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力大學和特斯拉開啟產教融合全面創新合作實踐

2020-11-30 高校圈的那些事兒

  11月26日,「上海電力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和特斯拉公司企業大學產教融合協議籤約暨員工崗位專項技能提升培訓開班儀式」在上海電力大學舉辦。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發展改革處副處長黃彥軍、上海浦東新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吳燁、特斯拉企業大學校長劉洋、上海電力大學副校長黃冬梅、校辦、校建辦等領導以及首批學員代表出席儀式。特斯拉企業大學校長劉洋與該校繼教學院黨總支書記陶瑩代表雙方正式籤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議。

  黃彥軍代表臨港管委會對與特斯拉產教融合合作籤約及開班、專場招聘表示祝賀。他指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和國家發改委《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強促進校企之間開展產教融合工作。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今年9月印發《2020上海市建設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方案》,進一步明確深化產教融合是國家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銜接貫通的戰略性舉措。並以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為契機,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以制度創新為根本,以規劃引領為基礎,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以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為依託,以重大項目和企業培育為抓手,深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全方位融合。臨港新片區作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必將率先探索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爭取在產教融合制度、人才培養改革、重大平臺載體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上電自2018年9月入住臨港新校區以來,不斷發揮高校專業特色參與產教融合工作取得成效,在繼與臨港集團共建人工智慧學院、籌建集成電路學院後,又積極推動了與特斯拉等臨港地區產業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有力嘗試,因此殷切希望校企雙方不斷加強探索,早日建成引領臨港片區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的新範式。

  吳燁代表浦東新區人社局到會祝賀。他指出,浦東新區人社局非常重視和支持上電與特斯拉人才培養全面合作。特斯拉作為戰略新興產業迅猛發展,尤其是上海超級工廠產能持續提升下,特斯拉對於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就不斷加大,學校的學科特色與特斯拉公司發展需求高度契合,浦東新區人社局將在政策上、資金上、資源上,加強支持我們這個有創新性和示範性的校企合作,緊缺新能源技術技能項目開發以及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等。

  劉洋發言講到,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雙方圍繞在職員工專項能力提升合作,訂單式培養多層次緊缺專業學生,尤其在聯合共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共建聯合實驗、實訓基地等達成多項合作意向。未來根據特斯拉自身的發展規劃,對於人才的需求將大增,全面覆蓋充電樁、儲能、自動化等領域。希望與上電的全面產學研合作模式,幫助特斯拉實現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和升級。

  黃冬梅在發言中指出,學校自入住臨港新片區以來,明確提出要全面對接臨港,更好地為浦東新區經濟社會服務,尤其為臨港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服務。學校重視發揮高校專業特色與特斯拉公司等臨港地區產業企業深入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後和臨港集團共建人工智慧學院,籌建集成電路學院。學校是自特斯拉基建啟動開始就一直與公司保持溝通聯繫,這次將以與特斯拉公司的籤約為新的起點,從合作在職員工訂製式培訓和專場招聘為開端,不斷加強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密切合作進一步推進探索新途徑,新方式,新機制,力求為臨港乃至上海和全國的產教融合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籤約儀式後,首批員工崗位專項技能提升培訓班正式開班。參加首次試點培訓的學員共計300餘名,都是通過特斯拉內部報名、考試、選拔產生。計劃通過系統學習電氣、電子、機械、自動化、管理等專業知識,有效提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除結合企業需求定製課程外,本次學習還特設校企聯合答辯環節,提升學員運用學習成果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據了解,當日,特斯拉(上電)專場宣講會暨畢業生招聘、特斯拉多款車型校內試駕等主題活動按計劃陸續舉行。(通訊員:上海電力大學李環)

相關焦點

  • 特斯拉把300名員工送進大學校園,與上海電力大學攜手打造臨港新片區產教融合新範式
    即日起,近300特斯拉公司員工將在上海電力大學進行為期兩年的崗位專項技能提升培訓。這些員工將在高校深化系統學習電氣、電子、機械、自動化、管理等專業知識,以期有效提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這是上海電力大學與特斯拉公司依託臨港新片區區位優勢,發揮校企特色,共創產教融合創新模式、共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有益實踐。
  • 特斯拉「牽手」上海電力大學 員工崗位專項技能提升培訓同時開班
    校方供圖學電氣、電子、機械、自動化、管理等專業知識,近300名特斯拉公司員工將在上海電力大學進行崗位專項技能提升培訓昨天,特斯拉公司和上海電力大學籤署產教融合協議,這是上海電力大學與特斯拉公司依託臨港新片區區位優勢,發揮校企特色,共創產教融合創新模式、共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有益實踐。員工崗位專項技能提升培訓也同時開班。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產能持續提升的背景下,企業對於本地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上海電力大學的學科特色與特斯拉公司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 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約合作 產教融合創新培養AI人才
    2021年1月16日,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署合作協議,將圍繞「計算+」領域,面向人工智慧發展趨勢與應用,聚焦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合作,攜手推動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和大範圍的產教融合,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進一步構築中國人工智慧產學研創新發展生態。
  • 上海交通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1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籤約儀式在閔行校區舉行。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副教務長吳靜怡、學生創新中心主任陳江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鄭葉來、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華為雲與計算BG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等出席儀式。
  • 上海電力大學:新工科理念培養高素質人才
    2018年,針對核電新能源建設,上海電力大學設立了核電技術與控制工程專業。2019年,學校融合多個學院的科研和教學力量,新增了新工科專業「智能科學與技術」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   上海電力大學楊浦校區(任鵬攝)  除了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專業,上海電力大學還十分注重在傳統工科中注入新工科的理念和元素。
  • 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會在廈門大學舉行
    、教育部聯合在廈門大學舉行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會。廈門大學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加快集成電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集成電路卡脖子技術領域人才培養,推動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的深度交流與融合發展,構建教育、人才與產業、創新有機銜接的新格局,努力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在服務發展中不斷增強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 周口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論壇在河南科技職業大學舉行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等文件精神,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學習交流周口市各職業院校在產教融合方面的成功經驗。12月23日,2020年周口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論壇在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圖書館三樓報告廳隆重舉行。
  • 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11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梧桐語問學中心問道廳舉行。華為副總裁馬海旭、副校長許曉東參加活動。許曉東強調,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具有深厚的友誼,雙方近年來已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領域展開了深入合作,今年8月份,雙方依託計算機學院建立了「華中科技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新型存儲技術創新中心」,此次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是創新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深化產教融合的有益探索,希望雙方精誠協作,發揮各自優勢,為我國信息產業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 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研究生培養——清華大學製造行業產教融合協同...
    「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鼓勵行業產業、培養單位探索建立產教融合育人聯盟」「將產教融合培養研究生成效納入評估指標體系」……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之後發布的相關文件對「產教融合」的意義和途徑做了一系列闡述和說明。如何使學校和企業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 濟南大學製藥工程專業榮獲省級產教融合示範性品牌專業稱號
    近日,以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為依託,濟南大學與魯南製藥集團共建的校企合作專業《製藥工程》榮獲山東省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授予的山東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示範性品牌專業。製藥工程是一門多學科交叉專業,自1998年國內高校初次設置該專業以來,國內近280所高校設置了該專業。
  •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教融合,上海海事大學航運科技創新大樓項目開工奠基
    根據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重大戰略部署,學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學」的總體規劃目標,提出「航運科技創新大樓」建設項目。上海海事大學辦學111年來,為社會培養輸送人才17萬餘人,大批畢業生服務於航運、港口、物流等行業,被譽為「高級航運人才的搖籃」。
  • 國科科技產教融合新模式:基於WeLink平臺生態的產教融合
    國科科技深耕IT領域產教融合多年,與諸多行業領先者在「產教融合」的路上不斷合作前進。其中,與華為始終保持著最緊密的合作關係,『國科+華為+高校』的產教融合教育模式在不斷複製。​典型案例「由集美大學誠毅學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科科技三方聯合成立的華為ICT學院」。該產教融合合作模式曾在2018年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及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2018年年會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分論壇上作為典型成功案例進行分享展示。
  • 武漢科技大學:深化科教產教融合 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
    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指出,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研究生系統科研訓練,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著力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
  • 武漢大學與華為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2020年11月23日,武漢大學——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協議籤約儀式舉行。校長竇賢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馬海旭出席,副校長吳平主持。竇賢康指出,武漢大學與華為公司在產教融合深化產教融合,不僅可以持續為鯤鵬、昇騰及華為雲產業鏈輸送高質量人才,也可以為我國信息產業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馬海旭表示,作為一家注重技術和人才的公司,華為一直沒有停止對人才培養的探索。
  • 南開大學-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籤約儀式舉行
    12月14日,南開大學-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籤約儀式在八裡臺校區舉行。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王新生,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雲與計算BG副總裁張順茂,華為北京研究所所長常勝、華為天津代表處總經理許超出席。儀式上,李靖與張順茂共同為基地揭牌。
  • 上海大學MBA教育管理中心產教融合新發展:產業導師學生見面會暨...
    重磅落地SHU MBA EVENTS深耕產業 · 產教融合,上大MBA產業深耕計劃不斷推進。12月19日,上大MBA年度重磅活動之一:2020 年度上海大學Global Industry MBA產業導師和學生見面會暨商業診斷項目啟動會在上海外灘江畔開幕。
  • 四川天一學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全面推進產教融合
    9月12日,四川天一學院與上海寶冶安裝作業有限公司籤訂校企合作協議。雙方就「共建服務基地,服務就業創業」、「有效銜接校企,推進深度合作」兩個前景目標展開探討,最終達成深入且持久的合作,籤署了校企合作協議書。
  • 長三角大學生創業項目路演中心助推產教融合新實踐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大學生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長三角大學生創業項目路演中心的成立正是一次生動的實踐。  長三角大學生創業項目路演中心於10月27日在上海財經大學揭牌成立。
  • 同濟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籤約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
    12月7日,同濟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同濟大學舉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副校長雷星暉,及同濟大學本科生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軟體學院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和教師代表出席儀式。本科生院院長黃一如和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代表雙方籤署了協議。
  • 產教融合 賦能高質量發展——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打造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產教融合作為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的重點工程,緊緊圍繞辦學定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從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角度出發,以就業為導向,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抓手,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努力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