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文學閱讀交流|詩歌|莫言|顧城|舒婷_網易訂閱

2021-01-05 網易

2020-12-30 13:13:52 來源: 孔夫子舊書網

舉報

  作者 | 其樂書店

  下午,一個男孩兩次走進店裡,第一次是要買史鐵生的書,第二次明顯表現出對交流的興趣。通過交談,知道他是一名在開縣中學讀高三文科的優秀學生,喜歡文學和閱讀。此次抽周未時間到萬州三峽中心醫院來看病。我沒有問他得了什麼病,而是興之所至,很隨意地與他交流了一些閱讀心得。下面文字就是這兩次短暫交流的整理記錄,形式為他問我答。
問:史鐵生的書怎麼樣?
答:因為多年疾病的關係,他對生命有非常人能領悟的深刻而動人的體驗,對人生亦有洞穿本質的觀察,有近於宗教的救贖能量。我不主張你現在就看他的書:一是他可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你還年輕,可以多接觸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二是你可能還根本無法體驗那些思想與情感。
問:我讀過《我與地壇》,相當震撼,過去從沒有想過生命竟然會脆弱和堅強如斯。你對莫言怎麼看?
答:莫言真正的優秀作品還是在早期的中短篇小說,比如《紅高梁》系列,特別是《透明的紅蘿蔔》,幾乎是中國當代文學最優秀的中短篇小說之一,我很挑剔,這個名單不會太長,其中有韓少功的《歸去來》、《爸爸爸》,王安憶的《崗上的世紀》等三戀小說。當然,我可能還停留在老的閱讀記憶中,因為最近十幾年來,我幾乎停止了閱讀中國當代小說。而莫言的後期長篇小說翻讀過多次,都無法深入,不得不說,很難讓我認同。文字粗陋,文本借鑑的痕跡太明顯,更令人失望的是,作品的思想貌似深刻實際很膚淺,在現象的羅列之後缺少了最本質的追問,而這種避重就輕無論如何都顯得可疑。之所以後來他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以為幾乎與文學無關。老外實不明白當代中國是怎麼回事,又特自以為是,喜歡看比他們落後文明的笑話,這使莫言看似暴露了的醜陋一面特別讓他們開心。又有另一幫老年文學愛好者或者被中國表面的繁榮震懾,不失時機地投機賣乖,不惜埋葬一向標榜的理想主義。
問:餘華怎樣?
答:餘華、馬原、蘇童、格非等等,好大一批作家都墮落了。看看他們當年多麼富有才華,《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的人性情懷,《虛構》、《妻妾成群》、《迷舟》的想像力。而今他們創作的是一部比一部爛,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局面值得反思。只有賈平凹、王安憶還沒有明顯的退化跡象。
??
問:我喜歡詩歌,過去主要關注朦朧詩,讀過舒婷的詩,喜歡,現在正讀海子的詩。
答:每一個喜歡詩歌的人都應該接融了解朦朧詩。朦朧詩雖然定義比較模糊,沒關係,它已經超越了朦朧階段,其歷史功績會越來越清晰。由於歷史的原因,朦朧詩採取曲折隱晦的表達是不得己的,即使如此,也受到了多次政治的特別「關懷」,但它卻不懈努力衝破社會和心靈的雙重束縛,帶來新的希望。朦朧詩帶給新時期的精神啟迪是巨大的。同時,它的一些基本創作手法也開拓豐富了中國當代詩歌藝術。可惜的是,那一批傑出的詩人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正在被歷史有意無意地消解。舒婷沒能跟上歷史前進的步伐,顧城被自己脆弱的理想主義傷害,就是北島的反叛在被有意邊緣化後,自身也時不時猶疑不定,我能理解,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太大了。
顧城是一個天才詩人,他的詩歌有一種非常純粹的質地,隨著時間推移,顧城的詩歌史地位會越來越高。
海子是一個優秀的詩人,但我們現在卻將他抬高到偉大詩人的地位,多少被神話了,他真正優秀的詩歌並不多。這種神話追根溯源是當下社會在精神方面缺失的反映,人們對海子的懷念追思,是因為社會缺乏理想主義,是對社會物質異化的不滿。如此深化開來,對海子的神化多少成為一種必然。
問:為什麼高考作文經常特別註明「除詩歌外」?
答:就是一套能夠從官僚運行機制上最大化管理和評價的遊戲規則,教育只是這個機器考慮的最小部分,應試才是關鍵。而詩歌是最個性化的文體,官僚應試機器根本無能為力進行有效評價。
問:對韓寒現象怎麼看?
答:一個再偉大的作家也不知道還沒有寫出來的下一部作品必然是一個傑出產品,只有寫出來後才可以判斷。同樣,無論在生活中,還是文學寫作中,都始終存在著有的人一輩子堅持不懈也無所收穫,而有的人卻一夜成名的客觀現象。這有許多主客觀因素,但絕不能以韓寒現象做為榜樣。多數人的成就還是日積月累,循序漸進而取得的。我對你的忠告是,還有半年時間,你必須打好高考這一仗。雖然目前我國教育存在許多問題,但不要被這些因素影響,一個高中畢業生沒有比考取一個好的大學更重要的事情了。好的大學預示著將有更好的學習資源,進大學後,你不妨放開手腳,多讀書,讀好書,經常練練筆,尋找你自己的理想。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顧城詩歌賞析——《初夏》
    圖片來源網絡顧城簡介:顧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出生於北京。其父顧工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受到家庭良好文化氛圍的薰陶,幼年的顧城便顯現出他在詩歌方面的天賦,五歲已可作詩。12歲輟學放豬,後來受到文革的影響,顧城隨父一起被下放到山東的一個農場,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1977年正式發表作品,與同時期的江河,舒婷,北島,楊煉共屬朦朧詩派。顧城的詩充滿夢幻和純稚,大自然的萬物在他筆下也有著喜怒哀樂,因此又被人稱為「童話詩人」。1979年在火車上與妻子--謝燁相遇,兩人一見鍾情,後於1983年結婚。
  • 顧城的事情:不去國外,就沒事
    表面上看,顧城對激流島艱苦生活是自我選擇的結果,可是置於完全陌生、無法與人交流的環境,顧城回歸樸實的自然生活恐怕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吧。在別人看來,顧城是快樂的,但內心恐怕並不如此,顧城曾感嘆說:一個人如能只靠思想活著,不用吃飯該多好。因此看來,吃飯的問題常常困擾著顧城。顧城是真窮。
  • 德國學者顧彬說:莫言餘華是落後作家,根本不懂什麼是人
    他從不吝惜對於中國古典詩歌的讚美與欣賞,最初受龐德譯李白詩歌的影響。對中國當代詩歌在德國的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並不推崇文學的故事性,認為文學藝術的核心並非是講故事,認為作家的思想高於一切。中國當代小說家對於人物內心的描寫,顧彬認為是表象性的。因此說他們根本不懂人是什麼。顧彬曾在採訪中說道:「中國作家一寫會寫一百年、寫幾個人,幾十個人。
  • 通訊:用詩歌架起交流的橋梁——智利推出「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紀念...
    新華社聖地牙哥8月24日電 通訊:用詩歌架起交流的橋梁——智利推出「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紀念中智建交50周年新華社記者尹南 張笑然「如果我今晚在智利打一口井穿過深井就能回到中國」,這是中國詩人周瑟瑟2017年7月訪問智利時創作的詩歌《世界盡頭》中的詩句。
  • 北島與舒婷關於一切的討論,朦朧詩的時代裡,我們該思考什麼
    朦朧詩出現於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這種詩體在藝術上大量運用隱喻、暗示、通感等手法,豐富了詩的內涵,增強了詩歌的想像空間。我們所熟知的食指、北島、顧城、舒婷等詩人都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顧城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北島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今天我們來一同欣賞北島與舒婷的兩首詩歌,《一切》和《這也是一切》。
  • 顧城的黑色眼睛,生在黑夜裡,未曾尋找光明
    著名作家舒婷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顧城的一輩子都在為錢發愁》,文章寫了顧城隱居大洋洲的一些事情:顧、謝夫妻二人養雞為生,卻被當地人阻止,生活儉樸,給孩子買玩具都鬧不愉快。總體來說,貧窮時代無數不幸的家庭和不幸的人生,沒有太多區別。
  • 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未讀過父母詩句,不知他們死亡真相
    雖然小木耳的爺爺和父母都是國內出名的詩人,但因為這場始料未及的家庭悲劇,桑木耳的姑姑一直沒有系統教過桑木耳中文,不給他刻意去看父母的詩作,甚至不想桑木耳將來從事文學創作,而是將其培養成工程方面的人才。桑木耳的中文能力達不到閱讀詩歌的程度,在打電話的時候都無法和爺爺顧工正常交流。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2012年10月,馬悅然攜妻子陳文芬,受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世紀文景的邀請,來到上海出席一系列文化活動,談論詩歌和翻譯。馬悅然還在浦東發表了一個主題演講。華西都市報記者曾受出版社邀請,前往上海採訪了馬悅然和他的夫人陳文芬。嬌妻主動擔當主持人當時,馬悅然身穿中式對襟長褂,夫人陳文芬也是白底黑花中式衣著,很相配。
  • 《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詩歌,還有沒有生命?曾經,我瘋狂的追逐詩歌,舒婷,北島,海子,那些詩句,開啟了心靈的幻境,給了生命的追問,和存在的意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 莫言獲獎折射我國文學翻譯暗淡現狀
    是誰翻譯了莫言作品?這些譯本的海外影響究竟如何?莫言作品的翻譯版又是如何虜獲瑞典文學院評委「芳心」的?未來,中國當代文學的對外翻譯傳播之路又當如何規劃?    目前我國當代文學向外傳播面臨著複雜情況,想登高涉遠,謀求合力至關重要。這個合力包括政府與民間,中國作家與外國翻譯家以及外國出版商之間的協力。今天,世界閱讀中國已有很多渠道,但是文學始終是一個獨特而富於魅力的選擇。
  • 《北京文學》評出2019優秀作品,莫言、王蒙、馮驥才等40位作家入選
    疫情初息春到人間的四月,由北京文學月刊社舉辦的《北京文學》2019年度優秀作品評選結果揭曉,包括《北京文學》(精彩閱讀)的原創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詩歌、評論6大門類的 30 篇作品和《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
  • 莫言長詩《餃子歌》全詩500餘行,讀完就一個感受:還是寫小說吧
    爾後,他又將興趣轉移到了現代詩歌上來,相較于格律嚴謹的古詩詞,現代詩就沒那麼多條條框框束縛了。那麼,莫言寫得咋樣呢?於是,莫言創作了《餃子歌》,一首敘事性詩體小說,全篇共五百多行,幾乎全部是由對話形式展開的。《餃子歌》發表於《北京文學》雜誌,還因此獲得了中國長詩獎,一時引起了讀者的熱議。
  • 我所走過的詩歌之路
    2在寫詩的路上,中學的時候,我曾欣賞過汪國真,他第一次開啟了我詩歌的眼睛,「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多好的詩啊。逐漸的我想,詩歌不該是這樣,不能只是這樣,於是我不再讀汪國真,太淺薄,缺乏詩意。
  • 顧城殺妻後,兒子木耳被姑姑帶去國外,家裡不允許他學習中文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以隱約含蓄著稱的朦朧詩派,伴隨著文學全面興起誕生,在當時的文壇引起熱議。如果你沒聽過朦朧詩派,也該聽過《致橡樹》和《一代人》。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一代人》的作者顧城。那個寫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詩句,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是如何走上殺妻後自殺的道路呢?他的兒子木耳,為何沒有讀過父母的詩?我們不妨來看看。
  • 用耳朵「閱讀」《紅高粱家族》莫言十部長篇小說變有聲書
    2020年12月,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在喜馬拉雅APP上線,該有聲劇項目集中了莫言十大長篇小說代表作,不僅包括《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蛙》《檀香刑》《酒國》等經典名作,還包括《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紅樹林》《十三步》。這些劇目是莫言系列長篇小說首次被成規模地改編為有聲劇,均以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莫言長篇小說定稿版為底本,得到莫言先生和出版社的授權,是在有聲書方面的一次全新嘗試。
  • 意義在閱讀中生成——莫言小說英語世界讀者接受調查
    翻譯是一國文學在另一語言國家地區普通讀者中廣泛傳播與接受的基礎。當一國文學被從源語譯成目標語在目標語國家地區傳播、閱讀和接受時,被譯介成目標語的文學文本就作為「翻譯文學」成為目標語國家地區文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 文學與現實的多重解讀
    作家們的「文學」與「現實」作為首屆京師南國文學論壇主辦方的負責人,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副主任張清華有點兒小小的得意:一群全中國一流的小說家、詩人、評論家被「關」在北師珠勵教樓京師會議廳,排排坐於臺上,面對滿室的學生和老師,為「文學如何抵達現實」這個命題絞盡腦汁,感覺像是作家們重新經歷著一次論文答辯。
  • 劉劍梅:我始終通過閱讀跟文學書籍裡偉大的心靈在交流
    在這裡,她和父親、著名學者劉再復創辦和主持一個創意寫作項目,邀請許多中國著名作家來港科大做駐校作家或開國際文學研討會,包括白先勇、韓少功、張煒、閻連科、餘華、蘇童、遲子建、李洱、駱以軍、梁鴻、伊格言、陳楸帆、彭小蓮等;她的同事和好友吳盛青則主持詩歌部分,請到舒婷、多多、臧棣、王小妮、黃燦然等著名詩人來參加詩歌活動。由此,劉劍梅有很多機會跟他們討論文學。
  • 當代華語文學首席翻譯:莫言不學英語很愚蠢
    當代華語文學首席翻譯:莫言不學英語很愚蠢 >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熱度還未散去,10月14日下午,被公認為「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的美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漢學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葛浩文,應長江文藝出版社之邀,接受了中國媒體的採訪。
  • 莫言入駐抖音尋找「晚熟的人」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9月3日,莫言以短視頻創作者@莫言的身份,通過抖音短視頻與讀者分享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晚熟的人》。這是他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第一本書。和以往新書推廣多採取線下籤售等方式不同,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部與字節跳動的合力運營下,這次莫言第一時間就攜新作,加入了網際網路平臺和文化機構聯合發起的「都來讀書」計劃,通過抖音等線上閱讀工具,與讀者交流。為了更好地利用短視頻與讀者交流,莫言這次還參與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抖音聯合發起的#尋找晚熟的人話題,希望徵集更多的「晚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