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鰭豚、臺灣雲豹,既然已經滅絕了,為什麼還會重新出現呢?

2020-12-18 怪羅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隨著人們對自然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那些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物種正在死而復生。

沒有什麼比這些消失的物種重新出現更振奮人心了,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字眼,xx動物在某一年判定為滅絕物種,這是時隔多少年首次拍攝到野生的xx動物等等。

例如中國水中大熊貓白鰭豚,2002年7月14日,隨著最後一頭白鰭豚淇淇的去世,人們也基本認定它已經滅絕,但是2018年4月,中科院拍攝到疑似白鰭豚動物。

為什麼這些我們已經判定為滅絕的動物經常會重新出現呢?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要清楚這些物種最初是如何被宣布滅絕的。

如何判定物種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整理了全球瀕危物種的登記,並衡量了它們滅絕的相對風險。

紅色名錄有一套標準來確定一個物種的瀕危狀態,但是要判定為滅絕物種的話,毫無疑問是最後一位物種個體死亡。

根據紅色名錄的要求,需要在適當的時間,在已知/預期的棲息地中進行詳盡的調查…在整個歷史範圍內未能記錄到該物種方可宣布滅絕,這個時間可能是30年或更長。

考慮到物種滅絕需要許許多多的證據和很長的時間,而所有那些還有一絲證據或者最後一次統計到的時間間隔很短的物種,被宣布滅絕都是人為的曲解。

這些標準也表明,要了解一個物種是否已經滅絕,我們需要知道它過去在做什麼,而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的目擊事件構成了我們對物種生存的知識。

但是當一個物種變得稀有時,目擊事件就變得越來越少,以至於人們開始懷疑這個物種是否還存在。

人們在判斷一個物種是否已經滅絕時,經常使用最後一次看見的時間作為可能性的衡量標準,但最後一次看見的時間很少是該物種的最後一個個體或實際滅絕的日期。

相反,該物種可能會存在多年而不被發現,但自最後一次被發現以來的時間長度極大地影響了關於該物種是否已經滅絕的假設。

圖為:白鰭豚標本

一般哪些證據表明該物種存在

這些證據可以有各種形式,從直接觀察一個活生生的動物或照片,到間接的如腳印,劃痕和糞便,和口頭敘述採訪目擊者。

但是,這些不同的證據並不都是有價值的,因為動物園裡的一隻比滿屋子都是見過它的人的回憶更有價值。

然而,確定什麼是真實的目擊事件,什麼是虛假的,使得宣布滅絕變得更加複雜,一個物種被「重新發現」的想法可能會使事情更加混亂。

「重新發現」意味著某些東西已經丟失或被遺忘了,但這個術語經常給人一種物種已經從死亡中復活的印象。

這種對消失或遺忘物種的誤解意味著默認的假設是,任何多年未見的物種都已經滅絕,而事實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圖為:近期括蒼山拍攝到的中華斑羚截圖

那些重新出現的物種

我們文中提到的白鰭豚,自2002年最後一隻死亡後,人們從來都沒有承認過它們已經滅絕,而且曾有過多次大範圍尋找。至今也沒有任何一個組織宣布過白鰭豚已經滅絕,只是我們長期沒有得到它們存在野外的相關證據,導致我們以為它們已經滅絕。

另外,許許多多動物可能只是被列為瀕物種,而我們卻覺得它們已經滅絕,比如今年4月在括蒼山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野生中華斑羚。

當我第一次在多個媒體平臺聽到/看到中華斑羚重新出現時,我的第一直覺也是滅絕物種的重新出現,但是中華斑羚只是很長時間沒有在括蒼山被拍攝到而已。

圖為:臺灣雲豹

因此,雖然這些物種的重新出現是激動人心的,但它們的重新發現也表明,我們可能對世界上一些最稀有的物種知之甚少,我們甚至不知道它們是否已經滅絕。

最後

那些真正被宣布滅絕的物種重新出現的概率並不多,但也是存在的,比如去年重新出現的臺灣雲豹,它在2013年的時候宣布滅絕,幸運的是它比我們想像的頑強。

相關焦點

  • 已經宣布滅絕的臺灣雲豹,為何又疑似在臺灣被發現?
    那是因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滅絕」的定義,與很多人想像的不太一樣!據報導,今年2月份,在我國臺灣的臺東縣,有原住居民聲稱發現了雲豹的活動蹤跡;臺灣雲豹屬於臺灣特有的貓科動物,這個已經在2013年就宣布滅絕的臺灣雲豹,或許重新回歸人類的視線。
  • 消失36年的臺灣雲豹再次「現身」?明明已經滅絕了,聽聽專家作何解答!
    我們都知道地球已經孕育了無數生命,包括人類和許多其他生物。然而,隨著人類時代的發展,許多動物已經慢慢消失了。有些動物已經永遠滅絕了。這些是已經滅絕的物種,有些已經因為人類而滅絕了。 像臺灣的雲豹一樣,人們可能仍然不熟悉這種動物。事實上,臺灣雲豹是屬於臺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島上最大的野生動物之一。
  • 臺灣雲豹消失近40年後又有人發現,已滅絕的動物為何還能再現身?
    另外,由於臺灣雲豹的毛皮既柔軟又美觀,骨頭還可以入藥,因此人們對雲豹進行捕殺現象愈演愈烈,臺灣雲豹遭受到滅頂之災,數量越來越少,自從1972年以後(到2019年),人們在野外再也沒有在自然界發現過雲豹的蹤跡,1983年被人工收養的一隻幼豹又夭折了,此後便再也沒有觀察到雲豹的身影,於是在2013年的時候,專家學者宣布臺灣雲豹基本滅絕。
  • 臺灣雲豹消失36年後重現?已經滅絕的動物為何還能現身?
    所以說物種滅絕,只是我們按照自己定義出的一套標準來判斷,當然一個物種50年都沒有被發現其活著的個體,尤其還是在人類主動去尋找探尋的情況下,那麼這個物種大概率是滅絕了,可能性可以高達99%,也可以高達99.99%,但就不可能是100%,因為總會有意外出現。
  • 中國近代滅絕的珍稀動物都有什麼?
    中國近代滅絕的動物有幾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經常聽說的例如華南虎、臺灣雲豹、白鰭豚、中國犀牛、滇池蠑螈等,當然還有最近爆出的中華穿山甲功能性滅絕。而滅絕的原因無非是生存環境被破壞,個體被過分的獵殺,最終導致該物種在野外無法自然繁殖生存,最終面對的就是徹底滅絕。
  • 名貴皮毛引大量捕殺,2013年宣布滅絕的珍稀動物:臺灣雲豹
    雲豹為豹亞科最小的動物,身體兩側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雲豹一般分布於亞洲的東南部,從最西部的尼泊爾開始,一直向東到中國臺灣。數量稀少,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都喜歡夜間出來活動,是爬樹的高手,常從樹上躍下捕食鼠、野兔、鳥、小鹿等小型哺乳動物,有時在農家偷吃雞、鴨等家禽。
  • 雲豹到底是幾種貓科動物?臺灣雲豹是大陸雲豹的亞種嗎?
    尼泊爾雲豹被認為主要生活在尼泊爾,在不丹和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它們行動詭秘,很難被人發現。圖:位於尼泊爾的紅外相機拍到的尼泊爾雲豹活動的畫面。4.臺灣雲豹臺灣雲豹是最知名的雲豹,知名的原因卻是因為它已經被認為滅絕,也常常出現在各種滅絕動物榜單之中。
  • 中國臺灣特有的動物——雲豹,原本以為滅絕多年,沒想到後來再次被...
    本次發現的是消失36年臺灣雲豹。雲豹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這也是它之所以叫雲豹的原因。而這6年後再次發現,可以說是非常令人「興奮」消息,滅絕生物的出現,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對生物的不一樣的親切感。
  • 白鰭豚:見時是活的,如今竟滅絕
    這最後的活化石,本該屬於大自然的長江特有鯨類,已經在地球上進化了兩千多萬年。如今,卻不足二十隻,是又一種勢必會滅絕在我們這代人手中的野生生靈,被國際保護人士稱為「活著的死物種」,面對「淇淇」,望其項背,真不知是幸運還是悲哀,畢竟看一眼少一眼呀。上述文字見於我當年寫的武漢日記。
  • 雲豹和獰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同科動物之間的較量中,體型優勢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這就是花豹為什麼打不過獅子,獵豹打不過花豹的主要原因。但是,對於兩種體型相近的同科動物來說,要想判斷它們戰鬥力的強弱,就要通過一些基本數據以及習性來做一下綜合對比了。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種中型的貓科動物。
  •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有物種在誕生;也有一些物種由於不能適應環境,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小,最終走向了滅絕。自有生命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按照發生的先後順序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大滅絕。
  • 已經滅絕的十大野生動物—中國篇
    在中國僅分布於海南島,已經絕跡。國外分布於寮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二:新疆虎(1916年,中國)是我國虎種的五個亞種之一。根據記載最初是從博斯騰湖附近獲得它的標本。由於森林破壞,種群迅速減少。人類最後一次發現新疆虎是在1916年,在這以後的數十年間,科學工作者曾多次尋找過它們的蹤跡,但始終在也沒發現過。
  • BOMBERG炸彈表推出限量表,喚起我們對瀕臨絕種臺灣雲豹的重視
    臺灣雲豹這個罕見、美麗又充滿象徵性的動物與臺灣的人民和文化緊密相連。就在幾個月以前,臺東縣達仁鄉阿塱壹部落巡守隊人員兩次撞見臺灣雲豹,目睹雲豹獵捕山羊。因此這種極其謹慎的野生動物可能還未消失,人們再度燃起臺灣雲豹並未滅絕的希望。
  • 陝西雲豹還好嗎?最近一次發現它是20年前 可惜已被獵殺
    成都動物園飼養的雲豹,目前國內有它的動物園少的可憐。2006年,科學家經過研究將雲豹屬一分為二,變成兩個物種,巽(xùn)他雲豹(也叫馬來雲豹)和大陸雲豹(包括臺灣雲豹、尼泊爾雲豹、指名亞種)。雲豹指名亞種是由英國博物學家愛德華·格裡菲斯於1821年首次發現命名的。但臺灣雲豹已經被認為滅絕,它首次出現在科學文獻是在1862年,學者羅伯特·斯文豪對其進行命名。20世紀80年代,臺灣雲豹有兩次可靠的目擊記錄,一次是發現了一隻死於陷阱的未成年個體,一次是發現了一張剛被剝掉的毛皮。從那以後,臺灣雲豹就完全消失了。
  • 中國臺灣雲豹裝甲車
    20世紀80年代初期,臺灣軍方從美國購進約30 0輛「突擊隊員」V-150輪式裝甲車,成為僅次於沙特的第二個大買主。不過,V-150為4×4裝甲車,戰鬥全重不到10噸,乘員3人,載員2人,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為此,臺灣陸軍的「陸軍戰甲發展中心」(簡稱「戰發中心」)於1988年開始了新型裝甲車的研製工作。
  • 二十年來雲豹首次在野外被拍攝到
    據英國《鏡報》報導,二十年來,攝影師首次通過室外攝像頭在野外拍攝到了一隻罕見的雲豹,照片裡可以看到這種罕見雲豹特有的龜甲紋皮毛。在泰柬邊境的一個攝像頭的捕捉下,四張罕見雲豹的照片映入我們的眼帘,野生動物相關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二十年來人類首次在野外拍攝到雲豹。  從泰國國家公園部門公布的圖片中可以看到這種雲豹特有的玳瑁花紋外皮。據伊桑當地保護區負責人Chaiwat Limlikitaksorn表示,該品種的豹子因其雲彩般的斑點而得名。
  • 被宣布滅絕30年的生物都出現了,野生華南虎會重新被發現嗎?
    有很多被科學家認為已經滅絕的生物一再出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最好的解釋就是這些生物其實是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滅絕,少數的它們生活在更隱蔽的、人類找不到的地方。歷史上曾經有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第六次或許正在發生,但是我們卻「只緣身在此山中」,科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數量在過去的35年裡翻了一倍,但是蝴蝶、蜘蛛等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已經減少了45%。非常多生物被人們擠到了瀕臨滅絕的角落,華南虎是其中一種,既然有的已經被宣布滅絕的生物,又一次出現了,野生華南虎還有可能會出現嗎?
  • 重新煥發生命力的長江:河長制下,江豚又成群出現了
    長江中的兩種鯨類,白鰭豚和江豚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這兩種長江中的哺乳動物,位於長江中食物鏈的頂端,但它們的生存環境,又是那麼的糟糕。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長江受到了嚴重的生態破壞,以至於我們現在很久沒有見到白鰭豚了,江豚也岌岌可危。保護好江豚,保護好長江中的其他魚類,就要守護好我們的長江。
  • 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白鱘是長江內的獨有物種,它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在古代,長江白鱘被稱為「鮪」,最長能夠長到7-8米,重量可達到1噸。
  • 80年代還挺常見,現被宣布滅絕,「中華美人魚」到底還存在嗎?
    每次看到白鰭豚的時候,就分外興奮,因為這種魚實在太大了,覺得特別開心。但是也從來沒有想過去捕撈,因為江中水流比較湍急,小孩子的快樂便是看見就好。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白鰭豚就非常少見了,上高中後幾乎就沒有見到過白鰭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