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教融合,上海海事大學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開工奠基

2020-12-19 文匯網

12月18日,上海海事大學航運科技創新大樓正式開工,圍繞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學的總體目標,進一步聚焦航運、物流、海洋等三大優勢領域,依託於上海地方高校高水平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以及原高原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形成三個學科三幢單體的組合式的建設模式。項目已列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重大工程項目,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58億元,整體建築由1層地下室和3個8層塔樓(含3層裙房)組成,建築高度49.1米。

創新大樓總設計以「海孕磐石」為理念,建築流線型裙房與三棟多邊形塔樓的整體造型,寓意「海孕磐石」——層疊的裙房即為「海」,高聳穩重的塔樓即為「磐石」,表達著「中堅學科、中流砥柱」的願景。而「海孕」則更是有著三層不同的寓意:一為「海運」,即海事大學前身為上海海運學院,意在對歷史沿革的傳承;二為「海韻」,即建築的曲線造型,具有強烈節奏感的立面都表達著「海波韻律」的美學思想;三為「海孕」,即孕育新的實驗成果、孕育新的研究人才等美好希望。

上海海事大學是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為特色的多科類大學。根據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重大戰略部署,學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學」的總體規劃目標,提出「航運科技創新大樓」建設項目。

上海海事大學辦學111年來,為社會培養輸送人才17萬餘人,大批畢業生服務於航運、港口、物流等行業,被譽為「高級航運人才的搖籃」。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儒表示,作為一所以理工見長的高校,提升服務航運強國、服務行業企業、服務臨港新片區的能力,是海事大學的責任和義務。航運科技創新大樓的開工建設,不僅是上海海事大學「十四五」規劃發展的重要工程,也是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平臺,也是更好服務臨港新片區的有力抓手。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永智表示,此次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的開工建設及將來投入使用,是學校進一步整合多學科資源,發揮特色優勢的重要契機。希望學校堅定聚焦航運、物流、海洋三大領域的辦學特色,推動優勢學科蓬勃發展,推動「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各項任務的落實,積極服務交通強國、海洋強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臨港新片區建設等國家戰略。

本項目主要圍繞航運、物流、海洋三大學科,拓展全球自動駕駛與航運安全、全球定位與航海保障信息技術、港航國際規則與戰略規劃、全球供應鏈規劃與管理、港航物流系統優化與決策、港航物流裝備與信息工程、深海極端環境下海洋工程材料製備與防護、船舶動力裝置節能減排等研究方向。上海海事大學物流工程學院院長胡雄說:「物流工程學院設有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和物流工程三大學科,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對實驗室的建設要求非常高,學校建造航運科技創新大樓,會極大地改善學生的實驗條件,工程創新的研究環境和高層次研究型實驗室建設的基礎條件,也為學校師生和對外交流創造了更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為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海事大學添磚加瓦。」

據了解,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主要圍繞學校航運、物流、海洋三大學科,建設高水平實驗平臺,進一步發揮特色優勢,對於推動學校優勢學科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高水平地方大學」具有重要意義;對臨港新片區科技創新、產教融合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打造上海航運中心、科創中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陸靖表示,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作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重大工程,將進一步發揮學校特色優勢,推動新片區科技創新、產教融合等重要戰略部署的實施。該項目建成後將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在全球經貿新格局、綠色航運新趨勢、航運技術新突破的國際形勢下,積極推動新時代背景下航運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增長動力的轉換,助力提升上海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海運強國、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

作者:文匯報駐臨港記者祝越編輯:唐瑋婕責任編輯:戎兵

相關焦點

  • 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海海事大學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開工
    12月18日上午,上海海事大學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開工儀式在臨港校區舉行。根據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重大戰略部署,學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學」的總體規劃目標,提出「航運科技創新大樓」建設項目。
  • 這個重大工程開工,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12月18日上午,上海海事大學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開工儀式在臨港校區舉行。大樓建成後,將為海事大學師生提供優良的實驗室和科研條件,也將推動臨港新片區的科技創新、產教融合,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海海事大學是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為特色的多科類大學,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學」的總體規劃目標。
  • 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會在廈門大學舉行
    、教育部聯合在廈門大學舉行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會。廈門大學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加快集成電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集成電路卡脖子技術領域人才培養,推動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的深度交流與融合發展,構建教育、人才與產業、創新有機銜接的新格局,努力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在服務發展中不斷增強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 「慧海達航」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高峰論壇暨上海海事...
    卞建平在致辭中表示:「今年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落戶青島市北區,將聚力構筑北方航運高端人才培養的平臺,港航高端智庫的平臺,國際化合作交流的平臺,加快推動產業生態聚集發展,為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 武漢科技大學:深化科教產教融合 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
    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指出,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研究生系統科研訓練,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著力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
  • 上海電力大學和特斯拉開啟產教融合全面創新合作實踐
    11月26日,「上海電力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和特斯拉公司企業大學產教融合協議籤約暨員工崗位專項技能提升培訓開班儀式」在上海電力大學舉辦。他指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和國家發改委《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強促進校企之間開展產教融合工作。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今年9月印發《2020上海市建設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方案》,進一步明確深化產教融合是國家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銜接貫通的戰略性舉措。
  • 課工場產融創新基地聯合魔秀科技共同推進產教融合創新教育!
    課工場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總經理潘曉光先生、副總經理相洪波老師、魔秀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先生、魔秀科技品牌部總監謝檳璐女士 、魔秀科技設計總監渠婷媛女士等嘉賓出席了本次籤約儀式。籤約儀式開場,魔秀科技品牌部總監謝檳璐女士從核心產品、發展歷程、企業定位、產品優勢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企業介紹。使基地在場嘉賓及實習生們充分了解合作夥伴企業實力,對未來合作充滿信心。
  • 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約合作 產教融合創新培養AI人才
    2021年1月16日,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署合作協議,將圍繞「計算+」領域,面向人工智慧發展趨勢與應用,聚焦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合作,攜手推動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和大範圍的產教融合,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進一步構築中國人工智慧產學研創新發展生態。
  • 讓老城復興湧動開放創新活力,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
    9月7日,距離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核心區)設立,已經過去了一年。一年來,面對青島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的形勢和機遇,市北區把握港、產、城等獨特優勢資源和稟賦,錨定了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歷史方位。
  • 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11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梧桐語問學中心問道廳舉行。華為副總裁馬海旭、副校長許曉東參加活動。許曉東強調,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具有深厚的友誼,雙方近年來已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領域展開了深入合作,今年8月份,雙方依託計算機學院建立了「華中科技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新型存儲技術創新中心」,此次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是創新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深化產教融合的有益探索,希望雙方精誠協作,發揮各自優勢,為我國信息產業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 上海海事大學聯合主辦第三屆「新時代•大航海•強國夢...
    12月11日,由上海海事大學和中國交通報社、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上海港城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新時代•大航海•強國夢——智能航運與新基建」峰會在上海臨港舉辦。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專職副主任吳傑和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儒等出席並代表主辦方致辭。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研院「合和共贏·融創未來」產教融合論壇舉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石光明代表主辦方進行致辭,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侯玉清、深圳市遠望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徐玉鎖、電子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執行院長湯志偉、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副總裁覃春紅和中興通訊學院產教融合項目總監段勇作為特邀嘉賓參加本次論壇。
  • 國科科技產教融合新模式:基於WeLink平臺生態的產教融合
    國科科技深耕IT領域產教融合多年,與諸多行業領先者在「產教融合」的路上不斷合作前進。其中,與華為始終保持著最緊密的合作關係,『國科+華為+高校』的產教融合教育模式在不斷複製。​典型案例「由集美大學誠毅學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科科技三方聯合成立的華為ICT學院」。該產教融合合作模式曾在2018年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及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2018年年會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分論壇上作為典型成功案例進行分享展示。
  • 慧科:深耕產教融合,培育數位化創新人才
    依託數位化轉型,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產教融合成為提高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模式。成立於2010年的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慧科」)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理念,專注高等教育和新職業教育十年,探索和踐行產教融合創新模式,累計助力培養了近千萬名高端創新人才,以人才賦能支持中國產業升級。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2020年全日制...
    二、複試錄取符合學院「產教融合專項」複試成績要求的考生,可在學院報名參加「產教融合專項」複試,具體報名方式和要求由學院通知,複試工作由學院組織,擇優錄取。三、學制與學位「產教融合專項」全日制工程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制與學位要求與學校其他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完全一致。
  • 金倉科技創新大廈項目奠基儀式在菏澤高新區隆重舉行
    ,喜氣洋洋,施工機械整裝待發,金倉科技創新大廈項目奠基儀式在菏澤高新區隆重舉行,上午9時許,在一場鏗鏘有力、激昂澎湃的盛世鼓韻中,金倉科技創新大廈項目奠基儀式隆重啟幕,菏澤金倉能源集團董事長李廣生、中鐵二十一局辦事處主任楊永剛、原市委宣傳部部長韓廣潔等領導分别致辭。
  • 上海寶山:科技創新產生「場效應」
    寶山作為上海為數不多的可全產業鏈布局的城區,優勢在於擁有產業空間和應用場景,正在打通產業化關口,在市場邏輯下推動科技應用。謀定快動,勝在不懈,一張創新產業圖譜正在寶山鋪開……技術之變 點燃產業「新火」當大學教授走進工廠車間會發生什麼創業故事?由大學教授團隊創業而來的上海克來機電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猶如一個智能化生產線孵化基地。車間裡,食品、醫療、汽車、倉儲……十多個行業的智能化生產線有序排開,讓人難以理出其中的產業邏輯。上海克來機電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談士力說:「行業不同,但原理相同。我們就是通過技術應用對各行業的生產線進行革新。」
  • 周口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論壇在河南科技職業大學舉行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等文件精神,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學習交流周口市各職業院校在產教融合方面的成功經驗。12月23日,2020年周口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論壇在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圖書館三樓報告廳隆重舉行。
  • 【德陽】九三學社市委「科技創新·助力智造」系列活動之「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項目正式落地
    通過九三學社德陽市委前期的充分調研和牽線搭臺,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與四川駝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於9月29日舉辦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框架協議籤訂後,在九三學社德陽市委的不懈跟進與努力推動下,11月12日,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駝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與四川職業教育集團在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召開智能建造無人機工作站授牌會議。
  • 廣西迎來一所新大學,南寧數字科技學院(籌)正式開工建設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20日上午,南寧數字科技學院(籌)在南寧市江南區友誼路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黃榮、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費志榮、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磨長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李曉勇、南寧市副市長朱會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吉利人才發展集團副董事長王興貴、吉利人才發展協同委員會主席陸丹、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楊學良等領導嘉賓出席奠基儀式。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黃榮宣布項目開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黃植建主持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