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老祖宗這話啥道理

2020-12-19 中原文化家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一、正月不理髮

首先我們先來說「正月不理髮」,說這個習慣其實是從清朝就流傳下來的,當時清軍入關逼迫著人們剃頭留辮子,但是有一些人誓死抵抗,所以在會有正月不剪頭的說法。

相傳當年清軍入關的時候頒布的剃髮詔書就是在一月,那時候的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了。但是這個時候的清朝統治者為了自己的統治,強制要求必須理髮。

對於這句話的解釋是正月如果理髮的話是死舅舅,當滿清入主中原以後,逼迫漢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漢人誓死抗爭,被認為是留戀已去的前朝,故名「思舊」,

「思舊」的情懷就在中國人身上展現出來,久而久之「思舊」這兩個字就被演化為「死舅」到後來就成為了「死舅舅」。所以正月不理髮的傳統就這樣保留下來。

但說真的,什麼死舅舅的說法,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訛傳。後來在習俗傳承過程中,不知怎麼的就傳成「死舅」,讓人哭笑不得。那麼,你的家鄉有什麼過年期間的老話或者需要遵守的傳統?

正月不理髮就是指人們在正月的時候大部分人是不會去剪頭髮的,這件事情是很有講究的,人們覺得在正月裡面剃頭是不吉利的,會給家裡面的人帶來不好的運氣,因此人們大多會選擇在年前就把自己的頭髮收拾好。

二、臘月不搬家

而對於「臘月不搬家」這句話,許多老人常說的老話不是瞎說,即便從科學角度看,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沒有點說道,它憑什麼一直流傳到今天?

古人認為,寒冬臘月搬家,比較有損家中的氣運,而且那時候的人們比較注重陰陽,一般選擇在夏天搬家,因為夏天產生的陽氣能與搬家產生的陰氣相中和。所以在寒冬臘月的時候,一般是不要搬家!

還有就是臘月臨近春節,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在臘月這個月進行各種準備,為的就是能夠過一個完滿的春節。所以這個時候大家都是很忙的,沒那麼些空閒時間。

另外,到了臘月,通常是大家置辦年貨的時間,親戚朋友們也在規劃串門的計劃了,如果這個時候搬家,大家走親戚找不到門,豈不是很尷尬?所以最好不要搬。

對於現代人來說並不是很重視了,在現代人的心理,何時搬遷並不是問題,搬家已經成了很簡單的一件事。主要是與自己的時間相匹配,其它的都不是問題。

無論是「正月不理髮」還是「臘月不搬家」,這些俗語的誕生都有著其特定的歷史環境,隨著時代的發展,可能已經無法應用到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有理嗎?老祖宗的傳下的講究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有理嗎?老祖宗的傳下的講究時光如梭,一年的時間又將結束,迎來新的一年。古人曾說過一句俗語,說出了新年前後一個月的某些講究,這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在民間,很多人都說正月剃頭會死舅舅,這種說法是在前清時期出現的,在順治四年的正月,剃髮的召令開始正式實行。但是當時的人們都不願意接受這個命令,大家紛紛拒絕剃頭。
  • 農村老話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是何道理?
    引言:村裡小鄭,就因為正月理髮,被他舅舅撞上了,一巴掌呼過去,把小王都打蒙了。小鄭不服,就找母親理論。他母親告訴他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他犯了忌諱,這是老講究,雖然沒有嚴謹的科學性,但是要入鄉隨俗,要不然被人笑話不懂事!
  • 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農村的老話兒,都有什麼講究
    一說農村老話有啥講究,有人就不看內容回了三字「窮講究」,字字扎心,也有的說成了封.建迷.信,這不能完全說錯,但也不是絕對的呀,老話的出發點大部分還是希望傳遞給後者有用的經驗,只不過很多老話在歷史的傳承中,後人理解上,出了點偏差,例如正月理髮,存在很多不利於老舅的段子。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有道理嗎
    像是這句「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我們初看這句話時都會會心一笑,因為這句話裡的講究幾乎是全國性的,特別是正月不理髮,幾乎所有地方都有這個規矩。那麼我們就會奇怪,為啥會有這種規矩?這句話是怎麼來的?有沒有道理呢?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說的是什麼?為什麼呢?
    其實在農村有很多讀起來朗朗上口的俗語,很多人都不怎麼相信,不過對於一些老人來說,還是需要遵守著這些俗語的,比如即將過年了,來理髮的人變多了,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這是因為什麼呢?為什麼說「正月不理髮」呢?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俗話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為什麼這麼說?多數人不知
    這些俗語傳來傳去,就導致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不明白這些俗語是什麼意思,可是卻將俗語的內容奉為生活中的準則,比如說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是如此,"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想必這句俗語有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但是你真的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嗎?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又到年底,「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聽過嗎?為啥有這種說法?
    年前的臘月和年後的正月,都可以算作春節期間,這段時間農村最為熱鬧,小孩犯錯,大人也不會打罵,頂多說一兩句,畢竟過年了,大家都要高高興興,歡歡喜喜,不過正因為臘月代表一年的結尾,正月表示一年的開始,為了明年能過得平平安安,農村人在這兩個重要的月份裡,有很多規矩,或者說習俗、避諱。
  • 農村流傳近百年的「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究竟有什麼講究?
    我們現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俗語,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可能有的俗語已經在當地流傳了近百年,甚至是更久。我們遵循數十年的俗語,可能知道其含義的人並不多,但是這是老一輩一直在遵守的,所以才一代一代傳下來,並且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中生活看似非常的悠閒,其實也有著很多的講究,稍微不注意就會犯了大忌。因此農村人的生活中也會受到這些講究的約束,這樣就能夠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規範和秩序。如果誰沒有遵從這些習俗,那就會受到村民們的嘲笑,嚴重點的則會在村裡抬不起頭來。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老話有何講究呢?
    小寒節氣的到來預示著臘月也越來越近。臘月是過去農村最熱鬧最忙碌的季節。這個季節農田已經沒有農活了,但隨著春節的臨近,屋外要整理,還要購買年貨,當然很忙,農村的大會也出現了忙碌的景象。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說的是啥意思呢?這句老話也指年末和稅收的部分神經。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的古語進入臘月就是年。新年來的時候,很多事不能做,還有很多事要辦。
  • 俗語: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在科技落後、戰亂頻繁的封建社會,古人將自己的很多願望結合時代大背景彙編成了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寓意深刻、啟迪後人。
  • 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
    在農村,許多傳統習俗都得到了非常完整地傳承,並且許多的習俗都是南北各異的,而其中自然也包含了許多的忌諱,特別是年前年後的臘月以及正月。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呢?這其中有什麼講究和忌諱。
  • 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這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訂婚與娶親,這是農村人非常看重的事情,因此今天要講的一句農村俗語就是:「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這句話大夥可能都聽說過,但是卻不太懂這裡面的講究,讓我細細道來。要想解釋這句俗語,我們需要將其分開來說,先來說說「臘月不定親」。首先,氣候上來說,臘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衰弱,陰氣增長,缺少活力。
  •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是何意思?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是何意思?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生活的一種樂趣」,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但是有的俗語中,有很明確的道理,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句俗語「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翻開日曆,2019年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月,距離陽曆2020年僅剩二十多天了,這也意味著傳統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最近天氣也是日冷一日,不少農民基本上已經忙完了秋收;如果想在年前掙一點工錢,農民也會去臨近城市打零工;如果感覺身體疲勞,正好也可以趁此時機好好休養生息。
  • 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什麼意思,初一要吃剩飯?
    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除做很多事情來謀求下一年的順利幸福外,同時我們還有很多忌諱的地方,就像俗語中所說的「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在臘月裡的時候,人們都十分忌諱搬家,和往外面借錢(因地而異)。在老一輩兒的人來看,再窮也不要搬家,人再富也不要去遷墳。而且還有人說什麼「人搬窮,火搬熄」。
  •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從古至今,廣大人民群眾對春節都非常重視,因為這個農曆新年,才是真正地辭舊迎新時刻。而公曆的「元旦」,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般都不在意,因此只有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農村才會出現歡天喜地的節氣氣氛,當然隨之而來的這些天也規定了很多習俗。比如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就是告訴孩子們,在除夕之夜要為老人守歲。特別是家裡有七十歲以上年齡的長輩,子孫後代更不能睡覺,可以聚在一起打撲克,當然,不管幹什麼都要熬到正月初一天明。
  • 臘月要講究?俗語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老農民為您分析
    這句俗語其實說的是結婚禁忌,意思為在臘月不能定親,在正月不能娶親,具體原因與這兩個月份的特殊性決定的。  臘月的「臘」為祭祀的意思,祭祀祖先為「臘」,祭祀百神為「蠟」。臘月之後,從初八開始,祭祀活動便轟轟烈烈地展開,祭灶王、祭玉帝、祭土地公公、上墳請祖,做的都是祭祖祭宗,緬懷先人的大事。按老人的說法,臘月與正月為人間盛大節日,而陰間也放假,逝去的祖先和鬼魂紛紛回家,來來往往,不適合舉辦類似定親與娶親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