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為自己貼標籤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2020-12-14 沐氼

今天和男票吵架了。大概原因是換工作的事,當時給了他一個建議,他覺得好像還可以,要嘗試,後來他爸他姐在電話那頭一攛掇,然後跟我說這不好那不好,得,最後這個大鍋我背了。

我很生氣,你自己的主見呢,不喜歡一開始怎麼不覺得,現在讓我背鍋,說真的,我很不爽。

他給我的理由如下:

1、我這個大專學歷,就算考上了這個工作,想轉正也很難。雖然現在比起來兩個工資差不多,他覺得自己過幾年會漲工資,會比這個好,前提是他們的廠子還在。現在國內外經濟情況這麼嚴峻,外企我覺得會有點不好過吧。當然他不會理我的,因為他覺得一個世界500強的名頭已經夠他炫耀一輩子了,那這樣的人今後又有什麼大的作為呢。

2、我現在的工作是我學了四年的專業,如果我放棄這份工作,就放棄了一門技術。可是去了你說的這個工作,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就是個臨時工,有什麼前途。讀到這的朋友,我想說一句,首先這個工作我只是說過,不是我逼他去考的,其次它不是臨時工,他也有五險一金各種補貼,這樣跟我吵是不是過分了呢。不想去就不去,這個大鍋我背不起。

3、現在我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不好的,所以我改變主意了。你吃飯還要我餵嗎,你看了即將要去的這份工作被別人吐槽了,那麼你現在的這份工作你看到相關的差評了嗎。

學歷在有個時候確實會是一個門檻,但是它絕對不能成為你逃避積極向上成長的藉口,這個標籤請自己撕下來。

天底下不是只有這一門技術,一個專業也可以做很多種工作,為什麼要把自己禁錮在一個小圈子裡,為什麼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就是幹這個的。請不要這麼想,現在社會、經濟還要求多元化發展呢,你怎麼就不行了。請不要亂貼標籤好不好。

別人說不好就不好了,別人說香菜很好吃,你咋一點都不吃呢。不要試圖去貶低任何一份工作,任何工作都得有人做,也都有人熱愛有人厭惡,不要總是聽別人說就隨便為一份工作貼標籤。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努力生活的方式,就算是撿破爛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也是自己的發光體。

那些為自己貼標籤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呢。無非就是把自己禁錮起來,想要掙大錢,想要高大上,卻不敢去嘗試,沒有去嘗試,永遠在那裡。

看到這裡的朋友們,希望你們以後的每一天都可以發光發熱,做自己想做的事,掙花不完的錢,快快樂樂的。

相關焦點

  • 大部分人不成功 是因為不懂給自己貼標籤
    他們從來沒刪除過自己的數據,哪怕是最早,最不起眼的看似無用的數據,而是給這些數據貼上了標籤存放在某個角落。最後這些貼上標籤數據的作用,讓阿里變得強大。數據的作用,我們大部分人都漸漸懂得。但貼標籤什麼邏輯,很少有人真正明白。舉個簡單例子,你拍了段視頻發到平臺,發現拍得不如你的同款,有幾萬點擊,而你只有幾百點擊,百思不得其解。
  • 你懂得給自己「貼標籤」嗎?讓自己活成設想的樣子!
    什麼是給自己「貼標籤」呢?就是自己要給自己一個定位、人設,自己要不斷「提醒」、「暗示」自己,該怎麼做!在「標籤」作用、「暗示」作用下,會讓自己逐漸變成自己設想的樣子,更會讓別人也改變對你的看法!信的內容都是心理學家提前寫好框架的,都讓寫在監獄裡表現良好、人生勵志話語等一些正情感、正能量的語句,讓他們郵寄給親人們。在戰場期間,也堅持讓他們每周寫信,寫的都是在前線表現如何良好、勇敢戰鬥拼搏等內容,最後,這些犯人組成的士兵,團隊戰鬥力甚至勝過了「正規部隊」。
  • 工作中,那些老實內向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個人性格有的時候並不是想改就能改的,有的人天生活潑,社交能力強,那麼可能認識的人更多,機會也就更多。但是有的人,由於從小的生活環境的原因,性格特別內向老實,不擅長和別人交流,看起來好像少了很多優勢。那麼,那些老實內向的人,在職場中最後都怎麼樣了呢?#職場技能#
  • 貼標籤的人都知道關谷的魔力,去掉標籤的人都知道王傳君!
    生動的表演和搞笑的風格讓我們記住,裡面的每個角色都像是在看王傳君。我們會說:「噢,這不是那個關穀神奇嗎?」王傳君因為他在《愛情公寓》中扮演了光谷魔術的角色,從那時起他就被貼上了光谷魔術的標籤。每個人對他的印象都和光谷一樣有趣,能給人帶來幸福。在最近的《愛情公寓5》中,由於王傳君沒有扮演關谷的魔法角色,所有的人都批評了他一段時間。
  • 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慘不忍睹!
    都說長期喝飲料不好,到底怎麼不好,好像也沒人能說得出? 那麼,如果長期喝含糖飲料,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抖音上,有一位網絡博主為了探究含糖飲料對於身體的影響,於是他拿自己做了個實驗:
  • 打造個人品牌:從給自己貼標籤開始
    實際上不止明星,社會上好多名人,身上都有好多標籤,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商人、做公益活動,這些標籤都是為自己這個品牌增加價值的。那今天的你,如果也想通過打造個人品牌,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在職場中快速晉升,或者想獨自創業,你也要學會給自己貼標籤。那怎麼給自己貼標籤呢?第一步:分析你的這個標籤要用來幹什麼?
  • 別再隨便給別人和自己貼標籤了,自己的人生自己說了算
    1、不要給自己貼標籤,並且活在自己的標籤裡小時候上學發生的一件事我印象深刻。我們班有個女同學,語文成績很好,每次都是90分以上,但是數學成績總是在80分左右徘徊。有一次開家長會,老師要逐一點評,說到這位女同學時,老師說:「語文成績一直很不錯,數學成績差一點。
  • 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我們看《大贏家》,所有人都把搶劫銀行的演習看成是一場形式主義,一場違背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科學原理的排場。誇張的就連負責整個演戲演習的總指揮,如果不是被局長義正言辭的強調不要做表面文章,這場形式決定內容的兒戲便草草被中止了。
  • 一年換3份工作的那些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很多人定期都會冒出離職念頭,區別是有的人摁下去了,有的人則選擇邁出去,而剛畢業的人更容易頻繁換工作,那麼他們後來究竟怎麼樣了,是發展得越來越好還是一直在原地打轉?如果是跳槽,應該如何跳? 在畢業季,我們聊聊這個話題。 一個真相:離職正在越來越「隨意」!
  • 給娃貼標籤這事要謹慎,如何避免貼標籤錯誤做法,這4點不能忽略
    慢慢地把孩子的不良情緒給調整了過來,孩子也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進步,重新變成了一個性格開朗的好孩子。01 為什麼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不可取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 《偽戀》中的那些女孩最後都怎麼樣了?
    大家都會很好奇樂最後選擇了誰,這點在小編個人看來與大老師有點相似,但不同的是偽戀暗示的更明顯。在漫畫的結局中那些樂身邊的女孩後來都怎麼樣了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吧。小野寺春小春是小咲的妹妹,因開學第一天被小混混糾纏後被一條樂解救,但沒看清樂的臉。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位白馬王子在小春的心中不斷美化,但後來小春知道了那位白馬王子就是姐姐喜歡的一條樂。
  • 職場上,那些不擇手段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忙 Day
    《公關》劇照女主羅賓是一家大公關公司的危機公關專家,她的工作內容就是每天為那些行為不端、有著骯髒秘密的名流人士解除危機,為此無所不用其極。成熟的、有野心的職場人,不會一桿子把它打翻。然而,即便不擇手段可以讓你遇佛殺佛、在職場上風光無限,也不代表任誰都能成為那樣的人。一方面,這和每個人內心道德底線的高低、耐受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你如何給自己的工作定性有關。
  • 如何給自己個人品牌貼標籤
    企業家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給個人貼標籤能更好的方便他人了解和認識自己。所以貼標籤更多應該站在他人的角度來給自己分類,相對於其他人,自己屬於哪一類人。專業標籤就是在你所從事的專業領域裡你是什麼樣的人。例如:你在營銷領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取得耀眼的成績那麼你就可以給自己貼上營銷專家的標籤;例如你在金融投資領域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那麼你就可以給自己貼上投資家的標籤;再比如你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但入行不久也可以給自己貼上室內設計師的標籤。2.
  • 職場上老老實實任勞任怨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如果說職場是一個大池子,那池子裡都是形形色色的人群,有老老實實任勞任怨工作的,有花言巧語玩忽職守的,也有能力超群獨特存在的,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在職場上的地位都是不一樣的。對於那些老老實實任勞任怨上班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 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給他「貼標籤」
    當一個人被冠上一種詞語貼上標籤時,他會不自覺的進行「自我印象管理」,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行為和被人貼的標籤趨於一致。 這種現象被稱為「標籤效應」。關於「標籤效應」的例子其實無處不在,我身邊就有。 記得我有個高中同學小宇,是個學習不錯的男生,在班裡一直處於上遊。小宇各科成績都很突出,唯獨英語很拉胯。
  • 如何正確地給自己和團隊成員貼標籤?
    Vol#247 楚汐有感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衡量團隊管理課的第 14 講,如何正確地給自己和團隊成員貼標籤 關於標籤和人設,我們都已不陌生。而且本能地都在努力為自己打造正面標籤和優秀人設,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職場裡。 今天這一講,衡量老師從職場角度,和我們分享了如何正確地給自己和團隊成員貼標籤。
  • 那些痛經吃止痛藥的女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那些痛經吃止痛藥的女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2020-11-15 0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那些為生活拼命努力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有些人依然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擺脫命運的桎梏,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認為命運本該如此。01 無意間在知乎收藏夾裡翻到一個問題:你做的最大的賭是什麼?但更要感謝的,其實是他自己。沒有誰的成功不是賭博。賭的是未來,賭的是自己。馬克思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要想活著、活得好,就一定要有擺脫困境的勇氣。
  • 那些熱衷立flag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新年一定要立幾個轟轟烈烈的新目標。最常見的可能是健身、學習一門外語、改掉壞習慣、年收入超過多少錢之類的。但根據數據統計,有80%以上的人會在2個月內恢復「正常的生活」,也就是立目標之前的生活。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許下新希望多麼美好!
  • 成都確診女孩被網友罵蕩婦,所謂善良,就是不因偏見給他人貼標籤
    成都確診女孩被網友罵蕩婦,被造謠背後,也讓我們不得不反覆深思,要如何教育孩子成長為那個真正善良的人——那個不會以善名義作惡,不以偏見傷人的人?一、有好的動機,也要有好的效果。我想,善就是不因偏見而給他人貼標籤。看到別人長得胖,別說人家「不自律」「頹廢」,你又不清楚人家是不是因為吃藥治病導致激素異常而產生的胖,不是嗎?看到別人愛打扮,別說人家「騷」「浪蕩」,很多人打扮得乾淨漂亮,是一種社交禮儀,也只想取悅自己,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