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2021-01-07 李子說農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而農村裡的人在臘月和正月的時候,對有些事情也是比較忌諱的,因為就有了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之說。那麼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啥意思呢,都是有哪些忌諱和講究呢?李子來回答。

「臘月忌尾」是啥意思?

古人們認為,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因此被古人稱為「歲尾」。而在這個月,古人們做事也是有講究的,因此在做事情上也需要一些忌諱,這樣才能在這一年平平安安的辭舊歲,迎接新的一年到來。而在臘月,古人們認為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需要哪些忌諱呢?

臘月的忌諱都是哪些呢?

忌諱搬家:按照古人的說法,在臘月是不能搬家的:古人們認為在經過一年的忙碌後,臘月和冬月是休息的月份,特別是這個臘月,搬家是不能做的,如果在這個月份搬了家做了主家是要「破財」的。還有一種原因是古人們認為搬家寓意著「一搬三年窮」,由於搬家是一件大事情,好容易積攢下來的氣運隨著搬家給流失了。但是根據現代來看,搬家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著一些金錢。

忌諱借錢:古人們認為,臘月也是不能借錢的:年關年關,進入臘月是要帳還錢的階段,一些人在臘月因為借錢,不僅影響著借錢人的運勢,還影響著被借人的心情。試想一個人在臘月裡需要借錢,可見這人生活的怎麼樣。因此來說,在臘月借錢也是不可取的。

那麼臘月該做什麼呢?

古人們認為該勞作的時候一定要勞作,而該修養生息的時候一定要休息的,特別是進入臘月份古人們在過年的時候也有講究的。特別是在進入臘月二十以後,圍繞著過年的生活就開始了,比如說蒸饅頭、做年糕、殺雞殺豬等這些事情一定要做的,也要為過年做一些準備。

「正月忌頭」又是什麼意思呢?

有「歲尾」自然也有「歲頭」,而在正月裡,古人們做事也很有講究的。他們認為在新的一年裡不僅要說吉利的話,也要做吉利的事情,這象徵著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紅紅火火的開頭,以祈盼新的一年日子更紅火。

那麼古人們認為正月的忌諱又是哪些呢?

正月忌諱剃頭:農村裡素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這象徵著在農曆二月二那天,古人們理髮帶來好的運氣。而農村俗語也有「正月剃頭,折舅舅的壽」之說,在舅大娘大的農村裡,在正月裡理髮對舅舅也是大不敬的。雖然這些事情過於迷信,但是也有很多人因為在正月裡能圖個吉利,所以很多農村人也是非常忌諱這一事情的。

正月裡不幹活:古人們認為,正月裡是過年的一個月,特別是正月十五之前,除了過年走親戚之外,什麼事情也是不能做的。而在古時候,人們除了種地什麼事情也是做不了的,因此也就成了正月裡幹活的說法。

正月裡不還錢:我們這裡還有正月份不還錢的說法,如果有人在正月份去要錢,不管是債主還是什麼原因,都是要挨揍的。古人們認為正月份要錢屬於打臉的事情。

綜上所述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的意思通過上述分析,已經很明白了。筆者認為這是由於古人對自然還處於未知的世界,對一些事情了解不透才出現的這樣的結果。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這種忌諱的事情早已經被現代人認為這是迷信的事情,因此來說這樣的忌諱也不多見了。

相關焦點

  • 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
    在農村,許多傳統習俗都得到了非常完整地傳承,並且許多的習俗都是南北各異的,而其中自然也包含了許多的忌諱,特別是年前年後的臘月以及正月。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呢?這其中有什麼講究和忌諱。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老話有何講究呢?
    小寒節氣的到來預示著臘月也越來越近。臘月是過去農村最熱鬧最忙碌的季節。這個季節農田已經沒有農活了,但隨著春節的臨近,屋外要整理,還要購買年貨,當然很忙,農村的大會也出現了忙碌的景象。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說的是啥意思呢?這句老話也指年末和稅收的部分神經。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的古語進入臘月就是年。新年來的時候,很多事不能做,還有很多事要辦。
  • 俗話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過年前後有什麼禁忌和講究?
    眼看著就要到年關了,農村裡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著過年用的年貨。俗話說「百節年為首」,過年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自然也就產生了許多的禁忌和講究。常聽到老人們說這樣一句話,「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進入臘月以後就要開始注意自己的行為了,這是為了過年的時候更加的順暢。
  • 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什麼意思,初一要吃剩飯?
    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除做很多事情來謀求下一年的順利幸福外,同時我們還有很多忌諱的地方,就像俗語中所說的「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在臘月裡的時候,人們都十分忌諱搬家,和往外面借錢(因地而異)。在老一輩兒的人來看,再窮也不要搬家,人再富也不要去遷墳。而且還有人說什麼「人搬窮,火搬熄」。
  •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從古至今,廣大人民群眾對春節都非常重視,因為這個農曆新年,才是真正地辭舊迎新時刻。而公曆的「元旦」,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般都不在意,因此只有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農村才會出現歡天喜地的節氣氣氛,當然隨之而來的這些天也規定了很多習俗。比如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就是告訴孩子們,在除夕之夜要為老人守歲。特別是家裡有七十歲以上年齡的長輩,子孫後代更不能睡覺,可以聚在一起打撲克,當然,不管幹什麼都要熬到正月初一天明。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老祖宗這話啥道理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一、正月不理髮首先我們先來說「正月不理髮」,說這個習慣其實是從清朝就流傳下來的,當時清軍入關逼迫著人們剃頭留辮子,但是有一些人誓死抵抗,所以在會有正月不剪頭的說法。相傳當年清軍入關的時候頒布的剃髮詔書就是在一月,那時候的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了。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有理嗎?老祖宗的傳下的講究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有理嗎?老祖宗的傳下的講究時光如梭,一年的時間又將結束,迎來新的一年。古人曾說過一句俗語,說出了新年前後一個月的某些講究,這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在民間,很多人都說正月剃頭會死舅舅,這種說法是在前清時期出現的,在順治四年的正月,剃髮的召令開始正式實行。但是當時的人們都不願意接受這個命令,大家紛紛拒絕剃頭。
  • 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過年的風俗習慣和俗語老話流傳至今,雖然簡單通俗,意義卻非常深遠。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到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多以白話文與方言組成,通俗易懂,以方便記憶和流傳。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經典的俗語歷久彌新,有些俗語則漸漸失去了它原本的色彩。
  • 農村流傳近百年的「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究竟有什麼講究?
    我們現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俗語,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可能有的俗語已經在當地流傳了近百年,甚至是更久。我們遵循數十年的俗語,可能知道其含義的人並不多,但是這是老一輩一直在遵守的,所以才一代一代傳下來,並且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隨著春節的臨近,寂靜了大半年的農村又慢慢地變得開始熱鬧了起來。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聽農村的老人說,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也就是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啥講究呢?
  • 農村俗語:「圍牆大門忌高低,屋主減壽妻別離」什麼意思?
    在我們農村當中,對於建設房子是比較有講究的。而且建設房子的朝向、位置、大小、結構等等都是根據不同環境而設定。特別是在以前農村,人們很注重講究風水,人們都相信房子建設的合理與否會直接影響後代家庭是否興旺,事業是否順風順水。
  • 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農村的老話兒,都有什麼講究
    一說農村老話有啥講究,有人就不看內容回了三字「窮講究」,字字扎心,也有的說成了封.建迷.信,這不能完全說錯,但也不是絕對的呀,老話的出發點大部分還是希望傳遞給後者有用的經驗,只不過很多老話在歷史的傳承中,後人理解上,出了點偏差,例如正月理髮,存在很多不利於老舅的段子。
  • 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翻開日曆,2019年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月,距離陽曆2020年僅剩二十多天了,這也意味著傳統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
  • 農村老話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是何道理?
    引言:村裡小鄭,就因為正月理髮,被他舅舅撞上了,一巴掌呼過去,把小王都打蒙了。小鄭不服,就找母親理論。他母親告訴他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他犯了忌諱,這是老講究,雖然沒有嚴謹的科學性,但是要入鄉隨俗,要不然被人笑話不懂事!
  •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是何意思?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是何意思?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生活的一種樂趣」,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但是有的俗語中,有很明確的道理,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句俗語「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是什麼意思呢?
  • 臘月要講究?俗語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老農民為您分析
    2020年,在山東煙臺出現了許多90後年輕人扎堆結婚的現象,聽說多半為了來年要個吉祥的牛寶寶。同時,也為了迴避明年的「寡春」。  不過進入臘月之後,農村結婚卻戛然而止,詢問原因,才知道原來農村有「臘不定,正不娶」的老話,有著古老的 臘月習俗呢。那麼,「臘不定,正不娶」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啥意思?有何講究?
    老鼠作為一種讓農民討厭的動物,其專門偷吃農民種植的糧食,而且還咬壞家具,衣物等東西,確實很讓人討厭,然而,這種動物的繁殖能力很強,而關於老鼠農村有很多俗語,比如:「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何講究呢?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中生活看似非常的悠閒,其實也有著很多的講究,稍微不注意就會犯了大忌。因此農村人的生活中也會受到這些講究的約束,這樣就能夠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規範和秩序。如果誰沒有遵從這些習俗,那就會受到村民們的嘲笑,嚴重點的則會在村裡抬不起頭來。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有道理嗎
    但是,我們看一句話或某件不成文的規矩時,要明白它有沒有道理,還得去追溯它的來源,就是這句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講究是怎麼出現的,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農村事物的理解去判斷有沒有道理。其實這是錯誤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數農村俗話,來源都並不太早。確切來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俗話大多來自清朝以後,明朝時也有,民國時期是發展期,新中國成立初是大成期。拿我們要說的這句話來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這句話咋來的?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