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綠水逶迤青山間,花鳥為鄰碧雲天。詩意的田園,代表著人們對綠色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回眸「十三五」,瀋陽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全力推進生態環境品質升級,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美。
11月23日,記者在丁香東湖公園看到,清風徐來,湖面上水波漣漪,環湖慢道建設,又向著百畝銀杏林延伸。今年,像這樣的市民公園瀋陽新增了7座,水綠交融已成為瀋陽生態環境建設的一大特色。于洪區城市建設局園林綠化科科長賈瑩告訴記者,「這座公園是由兩個湖區組合而成,湖區的形狀就是像如意的玉佩,但對於丁香東湖公園來說,最大的亮點其實還是銀杏林,這次我們總共栽植了2500株銀杏。」
《瀋陽振興發展戰略規劃》確立了「東山西水、一河兩岸、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間結構。2017年,瀋陽全力打造渾河兩岸發展新軸線,在交通、生態、功能、設施四大方面進行系統化建設。不到一年時間,這條水綠交融的綠化生態帶、特色風貌聚集的濱水景觀帶、多元功能並存的文化旅遊帶、才智要素匯集的經濟活力帶,很快成為瀋陽的國際化名片。同年,以渾河為主脈,瀋陽對12條河流水系開展水體整治,提升生態質量。
去年開始,瀋陽又對南、北運河、衛工明渠三條城市運河展開綜合整治,打造精美運河風景線。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運河水系工程指揮部部長張春濤告訴記者,這次運河改造主要是四項重點工程建設,首先是水體的綜合治理,第二個是渾北環城水系慢道系統的建設,第三個就是運河全線景觀的綜合提升改造,第四項任務就是運河系統化智能化管理建設。
不僅是渾河和運河。在瀋陽北部,蒲河兩岸同步加快發展,短短兩年時間,環境質量大幅升級,成為與渾河南北相對的生態廊道。瀋北新區城市建設局局長詹鴻濤告訴記者,去年該區投資了一億多元,對蒲河兩岸的綠道進行了提升,建成了21.6公裡的蒲河生態道,「今年我們為了改善蒲河的水質,把蒲河大面積清淤,新建了四個主題公園,整體形象又有所提升。」
與綠為伴是瀋陽城市發展理念,圍繞「三環、三帶、四楔」中心城區綠地系統總體布局,「十三五」期間,瀋陽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精細化治理,從精準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工程四方面發力,不斷補齊短板、提升品質,城市生態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截至今年底,瀋陽綠地率將達到39%,全面達到小康社會建設標準。
明年,瀋陽城區綠化項目和農村造林項目將實現早啟動、早推進,新建改造16座公園、40塊綠地,完成造林30萬畝、6149畝棋盤山生態修復工程任務。同時,瀋陽還將全面推進沈西北邊界防風阻沙帶工程,制定柳繞地區沙化土地治理規劃,開展嚴重沙化耕地退耕還林還草,遏制土地沙化的發展趨勢。圍繞美麗示範村建設、中心城鎮建設、歷史文化名村建設,開展「森林鄉村」建設。
來源 | 瀋陽日報
▼
關注遼寧生態環境請掃下方二維碼
▼
遼寧生態環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與綠為伴 與水共生 生態宜居讓瀋陽底色更亮》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