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海海事大學航運科技創新大樓正式開工,圍繞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學的總體目標,進一步聚焦航運、物流、海洋等三大優勢領域,依託於上海地方高校高水平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以及原高原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形成三個學科三幢單體的組合式的建設模式。項目已列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重大工程項目,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58億元,整體建築由1層地下室和3個8層塔樓(含3層裙房)組成,建築高度49.1米。
創新大樓總設計以「海孕磐石」為理念,建築流線型裙房與三棟多邊形塔樓的整體造型,寓意「海孕磐石」——層疊的裙房即為「海」,高聳穩重的塔樓即為「磐石」,表達著「中堅學科、中流砥柱」的願景。而「海孕」則更是有著三層不同的寓意:一為「海運」,即海事大學前身為上海海運學院,意在對歷史沿革的傳承;二為「海韻」,即建築的曲線造型,具有強烈節奏感的立面都表達著「海波韻律」的美學思想;三為「海孕」,即孕育新的實驗成果、孕育新的研究人才等美好希望。
上海海事大學是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為特色的多科類大學。根據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重大戰略部署,學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學」的總體規劃目標,提出「航運科技創新大樓」建設項目。
上海海事大學辦學111年來,為社會培養輸送人才17萬餘人,大批畢業生服務於航運、港口、物流等行業,被譽為「高級航運人才的搖籃」。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儒表示,作為一所以理工見長的高校,提升服務航運強國、服務行業企業、服務臨港新片區的能力,是海事大學的責任和義務。航運科技創新大樓的開工建設,不僅是上海海事大學「十四五」規劃發展的重要工程,也是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平臺,也是更好服務臨港新片區的有力抓手。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永智表示,此次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的開工建設及將來投入使用,是學校進一步整合多學科資源,發揮特色優勢的重要契機。希望學校堅定聚焦航運、物流、海洋三大領域的辦學特色,推動優勢學科蓬勃發展,推動「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各項任務的落實,積極服務交通強國、海洋強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臨港新片區建設等國家戰略。
本項目主要圍繞航運、物流、海洋三大學科,拓展全球自動駕駛與航運安全、全球定位與航海保障信息技術、港航國際規則與戰略規劃、全球供應鏈規劃與管理、港航物流系統優化與決策、港航物流裝備與信息工程、深海極端環境下海洋工程材料製備與防護、船舶動力裝置節能減排等研究方向。上海海事大學物流工程學院院長胡雄說:「物流工程學院設有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和物流工程三大學科,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對實驗室的建設要求非常高,學校建造航運科技創新大樓,會極大地改善學生的實驗條件,工程創新的研究環境和高層次研究型實驗室建設的基礎條件,也為學校師生和對外交流創造了更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為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海事大學添磚加瓦。」
據了解,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主要圍繞學校航運、物流、海洋三大學科,建設高水平實驗平臺,進一步發揮特色優勢,對於推動學校優勢學科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高水平地方大學」具有重要意義;對臨港新片區科技創新、產教融合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打造上海航運中心、科創中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陸靖表示,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作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重大工程,將進一步發揮學校特色優勢,推動新片區科技創新、產教融合等重要戰略部署的實施。該項目建成後將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在全球經貿新格局、綠色航運新趨勢、航運技術新突破的國際形勢下,積極推動新時代背景下航運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增長動力的轉換,助力提升上海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海運強國、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
作者:文匯報駐臨港記者祝越編輯:唐瑋婕責任編輯: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