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故事從你的關注開始
阿里巴巴集團官網「領導團隊」一欄早已經發生更新,馬雲已從董事會成員列表中移除。也意味著,馬雲已經不再擔任阿里巴巴董事職務。
有說法是,一年前,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已順利接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此次馬雲如約退出阿里董事,意味著阿里巴巴全面完成交接棒。
也有部分觀點認為,這是馬雲徹底退出阿里巴巴董事會,放手阿里巴巴,馬雲也算是正式退休了。
實際上,馬雲只是退居幕後。外界的很多看法並不正確,支撐阿里實際運作的關鍵是阿里的合伙人制,馬雲就是通過這一體系來把控阿里的大局。
馬雲只是退居幕後
阿里巴巴這些合伙人基本都跟隨馬雲多年,早習慣馬雲指揮,且經過阿里巴巴的公司文化和價值觀薰陶出來的,即便馬雲不擔任阿里巴巴任何職務,也只是退居幕後,依然可以掌控著整個阿里生態的發展。
比如,阿里生態最核心的兩大板塊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兩大掌門人都在阿里呆了13年之久。
其中,張勇是2007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到2019年已跟了馬雲12年。當年,馬云為讓張勇任阿里巴巴集團CEO,還讓一批阿里元老退出了核心管理層。
井賢棟是2007年初加入阿里,在阿里負責財務和運營方面工作。2009年9月,出任支付寶財務長。此後,井賢棟又取代彭蕾出任螞蟻金服董事長、CEO職務。這之後,胡曉明接任螞蟻金服CEO,胡曉明也在阿里體系多年。
對馬雲來說,只是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及董事職務上退下來,解除一些事務性責任,像當年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職務一樣,反而有了更多空間。
這個邏輯,其實和當初馬雲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職務的時候是一樣的,馬雲只是在布一個更大的局。
卸任阿里職務或是為螞蟻集團上市鋪路
又或者是馬雲一早就意味到阿里巴巴未來的道路艱難,趁早卸任規避未來一系列的商業性事務性責任。真老奸巨猾呀!
阿里巴巴在馬雲的帶領下可以說已經是達到峰值狀態了,又或許是馬雲趁早卸任為了保全他商業奇才的名聲。
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如今阿里巴巴的立案必定的對馬雲的名聲影響非常大!
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金融管理部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2020年12月24日
人民日報客戶端: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24日上午,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題為《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的評論,全文如下: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與此同時,線上經濟憑藉數據、技術、資本優勢也呈現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市場資源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關於平臺壟斷問題的反映和舉報日益增加,顯示線上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風險和隱患。
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得到社會熱烈反響和廣泛支持。可見,反壟斷已成為關係全局的緊迫議題。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只有競爭環境公平,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而壟斷阻礙公平競爭、扭曲資源配置、損害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利益、扼殺技術進步,是監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發展和安全隱患。
自線上經濟誕生以來,我國始終支持和鼓勵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2019年8月,《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提出了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和保障力度等措施。
應當說,我國平臺經濟、線上經濟走在全球前列,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受惠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得益於政府部門鼓勵發展和創新的政策舉措。
但鼓勵與規範應當並重,線上經濟必須依法依規進行創新發展,如果超越法律法規限制,放任市場壟斷、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終將使整個行業無法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此次監管部門依法依規對涉嫌壟斷行為的網際網路企業展開立案調查,正是為了更好規範和發展線上經濟,讓網際網路行業在法治軌道上更好前行。
放眼全球,反壟斷是國際慣例,有利於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創新,維護消費者權益。面對網際網路這個「超級平臺」,世界各國和經濟體反壟斷執法機構均採取了嚴格的監管態度和制約措施。加強反壟斷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激發市場活力,已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美國是世界上首個出臺反壟斷法的國家,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力度,調查重點指向科技巨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競爭者、阻礙創新、損害消費者利益等。12月15日,歐盟公布《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旨在遏制大型網絡平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近4年來,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在全球範圍內遭到反壟斷調查,其中歐盟自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累計金額超過90億美元。
加強反壟斷監管,還將有效推動創新、促進共治。我國是公認的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較為領先的國家之一,更需要通過反壟斷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健全數字規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打下堅實基礎。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法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已完成公開徵求意見,將有效增強反壟斷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預期性;今年年初公布的《〈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首次增設網際網路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認定依據的規定。必須看到,《反壟斷法》適用於所有主體,對內資外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目的是要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只有不斷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才能推動整個行業保持創新活力、實現健康發展。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此次立案調查,並不意味著國家對平臺經濟鼓勵、支持的態度有所改變,恰恰是為了更好規範和發展平臺經濟,引導、促進其健康發展,以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相信通過加強反壟斷監管,能夠消除影響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障礙,平臺經濟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在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