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鴻:銀行系科技子公司應關注「適配性」 避免「標配化」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林鴻

近日,有關科技子公司的話題受到業內熱議。

從央行到大型銀行動作不斷。央行設立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農業銀行也宣布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農銀金科」成立,標誌著五大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聚齊。而作為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標杆的建信金科,則宣布增資擴股,此舉也被解讀為金融科技子公司試水市場化發展的一大舉措。

除了五大行外,至少六家股份行(或其控股集團)也成立了科技子公司,包括招行的招銀雲創、興業的興業數金、民生的民生科技以及華夏的龍盈智達,還有平安集團下的平安金科以及光大集團下的光大科技。去年廣發銀行也提出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城商行方面,也有北京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名為「北銀金科」。

一時間,銀行系的科技子公司風頭正盛,仿佛成為了銀行的標配。

筆者認為,銀行系的科技子公司的破土成長,與這幾年興起的金融科技浪潮息息相關,而今年的新冠疫情引致的零接觸金融服務,也在客觀上為銀行系科技子公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從更高維度來看,全球政經格局的重塑和大國之間圍繞5G等前沿核心科技能力的博弈,也為銀行系科技子公司這一科技領域正規軍實施國產化、降低依賴度鋪墊了基礎,畢竟金融作為國之重器,豈可核心受制於人。

但銀行系科技子公司應關注「適配性」,避免「標配化」。儘管銀行業是高度信息化的行業,但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絕大多數銀行還是應該聚焦主責主業,而且科技的持續高投入和快速的更新迭代,也是絕大多數銀行的「不可承受之重」。

目前成立的科技子公司,都有自身較為明晰的定位。比如央行的五家科技子公司,主要聚焦於數字貨幣的研發運營、支付清算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的運營以及監管科技領域的創新應用等。而大型銀行,更多是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搶佔金融科技市場機遇期,探索以市場化的方式,加深本行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程度,同時將自身積累的科技能力,以開放共享的方式對外輸出。股份制銀行的科技子公司,則更多是與集團戰略和銀行板塊聯動,或依託於本行業務特色(如興業銀行的銀銀同業),實現科技對業務優勢的反哺和強化。

儘管已成立的銀行系科技子公司定位比較清晰,但在運營過程中,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入不敷出,可持續發展困難,據媒體報導,最早成立的興業數金尚在虧損;科技的快速迭代,科技系統(比如核心系統)基本五年一個周期迭代,需要持續的高投入;脫胎於母行,體制機制的市場化程度有待強化,甲乙方之間角色的轉換比較困難;缺乏場景和流量經營經驗,網際網路運營能力不足等。

筆者認為,應該從長遠的角度,理性正確的看待銀行系科技子公司,不必神話「金融科技」的能量。其實科技子公司的熱潮,也是源於對金融科技的崇拜。但金融科技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對傳統業務流程的顛覆性重塑和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用技術的手段進一步優化資源的跨時空配置,以降低成本,提升服務效率,用更低的成本、更好的體驗、更適配的產品,觸達客戶,服務客戶,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此外,金融科技無法消除風險,但可以更有效的識別風險,更精準的計量風險,最大化的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更周全的做好應急預案。換言之,金融科技的價值是助力業務的發展和服務的提升,科技子公司的價值也在於對母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客戶的賦能,而不應該成為母行的成本負擔。

因此,要辯證看待金融科技、銀行系科技子公司的價值和定位,正確看待金融科技與自身的主責主業之間的關係,關注「適配性」,避免「標配化」,不能顛倒主次,捨本逐末。特別是對於廣大的中小銀行而言,不要盲目追風對標,畢竟「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還是應該認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找準發展的差異點,沿著差異化、特色化的道路發展,如果沒有勇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就可能要「走別人的路,讓自己去死吧」。

相關焦點

  • 銀行系科技子公司應關注「適配性」,避免「標配化」
    近日,有關科技子公司的話題受到業內熱議。從央行到大型銀行動作不斷。央行設立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農業銀行也宣布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農銀金科"成立,標誌著五大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聚齊。而作為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標杆的建信金科,則宣布增資擴股,此舉也被解讀為金融科技子公司試水市場化發展的一大舉措。
  • 周萬阜:商業銀行應提升「新基建」金融服務供給的適配性
    銀行應進一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金融服務的模式和產品,提升新基建領域金融服務供給的適配性。對商業銀行而言,做好新基建的金融服務,就是支持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需要適應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繼續發揮好主力軍的作用。
  • 又一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交行發起「重孫公司」交銀金科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馬傳茂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加速落地!1月16日晚間,交行公告稱,該行擬通過旗下孫公司——交銀國際(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6億元全資發起設立交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交銀金科」)。在這之前,國內已有10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陸續設立。
  • 銀行下注金融科技子公司 中騰信To B「第三勢力」如何競逐?
    2019 下半年伊始,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先後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已達十家。設立科技子公司風潮是金融科技浪潮下大型商業銀行從自建科技力量,到市場化輸出步步為營策略的一個縮影。  銀行系科技子公司背靠大型銀行,集團化的運營優勢帶來更多的資源,在技術輸出市場有獨特的優勢。銀行最懂銀行,銀行系科技子公司對銀行監管要求和風控需求理解深刻,在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建設方面與中小銀行的需求匹配度較高。  然而銀行科技子公司沒有像網際網路巨頭那樣豐富的業務場景、流量和數據積累,同時母行和中小銀行存在競爭關係,數據共享可能性低。
  • 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打響人才爭奪戰
    來源:中國證券報繼理財子公司後,商業銀行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為風口。近期,農業銀行全資子公司農銀金科成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已經全部就位。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數家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均在市場上招兵買馬。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爭相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就是希望在機制上有所突破,從而更好滿足內部業務發展的需求。
  • 「5+6+1」 家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落地 哪裡是兵家必爭之地?
    隨著數字經濟進入「加速度」時代,銀行業對科技的重視程度空前。從2015年興業銀行成立興業數金,為銀行設立科技子公司拉開序幕。五年過去了,已有12家銀行系科技子公司成立,除了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外,還包括興業、平安、招行、光大、民生、華夏6家股份行,以及北京銀行1家城商行。
  •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走好「獨立之路」任重道遠
    隨著農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近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目前,五大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已配齊。與此同時,建行旗下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信金科」)近日發布增資公告,意味著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市場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擴容 攪動市場幾何?
    至此,已有11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包括五家國有大行、五家股份行和一家城商行。而銀行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之舉也引起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密切關注。「我們非常關注,因為這代表著銀行對金融科技的重視,可以帶動行業發展,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市場。」北京易誠互動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業務官孔繁強表示,其所在的公司曾為多家銀行提供金融科技和數位化轉型服務。
  •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增至11家
    本報記者 彭 妍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隊伍不斷壯大。近日,農業銀行發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這也是第11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至此,五大國有行均有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近年來,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不斷加碼,金融科技子公司幾乎成為大中型銀行的標配。截至目前,在國有大行中,已有5家金融科技子公司開業。其中,建行的建信金科成為首家由國有大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隨後,工行、中行、交行、農行也紛紛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除上述五大國有銀行外,股份制銀行是目前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銀行主力。
  • 為什麼國際主流銀行不設金融科技子公司?
    至此,如下表信息顯示:佔我國銀行業總資產超過70%市場份額的頭5大國有商業銀行、5大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第一大城商行共11家商業銀行均以專門設立子公司的形式,設立專門從事金融科技開發和服務的全資附屬機構。從目前已設立的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市場定位看,有關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服務對象既包括有關銀行集團內部成員本身,也包括外部其他市場參與者。
  • ...為控股子公司江西永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銀行授信額度提供擔保...
    本次擔保是否有反擔保:是   對外擔保逾期的累計數量:無逾期對外擔保   一、擔保情況概述   永寧科技系本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西恆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合投資」)的控股子公司,永寧科技的股東分別為:恆合投資佔註冊資本63.44%,瀏陽市呈祥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呈祥化工」)佔註冊資本6.74%,胡爾洪等25名自然人(以下簡稱
  • 首家外資銀行開泰銀行在深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註冊資本3億
    6月17日,開泰遠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羅湖註冊成立。這是開泰銀行泰國母行在深圳設立的全資科技類公司,也是今年在深圳市成立的第一家由外資銀行發起的金融科技公司。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主要開展業務包括設計和建設信息技術系統、研究有利於數字銀行和數字經濟系統的新技術和業務模式,研製和測試原型產品,為銀行和客戶提供新型金融科技服務。
  • 天夏智慧子公司破產清算事項未及時披露 深交所火速發函關注
    1月15日,天夏智慧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函件稱,關注到公司全資子公司天夏科技破產事項後,交易所立即督促公司及時履行信批義務,不過,公司董事長兼董事會秘書遲晨、證券事務代表杜雪嬌未積極配合監管工作,導致信批未及時披露,可見其內控的缺陷。
  •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風頭正勁:擴容至12家,市場化大動作頻現
    近日,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大動作頻現。先是農業銀行發布公告稱,通過附屬機構設立的農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農銀金科」)在北京正式註冊成立,至此,五大行全部配齊金融科技子公司;緊接著,建設銀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宣布增資擴股,擬引入不超過5個投資方,此被解讀為金融科技子公司試水市場化發展的一大舉措。
  • 銀行理財子公司後臺系統大變陣投研體系也...
    記者注意到,大中型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如工行、農行、建行、郵儲銀行理財子公司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談到未來發展布局時,都表達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來看,大多都設立了金融科技部,強調將金融科技作為運營支撐。
  • 被列入失信執行人累計凍結42個銀行帳戶 安控科技收深交所關注函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3月10日消息,被列入失信執行人、42個銀行帳戶累計凍結1,358.17萬元的安控科技(300370)被深交所問詢,深交所要求安控科技說明公司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及多個帳戶被凍結對公司資金周轉和生產經營造成的影響。
  • ...銀行數量!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去槓桿治理亂象不能動搖!
    此次論壇上,有不少發言和建議值得關注,我們來看重點內容: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2、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樓繼偉表示,去年7月份,央行和證監會決定同意兩個基礎設施間互聯互通合作,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建議儘快落地。銀行間市場應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利率債(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可在兩個市場同時交易,結算要打通,既方便銀行間抵押融資,又促成兩個市場同債同價。
  • 洲明科技:關於公司及子公司擔保的進展公告
    9、2018年3月19日,公司與中國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共同籤署了期限三年,額度為人民幣貳億元整的《綜合授信協議》(ZH38011803001),公司出具《特惠客戶授信額度使用授權委託書》將部分額度授權全資子公司深圳市薔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薔薇科技」)使用,薔薇科技與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在2018年3月20日籤訂人民幣叄仟萬元整《綜合授信協議》(ZH38011803001-2轉授權),公司為薔薇科技
  • 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添新丁!中行正式入局,子公司落戶上海,明確六大...
    中銀金科揭牌當日,央行行長易綱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的主題演講中提出,把上海建成金融科技中心。未來,全球金融增長點在於金融科技,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焦點也在金融科技。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發展。上海正在推進科創中心建設,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大有可為。這是國有大行中第三家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銀行。
  • 信銀理財副總裁賀晉:科技創新強化協同 銀行系資管大有可為
    若順利完成轉型,銀行系資管未來必將在我國大資管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產品結構明顯優化  中國證券報:信銀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展如何?  賀晉:信銀理財堅定落實監管要求,穩步推進理財產品轉型。目前我們理財業務總規模接近1.2萬億元,其中產品結構明顯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