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目標明確,標準先進位程突破,臺積電前研發總裁回歸!

2020-12-27 魚侃侃侃科技

說起晶片不少人想起的應該是臺積電,從2017年開始就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半導體企業然而更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是它的技術,在多數廠商還在研發優化7nm的晶片時,臺積電的5nm的晶片就已經開始量產了,甚至3nm晶片也計劃在2021年推出。

2020年可以說是挑戰與機會並存的一年了,年初疫情來襲全國各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雖然目前狀態十分穩定但不可否認疫情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因為5G專利眼看著一路順暢的華為被美國的禁令澆了一盆冷水,禁令一出臺積電、三星等晶片代工廠都與華為終止了合作,雖然華為前前後後也做了一些努力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需要時間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真正的技術。也正是因為華為這件事才讓很多人明白過來,自己掌握技術才是最好的,如果想一勞永逸計劃著與先進技術廠家合作就行這樣無疑將主動權放到了對方手裡一旦依賴成性就會像沒長骨頭一般永遠靠著別人,所以國內先進位程的技術突破迫在眉睫。

中芯國際在中國內地算是技術、規模都相當可觀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然而中芯國際目前的技術只達到了14nm,所以發展升級是必然的。近日,中芯國際的人事有了新的變動,有媒體報導臺積電前研發總裁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之所以說回歸是因為在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間蔣尚義曾擔任過中芯國際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為對這個領域十分了解的工作人員蔣尚義多次公開表達過,先進封裝的重要性,半導體技術持續突破所需的研發時間也就越來越多,這樣長時間的投入也不是所有廠商都能堅持下去,目前也只有臺積電、三星在研發5nm以及以下的先進位程,面對越來越困難的突破蔣尚義認為應該通過升級集成系統來提升晶片性能,這樣性能肯定會優於單一的晶片而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似乎不這樣認為,也有知情人士稱蔣尚義離開臺積電正是這個原因。

而不久前中芯國際的附屬公司還成立了合資企業,業務範圍除了電路晶圓還有集成電路封裝,這樣看來倒是與蔣尚義的想法一拍即合,近日蔣尚義在接受訪問時就回答過,如今中芯國際的先進位程已經做到了14nm、N+1、N+2,在與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後,發展至少可以比弘芯快四、五年。

相關焦點

  • ...丨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此前已卸任武漢弘芯一切職位
    36氪獲悉,臺積電前研發總裁、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將於近期回歸中芯國際。據Digitimes報導,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梁孟松都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36氪對此向中芯國際方面求證,但截至發稿暫未回復。
  • 最前線丨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此前已卸任武漢弘芯一切職位
    36氪獲悉,臺積電前研發總裁、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將於近期回歸中芯國際。據Digitimes報導,中芯國際聯席SEO趙海軍、梁孟松都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36氪對此向中芯國際方面求證,但截至發稿暫未回復。在臺積電期間,蔣尚義牽頭了0.25um-16nm關鍵節點的研發。
  • 最前線丨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此前已卸任武漢弘芯...
    36氪獲悉,臺積電前研發總裁、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將於近期回歸中芯國際。據Digitimes報導,中芯國際聯席SEO趙海軍、梁孟松都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36氪對此向中芯國際方面求證,但截至發稿暫未回復。在臺積電期間,蔣尚義牽頭了0.25um-16nm關鍵節點的研發。
  • 國產晶片的突破:所有IP全自主國產,中芯國際先進位程迎來突破
    7nm 製程迎來新突破最新消息,中芯國際被曝 7nm 先進位程晶片取得了重大突破,其首款「N+1」工藝晶片流片成功。據珠海特區報報導,自 2019 年開始,芯動科技在中芯國際「N+1」工藝尚待成熟的情況下,技術團隊全程攻堅克難,投入數千萬元進行優化設計,其基於中芯國際「N+1」製程的首款晶片經過持續數月、連續多輪的測試迭代,成功幫助中芯國際突破「N+1」工藝良率瓶頸,至此,中芯國際距離實現先進位程晶片的大規模量產又近了一步。
  • 中芯國際:先進位程突破,大客戶合作推進國產替代
    中信證券1月17日發布對中芯國際的研報,摘要如下:中芯國際為國內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全球第四大晶圓純代工廠。公司具備超越國際二線廠商的能力,短期受益於行業景氣度改善,中期受益國產化替代戰略及大客戶轉單,長期看好公司先進位程技術研發。
  • 重大突破,中芯國際n+1先進位程工藝流片成功,7nm就在前方
    不利的環境下,中芯國際沒有放棄先進位程的追趕儘管中芯國際目前最先進的製程只有14nm,距離晶片製造龍頭臺積電相差2-3代的技術工藝,但中芯國際依然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在邏輯工藝領域,中芯國際是我們唯一可以實現14納米FinFET量產的晶片代工企業,代表大陸自主研發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最先進水平。
  • 重大突破,中芯國際n+1先進位程工藝流片成功,7nm就在前方
    不利的環境下,中芯國際沒有放棄先進位程的追趕儘管中芯國際目前最先進的製程只有14nm,距離晶片製造龍頭臺積電相差2-3代的技術工藝,但中芯國際依然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也是我們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
  • 中芯國際:先進位程全面遇阻,企業內耗何時停止?!
    接連爆出主要研發人員辭職、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芯國際(688981)近期終於發布公告回應關於人事調整要以公司公告為準,以及被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運營、先進位程研發方面的影響。任職AMD期間,參與的半導體發明專利高達181件,任職臺積電期間,他與蔣尚義合作,攻克130「銅製程」,將臺積電主要競爭對手IBM一舉擊潰,一定程度上幫助聯想達成收購IBM PC業務的目的。梁孟松和臺積電的裂痕出現在2006年。蔣尚義退休,臺積電卻引入英特爾前先進技術研發協理羅唯仁,並讓梁孟松的升職競爭對手孫元成做梁孟松頂頭上司,還將梁孟松調離研發崗位。
  • 臺積電2nm製程研發中,中芯國際:N+1工藝年底試產
    在5nm工藝製程即將全面鋪開之時,臺積電也在向著2nm工藝製程努力。作為最大處理器代工廠商的臺積電工藝越來越先進,領先優勢也越來越大。回過頭看中芯國際,也正在努力追趕中。關於中芯國際的「N+1」,有必要解釋解釋。起初外界認為N+1工藝等同於臺積電的7nm工藝,但是中芯國際進行了澄清,表示只是內部代號。相比較14nm工藝,N+1整體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縮小55%。有提升,更應該是提升明顯。但是比較臺積電,中芯國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中芯國際迎來轉機?獲美國成熟製程設備許可,股價連續上漲
    動蕩的2020年已經結束,而中芯國際的命運依舊坎坷。昨天,中芯國際的股票迎來了上漲,A股收漲7.5%,港股收漲12%,其中的原因是市場傳出,其已經獲得美國成熟製程許可證,並且美國針對成熟製程許可證是分批發放,一次性發放4-5萬片產能所用設備。此許可證的獲得,高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晶片「國家隊」進場立下目標,中芯國際多久才能趕超臺積電?
    只有這樣,國內科技公司才能免受美國的影響,而華為也將實現崛起的目標!中芯國際多久才能趕超臺積電?大家都知道,目前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一度被很多人看作是華為的希望。那麼在「國家隊」的支持下,中芯國際能否成功崛起呢?或者說中芯國際多久才能趕超臺積電呢?
  • 中芯國際宣布新消息,還帶來了先進位程晶片,梁、蔣或成最大功臣
    不過,除了這三家之外,中國也有一家能夠製造出晶片的企業,他就是中芯國際,更是在全球範圍內能夠生產14納米等先進位程晶片的企業之一。中芯帶來先進位程晶片有相關數據顯示,中芯國際在全球晶片代工領域排名第四。而華為以及高通等等都是中芯的客戶。最近中芯國際官宣新消息2020年第四季度營收超過了66億元,同比增長了10.3%,而全年營收達到了253億元,產能利用率達到了95%。
  • 突破14nm,中芯國際n+1製程流片成功,國產7nm還遠嗎
    不利的環境下,中芯國際沒有放棄先進位程的追趕儘管中芯國際目前最先進的製程只有14nm,距離晶片製造龍頭臺積電相差2-3代的技術工藝,但中芯國際依然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在邏輯工藝領域,中芯國際是我們唯一可以實現14納米FinFET量產的晶片代工企業,代表大陸自主研發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最先進水平。
  • 中芯國際發展先進晶片只是商業行為嗎?
    2020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BIS直接公告,將中芯國際及相關實體列入「實體名單」,明確拒絕中芯國際10nm及以下製程的需求審批,成熟製程需逐項申請許可。原本中芯國際的 14 nm量產爬坡結果令人滿意,但自 2020 年 9 月 15 日停止向華為/海思出貨後,此部分產能將難以轉化為盈利。隨著中芯國際不斷增加新產能,14nm生產線產能利用率的大幅下降引發更多財務投資者的擔憂。
  • 臺積電老將再度回歸中芯國際
    (觀察者網訊)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現年74歲的前臺積電營運長、前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 據悉,蔣尚義目前從美國抵上海,正在進行14天隔離,在接受問芯Voice的採訪時他表示,自己只是很單純的工程師,有權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業的目標,尤其是技術上的理想,他對半導體還有有很強烈的熱情,非常熱衷先進封裝技術與晶片組,認為在中芯國際要實現他的理想會比較容易。
  • 遭美國打壓,中芯國際或將戰略轉向:放棄先進位程,轉向成熟工藝
    此時的中芯國際正處於人事地震中,臺積電前COO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現任聯席CEO梁孟松提出了辭職。內訌事件還在發酵。蔣尚義和梁孟松,前者的夢想寄托在先進封裝和小晶片技術,後者的心血押注於先進工藝的追趕。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後於1997年返回臺灣,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2013年底退休,彼時職位為共同營運長,退休後還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此次履職也是蔣尚義「二度回歸」中芯國際。2016年,蔣尚義曾加盟中芯國際,任職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於2019年6月21日辭任。其任職期間,中芯國際的新工藝從28nm推進至14nm,同時在12nm工藝研發方面取得突破。
  • 蔣尚義回歸,梁孟松請辭 中芯國際人事變動背後是何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在0.13微米銅製程技術的研發過程中,梁孟松正是僅次於蔣尚義的二號人物。因此,業界普遍認為蔣尚義與梁孟松有著「師徒之誼」。領導研發0.13微米銅製程取得突出成就後沒過幾年,蔣尚義便於2006年從臺積電退休。然而臺積電在彼時總裁蔡力行帶領下發展得並不好。2009年,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重新披掛上陣,並請回了退休3年的蔣尚義主持技術研發工作。
  • 3年突破7nm製程,晶片大佬或離開中芯國際,中國晶片或遭重創
    據報導,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最近遞交了書面辭職,可能會離開中芯國際,梁孟松的離任對中芯國際和中國晶片行業來說都是不小的損失。梁孟松曾經就讀於加州大學,畢業後他在美國企業AMD工作了幾年。到了1992年,40歲的他回到了臺積電,後來他在銅製程技術上獲得突破,這使臺積電確定了其在晶圓代工市場上的龍頭地位。
  • 臺積電前COO入職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意義多大?
    臺積電前COO入職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意義多大?)中芯國際(688981)迎來重量級人物,蔣尚義博士回歸。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告確認,蔣尚義獲委任為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公司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