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綠為伴 與水共生 生態宜居讓瀋陽底色更亮

2020-11-26 澎湃新聞

與綠為伴 與水共生 生態宜居讓瀋陽底色更亮

2020-11-24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綠水逶迤青山間,花鳥為鄰碧雲天。詩意的田園,代表著人們對綠色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回眸「十三五」,瀋陽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全力推進生態環境品質升級,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美。

11月23日,記者在丁香東湖公園看到,清風徐來,湖面上水波漣漪,環湖慢道建設,又向著百畝銀杏林延伸。今年,像這樣的市民公園瀋陽新增了7座,水綠交融已成為瀋陽生態環境建設的一大特色。于洪區城市建設局園林綠化科科長賈瑩告訴記者,「這座公園是由兩個湖區組合而成,湖區的形狀就是像如意的玉佩,但對於丁香東湖公園來說,最大的亮點其實還是銀杏林,這次我們總共栽植了2500株銀杏。」

《瀋陽振興發展戰略規劃》確立了「東山西水、一河兩岸、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間結構。2017年,瀋陽全力打造渾河兩岸發展新軸線,在交通、生態、功能、設施四大方面進行系統化建設。不到一年時間,這條水綠交融的綠化生態帶、特色風貌聚集的濱水景觀帶、多元功能並存的文化旅遊帶、才智要素匯集的經濟活力帶,很快成為瀋陽的國際化名片。同年,以渾河為主脈,瀋陽對12條河流水系開展水體整治,提升生態質量。

去年開始,瀋陽又對南、北運河、衛工明渠三條城市運河展開綜合整治,打造精美運河風景線。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運河水系工程指揮部部長張春濤告訴記者,這次運河改造主要是四項重點工程建設,首先是水體的綜合治理,第二個是渾北環城水系慢道系統的建設,第三個就是運河全線景觀的綜合提升改造,第四項任務就是運河系統化智能化管理建設。

不僅是渾河和運河。在瀋陽北部,蒲河兩岸同步加快發展,短短兩年時間,環境質量大幅升級,成為與渾河南北相對的生態廊道。瀋北新區城市建設局局長詹鴻濤告訴記者,去年該區投資了一億多元,對蒲河兩岸的綠道進行了提升,建成了21.6公裡的蒲河生態道,「今年我們為了改善蒲河的水質,把蒲河大面積清淤,新建了四個主題公園,整體形象又有所提升。」

與綠為伴是瀋陽城市發展理念,圍繞「三環、三帶、四楔」中心城區綠地系統總體布局,「十三五」期間,瀋陽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精細化治理,從精準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工程四方面發力,不斷補齊短板、提升品質,城市生態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截至今年底,瀋陽綠地率將達到39%,全面達到小康社會建設標準。

明年,瀋陽城區綠化項目和農村造林項目將實現早啟動、早推進,新建改造16座公園、40塊綠地,完成造林30萬畝、6149畝棋盤山生態修復工程任務。同時,瀋陽還將全面推進沈西北邊界防風阻沙帶工程,制定柳繞地區沙化土地治理規劃,開展嚴重沙化耕地退耕還林還草,遏制土地沙化的發展趨勢。圍繞美麗示範村建設、中心城鎮建設、歷史文化名村建設,開展「森林鄉村」建設。

來源 | 瀋陽日報

關注遼寧生態環境請掃下方二維碼

遼寧生態環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與綠為伴 與水共生 生態宜居讓瀋陽底色更亮》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讓「生態綠」成為現代化最動人的底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五中全會擘畫的藍圖為引領,我們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綠色發展扎紮實實地落實到嘉興「十四五」規劃制定、實施的全過程,高水平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 江蘇金湖:以生命之水繪就湖城生態底色
    原標題:【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 江蘇金湖:以生命之水繪就湖城生態底色   傍晚,徜徉在金湖柳樹灣水利風景區的綠道上,眼前是碧水綠樹,耳邊有蛙鳴陣陣,身邊掠過踩著滑板的兒童,遠方有靜坐垂釣的老人,夕陽、涼風、綠樹、飛鳥……水城風光,靜謐怡然。
  • 達州:建設水美新村 讓農村更生態宜居
    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達州以水利為支撐,以水安全有保障、水資源有保證、水生態有保護、水文化有底蘊、水景觀有特色為目標,全力推進水美新村建設,讓農村環境更生態宜居。走進萬源市石塘鎮瓦子坪村,一幅怡人的自然畫卷引入眼帘。紛紛揚揚的雪花下,瓦子坪村更顯得安靜、閒適。瓦子坪村是2019年建成的水美新村。
  • 多次和牛津、劍橋達成合作 伴魚與全球Top10出版社搭建共生生態
    本報記者 袁元近年來,作為在線少兒英語賽道的頭部企業,伴魚的英語啟蒙產品「伴魚繪本」受到市場肯定,被譽為「新時代英語啟蒙神器」、「網紅繪本」,穩居APPstore兒童榜/教育榜排名前列,這與伴魚重品質、看效果,多次與牛津、劍橋大學等全球Top10出版社合作,搭建共生生態密不可分。
  • 【地評線】黃土風網評:築牢高質量發展的美麗底色
    「十三五」以來,山西舉全省之力,從南到北相繼吹響向綠色進軍的號角,大到一個市,小到一個村,持續增綠、植綠、補綠,搶救性「復綠」、大規模「補色」、整體性「增效」,大力弘揚右玉精神,久久為功,接力奮鬥,為山西大地增綠補色。可以說,綠色已經成為了山西發展的「背景色」。山西作為能源大省,在過去快速發展過程中,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受到破壞,生態環保面臨挑戰。
  • 西安「杜比21」 | 綠色驅動,打造航天宜居生態!
    西安「杜比21」 | 綠色驅動,打造航天宜居生態!2019年初,航天基地召開專題會議並研究部署全年工作,要求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全力推進鐵腕治霾、柔性治水、合力治髒、立體增綠,實施四改兩拆、「五路」兩側綠化等行動,使航天基地的投資服務環境、生態宜居環境、生活品質環境建設不斷優化。
  • 「生態瀋北、活力新區」 瀋陽瀋北未來可期!
    「生態瀋北、活力新區」 瀋陽瀋北未來可期!  12月8日,記者由中共瀋陽市瀋北新區第三屆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獲悉,未來五年,瀋北新區將全麵塑造「生態瀋北、活力新區」城市品牌,成為瀋陽重要的產業集聚區和生態宜居的「城市公園」。  一直以來,瀋北新區的生態優勢,大家有目共睹。
  • 未來五年:瀋北新區將建設瀋陽「城市公園」
    瀋陽的「城市公園」,是市委賦予瀋北新區在瀋陽中心城市中的功能定位,這是在「城市後花園」定位上的升級和拓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瀋北新區獨特優勢和寶貴財富,更是一張靚麗的名片。城市公園,代表著瀋陽的顏值擔當,意味著瀋北新區不只有「原生態」,還應該有配套的高品質服務,是覆蓋全域的宜居、宜遊、宜養特色人居空間。構建「一廊、五區、十園、百角」的城市公園布局。
  •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打造生態宜居遼寧
    12月16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遼寧省生態環境廳介紹了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打造生態宜居遼寧的工作情況。
  • 東方:讓綠色成為發展最亮底色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眼下,東方正搶抓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重大機遇,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持續構建綠色制度、打造綠色家園、築牢綠色屏障、發展綠色經濟,全力讓生態這張名片更「美」、讓綠色這塊金字招牌更「亮」、讓綠色成為東方發展最亮底色。
  • 義烏:用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
    護綠增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每到秋季,成群的鴛鴦就開始在南江溼地公園嬉戲,有的在水裡追逐覓食,有的在岸邊打盹休息。一陣微風拂過,驚起幾隻飛鳥,撲簌簌掠過低空,迅速融入周圍山水之中。近年來,義烏溼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在這裡生活和越冬的野生動物逐年增加。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 華聯鋅銦公司:讓綠色成為礦山最亮底色
    華聯鋅銦公司讓綠色成為礦山最亮底色曾經,提起礦業企業人們總會聯想到灰塵籠罩、機器轟鳴這類詞語。當你走進位於馬關縣都龍鎮的雲南華聯鋅銦公司礦區,你會發現這裡常年被鬱鬱蔥蔥的青山環抱著,小鳥在採礦場邊坡上的樹林中嬉戲,數十輛車輪比人還高的大型拉礦車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辦公區更是環境優美、窗明几淨。
  • 水清岸綠好風光 良渚以「水」為筆繪製生態畫卷
    杭州日報訊 良渚,意為美麗的水中之洲。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在此依水而居,耕耘出燦爛的良渚文明;五千年後,這片土地上依舊演繹著人水共生、共融、共進的新篇章。良渚,因水而興,因水而美。110平方公裡轄區內共有168條河道、225個小微水體,密如織網的大大小小水系,像絲帶一樣蜿蜒流淌,不僅扮靚了城市,更帶來民生福祉。
  • 西安高新區乘風破浪2020 | 擦亮「生態底色」激活高質量發展
    岸綠景美鋪展「人水和諧」新畫卷  「城水相依,河暢景美」是久居關中的人們對這座城市的美好暢想,也是西安高新區為自己制定的治水目標。為此,西安高新區以「理水、連水、活水、清水、賞水、玩水」為治水理念,統籌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構建全域水治理體系,形成了「堤固、岸綠、水清、洪暢、景美、管理長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
  • 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評論員觀察)
    在2019年,一家國際權威科研機構發現,與20年前相比,世界越來越綠了,中國是促進這一改變的重要貢獻者之一。堅持不懈植綠造綠、養綠護綠,是中國建設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的有力體現,也成為中國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生動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 2020 · 「乘風破浪」的西安高新區(三) | 高新區最鮮明的底色是...
    為此,西安高新區以「理水、連水、活水、清水、賞水、玩水」為治水理念,統籌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構建全域水治理體系,形成了「堤固、岸綠、水清、洪暢、景美、管理長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隨著天藍、地綠、水清,西安高新區的「顏值」也越來越高。NO.1 灃河梁家灘運動公園以「草場+運動」為特色的灃惠綠道國際社區段——灃河梁家灘運動公園,天藍色的跑步道和灰黑色的健步道,組成一條近3公裡的綠道,為市民提供了多樣化的運動體驗。
  • 「魚菜共生」生態種養
    2月7日,唐山市曹妃甸區六農場民悅生態園的工作人員在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大棚內管理水培蔬菜。  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六農場民悅生態園引進的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項目投入運行。這個佔地2畝的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大棚,預計年純收入可達20萬元。據介紹,「魚菜共生」是一種集蔬菜栽培與高密度魚養殖為一體的生態系統,魚產生的排洩廢棄物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富足的營養,經農作物淨化吸收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物種之間和諧共生運行,雙方之間形成生態互利關係,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的低碳生產模式。
  • 「十三五」的四川答卷:天更藍 山更綠 水更清
    這五年,四川全面落實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推進綠色發展作為四川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這五年,四川大地綠意盎然,一份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綠色答卷呼之欲出。綠色,成為渲染「十三五」四川發展的底色!
  • 做「水文章「繪「生態卷
    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的滻灞生態區位於西安東北部,是全國首個以生態命名的開發區和國家級綠色生態示範區。自成立以來堅持「生態立區,產業興城」的發展戰略,探索「生態+文旅」的特色道路。以西安世博園、滻灞國家溼地公園等六大生態公園打造城市綠肺。
  • 江蘇17個宜居城市試點,為什麼這個小縣城能為蘇北「帶鹽」?
    02「2+1」項目試點,做足 「水」」「綠」文章新沂自然資源稟賦優越,山水相依。如何以「美」締造這座城市的深度?無疑,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做足做好「水」」、「綠」兩篇文章,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名單顯示,此次新沂不僅是17個綜合試點城市之一,還有兩個項目入選綜合類試點項目:新沂市城南濱水街區美麗宜居街區塑造和新沂市馬陵山鎮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一個項目入選專項類試點項目:新沂市水體整治和濱水綠地建設。水是新沂的血脈,綠是新沂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