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共上海市普陀區委關於制定普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
曹立強
受區委常委會委託,我就《中共上海市普陀區委關於制定普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討論稿)》(以下簡稱《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十四五」發展需要著重把握的問題、掌握的方法向全會作說明。
一、《建議》起草情況的說明
「十四五」是普陀區服務國家戰略和上海發展大局、譜寫新時代轉型發展新篇章至關重要的五年,謀劃好「十四五」發展意義重大。區委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建議》起草工作高度重視,2019年6月,啟動規劃編制前期工作。2020年,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總書記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部署。9月,專門成立領導小組,由我和區長擔任雙組長,堅持開門做規劃,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建議,使規劃編制和文件起草過程成為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的過程。起草組結合規劃基本思路和各方面研究成果,10月底形成《建議》初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十一屆市委十次全會召開後,起草組認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和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對《建議》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徵求了區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區政協和區有關部門、單位、街鎮主要領導同志意見。11月下旬開始,召開7場座談會,廣泛徵求區四套班子領導、區委委員和候補委員以及各部門和各街鎮、老同志、部分企事業單位、基層黨代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等各方面意見。起草組按照充分吸納、能改則改的原則,認真梳理分析、反覆修改完善,先後十易其稿,2021年1月11日,經區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後形成《建議(討論稿)》,提交本次全會審議。
《建議》起草總的把握五條:一是突出主題主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二是堅持服務大局。全面對標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找準普陀在全市發展大局中的坐標、方位和發力點。三是堅持問題導向。深刻把握疫情帶來的影響和國際形勢變化,立足普陀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階段性特徵,把風險挑戰分析透,把應對之策謀劃好。四是堅持突出重點。明確需要集中突破的領域,謀劃部署一批有前瞻性、帶動性的重大任務、項目、舉措。五是注重協調對接。做好全市與我區規劃、「十三五」與「十四五」規劃、總體與專項規劃間的上下聯動、前後銜接、左右協同。
《建議》分3大板塊、11個部分,37條。第一板塊為總論。包括第一、第二兩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回顧了「十三五」時期普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分析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環境,提出了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第二部分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普陀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必須遵循的原則和主要目標。第二板塊為分論。由第三至第十部分組成,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聚焦創新驅動、產業立區、改革攻堅、循環暢通、文化興區、綠色發展、品質提升、治理提效等8個方面,明確了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第三板塊為結尾。包括第十一部分和結束語,主要講保障落實,提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團結全區人民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而奮鬥。
二、「十四五」發展需要把握的重大問題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世界格局之變、發展階段之變、發展格局之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上海寄予厚望重託,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4年親臨上海,出席重大活動,考察指導上海工作。2018年,交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提出5方面工作要求;2019年,對上海提出4方面工作要求;2020年,對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作出全面部署,賦予上海新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始終以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為根本指引,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放在」,積勢蓄勢謀勢、識變求變應變、謀事幹事成事,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重點講7個問題。
(一)科學把握新時代普陀發展的目標定位
「十四五」期間,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海正朝著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邁進,普陀也迎來了大有可為的機遇期、奮起直追的窗口期、重塑優勢的關鍵期。
思謀方益遠,謀定而後動。抓好「十四五」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清晰的、總體性的戰略目標。《建議》深入貫徹總書記的重大判斷和指示要求,深入研究普陀發展所處的階段和方位,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全面建設「創新發展活力區、美好生活品質區」的目標。這是普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總體目標,是自覺踐行人民城市建設重要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在歷屆區委確定的發展目標基礎上的繼承創新。其中,推動創新發展是第一要務,關鍵在強動力、增活力;創造美好生活是最終落腳點,關鍵在優服務、提品質;「兩個區」相輔相成、一體貫通,是有機整體。「三地一極」是我們著力打造的城區核心功能,也是「兩區」建設的有力支撐。「八個聚焦」是實現目標的具體路徑,是「十四五」要抓的重點工作。這些目標任務是綜合考量區情發展實際提出的,要如期實現,必須全區上下齊心努力。我們既要對風險挑戰有足夠估計、充分準備,又要看到未來發展的有利條件,用智慧、勇氣和韌勁育先機、開新局,奮力創造新時代普陀發展新奇蹟。
(二)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
「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進入發展新階段,創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區委《建議》也通篇貫穿了「創新」這一關鍵詞。經過近年來持續努力,普陀創新能級逐步提高、重大平臺破冰引領、科創企業集聚成長、創新生態加快構建,正在從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加速轉變,但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動能還不夠強勁,產業基礎、機制創新、人才儲備還較為薄弱。《建議》提出「聚焦創新驅動,構築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就是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最大增量。
一要打造一流創新平臺。做強中以(上海)創新園和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加強中新國際合作科技孵化基地等各類科創資源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和集聚發展,加快「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
二要打造一流創新企業。充分發揮資金、政策、平臺等各類疊加優勢,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技術創新改造升級投入,做大做強技術創新機構,推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從1到100」的應用性轉化。
三要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在體制機制改革上有更大突破,依託重大戰略、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吸引人才集中、企業集聚、產業集群,打造硬核科技圈、行業生態圈、企業朋友圈、發展帶動圈,加快「從100到100萬」的規模化量產。
(三)堅持產業立區不動搖
產業興則普陀興,產業強則普陀強。當前,區域經濟總量小、產業能級不夠高是普陀經濟的最大短板,必須把抓好產業作為夯實基礎、制勝未來最確定的一招,研究產業、培植產業、壯大產業。《建議》提出「聚焦產業立區,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構建以高端產業為引領、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動力、以新經濟新業態為特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就是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對照全市強化「四大功能」、發展「五型經濟」等重點任務,把做實做強做優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提高經濟密度和投入產出效率,增強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壯大成勢。「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會進入大規模產業化商業化應用階段,成為驅動產業變革和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普陀既要優化發展已有一定基礎的產業,也要前瞻性謀劃布局一批新產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智能軟體、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生命健康4大核心產業支柱,加快培育一批領航型企業,形成十億級、百億級高端產業集群,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引領性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現代服務業要提檔升級。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提升現代服務業能級和支撐力。新經濟新業態要駛向「藍海」。超前布局未來產業,鼓勵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激發興奮點、創造增長點。
(四)加快區域協調聯動發展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國內外大勢,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決策部署。上海提出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這既是我們謀劃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基點,也為普陀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拓展了新空間。《建議》提出,要「聚焦循環暢通,主動服務新發展格局」,強調要發揮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樞紐作用,在空間布局、資源配置、要素連結上做文章,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對內推動空間協調發展。加快構建「一帶一心一城」空間格局,錯位發展、相互賦能。其中,蘇河(長壽、長風、長徵)水岸經濟發展帶要加快推動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要加快打造服務長三角的公共活動中心;上海桃浦智創城要加快打造上海中心城區轉型升級示範區、上海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對外深化區域聯動發展。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普陀地處G2大動脈入城口和科創資源集聚優勢,以聯動暢通長三角循環為切入點,以合作創新為突破口,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良性互動,在深度參與長三角創新共同體建設中積極作為。整體上優化發展動力結構。發揮投資、消費、出口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五)全面推進城區數位化轉型
全面推進數位化轉型是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將數位化發展作為「十四五」一項重大舉措。市委《建議》將推動城市數位化轉型寫入指導思想,作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攻方向之一。我們要搶抓機遇,趁勢而上,牢牢把握城區數位化轉型這項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重大戰略,堅持「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統籌推進城區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位化轉型,努力建設數字強區。以經濟數位化轉型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伴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數據作為一種核心生產要素在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數位化將重塑創新發展經濟體系。要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夯實數字底座。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讓數字賦能百業,推動數字經濟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蓬勃發展,大力培育在線新經濟,為數位化引發的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創造廣闊發展空間。以生活數位化轉型增進民生福祉。加快推進交通、就業、醫療、教育、養老、就業、社保等民生服務數位化智能化,不斷豐富應用場景,提高公共服務即時性、匹配性、精準性。以治理數位化轉型賦能城區治理。以「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為抓手,以大數據深度運用為驅動,倒逼政府管理服務和城區治理理念、手段、模式深刻變革,讓城區治理更科學、更精細、更智能。以黨建為引領,加強數字賦能多元化社會治理,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建設、群團組織等領域數位化轉型。
(六)著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為民謀福初心不變,改善民生永無窮期。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所在,也是需求所在、動力所在。要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創造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繪好城市底色。《建議》提出,要「因地制宜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力推進區域『藍網綠脈橙圈』提升計劃、老舊小區再提升計劃」等措施,其中「藍網」即實施「藍線水網•岸線生境」提升計劃,打造清潔通透的水系網絡;「綠脈」即實施綠色普陀「點線面」工程,打造綠意盎然的生態脈絡;「橙圈」即實施就近宜居生活圈修補計劃,打造便捷舒適的共享空間;實施老舊小區再提升計劃,旨在內外兼修、方便居民。通過5年時間,強底子、整面子、修裡子,全面提升環境品質和服務功能,讓城區有「顏值」有「氣質」更有「溫度」,成為「人民想要的樣子」。答好民生答卷。以深入實施民心工程、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際行動踐初心、擔使命,以更大力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不因事煩而畏難、不因事小而不為,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久久為功、持續發力,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切實把「五個人人」的願景落在群眾心裡。要努力擴大多領域多層次公共服務供給,把各項民生服務做得更有質量、更有品質。進一步提升「鄰聚裡」網格化管理服務片區功能,推進「三個美麗」建設,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家門口的變化。打好文化品牌。實施文化普陀「十大工程」,持續提升城區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打響「蘇河水岸」文化品牌,以文化人、以文育德、以文興業、以文惠民,增強城區軟實力和吸引力。守好安全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健全風險防控和應急管理體制機制,讓城區更安全、社會更安定、群眾更安心。
(七)提高駕馭發展的能力水平
總書記強調,要提高黨領導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關鍵要看我們是否有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十四五」時期,需要解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樣、越來越複雜,對領導幹部要求會更高、考驗會更大。我們要不斷增強思想的敏銳性、工作的前瞻性、落實的穿透性,在大變局中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要增強大局意識。始終在大局下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時刻對標對表,不折不扣、創造性抓好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要堅持系統觀念。善於運用系統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用整體、長遠、辯證的方法謀發展、抓工作。要提高協同效應。落實好「塊統條包、一主各司、條抓塊管」的「條塊三協同」等制度機制,向「十四五」目標聚智聚力。
三、落實「十四五」規劃需要掌握的方法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方法論,是共產黨人抓工作的重要方面。掌握方式方法,是我們錘鍊能力本領的重要內容。抓好「十四五」規劃落地,應把握好4組關係。
一是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這是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提出的。堅持目標導向,強調為了實現既定目標,始終在目標指引下的方向和道路上前進,並以此倒推資源配置、時間統籌、工作安排;堅持問題導向,強調通過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推動事業前進、實現創新發展。堅持兩者相統一,就是要在實現美好理想的方向、道路和任務中,不斷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在不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中向著既定目標邁進。
二是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毛主席告誡我們,「一個時候有一個時候的要點,這是個方法問題。這個方法不解決,每天在混混沌沌之中,什麼當牛做馬都無濟於事」。「十四五」規劃是個整體,必須整體推進,但整體推進並不是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要找準關鍵環節、堵點痛點,抓好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協調、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善用「鏈條」思維,從鏈條中抓住作為「整體」的有機內容,從鏈條中發現作為「重點」的主要矛盾,找出「突破」帶動全局的短板弱項、動力機制。
三是堅持黨委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促進。總書記指出,「城市發展要善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城市建設發展全部工作之中,讓群眾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積極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堅持開門編規劃,特別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項目,要廣泛聽取意見,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規劃實施過程中,要讓更多人、更多主體參與城區建設、管理和治理。走好群眾路線,堅持群眾的事和群眾商量著辦、發動群眾一起辦,強化黨建引領、依託共治自治、做好群眾工作,引導形成「最大公約數」。
四是堅持改革部署與落地見效相統籌。毛主席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什麼東西只有抓得很緊,毫不放鬆,才能抓住。抓而不緊,等於不抓」。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好落實,我們的事業就能充滿生機;不抓落實,再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區委已經作出部署,區政府正在抓緊編制具體實施綱要,接下來關鍵是抓落地見效。要把「十四五」目標細化到每一年,把全年目標細化到每月、每周,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倒排工序,有序推進,務期必成。要最大限度縮短「說了」和「做了」、「發文了」和「落實了」、「開會研究了」和「問題解決了」的距離,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一抓到底。領導幹部要站在改革攻堅第一線,親自抓、帶頭幹,以上率下,善作善成,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展現高質量的「普陀速度」。
同志們,「十四五」徵程已經開啟,偉大夢想召喚我們接續奮鬥。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完成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原標題:《關於《中共上海市普陀區委關於制定普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
閱讀原文