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語
這是娛樂資本論成立的第六年。六年間,我們伴隨行業經歷了一個完整的資本周期:從泡沫漫天飛舞到行業急劇下降,再到今年的疫情,陣陣疾風襲來,但行業依然有「勁草」勃勃生長。在今年這個特殊的階段,我們選擇在CEIS娛樂產業年會之際推出一本專刊,與13位業內大咖展開對話,探尋疾風之下的生存奧義,致敬行業起伏背後的價值初心。
做時間的朋友,從來都是知易行難。
「如果網紅能做廣告,你就用腳踢我。」2009年,天下秀創始人李檬拿著商業計劃書,連續見了100個投資商,卻沒有一家願意投資。直到2010年,新浪對天下秀進行了一筆400萬美金的A輪投資,才讓這家公司繼續走下去。
緊接著,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智慧型手機普及,紅人廣告、紅人電商在這10年順勢起飛。艾瑞諮詢聯合IMS天下秀發布的《中國紅人新經濟商業模式及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粉絲經濟關聯的產業規模,已經超過3.5萬億,同比增長24.3%,預計2023年將超過6萬億。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上經濟再次迎來風口,線上運營成為行業的共同選擇。與此同時,在消費提振經濟、向新零售轉型的背景下,主播帶貨、紅人新經濟也成為平臺發力重點。
今年4月,天下秀借殼上市成功,則是線上產業在資本市場的又一次勝利。
天下秀作為紅人新經濟領域的領導者,最早以智能化手段實現了廣告主與流量主(紅人和意見領袖)的精準匹配,過去10年來,陸續為中糧集團、淘寶網中小商家、阿里巴巴、寶潔集團等知名企業提供社會化營銷和全案服務,成為社交營銷領域收入規模和市場佔有率的雙料王者。
在中心化巨頭平臺格局已定的今天,天下秀所提倡的用去中心化的流量去連接整個市場,幫助市場誕生更多小而美的細分品牌,其實是未來經濟的一種趨勢。
紅人新經濟,正在帶動最新的一輪商業革命,天下秀,只是先行者。
大數據、新媒體、紅人主播相結合,帶來強勁增長韌性
娛樂資本論:10年前,天下秀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為什麼不做紅人MCN轉而去做紅人大數據平臺?
李檬:最近幾年,紅人廣告、直播電商引爆了超強商業能量,很多創立不到3年的國貨品牌,藉助紅人流量,線上銷售快速超過國際大牌。
但是,紅人IP的商業能量,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轉化成為品牌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實際業績,沒有人導航是不行的。
假如一個中小商家,20萬推廣預算,但只夠請3-5個腰部紅人。他該怎麼安排?絕大多數的專業廣告人也不懂。
最懂這個生態的,一定不是哪個人,而是一個大數據系統,需要有人深耕和沉澱,並藉助AI技術,經營好數據這個富礦。
MCN做的是品牌與媒體的生意,品牌和媒體為了擴大收益空間,一定會在兩端擠壓MCN的生存空間,長期看來,MCN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一開始我們就不會朝這個方向去思考。
娛樂資本論:今年疫情對很多行業造成了衝擊,但是天下秀的營收逆勢上漲,疫情對於公司帶來了哪些新變化、新機遇?
李檬:眾所周知,因為疫情影響,很多品牌的線下銷售受衝擊很大。
但是,流量是不會減少的,流量即用戶時間,大家將更多時間用到線上,新消費、新媒體的方式,是能夠對線下消費形成替代的,只要體驗更好。
疫情因素,加速了紅人新經濟模式的出圈,以前不知道、不關注紅人商業模式的人群,也開始了解甚至熱衷這種購買方式。
可以預期,未來大數據技術、新媒體、紅人主播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帶來非常強的增長韌性(抗風險能力、逆周期能力特別強),會給紅人新經濟的全面普及打開更大空間。
商業和收入空間的擴大,也給我們這類平臺的創新和技術投入增加了信心。因為持續、平穩的利潤增長,可以覆蓋我們的研發投入,技術和服務體系,因而獲得可持續的進化升級,預期這將成為未來幾年國內非常重要的新基建成就。
紅人經濟「去中心化」,網紅主播「職業化」
娛樂資本論:天下秀見證了中國紅人經濟從無到有的崛起,您如何看待網紅以及各流量平臺的變遷?
李檬:十幾年前的紅人,主要是傳統媒體催化走紅,一些人做了出格的事件,吸引新聞媒體報導,自身沒有生產內容,這是不可持續、不具有商業價值的。
後來,有了博客、視頻網站,那時的優質內容比較稀缺,平臺的編輯非常願意給紅人的內容優先推薦位,但商業利益主要被平臺賺走了,紅人獲益有限。
不久有了社交媒體,主要是微博、微信,諸如Papi醬、雪梨等人,靠生活調性走紅,積累了大量粉絲,也能對品牌營銷產生不錯的效果,紅人的商業化漸漸走向軌道。
現今,大量紅人主播承接了短視頻和直播興起的勢能,比如李子柒、手工耿、李雪琴,他們主要靠優質內容走紅,也有很強的商業化能力,推動了紅人新經濟版圖的逐漸成型。
紅人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營銷方式,除了紅人、意見領袖之外,某個物品、某個品牌、某個地方、某樣美食、某首歌,甚至某個虛擬形象都可以成為紅人主體,進而與粉絲建立起穩定關係,促進消費變現。
這十幾年的紅人演變過程,越來越傾向「去中心化」。紅人成為一個一個大大小小的流量中心,消費者更願意記住某個紅人,而不是平臺;紅人商業化的手段越來越完整,可以接廣告,也可以採取直播電商的方式變現流量價值;紅人也越來越「職業化」,包括紅人教師、紅人導購、紅人諮詢師等等,異彩紛呈。
娛樂資本論:紅人目前主要還是集中於網際網路和快消產業,未來紅人經濟對於傳統產業將產生什麼價值?
李檬:現在很多傳統產品也有了快消品的性質了,比如手機、衣服,更新換代就非常快。
現在,紅人IP不僅是品牌營銷的前端,也是產業鏈的前端了。比如服裝是非常傳統的一個產業,不少服裝紅人選擇賣自己的產品,甚至還自己搭建了供應鏈,因為他們對供貨速度的要求極高。
部分頭部的直播紅人,經常在直播間裡賣時裝,都需要是最新款的。一天不上新貨,粉絲就有可能就會厭倦。你不能讓服裝廠先備貨,東西生產好了等著你來賣,可能這時已經成為老款,銷售的最佳窗口期就過了。
比較好的辦法是,有了樣衣之後,紅人主播直接直播賣貨。邊賣邊統計訂單,直播一結束,就向工廠下單,要求工廠快速出貨。
除了服裝、鞋帽,包括各種講求時令的消費品,如果一個工廠,給傳統渠道(比如商場)供貨,可能要鋪貨很多款,銷售周期很長。但是,如果是給直播紅人供貨,每天都得用新款換掉部分舊款,銷售周期大大縮短,從工廠到終端消費,整個產業鏈的效率都起來了。
在紅人新經濟的推動之下,現在的供應鏈在速度和靈活度上,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
娛樂資本論:技術將對紅人經濟產生怎樣的驅動力?
李檬:技術對紅人新經濟的直接驅動力,就是精準商業。
技術能使紅人流量與品牌銷售,更加精準進行匹配,甚至精細到每一個細節,比如如何確定哪一個產品最好賣?哪一個定價最好賣?哪一些包裝最好賣?怎樣的問題需要怎樣的臺詞、演示細節進行匹配?如何持續改良紅人主播的行為模式,提高直播效率?......這些都是靠數據沉澱、技術迭代,進行矯正、優化的。
技術對我們的根本驅動,是使我們形成了很強的駕馭行業生態的能力:內容創作者帶來的巨大網絡流量,被我們平臺導向了消費品牌。一個消費品牌,可以同時合作多個紅人或者意見領袖,自由搭建品牌的「傳播矩陣」,不用承受傳統「中心化」平臺的高昂成本,而且更加精準地瞄準了用戶市場——帶來了更好的商業效果、更低的成本支出、更佳的客戶體驗。
直播帶貨商業邏輯被普遍接受,逐漸走向成熟
娛樂資本論:站在整個大數據的維度,直播帶貨未來將呈現什麼形態?
李檬:直播帶貨主要呈現三大形態。
第一、直播帶貨正在走向成熟,規則正在完善
目前,直播帶貨正在逐漸走向成熟,包括銷量、產業規模、服務標準、售後服務等,都在逐漸進化。
第二、線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線下的村村通、高鐵、支線航空等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使中國形成了一個全世界最好的線下物流體系。今天你在網上下一個訂單,24~36個小時以內,你就能夠收到來自新疆的羊肉串、海南的新鮮水果,和西藏的犛牛肉乾。
線下硬體的建設,加上線上硬體的帶寬、網絡處理速度和快捷支付,構成了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最好的線上加線下的網絡。
第三、商業邏輯開始被普遍接受
商業邏輯在近千年是沒有變過的,核心問題是:你如何把手裡面的商品賣出去,在什麼地方賣出去?以什麼樣的形式賣出去,以什麼樣的價格賣出去,消費者會不會再買?也就是被大家經常提到的:人貨場。
把直播帶貨拉到線下場景,就是在商場中和銷售員溝通,銷售員能夠最大程度減少用戶購買商品的所有顧慮。
可以預期,未來,可能一兩個人就能撐起一個店鋪,因為用戶根本不在乎在哪買的,而在乎誰把商品推薦給他。
娛樂資本論:天下秀的定位是什麼?在您的規劃中,它是一家什麼公司?
李檬:我們是一家紅人新經濟大數據科技公司。在紅人新經濟領域,成為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驅動的科技企業,致力於構建去中心化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
我們是基於這種使命感,從一個紅人新經濟的大生態角度,看待未來的發展。我們基於紅人廣告智能投放平臺(WEIQ)、紅人數據管理平臺(SaaS)將紅人、MCN、媒體、電商等多方合作夥伴整合到一個大數據平臺上,對各方都有加持作用。
我們在這個大數據平臺下,做好紅人價值排行、紅人孵化,成為紅人新經濟生態的充實者。同時,背靠這個生態優勢,經營好自己的消費品牌,包括黃翠仙、螺元元、宅貓日記等。
娛樂資本論:在今年的環境下,您如何理解「疾風知勁草」這個詞?
李檬:創業,做好企業,沒有不難的,每一天都很難,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迎難而上。
今年大家特別關注的,無疑是新冠疫情給消費市場帶來的衝擊,我們的感受跟大家是一樣的。
當時,我們不僅沒有退縮,反而看到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經營困難,就主動拿出可觀的幫扶資金,並動用平臺的優勢資源,給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
哪怕大家都很難,但是我們堅信,長遠看來,線上消費行為早已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人潮都聚集到線上,線上的社交消費市場增長很快,對線下消費形成一種替代。這恰恰是紅人新經濟強勁發展的一次機遇。
我們反而擴大資源投入,推動公司平臺的持續升級、迭代,以更好的平臺基礎、服務品質,承接未來紅人新經濟的發展勢能。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們始終保持韌性,任何的困難都是我們的機會,因為困難時刻,我們的很多競爭對手會退卻,那就給我們騰出了增長空間。所以,我們總是考慮困難來了,我們的抗打擊能力、續航能力有多強。
我們的投資人都非常聰明,尤其在艱困時刻,更能看到我們感知、塑造行業態勢的能力,也更能凸顯我們獨一無二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