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化玻璃油墨燒結溫度在680-720℃,經過高溫鋼化後,油墨與玻璃牢固熔結在一起。廣泛用於建築幕牆、汽車玻璃、家電玻璃等。
這種油墨是用絲印輥印等方式施工在基材上,升溫過程中,水或溶劑先揮發,樹脂等有機固體在三百多度開始分解,然後玻璃粉在四百度以上開始熔融成膜,使玻璃顏料與玻璃體熔成一體,實現顏色的附著性和耐久性,上好色並強化後的玻璃色澤豐富,玻璃結構結實強度高,安全,並且對大氣的腐蝕有一定的抵制性,有良好的耐腐性和遮蓋力。
水性鋼化玻璃油墨的主要組成部分為:
低熔點玻璃粉的選擇需要根據燒結的溫度、時間還有基材的性質來決定。工藝溫度高,工藝時間相對會短,工藝溫度低,可以通過延長工藝時間來達到所需的燒結效果。基材的大小厚薄和材質會影響熱傳導的效果,導致溫度的差異,所以不同的基材所需要的工藝溫度時間也不一樣。建議以低熔點玻璃粉的始熔溫度+150℃為工藝溫度,根據基材的材質和厚薄設定工藝溫度為3-25分鐘,採用梯度升溫和降溫的方式,以達到良好的燒結效果。
如果工藝溫度較低,可以選擇GT40(D240)、GT45(D245),如果工藝溫度較高,可以選擇GT50(D250),GT55(D255),更高的工藝溫度可以選擇其他型號(註:D2**為原產品牌號)。
調配工藝主要有以下幾步:
液體取代空氣後,這部分空氣變成氣泡分布在體系中,加上機械攪拌帶來的氣泡,這就帶來了消泡的問題。根據氣泡的運動方式,流動性良好的液體有助於氣泡更快運動到表面,而表面活性物質會對氣泡有穩定作用。我們所知分散良好的體系流動性會更好,粘度更低,分散不良的體系帶來觸變流動不良的問題。在分散不良的情況下,即使加入大量的消泡劑也無濟於事,氣泡也無法消除,因為氣泡無法運動到液體表面。所以,油墨的調配是一個整體的過程,潤溼、分散、消泡互相關聯。
潤溼劑、分散劑本質上是表面活性劑,往往會帶來氣泡問題,而良好的分散又有助於消泡,為解決這個矛盾,可以選擇低泡、不穩泡的產品,比如炔二醇類型的產品。主體樹脂是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粉料的潤溼分散防沉,體系的流動和流平,還有施工性都起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機物質需要在高溫下完全分解,殘留的碳對漆膜的外觀和性能都有影響。
分散劑需要選擇降粘能力強、穩定性好、添加量少的產品,比如一些高分子的非離子分散劑。
潤溼劑消泡劑可以選擇炔二醇類型的產品,這類產品有動態潤溼能力強、穩泡性低的優點,非常適合印刷油墨體系。
整個體系最好的狀態應該是有良好的流平性和輕微的觸變性,能夠保證有很好的通過性以及通過絲網後在玻璃上有良好的鋪展和流平,但又不能過度擴散,影響圖案的準確性。
原創聲明:本文內容為安米微納團隊原創文章,嚴禁任何形式的抄襲。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