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官方聲明
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
一個多月前,網上就有傳聞說蝦米音樂將於2021年1月份關閉。但當時蝦米相關人士回應:「不予置評。」讓此事沒有塵埃落定,更加引人浮想聯翩。
今天,這一傳聞終於被證實。一路跟隨的聽眾們,紛紛在各大社交帳號上曬出自己和蝦米音樂的故事,感嘆「爺青結」(爺的青春結束了)!
蝦米音樂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嗎?最早蝦米網並不叫蝦米網,而是叫EMUMO,取的是EARN MUSIC&MONEY的意思。
據蝦米音樂官網,2006年的第一場雪,一群愛音樂的人在杭州的一家小咖啡屋開始了他們的追夢旅程,EMUMO這個名字也寄寓著他們「聽著歌順便把錢賺了」的美好願望。
後來為什麼放棄EMUMO這個名字呢?原來,當時EMUMO遇到了當時的最大競爭對手巨鯨網。在5位創始人的齊心努力下,蝦米音樂於2007年4月正式上線。起名蝦米,寄寓著他們「小蝦米吃巨鯨」的豪情壯志。
最初幾年,以文藝範兒著稱的蝦米堅持不做盜版,並堅持培養用戶付費下載音樂的習慣,但在當時在線音樂盜版侵權問題嚴重,這條路子沒有走通。
後來,蝦米另闢蹊徑——選擇讓用戶上傳音樂資源,同時保留了付費下載的服務。但這種做法並沒有得到版權方的認可,2010年,多位獨立音樂人聯合聲討蝦米。
於是,蝦米一邊補償非法上傳的版權費用,一邊堅持付費下載模式,更加舉步維艱。
2013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將蝦米收入麾下,成立了音樂事業部。進入阿里後,蝦米曾經創造過短暫的輝煌,尤其是阿里還請來了高曉松、宋柯等知名音樂人擔任高管。
當時高曉松的理念是將音樂行業線下的從業者和服務要素全部引導到由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組建的阿里星球上,他們可以像逛淘寶一樣在平臺上找到所有資源,完成所有服務和交易。
不過,在版權意識上,這樣的行動顯然已經晚了。早在2014年,他們的競爭對手QQ音樂、海洋音樂集團等就已經著手布局音樂版權。與此同時,隨著國家版權局加強對在線音樂版權的監管,蝦米不得不下架大量歌曲。
2016年1月21日,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離開蝦米,並在朋友圈裡說道:「有些行業註定要死去,我乾脆等他涅槃好了。」
2019年9月,網易雲音樂獲得阿里巴巴、雲鋒基金等共計7億美元融資,這被認為是蝦米音樂將會被阿里巴巴放棄的信號。
為什麼最終選擇關閉音樂服務?在給用戶的告別信中,蝦米音樂這樣解釋:「12年來,產品的每一次迭代和更新,我們都希望做得更加純粹——回歸音樂本身,讓每一位用戶都能發現屬於他們的音樂新世界。但不可迴避的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曾錯失了一些關鍵機會。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有聽眾曾在蝦米獲贈蘇打綠門票
早在此前蝦米關閉的傳聞出來的時候,就有源源不斷地聽眾跑到蝦米音樂官方帳號下面留言,說蝦米的存在是習慣,也是陪伴本身。
是的,12年光陰,往前推算,正好是80後、90後開始念大學的年紀。在他們心中,蝦米不僅見證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歲月,也在無數個寂靜的深夜中陪伴了自己。
知名音樂博主陳北及告訴天目新聞記者,他第一次接觸蝦米音樂正好就是在7、8年前讀大學時。那時,他還只是一個喜歡音樂的普通觀眾,沒有受到這麼多關注。他至今印象深刻的事情是,當時他參加了一次蝦米組織的活動,在眾多評論中被幸運選中,獲得了一張蘇打綠的演唱會門票。
在網易雲上,陳北及製作的歌單很受年輕聽眾歡迎,收藏量很高。他說:「我覺得蝦米上的很多小眾歌單也很好,品味很獨特,我挺喜歡的。」
「我一開始喜歡蝦米是因為它有很強的關聯屬性,會給你推薦很多同類音樂,就像現在的大數據一樣。後來會覺得它是小眾的,身邊只有自己知道,有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性。再次就是有段時間很喜歡滾石唱片公司的一些音樂,比如李宗盛,田馥甄,劉若英……蝦米有很多相關版權,所以用起來也很方便。」資深音樂編輯劉小瑩知道蝦米音樂關停的消息後,特意去翻了翻記錄:「上面顯示已使用8年9個月29天。我被這個數據驚到了,原來已經這麼久了!」
在她看來,蝦米關停就好像是一個老朋友要離開了,再也不回來了。「我忍不住分享了一首歌到微博,紀念這個時刻。」
她向天目新聞記者分享了兩件和蝦米有關的小事。「2015年夏天,我有一段時間決定減肥。在這個痛苦的階段裡,是蝦米音樂天天陪著我,上邊有合我胃口的跑步歌單,揮汗如雨和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蝦米歌單或者是那些音樂給了我動力。」
「另外一件事是,我和現在的老公(當時還是男朋友)在談戀愛的時候,會進蝦米音樂的迪廳同頻聽歌,想想也是很搞笑。不過現在好像沒有這個功能了。」
作為資深音樂編輯,多少對音樂圈子有一些了解。在劉小瑩看來,版權之爭讓各音樂平臺開始分化,而個人的成長和音樂喜好的變化,也讓用戶分流了。「但這就是行業的發展,就算覺得惋惜,也沒有辦法。」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