改變了世界供應鏈格局,讓發達國家在一些重要的經濟領域再無絕對的話語權。所以,逆全球化是發達國家遏制新興國家崛起的手段之一。

逆全球化時代,一些發達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實施了一系列違背世貿原則的舉措: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歐洲對中國商品施加高反傾銷稅率,英國脫歐等。這些無疑都對全球自由貿易尤其是中國的出口貿易產生了很大的阻礙。

但是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越要堅持"走出去"戰略,勇於面對國際競爭中的困難和挑戰,努力打破發達國家設置的貿易壁壘。

三、中企"走出去"戰略受國內外雙重因素影響

1.供大於求的經濟狀況迫使中企走出去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我國過去產能和供給不足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相反的是,由於市場經濟體制的引入,國家放棄了原有的計劃經濟模式,生產開始受市場調配。

為了追逐利益,相當一部分行業和企業不顧市場規律,盲目生產,導致生產超速增長。同時,由於通貨膨脹,我國物價飛漲,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有限,消費不足,產能消耗有限,從而產生了供大於求的現象。

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堅持走出去,實施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我國的出口貿易,以消耗我國大量過剩的產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從而實現經濟增長。所以,我國當前的供需矛盾要求中國企業不得不走出去。

2.人均資源不足的國情要求中企走出去

雖然我國地大物博,資源總量大,但是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我國很多資源人均佔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比如,我國天然氣可採資源量約為14萬億立方米,佔據世界第15位,但是人均佔有量卻極低,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9/200。

我國礦產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僅佔世界人均水平的1/2,很多重要的資源更是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石油資源總量達到200億噸,但是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水平的1/5. 所以,我國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能源危機。

我國資源人均佔有量不足的國情要求我國企業必須堅持走出去,加強與各國之間的資源產品貿易,緩解我國資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從而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3.大國擔當鼓勵中企走出去

近年隨著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經濟地位逐步加強,我國能夠在國際舞臺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不同於西方國家,我國在面對國際問題時,從不甩鍋,不逃避,不推責。即使在面對逆全球化這項重大挑戰面前,我們依然能夠樹立起勇於擔當的大國形象,不關起門來搞經濟,獨善其身。

在面對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打壓和制裁時,我國依然堅持實施與沿線國家建立起雙邊合作機制,努力加強與各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繫,並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克服經濟發展中的困難,致力於共同發展。

因此,我國企業在逆全球化時代,依然堅持走出去,也是由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策略共同決定的。

綜上所述,受全球經濟下行因素的影響,現階段,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緩解自身壓力,暫時奉行逆全球化政策。但是全球化依然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佔據主流地位。我國不應該為了暫時的利益或為了逃避麻煩和衝突,逆歷史潮流。

相反,我們更應硬著頭皮,在各種經濟打壓和限制政策中衝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獨立自主地發展自身經濟,爭取進一步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為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貢獻自身的力量。

相關焦點

  • 逆全球化大浪潮下,為什麼中國企業必須堅持打造全球品牌?
    結合上述兩點考慮,我認為心智資源就可以非常好的服務到企業戰略思考中去。2全球化將進入打造全球品牌的新階段21世紀:為什麼您認為進入全球市場和打造全球品牌對企業來講是兩件事情?我們要站在價值鏈的頂端去輸出品牌、設計和產品,而不是靠簡單的加工,這是兩個非常重要且有所區別的階段。全球品牌是更高級的階段。在過去30年的發展中,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獲得了高速發展。但到一定階段後,人力、環境等成本不斷增加,產品出口的競爭力在下降,所以中國就必須轉向全球品牌的階段,更多地去輸出品牌、設計以及服務,這也會推動著中國企業進入到一個更高級的階段。
  • 應對逆全球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
    「應對逆全球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魏浩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強調,要以開放促發展。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聶平香認為:「疫情加劇了世界的動蕩和變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不斷上升,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魏浩認為,疫情對我國提出了新挑戰。
  • 專訪APUS創始人李濤:全球化困局下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要走出去
    而當下的「全球化」困局不會被大規模複製,中國網際網路生態鏈企業應當抱團出海,打破歐美網際網路的生態固化,造福當地消費者的同時贏得新的發展機遇。「中國未來的企業都會變成數字企業,都會變成網際網路企業,只是他們所強調的方向是不一樣,但是我相信在發展了20年或者30年之後,必然又會殊途同歸,那就是我們所有下沉的那些網際網路企業——產業網際網路企業也必然都要走出去。」李濤闡述道。
  • 在「走出去」中實現互惠發展
    (12月11日中國江蘇網)  這次會議邀請了多個國家駐華機構代表、專家學者、部分境外園區和「走出去」企業人士等,聚焦「後疫情背景下『走出去』的新機遇和挑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積極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跨國投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受疫情影響,全球範圍的跨國投資普遍大幅萎縮。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各國更要抱團取暖,在「走出去」中實現互惠發展。
  • 「逆全球化」甚囂塵上,馬云為何對「全球化」依然充滿信心
    跨境電商的暖風,吹不散「逆全球化」的寒意。部分國家以「國家安全」為由,斷供、封禁中國企業,眼前的挑戰,如何迎擊?記者:兩年前,您說過:未來貿易不是以貨櫃為主,而是以包裹為主;未來的製造業是「網際網路製造」;當製造業沒了國界,傳統的貿易戰也將不復存在。如今,這段話應如何續寫?
  • 一張圖看懂全球化or逆全球化
    同一天,又爆出呼籲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新聞,報導稱日本政府決定撥出 20 億美元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此外,還有 2 億美元的預算用來支持日企撤離中國,遷往其他國家。那麼,全球產業鏈的去留與分布,到底受什麼影響?我們也可以把它拆解為下面三個小問題:美國想要製造業回流,真的回得去嗎?
  • 陳耀:逆全球化近期走向要看全球疫情防控情況
    推進全球化的一個理想結果是通過要素資源、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全球配置,使得產業鏈上的各個國家都能發揮比較優勢,分享到發展的成果和方方面面的利益。然而,當前全球化在推進中出現了一些非均衡的、收入分配跟發展成果共享沒有實現的不平衡加劇問題。一些國家在全球化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一些國家被邊緣化,資源更多地向發達國家流動。特別是一些大國,在這方面享受了更多的全球化紅利。
  • 【今日鋼鐵】敬業、德龍多家鋼企布局海外!盤點那些「走出去」的鋼企
    鋼鐵工業已經發展為全球性產業,鋼鐵全球化浪潮已然來臨。我國是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鋼鐵出口大國,鋼鐵企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更是一條必然的路徑。【今日鋼鐵】帶您盤點那些走出去的鋼企:1、河北省首家民營鋼鐵企業「走出去」2016年8月27日下午,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文安鋼鐵有限公司與中冶集團合作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鋼鐵項目合作備忘錄籤約儀式在邯鄲舉行。這是河北省首家民營鋼鐵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產能合作。
  • 這家日本險企在中國找新的成長支柱(走進外資險企)
    如積極參與航運保險產品報備制、中英文條款直接採用、航運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等重要政策的研究探討,協助舉辦首次國際海上保險聯盟亞洲論壇,配合上海保險交易所共同實踐日企財險再保險交易區塊鏈等。他坦言,東京海上是一家全球化保險公司,但僅將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積累的經驗拿到中國來運用並不會順利,保險產品具有地域差異大的特點。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一、把握經濟全球化歷史大勢,推動世界共同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迴避不了的;要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製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當前世界上出現的一些逆全球化動向只不過是全球化潮流中激起的幾朵浪花
  • 為什麼某些西方國家傾向於反全球化?
    現在某些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逆全球化現象日趨嚴重,西方國家的各國首腦、政客甚至他們本國的學者、民眾也對全球化也抱以愛恨交織的態度。 如果沒有經濟全球化,就沒有發達國家今天相對富足的日子,但隨著全球大多數國家參與到這一進程以後,發達國家們發現好像自己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利益在逐漸減少,而負面作用卻隨之增加,所以對全球化持以逆反心理,也可以說是出於本國利益的保護行為。
  • 這家日本險企,在中國找新的成長支柱(走進外資險企)
    有田幸央說,東京海上投身上海經濟建設26年以來,一直立足保險根本,堅持做企業風險問題解決專家。  在助力中日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同時,其同樣致力於上海5個中心的建設。如積極參與航運保險產品報備制、中英文條款直接採用、航運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等重要政策的研究探討,協助舉辦首次國際海上保險聯盟亞洲論壇,配合上海保險交易所共同實踐日企財險再保險交易區塊鏈等。
  • 宏觀| 別讓「不差錢」貽誤「穩外資」大計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政府繼續大力引進外資,是不是有利於中國融入國際社會,是不是有利於中國加入經濟全球化發展,是不是有利於在國際範圍內進行資源配置, 是不是更有利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最近一段時間,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上升,部分國家開放政策逆轉,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 外資商用車車企搶灘登陸 一汽解放有實力迎接挑戰
    過去多年,外資商用車車企一直在尋求中國市場的機會。如今,隨著股比放開,突破口已然被打開。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短期內外資品牌的進入並不會對中國本土企業造成嚴重衝擊。但外資品牌搶佔中高端市場,對於中國本土的品牌高端化發展將形成較大的挑戰。一汽解放是國內商用車行業「一哥」,面對「狼來了」的局面,一汽解放將如何看待未來的競爭環境,以及如何應對成為焦點。
  • 權威獻策浙企「走出去」:提高貿易質量 加大海外併購力度
    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如是形容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在5月21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轉型發展論壇」上,王忠明指出,對於民企林立、資本雄厚的浙江而言,單純依賴的對外貿易,並非經濟健康發展的長久之策,「走出去」結構也應呈現多元化。  「到洋人的地方,做洋人的老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擁有更多中國血統的跨國公司已成發展所需。
  • 疫情導致逆全球化加劇,但為何中國仍堅持讓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面對挑戰,一些國家操縱國內政治,趁機掀起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浪潮,甚至挑起意識形態的對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進一步遭遇「逆全球化」的逆流。一時間,所謂的「新冷戰說」興起,更有人質疑中國是不是要重新走向封閉。事實證明,中國不會關上對外開放的大門,走上歷史上一些大國封閉對抗的老路。開放和改革一樣,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治理的內在邏輯,也是中國與世界相處之道的自主選擇。
  • 龍永圖:數字經濟是應對逆全球化的有力武器
    第三,數字經濟是應對當前逆全球化的開放經濟。我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而我們的數字經濟、我們的新經濟、我們的網際網路經濟將作為開放經濟成為應對逆全球化的一個有力的武器。我們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要充分利用中央堅持以國內循環為主體的大格局,發揮網際網路在滿足國內的消費升級和消費增長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第二,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的變革,特別是以5G為代表的日新月異的新型技術。所以我們的數字經濟、我們的新經濟要承擔起轉型經濟的重任。
  • 品牌聲譽管理助力中企更好走進去
    品牌聲譽管理助力中企更好走進去 2020-12-16 08:45:00 來源:中國貿易報 「中國企業走出去較容易,但走進去比較難。」
  • 中國仍是吸引全球外資的熱土 前10月實際使用外資逾8000億人民幣
    在致辭中,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局長劉殿勳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全球化遭遇逆流,供應鏈、產業鏈循環受阻,貿易投資受到較大影響。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全國上下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各行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有序開展,中國經濟從疫情影響中得到較好恢復。
  • 中企視訊專訪吳岸:在豐富的職業經歷中塑造全球化價值觀
    他在面對錯綜複雜的管理挑戰時常表現得鎮定自若、遊刃有餘。他對創新與創業充滿熱情,尤為注重人才培養和組織發展。他表示,「所有的創新都是人做出來的。唯有匯聚創新與創業人才能產生創新與創業的成果。」多家海內外傑出企業長期的工作經歷,造就了他處事既有原則更善於平衡的領導風格。與吳岸交談的過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多元文化的融合與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