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報導了「貨拉拉」變身網約車做起送客生意: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網紅「濟南府」吸引了大量遊客,讓計程車、網約車市場變得炙手可熱。車不好叫,不少乘客劍走偏鋒,「貨拉拉」變身網約車拉起了客。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因速度快價格也算合理,網約貨運車拉客現象屢見不鮮。此外,日常拉貨同時捎著貨主一起走也很普遍,由於貨拉拉並沒有客運運營資質,一旦出現事故後果將不堪設想。
報導引發市民熱議,不少司機和貨主打來熱線提供該平臺線索。據市民反映,比「貨車拉客」更普遍、更嚴峻的問題是「客車載貨」。有司機表示,因順利通過審核,導致大量客車加入貨運行業,後又被執法人員處罰,現在處於騎虎難下局面。記者以司機名義諮詢「貨拉拉」平臺,居然有客服人員特意回電話教記者如何躲避交警稽查。
客運麵包車違規運貨被查
貨主未獲補償司機遭罰款
「看到很多小貨車、麵包車貼上了貨拉拉的貼標,了解到收益不錯後,我就買了輛二手麵包車打算做同城貨運,才跑了沒兩天就被交警查住了,還罰了款。」濟南市民李先生在今年2月份成為一名貨拉拉註冊司機,主要工作是幫人搬家、同城送貨。他告訴記者,自己的註冊車輛是一輛國產長安七座麵包車,為了方便送貨,還去汽修廠拆了後排座位、改成了小型廂貨車。沒想到才上路沒幾天,就被交警以涉嫌非法載貨攔了下來。
「當時車上帶著滿滿一車水果,從八裡橋果品批發市場送去西客站那邊。但因為被交警查住了,最後貨也沒有送到。而且客戶怎麼也不相信貨拉拉這麼大的平臺會使用違規車輛,以為我說謊,給了差評。」
眼看著生意黃了,不僅交警罰了款責令將車改回去,還被客戶誤解投訴要求賠償,李先生有點委屈,他表示,自己此前並不知道客運車輛不可以從事貨運生意,否則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特意買輛車去註冊接單。
而與李先生同樣困惑的,還有發出此訂單的貨主。記者聯繫了這位貨主,得知在因無法按時送達訂單,平臺方並沒有對這位貨主做出補償。
違規車輛如何通過審核
客服稱有車基本都能過
記者調查發現,作為一家貨運軟體平臺,想運貨或者搬家的市民可以在貨拉拉APP上下單,車主則可以搶單,而且價格要比搬家公司便宜不少。由於生意不錯,這家貨運平臺著實吸引了一些客運麵包車車主註冊經營,有的車主甚至知曉客車不得拉貨的規定還是存了僥倖心理。
「平臺註冊時也沒有做出要求,能通過審核那肯定就是平臺允許的。」有司機反映,車主可自行選擇小麵包車、中麵包車、小貨車和中貨車等四種不同的車型註冊成為貨拉拉司機,然而並沒有對具體車型做出硬性要求,因此如五菱宏光七座客車、長安七座客車、福田G9九座商務車等車型完成註冊後,可以把中間及後排座位拆掉,改造成一個容積不小的「貨廂」裝貨物。
記者撥打了貨拉拉官方網站掛出的人工客服電話,以司機身份諮詢能否使用一輛長安麵包車來註冊平臺,而客服人員給出的回答是沒問題。
「下載貨拉拉司機版APP客戶端,根據平臺註冊信息提交手續,提供1000元押金以及身份證、駕駛證等,便可等待我們專業團隊進行審核,通過後就可以接單了。」客服人員表示。但對於客運麵包車能否確保順利過審、該專業審核團隊的審核標準是什麼等問題,客服人員遲疑了一下,然後表示自己無法提供具體標準,但保證基本上都能通過審核。
面對記者客改貨顧慮
客服傳授「躲查」秘笈
記者調查發現,此前,就有大量媒體報導包括「貨拉拉」等的網絡貨運平臺存在對加入平臺的司機資質審核形同虛設,非營運客車竟然也能入駐拉貨亂象。對此,貨拉拉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貨拉拉平臺的確存在小部分客改貨車輛,都因平臺的成立初期審核不嚴導致的,而平臺已經逐步在清退這部分車輛。
記者下載了貨拉拉司機版APP,在註冊頁面依舊未看到任何有關「車型限制」「客車載貨」等問題的相關規定與提醒。
與此同時,尚未完成全部信息提交的記者,就接到了自稱是貨拉拉濟南地區營銷人員的來電。該營銷人員稱,記者持有的長安7座麵包車型與平臺準入門檻相符,可直接駕車到所屬地區的服務門店進行洽談、辦理準入手續。並且小型麵包車無需拆除後座,平時有訂單時直接跟貨主聯繫,覺得不超載就可以接單。
而且,客服告訴記者,客運車輛之所以可以通過審核加入平臺,並且順利避過執法人員的稽查,其關鍵就在於不拆座椅。「你如果拆了座椅就變成違法運貨了,不拆就還是客運車。就像私家車平時帶個東西,交警也不能來查你對吧?」客服人員表示,對於「客運載貨」實則是記者多慮了,交警不可能對未拆除座椅的小型麵包車進行處罰。
交警稱客車拉貨都是違規
有司機騎虎難下損失嚴重
針對此事,記者諮詢了濟南交警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得知將麵包車後排座位拆卸後用於裝貨的行為是違法的,車輛不得擅自進行改裝、拆卸。「車輛是客車還是貨車是一經出廠就被固定的,具體以行駛證為準,第三方平臺無權更改。如果使用客車用來拉貨,一經執法部門查處,會根據具體違法情況作出相應處罰。」
然而因平臺審核不嚴格,一位依維柯司機僅僅註冊了一個月就被交警查處。「不知道客車不能拉貨,被交警查住罰了款,以後不敢幹了。」司機劉師傅質疑,雖然是違規行為,但因平臺並沒有做出約束與提示,導致大量客運車輛加入了平臺。交警對此顯然是零容忍態度,那麼,已經加入平臺的司機之前所付出的成本該怎麼辦,有司機表示自己買車就是為了拉貨,現在騎虎難下損失慘重。針對客車司機成本問題,平臺表示無法對此回應。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白鑫燚孫姮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編輯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