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相濟的神奇電池:柔性電化學儲能器件

2021-01-07 電子產品世界

  隨著電子設備的發展,柔性電子設備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這種設備是指在存在一定範圍的形變(彎曲、摺疊、扭轉、壓縮或拉伸)條件下仍可工作的電子設備,比如像下面幾幅圖所示的具有酷炫樣式和功能的設備。很多廠商目前都已經開始研發和推出相關的產品,比如彎曲顯示器與觸屏、射頻識別標籤、可穿戴傳感器、可植入醫療器械、手環、手錶甚至是手機等等。不難看出,柔性、可彎曲化將是未來電子設備的發展潮流,是科技領域中未來若干年內的重要增長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1/375081.htm

  

 

  目前即使對於普通電子設備來說,電池因為不能滿足續航要求,已經成為了大家的一大「槽點」,而且已經成為了其發展的一大瓶頸(電池佔手機體積的近三分之一)。而對於柔性電子器件來說,其要求的電池不僅要具有相當的容量,同時還要具有配套的柔性,甚至是具有可拉伸、扭曲以及其它複合用途等更多豐富功能。這就要求我們更要對柔性儲能器件進行研究,而如果通俗的說,就是我們需要開發柔性的電化學儲能器件,即「可以彎的電池」,甚至是「不只是可以彎還可以做更多事情的電池」。比如像以下幾幅圖中所示的可彎曲薄膜型電池,以及可打結電纜型電池。

  

 

  怎樣把電池做成柔性的呢?

  實際上,從材料科學的角度來看,傳統的鉛酸、鋰電,以及乾電池,都是剛性的,不能經受劇烈的形變。這是由材料為剛性、界面接觸、液體電解質洩露、封裝材料限制等一系列因素決定的。而如果想要克服這些問題,也必須要在以上幾個方面針對性的做工作來解決問題。

  1、把電極做成柔性的

  傳統電池常常要用金屬箔(鋁銅等)做電極集流體(current collector),然後再把導電劑+活性物質+粘結劑調成漿糊一樣的東西塗上去。然後乾燥就可以製成電極。然而這樣的工藝路線柔性電池是不太適用的,主要是因為:金屬箔本身質量太大,降低了能量密度;金屬箔偏光滑,與材料結合差,更經不起柔性用途中反覆的「折騰」。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電極就必須使用本徵具有柔性的活性材料,或者把活性物質與柔性材料進行複合。本徵具有柔性的材料主要有碳系材料和高分子。在碳系材料中,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是研究比較多的兩類,而在柔性器件中,這兩種材料本徵的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天然的柔性使它們具有了在普通電池領域中不具有的巨大優勢,非常有研發潛力。此外,碳紙也很有用。從複合材料上看,纖維素-紙張/織物是一類非常值得重視的材料。紙張與織物柔性極佳,成本低廉,雖然本徵上不導電,但是可以通過與導電的碳材料進行複合變成導電材料,從而取得良好的綜合性能。要注意,複合的工作可以非常直觀有趣,可以用浸漬的方法,甚至可以用配碳納米管「墨水」再用毛筆書寫來完成,具體可以參考STANFORD大學CUI YI組的工作(下圖)

  

 

  

 

  除作為基底外,紙張和織物的多孔特性使其也可以用做隔膜,而且阻抗低於商用隔膜。由上可見,紙張材料在柔性電池中應用廣泛。因此有人提出了通過列印工藝在一張紙上集成出電容器需要的所有部件的想法。基於紙材料製備的電池/電容器,有著能量功率密度高(輕質)、成本低廉的優勢——與時下流行的3D列印結合,也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電池。

  2、在電解質方面下功夫

  傳統液態電解質的兩大優點是:良好的接觸界面以及有高離子電導。因此現在很多的柔性鋰離子電池仍然使用液態電解質,該類電池綜合性能良好,除去柔性外,很多特性與現在常用的普通電池相近。但這類電池有兩大問題:①受損後電解液有洩露的危險;②液態電解液的溫度穩定性很不理想。

  

  液態鋰離子電池(左),固態鋰離子電池(右)

  這些特性導致了其不是柔性電池滿意的解決方案,因此開發各種固態電解質仍然是柔性電化學儲能器件研究的關注重點。

  固態電解質主要有凝膠高分子電解質(高分子溶劑+無機鹽溶質)以及純無機固態電解質兩大類。相比之下凝膠電解質成熟度較高,更容易開發產品;而無機電解質則有許多可探索的內容,技術發展前景很大。目前典型的材料體系有鈣鈦礦、石榴石、LISICON、氧化物、硫化物等,每一個體系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在此不詳述。

  

  典型的各類鋰電解質材料電導率隨溫度的變化

  此外,還可以綜合以上有機、無機兩大類電解質的優點,將其複合製備成有機-無機複合體系,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和工程應用方向。

  3、製備工藝

  可以通過列印、塗覆與噴塗工藝來製備柔性電池。這幾種工藝都是利用液態的漿料把活性物質複合到自支撐基底上,經乾燥得到複合材料。

  第一類工藝:列印。對於該工藝,首先是需要配製含有活性物質的墨水(比如石墨烯/碳納米管,正負極材料粉末),然後在紙張等材料上進行列印,就可以製備紙基柔性電池。在基底材料中,紙張和織物無疑比起塑料、金屬材料更為適合列印等工藝的需求。

  

  噴塗製備鋰離子電池的過程示意圖

  第二大類技術:化學/物理沉積,可以製備大多具有薄膜狀構型的複合材料。該方法的優點是活性物質與基底可以形成牢固的化學結合,對於一些理化性質特殊的材料如LiPON電解質,以及鋰負極,一些固態電解質的製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類技術特別適合薄膜型鋰離子電池的製備,在超薄電池、傳感器、微型化方面最有前景,但是其主要問題在於效率低,成本高,大規模生產有一定困難。

  第三類:紡織工藝。該工藝特別適合把原材料製備成1D纖維(紡絲)或將纖維型原料製成2D織物(編織)。如果原料為纖維狀電池,可以得到2D的多功能能量存儲柔性織物,如光電轉換與儲能的集成器件,在可穿戴設備、智能織物等領域中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

  4、具有不同結構、功能的典型柔性電池

  (1)疊層型電池——電極結構像三明治一樣層層堆疊而成,實際上這種電池也是結構上最為傳統的——與我們常用的電池區別不大。

  

  (2)電線/電纜/纖維型電池。柔性電子器件大多是在平面基底上實現的。與薄膜結構電池相比,線狀結構美觀、質輕,易於紡成2D的織物或扭成不同用途所需的形狀。基於該結構製備的能量存儲器件可以作為零件整合到各種電子元件中去發揮供能作用。金屬線、碳系材料纖維都可以做成這一類的電池。

  

  MWCNT纖維型電池/電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3)透明柔性電池。該類技術在與光伏器件整合的光電轉換-存儲裝置、觸摸顯示裝置等方向上有廣闊的前景。傳統電池中使用的各種材料都是不透明的,但是將其低維化後,他們會變的很細小,這樣即使組合起來,光也能透過。金屬銀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納米化後與高分子複合製成透明電極材料。

  

  三明治結構的柔性透明儲能器件的結構與實物照片

  (4)可拉伸電池。可拉伸器件是可拉伸顯示、可拉伸天線、人工肌肉及皮膚傳感器等新興領域的關鍵技術。此時要求電池能承受至少1%的應變,不僅能彎曲,還要能拉伸、卷繞、壓縮等。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可以通過優化材料(織物、纖維、橡膠、彈性體等可拉伸物質),以及結構設計(通過為材料設計和使用一些可以抵抗拉伸的宏觀結構,如通過預加應力、應變方法,使材料初始位於壓縮/褶皺/曲折狀態)來製備可拉伸電池。代表性的工作是XU等製備的高拉伸比鋰離子電池,該電池使用了分段的布局及對稱的可變形蛇紋彎曲狀的電學接觸結構,具有300%的拉伸變形度和200%的可逆變形度。

  

  拉伸變形度可達300%鋰離子電池的結構示意圖

  (5)高性能柔性雜化電池/電容。對於柔性電化學儲能器件,因為微型化帶來的封裝等非活性物質佔比增加以及柔性化對於材料的其它要求,導致了其能量、功率密度相比於傳統的塊體型電池/電容有了進一步的降低,而把電池與電容進行雜化可以很好的綜合兩個體系的性能優勢,而且有望在能量、功率密度問題更為嚴峻的柔性儲能器件領域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6)與其它器件一體化集成的多功能柔性電池。柔性電池可以與其它器件集成,滿足新型電子設備的需求,並且在此中可以發揮更多的想像和創造力。

  5、小結

  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需求的進一步多樣化,電化學儲能器件需要滿足更多各個領域提出的全新的要求。近年來,柔性電化學儲能器件領域的研究成果豐碩,也已經有許多企業推出了一些相應產品,相應技術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與研究熱點。隨著技術的發展,該類技術將逐漸走向成熟。材料科學的進步,電子消費品工業的發展、需求以及推動作用應該是該類技術發展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成功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史全團隊與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合作,通過簡單易行的合成策略,開發了一種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並將其與柔性石墨烯膜相結合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該相變材料膜機械柔性好、形狀可裁剪及摺疊、冷熱循環壽命長,相變過程中材料始終保持固態,並且可實現大尺寸製備,為開發高性能柔性相變儲能材料及熱管理器件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思路。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能源存儲材料》上。   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廣泛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
  • 張會剛: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
    以電化學儲能技術為例,在傳統化學化工專業培養計劃中,學生的電化學基礎是在物理化學課程中建立,缺乏對固體和半導體的認識;與材料和固體相關的專業培養計劃中,電池技術所需的溶液化學和界面化學基礎不足。圖片來源:Pixabay南京大學於21世紀初,在材料系的基礎上成立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下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 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電極厚度受限提供新方案:熱納米壓印...
    細胞成像再添新技術:鞠熀先教授提出細胞膜蛋白成像的電致化學發光方法近日,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唐少春教授課題組與葛海雄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電極結構優化設計,利用熱納米壓印製備技術結合微電流電沉積,成功獲得高容量、高倍率和長循環壽命的新型陣列結構電極,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領域電極厚度受限的難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解決方案。
  • 石墨烯在電化學儲能等新興應用進展
    石墨烯在電化學儲能等新興應用進展 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對石墨烯報以巨大的研究熱情,一方面集中於其獨特的結構和優異的性質,另一方面則是聚焦於其對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改進甚至是顛覆性的應用潛力。
  • 中科院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薄膜可用於可穿戴領域
    中科院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薄膜可用於可穿戴領域 發表時間:2020/11/9
  • JMCA 量子點-碳基納米複合材料:製備及在儲能器件上的應用
    與傳統塊體材料相比,具有更大電化學活性表面的納米結構材料可以改變能量存儲機制,從而大大提高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此外,高電導率和離子電導率材料與具有強度和柔韌性的低維材料的結合為薄而柔的儲能器件提供了解決方案。由於過大的表面貢獻,納米尺寸會影響熱力學方面,從而增加器件中的工作電壓。 此外,狹窄的界面有效縮短擴散路徑進一步實現快速的能量存儲。
  • 可攜式儲能它最行 走近石墨烯柔性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新型的儲能器件,具有高容量、高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等優點。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5/359381.htm與傳統超級電容器相比,柔性超級電容器具有以下優點:選用性能穩定的電極材料,提高了安全性;超薄的電極材料和精簡的組裝過程,大大縮減了體積,使整個器件更小型、輕質;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材料用量少,降低了生產成本,且安全環保。
  • 儲能|截至2019年底中國電化學儲能電站總計超過580座
    目前,容量型「保量」儲能項目尚未得到規模應用,主要原因還是目前的電化學儲能度電成本太高(0.6~0.8元/度電),需要再降低一半左右才有可能得到規模發展。另外,還需要考慮全產業鏈的資源供應和回收問題,因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需要可再生儲能的支撐。
  • 電工所等開發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製備技術
    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運動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柔性可彎曲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重要需求。然而,柔性儲能器件一般採用化學/物理沉積、組裝、微鈉加工等特殊工藝製備,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受限制,導致難以兼得柔性器件的比能量和力學柔性。
  •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打開APP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7 14:15:33 當被評估為鈉離子電池的自支撐陽極時,Fe1-xS@PCNWs/rGO電極在0.1 A g-1的連續循環100次後表現出優異的可逆容量(573-89 mAh g-1)。更具競爭力的是,基於這種柔性Fe1-xS@PCNWs/rGO陽極的鈉離子電池具有出色的電化學性能,從而突出了其在多種柔性和可穿戴應用中的巨大潛力。
  • 超級電容器:性能優越的儲能器件
    超級電容器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儲能器件,並於80年代逐漸走向市場。自從1957 年美國人Becker申報的第一項超級電容器專利以來,超級電容器的發展就不斷推陳出新,直到1983 年,日本NEC公司率先將超級電容器推向商業化市場,使得超級電容器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研究開發熱潮席捲全球,不但技術水平日新月異,而且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
  • 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取得關鍵技術突破
    近年來,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聚焦新能源汽車「裡程焦慮」「安全焦慮」「壽命焦慮」以及動力電池回收和再利用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大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高功率密度電池、超短快充、超長循環壽命等儲能技術方面實現突破,並在產業化應用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效帶動了我國電化學儲能技術創新水平提升,有力促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電池儲能技術發展現狀
    當前抽水蓄能電站投資功率成本為1 600~2 100 元/kW,度電成本約0.25 元/kWh。電化學儲能技術中經濟性較好的是鉛碳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度電成本分別為0.5~0.7 元/kWh 和0.6~0.8 元/kWh。未來低成本長壽命儲能專用電池將是技術研發和市場應用主流。4.2 技術性能局限性不同類型儲能技術的特徵參數性能存在短板效應。
  • 基於電紡多孔碳納米纖維包覆碳化鐵的柔性可穿戴全固態鋁空氣電池
    近年來,能夠產生多種機械形變的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備受關注,同時,這些器件還要求具有較高的儲能能力和可靠性。目前,柔性金屬空氣電池由於其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安全性和低成本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高效儲能系統之一。
  • 中澳在「柔性電子應用微超電容器驅動集成系統」研究中取得新思路
    柔性電子是一種技術的通稱,是將有機/無機材料電子器件製作在柔性/可延性基板上的新興電子技術。相對於傳統電子,柔性電子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滿足設備的形變要求。以其獨特的柔性/延展性以及高效、低成本製造工藝,在信息、能源、醫療、國防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如柔性電子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印刷RFID、薄膜太陽能電池板、電子用表面粘貼等。與傳統IC技術一樣,製造工藝和裝備也是柔性電子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 ...帶你了解2020年儲能電站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電化學儲能成增長引擎
    根據CNESA的數據,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不管在全球還是在中國,抽水儲能均為主要的儲能方式,中國抽水儲能項目佔比93.2%;電化學儲能為第二大儲能方式,而其中以鋰離子電池為主。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化學儲能項目中,鋰離子電池佔比81.4%。
  • 柔性金屬空氣電池
  • 電池儲能技術的原理及電池儲能技術的特點和主要用途
    為緩解諫壁電廠燃煤機組退役對鎮江東部地區2018年夏季高峰期間用電的影響,江蘇公司結合電化學儲能電站建設周期短、布點靈活的特點,在鎮江東部地區(鎮江新區、丹陽、揚中)建設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儲能項目,包括在丹陽地區建設丹陽儲能電站、建山儲能電站,在揚中地區建設新壩儲能電站、長旺儲能電站、三躍儲能電站,在鎮江新區建設大港儲能電站、五峰山儲能電站、北山儲能電站。
  • ...無幹擾揭示δ-MnO2 「層-到-層」儲鋅機理助力高性能水系鋅錳電池
    作為典型的電化學儲能器件,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已經廣泛地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未來新興應用領域的需求對下一代電化學儲能器件在安全性、比容量、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及循環壽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年來已逐漸發展出了諸多新型的儲能器件。
  • ...成功研製出真正全柔性電池, 致力於實現消費級柔性電子產品躍遷...
    柔性電池這一新形態的儲能或將改變目前我們熟知的大部分電子產品形態,尤其是手機、手錶等可穿戴電子設備,讓生活更智能。柔性電池是什麼?柔性電池,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任意摺疊扭曲的電池。對於柔性電池的研發由來已久。一方面,隨著柔性電子屏的快速發展,當電子產品的屏幕開始能夠摺疊、彎曲時,傳統的鋰電池便成為了產品設計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