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中科院再次突破技術難關,挑起「中國芯」大梁

2020-10-30 環球火力聚焦

大家都發現了一個現象吧,就是現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移動電子支付越來越普遍,世界現在已經進去信息化、電子化時代。而晶片作為這個藍圖的心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晶片屬於高新精密技術,決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製造的。我國許多晶片,還需要進口。要想成為科技強國,發展晶片成為重中之重。


前段時間,我國科技研發的主陣地,中科院宣布,將一批技術難關的產品列入攻堅清單,其中就包括光刻機。光刻機在高新技術同樣佔據重要地位。近期中科院傳來捷報,李亞棟院士領導的新型OLED材料量產化項目,進入了研發階段。OLED是什麼黑科技呢?我們平時使用的手機、平板、電視屏幕,都離不開這種材料。前幾天發售的Iphone12系列,手機屏幕就採用了OLED材料。相對於傳統的LED材料,OLED具有顯著的優勢。


當前世界上能夠生產OLED材料的,當屬要提到韓國三星。其OLED生產已經形成產業鏈,並佔據世界很大的市場份額,很多科技公司都須向三星購買這種材料。這次我國中科院在OLED研發上的突破,不僅是對三星公司的挑戰,更重要的是緩解了國產OLED材料生產的不足。對於降低我國OLED進口和生產的成本,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三星公司保持這種優勢的秘訣就是,擴大量產規模,形成產業鏈。


中科院再次突破技術難關,挑起科研大梁,要把科技研究轉入到經濟發展中去。借鑑韓國的經驗,首先要擴大量產,形成產業鏈。隨著我國科技不斷發展,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實現科技大國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再次亮劍!繼中國芯之後,又一科技屏障被突破
    ,像是晶片等半導體行業在發展進度上還是比不上一些頂尖科技國家,例如荷蘭與美國,不過幸好,經過中國的一系列努力還是直追頂尖水平的,中科院再次亮劍!繼中國芯之後,又一科技屏障被突破!中芯國際等科技機構,都在不停的致力突破,而在前陣子,中國的晶片又有了突破,N+1工藝的晶片出爐,在中芯國際以及中科院等部門的協作之下,將中國晶片的性能又提高了一個大層次。
  • 中科院傳來好消息,5nm技術瓶頸被突破,「中國芯」即將崛起
    ,受到了很多不好的嫉妒,甚至被美國無理由打壓和制裁,可謂是想盡一切辦法,在今年的五月份徹底斷供華為的海思晶片,臺積電也無法與其合作,甚至讓麒麟晶片面臨停產的風險,最近中科院再次傳來好消息,我國的光刻機技術有了很大進展,這樣一來就中國人就可以自己研發晶片,再也不用擔心被卡脖子。
  • 中科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中國芯迎來好消息,比爾蓋茨看得透徹!
    也正是美方的打壓,讓我們意識到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華為是我國一家專注通訊技術研發的民營企業,經過近幾十年的潛心研發,終於在5G通訊領域實現反超,打破了高通等西方企業的在通訊領域的壟斷,成為了新的領頭羊。
  • 中科院傳來好消息!中國芯又升級,光刻技術有了新的突破
    雖然在晶片技術發展方面,我們沒有西方國家這麼的好,但是在一些技術的研製以及突破上做錯的努力都是非常多的,國內晶片市場雖然說沒有特別成熟,但是關於很多的一些技術研製已經使我們掌握了的。畢竟在接受發展的領域,要是有專業的相關人員的話進展會非常的快,而我國在今年其實就已經率先研製出了28納米的光刻機,通過一些科學的完善之後,關於10納米和7納米的製造工藝也開始逐漸突破,甚至還嘗試了5納米的一些尖端光刻技術
  • 中科院助燃國「芯」,技術自主化道路能否點亮?
    眾所周知,我國海思晶片曾入圍世界十大晶片企業,這是國內除臺積電之外,第二家進入世界前十的中國晶片企業,但海思是依靠晶片設計技術的發展,卻落下了晶片製造技術,這也是國內晶片技術發展不均勻的縮影。晶片技術涵蓋了:晶片設計技術與晶片製造技術,二者缺一不可。
  • 華為高校中科院深度合作:「中國芯」取得重大突破
    澎湃新聞網報導,針對美國的晶片制裁行動,我國首個中國芯集成電路實訓南京基地正式建立。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中國晶片技術一定會有所突破,目前在光刻機領域,科研團隊已經進行了工作部署,而且上半年籤約的半導體項目資金總量已經高達1600億元。
  • 中科院院長正式宣布!5nm光刻技術被攻克,「中國芯」崛起在即
    中科院院長正式宣布2020年9月15日,對於我們國內而言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因為美方針對華為的晶片封鎖措施在這一天全面施行,讓華為陷入了晶片斷供的困境。但與此同時,9月15日也是國產技術走向自立的起點,既然得不到國外的技術支持,那就自己去突破!
  • 中科院助燃國「芯」,技術自主化道路即將點亮?
    眾所周知,我國海思晶片曾入圍世界十大晶片企業,這是國內除臺積電之外,第二家進入世界前十的中國晶片企業,但海思是依靠晶片設計技術的發展,卻落下了晶片製造技術,這也是國內晶片技術發展不均勻的縮影。晶片技術涵蓋了:晶片設計技術與晶片製造技術,二者缺一不可。
  • 「中國芯」想要獲得成功,必須突破這三大難關
    「中國芯」想要獲得成功,必須突破這三大難關!但「中國芯」想要獲得成功,又談何容易,從美國的打壓來看,我們的國產晶片想要崛起,就必須要快速的實現全面的自主化研發和生產才行,我們不僅要在晶片的研發上苦下功夫,而且更要專注於晶片的製造,以及晶片材料的研發才行,只有這樣,我們生產出來的半導體晶片才不會受制於人,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芯」想要成功,必須突破三大難關才行!
  • 中歐班列,搭載「大愛」 挑起「大梁」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疫情期間,中歐班列合作共贏、互利互惠的特點進一步顯現,更加顯現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特性。中歐班列不僅把國際社會緊缺的防疫抗疫物資和生產生活用品源源不斷地送達歐洲國家,也把大量國外優質產品運到中國。
  • 任正非拜訪中科院,中芯國際年底試產8nm晶片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現在國人關注的焦點基本都在晶片上,而近日在晶片領域再次傳來了2個好消息,任正非拜訪中科院院長,中芯國際在年底將實現8nm晶片工藝的試產,這意味著什麼呢?據悉任正非和到訪中科院的目的也非常明確,主要就是針對關鍵領域技術的突破,因為華為非常清楚目前我們在哪些技術上存在不足,把這些技術一一列出來,最後再由強大的中科院去攻克。
  • 中國芯就要來了!中科院院士取得重大突破,有希望彎道超車
    中國芯就要來了!中科院院士取得重大突破,有希望彎道超車憑藉著中國現有的技術生產出14 nm的晶片完全不在話下。但是生產出5nm晶片還是有著一定難度的。這就讓很多的小夥伴紛紛表示,憑藉著我們中國的能力,為什麼打不到自己自足呢?
  • 中科院正式宣布!美科技界始料未及,「中國芯」時代正式開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也正是這種處境,將給「中國芯」帶來一個新的機遇。,這三大環節裡面又可以延伸出很多的技術與設備,我們常常說華為可以設計晶片,華為即將要發布的麒麟9000晶片,就是由華為海思進行設計的,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依然有運用到老美的技術,比如EDA軟體。
  • 趙立堅:中歐班列挑起了陸路運輸的「大梁」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0日訊 9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會上有記者就「中歐班列的逆勢增長」進行有關提問,趙立堅表示,這有助於推動班列沿線國家復工復產和經濟快速重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全球經濟復甦與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 被比爾蓋茨說對了,「中國芯」再次破壁,外媒:突破不止是光刻機
    根據澎湃新聞網報導,此次針對美國的晶片制裁行動,我國首個中國芯集成電路實訓南京基地正式建立。按照比爾蓋茨的說法,他認為美國政府發起制裁行動,就是在激勵中國實現自行研發晶片技術的目標,那到時候就會有更多的美國人失去工作崗位,中國也會完全擺脫美國技術,實現晶片技術獨立。
  • 乘風破浪的中國芯!美媒:2021年,中國頂級光刻機正式投入使用
    智能產品最重要的就是晶片,晶片是一個智能產品的靈魂所在,我們國家的半導體行業實力算是比較落後了,所以才會被美國逮到機會,給予我們半導體行業一次重擊,美國晶片禁令的存在,直接暴露了我們國家光刻機和晶片技術的不足,並因此損失慘重。乘風破浪的中國芯!美國媒體:2021年,中國頂級光刻機正式投入使用!
  • 中科院攻克晶片技術,2nm晶片突破瓶頸,榮獲全球第一
    熟悉中國手機市場發展的朋友們,一定熟知中興這一手機品牌,曾經發展勢頭正盛,卻因為技術上缺乏自主性,最終在美國的打壓政策中徹底消失,如今美國仿佛想要將這一事件情景再現,利用我國在晶片領域的劣勢地位,再次對我國企業出手,以保障本國企業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 中國芯再突破!華為轉機來了!
    所幸的是,華為已經開始自己動手,從根源上治療「芯」病! 近日,據媒體報導,華為海思正在轉型,將在上海組建自己的晶片加工廠。據悉,華為晶片加工廠的初期工藝為45nm,明年年底突破到28nm,後年晶片製造工藝達到20nm。
  • 華為「喜上眉梢」,光刻機已抵達中國,中國「芯」將再迎突破!
    據消息報導稱,我國的英唐智控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在收購的日本先鋒微技的現有生產設備中,包含日本的光刻機設備,並且此收購事項已經獲得日本政府的批准,光刻機在運輸後成功抵達中國,雖然先鋒技術的光刻機不是世界頂尖的,但是也有自己強大的實力,一旦我們引進之後對其進行研究,將會對我國自主研發高端光刻機技術,起到十分重要的幫助
  • 中國芯重大突破!中科院新型電晶體研發成功,有望彎道超車
    中國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不管是基建領域還是5G通訊領域都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過就是這個飛機發動機和高端晶片這個領域還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國產晶片就要來了!中科院院士取得重大突破,將會「跳躍」超車,中國擁有後發優勢,彎道超車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