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那些不擇手段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忙 Day

2021-01-05 南都周刊

即便不擇手段可以讓你遇佛殺佛、在職場上風光無限,也不代表任誰都能成為那樣的人。

文 | 思小妞 編輯 | 星煮

「忙Day」招作者了

想成為我們的欄目線上作者嗎

歡迎投稿到郵箱newmedia@nbweekly.com

一經錄用,稿費從優

知乎上有個提問「職場上的人可以不擇手段到什麼地步?」回答是0。

不知道是這個世界過於美好、還是自己的見識過於淺薄。總之,我在職場遭遇或聽聞過的不擇手段的故事,最嚴重的無外乎就是A耍心機搶了本該屬於B的功勞,或者被領導「穿小鞋」、被同僚「背後插刀」這些事。說來說去,都是在叢林法則的道德邊緣打擦邊球的故事,離出界還有一定距離。

後來想想,那些真的無下限的事也不可能在網上曝光吧。

多數人從事的行業、頂著的頭銜註定了我們鮮少能看到令人shock的內幕,當中不堪不恥的勾當自然也無法一睹。我有個朋友在大公司做到中層,倒是和我們說過一些公司內部的暗黑故事,無非也就是下屬為了往上爬主動對領導投懷送抱。這樣的劇情在十年前的職場劇裡早就上演過了,算不上震撼。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英劇《公關》(Flack),倒是把職場上那種為了工作結果不擇手段的狠勁兒展示的淋漓盡致。

《公關》劇照

女主羅賓是一家大公關公司的危機公關專家,她的工作內容就是每天為那些行為不端、有著骯髒秘密的名流人士解除危機,為此無所不用其極。為了讓即將過氣的球星再次出名,她編造了對方是同性戀的新聞;為了能在飛機上打破規則打緊急工作電話,她威脅空乘甚至不惜「污衊」;還有明星代孕、用假家暴來幫助客戶博出位甚至不惜誣陷客戶的老公被警察抓……威脅、欺騙、耍陰謀詭計對羅賓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在工作中不擇手段的羅賓得到什麼好處了麼?當然!她成為了公司的王牌,極受上司青睞。

作為常人,我們本能地排斥為了獲取成功而不擇手段的人。但當你作為職場人時,如果腹黑、不擇手段是你戰鬥的工具,並且你能夠運用這套工具把問題解決、把KPI搞上去時,「不擇手段」並非是絕對的貶義,甚至還有可能是對你能力的褒獎。

想像一下,當你有緊急任務需要完成不得不違反規則時,之前你也求情、避開規則,但均無效,此刻還怎麼辦?從道德層面來說,沒有人會覺得威脅他人是好的,但從工作的結果導向來看,威脅如果奏效,它就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不擇手段」也是需要語境和背景才能去定性的。成熟的、有野心的職場人,不會一桿子把它打翻。

然而,即便不擇手段可以讓你遇佛殺佛、在職場上風光無限,也不代表任誰都能成為那樣的人。一方面,這和每個人內心道德底線的高低、耐受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你如何給自己的工作定性有關。

有個做醫藥代表的朋友,在這一做幹了三年,從小外企實習生到某外企500強高級醫代,業務做得順風順水,還和一堆醫生變成真正的朋友(家人有病能指望上的那種朋友)。

她對手中重點醫生的私下愛好了如指掌,基本能精確到喝什麼酒、唱什麼歌、polo衫買什麼尺寸合適。曾經有位主任醫生做課題,她義務幫忙收集了兩個月數據。另一位醫生的媽媽住院,不巧該醫生在外地出席會議回不來,她每天都跑去醫院看望老人,送個飯、買個水果啥的。

這些事情在她看來都不算事兒。工作嘛,互惠互利,我為你跑腿、你幫我辦事;由工作漸漸變成朋友後,相互幫忙、共同致富也合情合理。

但當她把自己的這些招數傳授給新來的徒弟時,小姑娘幹了不到倆月就走人了,臨走時丟給她一句「太沒下限了,我幹不來。」反倒是這位朋友一臉懵,「怎麼就沒下限了?我一沒偷、二沒搶、三沒陪人睡,兢兢業業賺錢,有啥錯?」

這事兒還真是誰都沒錯,同一份工作兩個人有不同的屬性定義太正常了。就像我這位朋友,她不覺得自己作為醫代為醫生做的那些事就是低姿態、或者「為了業績不擇手段」。自己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你既要有做銷售的一切能力,也必將包含一部分服務他人的內容。這有什麼好不能忍受的?

就像網上經常有很多勵志文,告訴職場人「愛拼才會贏」、「心狠才能站得穩」,這些把狠勁瞄向內部、對自己「不擇手段」才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漂亮話,說起來鼓舞人心,但背後的代價不是人人都能承受。

當然,每個人在工作這件事上都有選擇不去狠的權利。「贏」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特別是那種需要支付超出承受範圍代價的贏。只是,在「不擇手段」這件事上,越界、違規、殘忍並不是最痛、最可怕的,而是「自我撕扯」。

能夠享受不擇手段後帶來的成果的人是幸福的,就像羅賓的上司卡羅琳,這位混跡公關一行多年的老前輩,看多了人性中不堪的一面,也對遊戲規則早就爛熟於心。卡羅琳曾對羅賓說過一句話「世界不會停轉,我們只是推波助瀾」。在她看來,「不擇手段」就是遊戲的規則。不為之才奇怪。

或者像朋友的徒弟,受不了轉身走人也好,至少自己不會備受煎熬。最怕的就是你身在其中卻無法自得其樂。一邊用著「不擇手段」做利器、一邊卻痛恨自己的所作所為;想要放手,但出於慣性和安全感又丟不下,無法變回成一個「正常人」。

更慘的是,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把工作上的不擇手段帶進了生活中,讓它們傷害到自己最愛的人。

「職場上不擇手段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我想寫不出答案,也許是因為,「正常的人」沒做過,不知道答案;「慣犯」則早就習以為常,根本意識不到做的那些事是「不擇手段」的;而中間的「撕扯者」們,可能因為太痛,無法下筆。

說到底,難的不是「不擇手段」,而是認清真實的自己後,能心安理得作出選擇,並且承受得起代價。

關「於職場上的不擇手段」

你們有話想說嗎?

歡迎在留言中說出你們的故事。

來源|南都周刊

END

相關焦點

  • 職場上老老實實任勞任怨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如果說職場是一個大池子,那池子裡都是形形色色的人群,有老老實實任勞任怨工作的,有花言巧語玩忽職守的,也有能力超群獨特存在的,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在職場上的地位都是不一樣的。對於那些老老實實任勞任怨上班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 工作中,那些老實內向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個人性格有的時候並不是想改就能改的,有的人天生活潑,社交能力強,那麼可能認識的人更多,機會也就更多。但是有的人,由於從小的生活環境的原因,性格特別內向老實,不擅長和別人交流,看起來好像少了很多優勢。那麼,那些老實內向的人,在職場中最後都怎麼樣了呢?#職場技能#
  • 一年換3份工作的那些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很多人定期都會冒出離職念頭,區別是有的人摁下去了,有的人則選擇邁出去,而剛畢業的人更容易頻繁換工作,那麼他們後來究竟怎麼樣了,是發展得越來越好還是一直在原地打轉?如果是跳槽,應該如何跳? 在畢業季,我們聊聊這個話題。 一個真相:離職正在越來越「隨意」!
  • 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譬如學生時代我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嘲諷,那些在角落默默啃讀書本的優等生的努力,再等到進入職場,從眾心理的弊端就凸顯的更為明顯,生怕吃虧就多摸魚、受到鼓動就腦子一熱去辭職...結果多是得不償失。最近看了董成鵬、柳巖主演的電影《大贏家》,主人公嚴謹就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特立獨行,認真工作的正面典型。
  • 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慘不忍睹!
    都說長期喝飲料不好,到底怎麼不好,好像也沒人能說得出? 那麼,如果長期喝含糖飲料,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抖音上,有一位網絡博主為了探究含糖飲料對於身體的影響,於是他拿自己做了個實驗:
  • 職場上的活體ETC,後來都怎麼樣了
    職場上這種人不少有。比如開會的時候,同事講的方案存在明顯的漏洞,為了方案最後的呈現效果,我們不免會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建議。這時候活體ETC會無視你的意見與建議,繼續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甚至直接黑臉,還會回懟你:你怎麼知道不行呢?開會只會潑冷水?面臨類似的靈魂發問,你懟回去,會耽誤會議的進度,不懟回去,自己內心又感覺被同事針對。
  • 都是「每天」day by day,day to day,day after day有什麼區別
    ( ̄△ ̄)每天晚上一篇英語知識普及英語罐頭本文是我的第202篇英語知識文章國慶一天天就過去了,今天就是國慶的最後一天了,你準備好明天上班了嗎?罐頭菌覺得這個問題實在是問得太好了,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幾個詞有什麼區別,畢竟在中文裡面,這中文都表示「每一天」。那他們都有些什麼區別呢?今天就和罐頭菌一起來看一下吧。
  • 在職場,勾心鬥角太可怕了,那些不善於「鬥」的人該怎麼生存?
    在職場,勾心鬥角太可怕了,那些不善於「鬥」的人該怎麼生存?職場上每個人的風格特點都不一樣,並非誰擅長勾心鬥角的,誰都一定笑到最後。否則你想想那些宮廷劇裡頭,有心計的那些「惡人」為何總是下場很慘?一、避而遠之,做好自己的工作「人生忠告:別和同事走太近,總有些人能噁心到你。」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的上級領導與同事很狡猾,你就不要與其走得太近,平時在工作上難免會有交接,除了談工作之外不要與其過多的交接,但凡涉及到利益之事,儘量不要參與,避免自己吃虧。
  • 職場上,遇到這3種人要注意防範,小心成為你職場路上的絆腳石
    這不是最讓人生氣的,更加讓人生氣的是,出現了問題沒有人承擔,反而是彼此相互推諉,推卸責任。結果,處理這些事情花費的時間,要比在項目上花費的時間還多,再加上領導一直催促進度,讓想在這個項目上有所突破的王鵬十分焦慮。
  • 那些為自己貼標籤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大概原因是換工作的事,當時給了他一個建議,他覺得好像還可以,要嘗試,後來他爸他姐在電話那頭一攛掇,然後跟我說這不好那不好,得,最後這個大鍋我背了。我很生氣,你自己的主見呢,不喜歡一開始怎麼不覺得,現在讓我背鍋,說真的,我很不爽。
  • 堅持在一家公司呆滿10年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馬雲說得很現實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不僅僅是男性擔心害怕入錯行,大部分初入職場的女性也開始對職場之路憂心忡忡。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那麼幸運,很快就能找到屬於自己值得花一輩子時間去奮鬥事情。像白手起家的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被稱為是業界「鐵娘子」的董明珠,以及中國女首富楊惠妍等等,她們都是一群「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士們」,在職場上叱吒風雲,毫不遜色於一些成功的男企業家。
  • 那些以前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結果我愣了
    那些以前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結果我愣了我們在生活中使用微信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將自己的生活狀態和生活點滴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見,他們不願意將自己的生活狀態長時間的曝光在別人眼中,所以選擇將自己過去的朋友圈隱藏。小編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從小編加上他們到現在,他們都是選擇朋友圈三天可見,那那些三天可見的人現在到底怎麼樣了呢?他們是為什麼想把自己的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呢?
  • 那些熱衷立flag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新年一定要立幾個轟轟烈烈的新目標。最常見的可能是健身、學習一門外語、改掉壞習慣、年收入超過多少錢之類的。但根據數據統計,有80%以上的人會在2個月內恢復「正常的生活」,也就是立目標之前的生活。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許下新希望多麼美好!
  • 職場上喜歡咄咄逼人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遇到一些強勢的人的時候,特別是你的同事的時候,你最好不要給他說你的機會,所以我們這裡最好的處理方式還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多管其他的事情,特別是「他」的事。職場人都會有消極心理,因為人際關係不好想離職,因為找工作面試受歧視不想工作,情緒不穩定、心情鬱悶不想工作等。我們有太多的理由不想工作,但最後我們敗給了現實。
  • 需要你不擇手段的五件事,可別心慈手軟了,不然吃虧的是你
    文|齁神在職場不擇手段並不是一無是處的行為,特別在工作上有些事情是必須要不擇手段的。如果你能夠做得更加果斷,就會讓這些事情變得更加理想。這五件事情分別是:一、與小人周旋---可以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因為小人本身也是不擇手段的人,跟他們周旋的時候,千萬不要講什麼仁義道德,儘管把你不擇手段的能力全部使出來。要不然到最後利益受損失的肯定是你,而且還會一直讓小人打壓著。估計沒有人會希望得到這樣的結果吧?所以不擇手段起來吧!
  • 做事不擇手段之人,都有兩個特徵,一種後果,遇到這樣人儘早遠離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有人遵循天道和人道,聽天命盡人事,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而也有人,為了所謂的「成功」、為了名利,做事不擇手段。做事不擇手段的人,都有兩個特徵,一種後果,如果碰到這樣的人,早早遠離。
  • 《偽戀》中的那些女孩最後都怎麼樣了?
    雖然《偽戀》在定義上是一部後宮番,但同時也是一部純愛番,動畫目前只更新到了第二季,最重要的階段還沒有看到。大家都會很好奇樂最後選擇了誰,這點在小編個人看來與大老師有點相似,但不同的是偽戀暗示的更明顯。在漫畫的結局中那些樂身邊的女孩後來都怎麼樣了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吧。
  • 男子為成為正式員工,不擇手段害其他面試者,人都不會做何談成功
    導語:男子為成為正式員工,不擇手段害其他面試者,人都不會做何談成功人心究竟有多可怕,在威脅到自己生命安全或是危險的時候就會一目了然,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就是一部關於在職場上如何面試成功的一部劇,劇中揭示了人性的可怕,一起來看看吧。
  • 那些為生活拼命努力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當然,這一切都感謝答主父親的這場豪賭,不然就沒有答主現在的成功。但更要感謝的,其實是他自己。沒有誰的成功不是賭博。賭的是未來,賭的是自己。馬克思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有些人僅僅是活著,就已經花光了所有力氣。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每一個人都在努力求生,哪怕付出一切。主人公程勇生活潦倒,為了賺錢給自己的父親治病,不惜鋌而走險,販賣印度抗癌藥。呂受益求助程勇去印度購藥回國販賣,他想看著孩子長大。
  • 那些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3句話說盡真相
    >第2句,死磕一家公司成功的,往往這家公司正處於快速發展過程中;第3句,那些在一家公司死磕多年最終成功的,無一例外,都嘗試了多個崗位。而且老闆還整天都在說,要更多引入外部人才,公司內部人員整體素質跟不上公司的快速發展。這就要說到第二個問題:那些空降過來的高管和人才,之前也是在同一家公司積累了多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