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秋冬季節,燥氣橫行是時候,在這個時候感冒常會有點口咽比較幹的情況。
感冒又分著涼的感冒,和感受溫熱邪氣的感冒,也就俗稱的「熱感」,昨天我們講的杏蘇散就是治療秋天著涼感冒的,適合剛感冒症狀較輕的時候,只是有點頭痛,鼻子塞,咽幹,怕冷等,一般沒什麼痰,有痰也是少量的稀痰;那輕症的熱感用什麼方子呢?
今天我們就來講下治療輕症熱感的方子,桑杏湯。
桑杏湯出自《溫病條辨》,由桑葉、杏仁、沙參、浙貝、香豉、梔子皮、梨皮組成。
從整個方子來看,藥的味數不多,有清肺的,有降氣的,有化痰的,有滋陰的。合起來具有清宣溫燥,潤肺止咳的作用。
方中桑葉能夠清宣燥熱。
杏仁能夠宣利肺氣,潤燥止咳。
豆豉辛涼解表,能助桑葉輕宣透熱。
貝母清化痰熱,助杏仁止咳化痰。
沙參潤肺止咳生津。
梔子皮質輕而入上焦,清洩肺熱。
梨皮清熱潤燥,止咳化痰,所以從四時養生來看,秋冬吃雪梨膏養生是對的,需要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昨天的杏蘇散是輕症感冒,是著涼的了,出現頭痛、鼻塞;桑杏湯治療的是外感溫燥的症候,也就是受到了溫熱病邪,出現頭痛,身熱不甚,口渴,咽幹鼻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舌紅,薄白而幹,脈浮數而右脈大等表現。
秋感溫燥之氣,傷於肺衛,其病輕淺,所以頭痛、而身熱不重。燥氣傷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肅,故口渴咽幹鼻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
需要指出的是這是輕症的熱性感冒,只是剛剛開始告訴溫燥,如果燥熱一直在體內,就會耗傷陰液,傷肺了,出現很明顯的發燒,舌苔也是一種陰液的表現,陰虛太厲害了,舌苔也會消失。這個時候就要加強清熱、加強養陰,單純靠桑葉來清肺是不過了的,需要的方子是清燥救肺湯來治了。
這邊好好對比一下杏蘇散與桑杏湯的機理。
杏蘇散是治涼燥的,也就是它是治療感受寒邪、燥邪的感冒。寒邪困在肺,肺就不能輸布水谷津微,出現痰,出現鼻塞,出現怕冷,燥邪困肺,出現咽幹。
桑杏湯是治療溫燥的,也就是它是治療感受溫邪、燥邪的感冒。溫邪與燥邪合併,又熱又幹,出現咽幹、鼻燥、口渴、乾咳或者少痰的情況。
這兩種情況在人身上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是雖然有但口乾,但主要還是怕冷、鼻塞、咳白稀痰;一個是整個人就是很乾燥的感覺,鼻子幹,嘴巴幹,咳嗽都還是幹,老想喝水。
我們運用桑杏湯這個方子的時候要抓住的辯證要點。
身熱不甚,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右脈數大。
如果感覺表邪鬱閉比較厲害,可以加上薄荷增強疏散風熱的作用。
如果咽幹明顯、喉嚨疼痛比較厲害,加上一些利咽喉的中藥,比如牛蒡子、桔梗、甘草等。
如果熱得出鼻血了,把豆豉去掉,加上涼血止血的中藥,比如白茅根、茜草炭等。
整個人皮膚乾燥,口乾比較厲害,可以加上清熱生津的中藥,比如生玉竹、天花粉。
如果實在熱得厲害,傷肺了,就直接用清燥救肺湯吧。
現代常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咯血、百日咳等,屬外感溫燥,灼傷肺津的。
這邊把文中出現的方藥,並且我們講過的文章連結放在下面,點開下方藍字可以詳細學習。
天花粉:天花粉,不是粉,生津止渴善潤燥,孕婦特別要注意,禁用
杏蘇散:杏蘇散,是治療輕症感冒的方子,特別適合小朋友,輕輕的止咳化痰
豆豉:豆豉也是分種類的,看它的製作輔料是什麼?不同輔料有不同功效
桑葉:桑葉:藥用歷史悠久,擅長清肺潤肺治乾咳,清肝明目治眼疾
梔子:梔子花開,很唯美,梔子成熟,也很有用,清心除煩善解人
文末送上方歌一首。
桑杏湯中浙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乾咳鼻燥右脈大,辛涼甘潤燥能醫。
好了,今天的方劑科普就到這裡了,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望得到關注,轉發,讚賞,歡迎留言,歡迎一起每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